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科学史教育在科学中的运用与价值体现

案例--科学史教育在科学中的运用与价值体现

ID:15334387

大小:4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案例--科学史教育在科学中的运用与价值体现_第1页
案例--科学史教育在科学中的运用与价值体现_第2页
案例--科学史教育在科学中的运用与价值体现_第3页
案例--科学史教育在科学中的运用与价值体现_第4页
案例--科学史教育在科学中的运用与价值体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案例--科学史教育在科学中的运用与价值体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气的压强》教学案例新世纪学校王军 教材分析:这节之前的内容为液体压力、压强的知识,本节内容相对比较独立,初中学生在这里学习后基本不再进行深入。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压力、压强以及液体压强,对我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空气也有一定了解。设计意图:因为大气压是无形的,所以设计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去感受,有了亲身感受就会深刻体会大气压存在以及大小,进一步测量大气压的大小,进而了解大气压与我与生活的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实验使学生能感受大气压的存在。2、通过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实验学生能感受大气压是非常大的。3、知道

2、大气压是如何测量的,1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1.01×105帕。4、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重点:1、用大气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2、物体受各方向的大气压处于平衡。难点:1、大气压的测量2、大气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形成自然界是协调统一的观点。教具:“可以吸”的螺蛳三盘,水杯和塑料片(每组各一付),真空吸盘挂钩(每组两个),马德堡半球实验仪器一套,长度约为0.5m、1.0m、1.5m的细水管(每组各一段),托里拆利实验仪一套。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三盘可以

3、吸着吃的螺蛳,请三位同学比赛,看谁最快吸着吃完,其余同学作裁判。(教师话音刚落,很多同学举手要求参加比赛。教师选两女一男三位同学,组织这三位同学到讲台前进行比赛。)现象:女生的两盘吸的很快,男生那一盘却一个也吸不出来师:是不是男生吸螺蛳技术不如女生呢,还是…话音没落,下面马上有男生接话:“肯定是男生的那盘螺蛳有问题。”  师:是吗?  男生站起来回答:男生的那盘螺蛳没去尾,女生那盘去尾了。  师:那么去尾了为什么容易吸出,而不去尾就不易吸出呢?  男生:我们平时吃螺蛳就是去尾的,不去尾的吸不出来!  一女生站起来:老

4、师在问你为什么?   男生茫然。   师: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后,小组讨论完成问题。30年前的6月30日,三位出色的前苏联宇航员杜博罗沃里斯基、沃尔果夫和巴查耶夫为发展宇航事业,在太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30年后,俄罗斯《劳动报》记者果罗瓦切夫在标题为《致命的几十秒》一文中,揭出了30年前的悲剧原因。他在文中写道,如果当初的宇宙飞船设计师不过于自负的话,三位宇航员就不会因未穿宇航服而导致窒息死亡。  1971年6月6日,杜博罗沃里斯基、沃尔果夫和巴查耶夫顺利飞到了前苏联的“礼炮”号轨道空间站,并成了站上的第一批工作人员

5、。6月30日,完成了长达3个多星期的工作后,三位宇航员进入“联盟—11”运载飞船准备返回地球。刚开始时飞行一切正常,但就在飞船即将进入大气层的一瞬间,座舱中与外界连接的通风安全阀门忽然松开了。通常情况下,这个安全阀要等到飞船即将着陆时才自动松开,以便使舱内与外界的气压吻合,可此时飞船还未进入大气层呢!气压阀松动以后,飞船上的通气小窗口快速地一关一合,飞船内的空气也迅速的向太空中散去,飞船内的气压在20秒钟内从900毫米汞柱一下子降到了500毫米汞柱,1分钟之后气压表上的水银柱降至170毫米!卡马宁将军在发表的日记中这

6、样写道:在飞船出现漏气现象4秒钟之后,杜博罗沃里斯基每分钟吸气的次数就达到了48次,而正常人应为16次,也就是说,这时的杜博罗沃里斯基几乎进入了濒死状态。这样的状态只持续了不到半分钟,可怕的死亡便降临了。卡马宁将军说,宇航员们抵达地面后,医生们采用了多种急救措施,对三人进行了长时间的抢救,但却回天乏力,终于没能挽回他们的生命。医生们在尸检中发现,三位宇航员的濒死症状几乎完全相同,他问都有脑溢血、肺部充血,耳鼓膜破损和血痰的迹象。而如果他们当时穿上了宇航服,这个悲剧完全可以避免的。继三位宇航员的悲剧发生后,历史上再未出

7、现过不穿宇航服乘坐宇宙飞船的做法。问题:1、太空和地球表面有什么区别?2、事故的原因是什么?3、医生对三位宇航员尸检时发现的濒死症状说明了什么?4、你认为宇航服的设计应考虑什么?小组间讨论交流。其实相关的科学现象中外科学家早已进行了研究并有记载:科学史介绍:春秋时人严喜在其所著《关尹子》一书中最先提到了气压现象:“瓶存二窍,以水实之。倒,泻;闭一,则水不下。”其后,唐代的王冰在《素问》的注释中谈到同一现象:“虚管满,捻上悬之,水固不泄,”同时他提到了相反的另一种现象:“空瓶小口,顿溉不入。”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王冰解

8、释说,前一种现象是由于气不能升入管中,所以管中的水不下降;后一种现象是由于小口瓶中的气出不来,所以水进不去。阐述了空气的物质存在,描述了大气压现象。师:要认识这个自然现象也不难,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探究来理解这个问题。二、探究过程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以及方向【活动1】:覆杯实验(如图1)每组学生合作完成,先在杯中装满水,在杯口放上塑料片,把杯子倒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