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预防的方式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预防的方式

ID:27408967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3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预防的方式_第1页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预防的方式_第2页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预防的方式_第3页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预防的方式_第4页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预防的方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预防的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预防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是一种最基本的护理技术,当然也是护理人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以熟练的技术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尤其对于儿科的患者,因为患者的年龄较小,对疼痛的敏感性较强,容易在输液的过程中因剧烈的扭动身体造成输液外渗的情况,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病痛,还导致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严重不满,有时甚至会产生护患纠纷,因此要对小儿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相关的分析并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选取我院在2012那3月-2013年4月收治的96例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

2、2那3月-2013年4月收治的96例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分析,其中,有51例患者为男性,有45例患者为女性,年龄最小的患者有6个月,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岁,平均年龄为3.1岁,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有26例患者,在足部进行输液的有38例患者,在手面背进行输液的有32例患者,所有患者的一般性条件差异较小,有可比性。1.2方法。对出现静脉输液外渗的患者详细的记录,包括外渗的时间,使用的药物,外渗的程度以及原因,并将处理的方法也记录下来。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实验数据以及患者的基本条件都采用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计数的资料进行X2检

3、验,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则无统计学意义。2结果共有96例患者,其中出现静脉输液外渗的有34例患者,其中,静脉头皮外渗的有8例,手面静脉外渗的有14例,足部静脉的有12例;因为患者较为强烈的哭闹而造成的有20例,因为血管选择不正确而造成的有5例,因为固定失误而造成的有7例,因为药物原因而造成的有2例。3讨论3.1原因分析。3.1.1患者因素。因为患者的年龄较小,所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且对疼痛的感知度较强,所以患者会感觉到较大程度的疼痛,在输液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较为剧烈的哭闹,使身体大幅度的

4、摇动,极易使静脉输液出现外渗的情况。对于使用头皮静脉的患者,因为头皮的血管少而且细,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又极不配合,也加重了出现外渗的情况。患者由于输液时间较长,又可能在输液的过程中睡着,家长对患者的观察也有所疏忽,有时患者在睡眠时也会不小心触碰到输液的地方,导致出现外渗的现象。3.1.2血管因素。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活动强度也较小,所以他们的血管一般都较为细小而且并不充盈,给护理人员在穿刺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尤其对于身体较瘦和营养不良的患者极易引起外渗的情况。3.1.3固定因素。由于患者在输液期间会有较强烈的哭闹情况,在哭闹中会有汗液排出,从而使胶

5、布的粘性下降,导致固定出现问题,出现外渗的现象;也有时是因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固定不正确而导致的外渗。3.1.4药物因素。因为患者的血管较为脆弱,所以相关的内皮细胞也容易遭到破坏,特别是对于一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来说,如果药物的渗透压和浓度较高,就会对患者的血管进行较为严重的刺激,从而出现水肿的现象,造成静脉输液外渗的情况。3.2预防措施。3.2.1相关的知识教育。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输液前与患者的家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为家长讲述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家长如何使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较为舒适。同时要不断的与患者进行聊天,或者采取给患者讲故事或看

6、图书的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有效的减轻患者哭闹的程度,使其保持较为固定的姿势,避免对输液针管和穿刺处的触碰,从而减少因患者哭闹造成的输液外渗情况[1]。3.2.2对患者进行较好的固定。由于患者的活动性较大,所以很容易在输液的过程中将固定物弄脱落,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较好的固定。对于选择头皮静脉的患者,在对患者的针头固定后,还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头围一周的固定,这样即使患者出现哭闹的情况也不会使针头因为汗液而出现划出,最终导致输液外渗的情况[2]。对于在足部进行穿刺的患者,在对针头进行较好的固定后,选择夹板对患者的足部进行固定,使患者的足部即使出现

7、较大的动作,也不会使其出现外渗的情况。对于手背穿刺的患者也要进行夹板的固定。3.2.3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因为对小儿患者进行穿刺的难度较大,所以护理人员在业余时间要不断的练习穿刺,使自己的技术得到不断的提高,能够准确的找到患者细小的血管并且可以一针成功,使其直接进入患者的血管,这样能够避免对患者产生较大的疼痛,从而减少外渗的现象。3.2.4对药物进行详细的研究。因为患者的血管皮层较为脆弱,所以对于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会出现较为敏感的现象。护理人员要清楚的了解药物的特性,提前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患者的刺激程度。可以将室内的温度调试得较高,对患

8、者的穿刺部位进行保暖的措施,而且对于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护理人员可以在输液管的上方进行相关药物的涂抹,对输液的速度进行适当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