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picc置管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ID:15392370

大小:5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3

picc置管的应用及护理进展_第1页
picc置管的应用及护理进展_第2页
picc置管的应用及护理进展_第3页
picc置管的应用及护理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picc置管的应用及护理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考查课《护理论文写作》课程作业姓名:曾婷学号:712665072676年级:1209学习中心:陕西新城奥鹏学习中心—————————————————————————————PICC置管的应用及护理进展曾婷摘要:PICC作为输血、输液、肿瘤化疗及肠外营养的重要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也可避免血管刺激性药物等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1],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仅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方便了各种药物的输入,而且其操作也比较简单[2]。只要护理人员在PICC的应用领域中不断探索及正确掌握各种并发症

2、的预防和处理,便能更多更好地造福于患者,并将创造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将PICC的适应证,置管方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关键词:PICC置管;应用;护理进展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或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现今作为一条长期、安全、无毒、无痛性的输液通道,具备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是其仍然可以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加强对PICC置管的

3、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一、临床应用1.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包括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刺激性液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等。2.满足治疗的需要:有资料表明外周静脉血流量1ml/min,中心静脉达2500ml/min,PICC置管可直达上腔静脉[4],可以充分满足需要快速或大量输液患者的静脉供给,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肿瘤晚期患者;巨大的输液量以及大量高渗性液体,机体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各种药物均需由静脉输注供给,PICC能满足治疗的需求。二、PICC的操作方法1.准备工作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史,有无做PICC的禁忌证,然后选择要穿刺的静脉血管,摆好体位。并做好

4、相应的准备;其次做好物品的准备:75%乙醇,3%碘酒,100U/ml无菌肝素盐水,无菌生理盐水,PICC穿刺包,无菌手套以及正压接头;然后确定置管长度:患者预穿刺手臂与身体成90°,测量自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隙。一般上肢左侧为(41.26±3.84)cm,右侧为(7.78±3.84)cm,并在导管上做好标志。另外还要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减轻其紧张情绪,通过交谈分散其注意力。2.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上臂外展,常规消毒、铺无菌单。检查PICC导管质量,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润滑导丝,修剪导管至所需长度,在确定的位置用导管引针穿刺,从回血帽观察回血,保持穿刺针的位置,松止血带,退

5、出针芯送入PICC导管,推进至所需长度,撤出导丝,用盐水注射器抽吸回血并注入生理盐水,确定是否通畅,确定无误后,连接肝素帽。穿刺点放无菌方纱轻压以减少出血,并按压15--30min,观察无渗血后,覆盖无菌透气膜加以固定。24h内适当限制臂部活动。此时要注意静脉输液走行是否通畅,避免包扎不当,导管打折。穿刺第2天再更换无菌透气膜1次,以后2--3d更换贴膜1次。三、PICC常见并发症及预防1.穿刺点渗血、水肿:若静脉选择不当,或穿刺、护理不当,或患者有出血倾向时易引发此症。故穿刺前先了解患者血小板计数、熟练穿刺技术,选择弹性好的血管穿刺,穿刺后按压穿刺点2--3min,如凝血机制较差者按压的

6、时间应增加至5--10min,并在24h内限制插管侧上肢活动。或加压敷料固定24h;停服抗凝剂,必要时给予止血剂。研究表明穿刺侧肢体水肿,不慎将导管滑出至腋静脉,大量输液后导致液体回流障碍所致。采取平卧位并抬高肢体60°避免侧卧于穿刺侧[5]。2.导管相关性静脉炎2.1机械性导管相关性静脉炎:较常见,一般发生在置管1周内,主要是由于导管材料、型号、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患者血管状况及机体免疫状况有关。女性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主要因为女性的静脉管腔比男性的窄,静脉与导管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大,其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概率就高于男性。预防措施:置管前要检查导管的质量,并应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

7、型号合适的导管,在置管过程中注意动作要轻柔。2.2感染性导管相关性静脉炎: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医源性,可以引起严重的全身并发症。常常因为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插管处皮肤上的细菌经皮下隧道移居到导管腔外而引起,患者皮肤和医护人员的手是污染的最主要来源[6]。预防措施: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后24h更换穿刺点敷料1次,以后2--3d更换1次,如发现渗血要及时更换,以免给细菌提供良好的培养基。应随时观察穿刺点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