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版本学近百年来研究进展

中国古籍版本学近百年来研究进展

ID:15238863

大小:40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02

中国古籍版本学近百年来研究进展_第1页
中国古籍版本学近百年来研究进展_第2页
中国古籍版本学近百年来研究进展_第3页
中国古籍版本学近百年来研究进展_第4页
中国古籍版本学近百年来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籍版本学近百年来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籍版本学近百年来研究进展李明杰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摘要】中国古籍版本学源远流长。本文以近百年来的中国古籍版本学为考察对象,将其置身于版本学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分阶段对20世纪以来中国古籍版本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状况进行了述评,重点就古籍版本学基础理论、古籍版本学史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深入剖析,并就未来古籍版本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中国古籍版本学中国古籍版本学史20世纪【分类号】G256.2TheResearchProgressofChineseTextualBibliographyinthePastCenturyLiMin

2、g-jieTheSchoolofInformationManagementofWuhanUniversity,WuhanCity,P.R.China,430072Abstract:ChineseTextualBibliographyhassolongadevelopmentheadstream.ThispaperchoosesthepastcenturyofChineseTextualBibliographyastheresearchobjectandlooksitasonenecessarypartofitswholehistory.Inphase,t

3、hispaperreviewsthedevelopmentprogressofChineseTextualBibliographyinrecentonehundredyears,emphaticallystudyingtheresearchprogressinbasictheoriesandthehistoryofChineseTextualBibliography.Finally,itmakessomeresearchprospectsofChineseTextualBibliographyforthefuture.KeyWords:ChineseTe

4、xtualBibliography;HistoryofChineseTextualBibliography;The20thCentury阮元在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所作序文中,开篇就是:“学术盛衰,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焉。”[1][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1]以百年为时间段对古籍版本学进行回顾、总结和展望,堪称真知灼见。古籍版本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部分,有着极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不可能像现代科学技术一样一日千里,而是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的,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本文拟以近百年以来中国古籍版本学为对象,冀望通过对

5、20世纪中国古籍版本学的考察,能从其百年流变的轨迹中探寻出未来版本学发展的方向。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20世纪的古籍版本学并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在先秦两汉以来版本学不断积累、发展的基础上达到的一个新高度。要对近百年来中国古籍版本学进行总结,须先将它置身于版本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作一个总体定位,因为非如此不能厘清其源流,也便不能明察其得失,更不能妄评其进展。1中国古籍版本学流略中国古籍版本学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版本学的萌芽,如出现了同书异本的比勘活动,出现了“良书”(《墨子·非命上》)的概念。至西汉时,河间献王刘德提出了“善书”(《汉书·河间献王传》

6、)的概念,第一次从内容、字体、年代和著者提出了自己的选书标准。成帝时刘向等人受命整理国家藏书,撰成《别录》和《七略》,标志着版本学的初步形成。但这一时期学科的分化和独立尚不明显,版本学与校勘、目录诸学一起共融于古籍整理这个母体之中,同属于广义校雠学的范畴。魏晋南北朝以后,由于纸张的普及,特别是佛经的流入,同书异本现象更趋普遍,版本学也因此获得较大发展。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是南梁释僧佑和北齐颜之推。由于佛经跨地域、跨文种的翻译传播,催生了“正本”、“异本”、“定本”、“前本”、“旧本”等一系列版本术语(见梁释僧祐《出三藏记集》)。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也提到

7、了“误本”、“俗本”、“古本”、“江南本”、“江南旧本”、“河北本”~18~等名词,说明这一时期人们的版本概念更为明确了。尤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还萌芽了考订版本源流的思想,如僧佑针对当时佛经“或辞句出入,先后不同;或有无离合,多少各异;或方言训古,字乖趣同;或其文胡越,其趣亦乖;或文义混杂,在疑似之间”的状况,提出了“万流同归,百虑一致”[2][梁]释僧佑撰.出三藏记集·卷第八.北京:中华书局,19952]的思想,并逐渐摸索出一套整理和考订版本的方法。颜之推还首创了用金石文字来校订版本。由隋唐五代而入两宋,由于文献制作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唐代雕版印刷术的

8、发明及至宋代的普及,同书异本的数量空前增加,为版本学最终确立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