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100例诊治体会

小儿心肌炎100例诊治体会

ID:15286766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小儿心肌炎100例诊治体会_第1页
小儿心肌炎100例诊治体会_第2页
小儿心肌炎100例诊治体会_第3页
小儿心肌炎100例诊治体会_第4页
小儿心肌炎100例诊治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心肌炎100例诊治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心肌炎100例诊治体会【摘要】目的了解小儿心肌炎(VMC)的临床特征以帮助诊断及治疗评价。方法将我科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可疑心肌炎患儿,经过诊断性检查,结合起病情况综合分析。结果小儿心肌炎多见于6个月~3岁患儿,以呼吸道感染及轮状病毒感染后3~5天内发病最多。其症状及体征以呼吸急促,面色青紫,夜间哭闹,神、纳差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诊断性检查,心电图表现多数为ST-T改变及QT改变为主,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二、三尖瓣反流为主。心肌酶谱及cTnI联合诊断特异性高。对心肌炎采用综合治疗效果好。结论小儿心肌炎临床特征表现不典型,呈非特异性,治疗效果好。

2、【关键词】心肌炎;诊治;儿童小儿心肌炎(VMC)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表现轻重不一,除了心律失常易被发现外,由于多为非特异性表现,临床易疏忽造成漏诊。为此,我科于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对可疑心肌炎患儿予以相应的检查,选择符合心肌炎诊断的100例进行诊断治疗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可疑心肌炎患儿150例,按1999年9月昆明“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5修订诊断标准,检出心肌炎100例(100/150),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0~5个月24例,6个月~3岁62例,3~6岁10例,6~14岁4例。1.2起病情况VMC组就诊前1~3周有上呼吸道

3、感染史(26%),肺炎(14%),轮状病毒肠炎(44%),其他(16%)。首发症状与体征:呼吸急促28%,面色青紫11%,心律失常9%,夜间哭闹13%,神、纳差30%,心慌9%。其常见体征依次为早搏、心动过速、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新的心脏杂音。1.3诊断性检查5全部病例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X线胸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因条件限制不能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查。该100例患儿有心电图改变者76例,其中ST-T改变35例,Q-T间期延长7例,频繁早搏15例,1~2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其中心电图重叠异常15例。X线胸片检查,发现心脏扩大9例(占9%)。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4、,发现单纯心脏扩大15例,合并二尖瓣、三尖瓣反流9例,合并心包积液1例,合并射血分数、缩短分数下降4例(即4例重症VMC患儿),总异常率29%。100例患儿做心肌酶谱检测均有CK升高,CK-MB大于CK总量6%,心肌酶谱异常同时检测cTnI和CK-MB,两者均升高23例(包括4例重症VMC),两者均正常35例,cTnI升高但CK-MB正常8例,CK-MB升高但cTnI正常33例,CK-MB升高的阳性率为56.6%(56/99),高于cTnI升高的阳性率31.3%(31/99),P<0.05。cTnI和CK-MB正常,本文也有6例,因此心电图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

5、来综合诊断。1.4治疗对明确病例除了原发病的治疗外,常规进行能量合剂、大剂量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黄芪及加用高氧液的治疗,对难治性及重症心肌炎加用高效丙种球蛋白和激素治疗。一般输液治疗2周以上,以后改为口服果糖、维生素C、ATP等治疗3~6个月,期间每1~3个月复查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每3~6个月复查X线胸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病情明显好转者77例,病情好转不明显23例。2讨论小儿心肌炎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3岁,考虑与该阶段儿童免疫力低下有关。VMC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被原发病掩盖病情,有时候症状轻微易被疏忽。但胸闷、乏力等症状与心肌损伤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6、,可帮助临床诊断。心电图是VMC诊断的重要指标,因为VMC是心肌组织的炎症反映,包括心肌变性、坏死,这些改变必然在ECG上反映出来。本文资料也显示100例VMC患儿ECG异常76例(占76%),与心肌损伤有相关性,但是临床上仍有部分心肌炎患儿心电图表现完全正常。245h动态心电图就是一种很好的检查手段,它能发现一过性或潜在性心律失常,对心肌炎的诊断更有重要意义。心脏彩超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非创伤性测定心脏大小和功能的工具。本文资料显示,阳性率达29%,其中单纯扩大15%,而CXR发现心脏扩大仅占9%,ECG无一例提示心脏扩大,说明心脏彩超反映心脏病变很敏感,对VM

7、C早期轻型病例不易漏诊。中、重型VMC心脏彩超可见房室扩大,室壁运动幅度减低,心功能测定可见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下降。本文资料中4例重症心肌炎均有上述表现。目前,有报道[1]运用新的超声技术如心肌组织密度分析,组织Dopple可区分VMC患者与正常人,简便,无创伤性,很适合临床使用。心肌酶谱是临床诊断VMC常规做的检查,其肌酸激酶、CK-MB、LDH同工酶升高可作为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心肌酶谱虽为判断心肌损伤的指标,存在灵敏度低、特异性差及阳性时间窗等不足,且骨骼肌损伤后亦可导致肌酸激酶、CK-MB升高,目前已经有学者报道该酶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