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细菌学分析及防治策略

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细菌学分析及防治策略

ID:15290484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细菌学分析及防治策略_第1页
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细菌学分析及防治策略_第2页
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细菌学分析及防治策略_第3页
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细菌学分析及防治策略_第4页
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细菌学分析及防治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细菌学分析及防治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细菌学分析及防治策略作者:蒋煜青谌业光魏伟娴魏湘辉【摘要】目的研究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的细菌学特点并指导抗感染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32例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感染且细菌培养阳性的病例,进行细菌学分析和药敏试验。结果感染创面细菌以G-杆菌为主(占69.58%),居分离细菌首位者为铜绿假单胞菌(占14.46%),G+球菌中占首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73%)仅排行第五位。万古霉素对G+球菌药物敏感率最高,而G-杆菌则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结论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仍以G-杆菌为主,但细菌种类及致病力有所变化。防治感染的关键在于减

2、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应根据细菌学分析结果于术前、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关键词】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细菌学治疗6创面感染是开放性骨折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常可延长治疗时间,影响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随着现代交通事故中骨折伤情的日趋严重和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创面感染的致病菌种及其耐药性均有所变化。为研究开放性骨折术后创面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并指导抗感染治疗,作者选择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32例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感染且细菌培养阳性的病例,进行细菌学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32例,其中男217例,女115例,年龄9~76岁(平均39.5岁);

3、感染时间最长3个月,最短10d;住院时间最长153d,最短15d,平均36.7d。按Gustilo分型,Ⅰ型21例,Ⅱ型83例,Ⅲ型228例。1.2检查方法无菌操作下采取标本(创面分泌物、脓液、积血、积液、坏死组织、伤口拭子)送本院检验科。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用生物-梅里埃(Biomerieux)Vitek32型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鉴定。2结果2.1细菌培养结果33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创面感染细菌培养结果,革兰阳性球菌92株(占27.1%),革兰阴性杆菌231株(占69.58%),真菌9株(占2.71%)。详见表1。表1332例开放性骨折术后创面感染细菌培养结果62.2药敏

4、试验结果见表2,3。表2G+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情况注:数值=敏感菌株/菌株数×100;/为未检测表3G-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情况3讨论3.1感染创面细菌学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外科感染病原菌首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七十年代以后,革兰阳性(G+)球菌逐渐被革兰阴性(G-)杆菌所替代,表现为致病菌菌种上的变化。目前,这一趋势无明显改变,甚至逐渐加强。本研究中,332例开放性骨折术后创面感染细菌种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总检出菌数的69.58%,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27.1%,这也与Gustilo等[2]及张伯松等[3]报道的开放性骨折创面污染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的结论

5、一致。在检出的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为14.46%,其后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12.05%)、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11.45%)、阴沟肠杆菌(9.04%),均高于G+球菌中占首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8.73%)、粪肠球菌(5.42%)、表皮葡萄球菌(4.52%)的检出率。其中与其它学者报道[3,4]明显不同的是,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的致病率明显上升,超过了阴沟肠杆菌为第三位G-致病菌,真菌感染率为2.71%,较纪素玲等[4]报道的0.9%也有了较大的增加,这表明随着各种新型广谱抗生素的出现和临床大量、联合、长时间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一些病菌的致病性也随之增强。3.2

6、6药敏试验结果分析G+主要致病菌中未见万古霉素耐药病例,全部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呈100%耐药率,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则100%敏感。其中血浆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等药的耐药率也达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上述药物及氯洁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的耐药率均超过50%。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青霉素G、左旋氧氟沙星敏感性高。从抗生素角度看,对于G+球菌总体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万古霉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G-致病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高的敏感率,但对其它药

7、物特别是第一、三代头孢菌素则耐药率较高,而与大肠埃希菌同为易产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虽然两者在本研究中ESBL检测均为0,但是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却有明显差别,耐药率在所有G-菌中最低。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则在所有G-菌中耐药率最高,除对亚胺培南有70%的敏感性外,对其它药物的耐药率均>80%,加之其较高的致感染率,值得临床密切关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则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则100%敏感。从抗生素角度看,对于G-菌总体敏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