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耐药的相关因素探析

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耐药的相关因素探析

ID:15331530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耐药的相关因素探析_第1页
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耐药的相关因素探析_第2页
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耐药的相关因素探析_第3页
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耐药的相关因素探析_第4页
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耐药的相关因素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耐药的相关因素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耐药的相关因素探析【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耐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川崎病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标准分为丙种球蛋白敏感组与耐药组,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低血钠、低血小板、低白蛋白、初次丙球治疗前热程过短可能是川崎病患儿对丙种球蛋白耐药的预测因子,临床中对于这些患儿应予以重视并进一步治疗以减少冠状动脉的损伤。【关键词】川崎病丙种球蛋白耐药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血管炎,重者可累及心脏及冠状动脉甚至死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斯匹林是目前治疗川崎病公认的有效方法。

2、然而经过丙种球蛋白治疗,仍有10%~20%病人持续发热或热退后再度发热,即丙种球蛋白耐药[1~6]。这部分病人发生冠状动脉的损伤的危险也最大[2,4,6]。如能预测丙种球蛋白耐药,则可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增加治疗措施(如联用应用激素治疗)或初治时加大丙种球蛋白剂量以减小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选取我院2005年1月~12月共140例川崎病病人,均符合以下6条标准中的5条:①持续发热>38℃;②多形性皮疹;③双眼结膜充血;④口唇皲裂、杨梅舌;⑤手足硬肿;⑥非化脓性颈淋巴结炎。符合川崎病诊断

3、指南[7],其中男93例、女47例,年龄2月~7岁,具体资料见表1。除外合并其他疾病,如腺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猩红热及不典型川崎病。治疗前已有冠状动脉损伤者亦除外。表1140例患儿年龄及性别资料(略)  1.2分析方法全部患儿确诊后,在发病10天之内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2g/Kg静脉注射,同时予以阿斯匹林30~50mg/Kg/天口服。对丙种球蛋白耐药标准为首次丙种球蛋白治疗后48h体温>38℃或治疗后的第2至7天发热有反复[6]。留取丙种球蛋白治疗前血样作血常规、ESR、CRP、血钠等检查,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4、见表2。  2统计方法两组数据以(±s)表示。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意义。  3结果6由表2可见,丙种球蛋白治疗耐药组治疗前热程(6.0±0.9)d;PLT(319.0±90.1)、Na+(132.9±2.1)mmol/L;ALB 均明显低于敏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WBC、CRP、Hb则无明显差别。表2丙种球蛋白治疗敏感组与耐药组化验结果比较(略)  4结论川崎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由于对该病认识逐渐提高及链球菌感染常能及时治疗等原因,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

5、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近期研究认为,病毒、细菌等超抗原介导的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及免疫活化细胞激活是川崎病的基本发病机制[8]。大剂量IVIG可对免疫调节超负反馈作用,从而减少病变因子产生,改善急性期症状[9]。所以,IVIG与ASA联用已经成为治疗川崎病的首选方法,但仍有10%~20%对丙种球蛋白耐药[1~6]。本研究对140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丙种球蛋白耐药20例,占14.3%,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似。统计结果显示,耐药组丙种球蛋白治疗前热程(6.0±0.9)d较敏感组(7.3±1.0)d偏短,Tohr

6、uKobayashi等[10]研究指出,起病4天内使用丙种球蛋白,其耐药的危险性增高。此外,丙种球蛋白治疗耐药组血钠(132.9±2.1)mmol/L明显低于敏感组(134.9±62.7)mmol/L,Nakamura 等[11]研究认为低血钠可能是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最有效的预测因子。TohruKobayashi等研究认为血钠,首次IVIG治疗时间≤4天,AST≥100IU/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CRP≥100mg/dl,年龄≤12月,PLT≤300×103/mm3是丙种球蛋白耐药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对首

7、先应用丙种球蛋白耐药的病例应予以重视并给予进一步治疗,可予以联用激素或应用追加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等,可能使病情有所缓解。【参考文献】  1SundelRP,BurnsIC,BakerA,etal.GammaglobulininKawasakidisease.JPediatr,1993,12(3);675~679.  2BurnsIC,CapparelliEU,BrounJA,etal.Intravenousgamma-globulintreatmentandre-treatmentinKawasakidisease.

8、PediatrinfecDisJ,1998,17:1144~1148.  3HanRK,SilvermanED,NewmanA,etal.Managementandoutcomeofpersistentorrecurrentfeverafterinitialintravenousgammaglobulintherapyinacu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