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ID:1531283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2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_第1页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_第2页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_第3页
资源描述: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内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兴趣、好奇心、求知欲、自尊、自信或自主感、责任心等内部心理因素引起的学习动机。心理学家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为如何培养和激发内在动机提供了理论基础。1、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1)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稳定,比较笼统、模糊,易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并从中得到满足,任何新颖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因此,小学课堂教学更应注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以及教具的新颖具体。例如,可以

2、采用图画、幻灯、录像、实验演示、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各种教育软件将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明显分化并趋向稳定,兴趣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开始注重学习的内容。那些复杂的疑难问题、能引发较高的智力活动的内容常常吸引着他们的注意。与此同时,和学习形式相关的直接兴趣则相对减少了。因此,对中学生的教学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方法的生动活泼,而应注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深度,提出能引起他们积极思索的问

3、题,激发其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问题要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善于将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例如,有位语文教师在讲《祝福》一课时,先让大家通读一遍课文,然后提出:“《祝福》讲的是一个妇女被封建礼教吃掉的故事,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作者为什么用祝福这样吉祥的词作标题呢?“这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得学生

4、议论纷纷,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当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力时,教师可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因势利导地把该生已有的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活动中。在运用动机迁移原理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原有活动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例如,某个学生很喜欢看电视,教师可以将电视的原理与物理课联系起来,使之对物理课的内容也产生兴趣。2、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是动机系统的核心成分,只有当人们感到自己能够胜任某些活动,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是

5、有能力的,才会产生对这些活动的内在动机。因此,培养对自身能力的信念是激发与维持学生内在动机的根本策略之一。(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我能力的积极信念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经验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实践证明,以下措施对学生是有效的:(1)为学生设置明确、具体和可以达到的目标;(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开始某项新的学习任务;(3)强调学生从自身的进步中体验成功。(2)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成功行为当一个人

6、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同时,学习者也可以从示范者的表现中学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这对自我效能感的建立都会发生作用。(3)进行归因训练如前所述,归因影响自我效能信念,许多学习差生正是由于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并丧失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因此,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其不良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动力。归因训练的基本步骤如下:(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2)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3)让学生

7、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后三个步骤重复进行,逐渐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在归因训练中,要注意改变他们一贯把失败归于能力的模式,把失败的原因归于努力因素。使他们更加努力。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努力给予反馈,告诉他们努力取得了相应的结果,使他们不断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从无助感的状态下解脱出来,从而坚持努力去取得成就。同时,强调能力是在努力学习中得到提高,努力带来的成功也是能力的体现,培养他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念。我国研究者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展开了归因训练的实验

8、研究。隋光远(1993)对初中生进行归因训练。训练的基本过程是创设成就情境,让学生产生成就行为并对行为结果进行归因。训练者给予及时反馈,对理想的归因加以肯定、强化,对不正确的归因及时引导、纠正。每星期一次,共进行7周。训练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训练后明显增强了积极的归因倾向。13年后,对训练效果的追踪研究(2005)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受训组在任务选择、行为强度和坚持性方面均表现出较高水平;成功期望较强烈;对成功倾向作能力和努力归因。这一结果说明,归因训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