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ID:1537652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2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_第1页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_第2页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新桥中学刘荣权一、问题背景由于农村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偏差,教学中问题情景创设的落点和问题的展开度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目标状态实现的可能性。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问题空间,引导学生从初始状态运用算子达到目标状态:(1)初始状态,即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初始状态;(2)目标状态,即教学要达到的目标;(3)算子,即教师指导学生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各种操作。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这个课题就是让学生对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思考、实验的选择、实验的操作等,尝试对问

2、题的解决和理解。二、设计方案1课堂形式学生分8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互助实验探究。2.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情境,展开讨论,选择实验,相互提示,体验过程,实现问题解决的策略。三、活动过程在第一课时运用演示实验证明镁与锌活泼性顺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三个问题情景展开层层递进的活动方式,在实验的验证下,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1.问题情景一:Cu能否跟稀HCl或稀H2SO4发生反应?(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探究。(2)观察讨论,形成共识,得出结论。(3)各组代表积极要求发言,在老师的组织下按序回答,一致

3、认为Cu与稀HCl或稀H2SO4不能发生反应。(4)由老师选定一个小组的代表在黑板上写出镁、锌、铜金属活动顺序的排列顺序为Mg>Zn>Cu的结论。3(1)为了强化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正确应用,教师追问“是先有化学反应,还是先有化学方程式?”2.问题情景二: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Fe+CuSO4Cu+FeSO4两个反应能否发生?(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探究。(2)观察讨论,形成共识,全体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结果。(3)由老师选定一个小组的代表在黑板上写出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3.问题

4、情景三:请同学们设计化学试验方案,比较Zn、Cu、Ag的活泼性顺序(1)教师提示学生在方案设计前先阅读课本P157【试验7—5】(2)学生设计出Cu、ZnSO4、AgNO3组方案,教师据此提出是否还有其他可行方案可以设计的要求。(3)学生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纷纷展示了各自的方案:其中有Zn、Ag、CuSO4组,Cu、ZnCl2、AgNO3组等(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小结了一些方案设计的小规律,如“一金属两溶液”、“一溶液两金属”的组合。(5)方案设计完成后,各小组分别进行了试验验证,排除了不

5、可行方案,加深了对验证试验的认识,(6)在问题情景的提出、思考、实验选择、具体操作中积累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教师因势利导,归纳出金属活动顺序“KG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4.两条规律的认识和应用:在验证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Mg和Zn能和HCl或稀H2SO4发生反应,而Cu却不能和HCl或稀H2SO4发生反应,更多实验证明:(1)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在验证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Fe能置换CuSO4中的Cu,Cu能置换

6、AgNO3中的Ag,而Cu不能置换FeSO4中的Fe,Cu不能置换ZnSO4中的Zn,更多实验证明:(2)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3(3)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四、活动后记(1)创设问题情景的问题解决教学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对问题产生了兴趣,积极的参与使教学变的更生动,更具有实效性,课后的反馈明显好于其它形式的教学。(2)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一个适应阶段,平日的热身是不可忽缺的,尤其是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更要注意平日教学中多体现,多实践。(3)研究性学习

7、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中学生对问题多方位和不可预测性的表达以及网络知识的渗透,对老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点评]本教学案例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习的思想和理念。刘老师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算子”艺术,创设课堂教学问题的情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关心问题设置的有效性、点拔性、衔接性,有深度、广度,有承上启下的联想,有坡度和跳板。问题的设置考虑到要降低难度,要从常识性知识着手,结合学生原有基础,问题要有发展性,并且要兼顾两头。在关注学生参与教学和运用经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的理念的指

8、引下,学生在运用迁移的探究过程中,学会比较、发现,感觉学习更富有意义、挑战性和情趣性。在交流和展示时,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思维品质达到辐射、优化。零距离感受到自主、合作学习的魅力。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1)从问题的产生、形成,求本寻因式地找问题的来源。(2)从对问题的认识角度,问题的深度、广度去挖掘,要变换角度去拓展问题的深度和广度。(3)要注重问题的意义、价值的考证和评价,全方位的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