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科研论文矿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2013年科研论文矿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ID:15422465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3

2013年科研论文矿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_第1页
2013年科研论文矿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_第2页
2013年科研论文矿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_第3页
2013年科研论文矿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_第4页
2013年科研论文矿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科研论文矿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无创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时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王婕(电话:15352001772)李鸿林甘肃省靖远煤业责任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邮编730913)【摘要】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急性肺损伤患者66例,其中无创通气组(30例)、有创机械通气组(36例),观察两组(通气前、通气2h、通气12h和撤机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以及两组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无创通气组在(通气2h、通气12h及撤机后)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较无创通气

2、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呼吸频率、心率、BNP在通气治疗12h及撤机后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无创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有创组(P<0.05);但在病死率方面两组间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可作为急性肺损伤患者治疗的手段之一;BNP做为机械通气撤机的监测指标之一。【关键词】无创通气;BNP;急性肺损伤急性肺损伤(ALI)是指由心源性以外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功能不全。ALI是胸部外伤常见并发症,处理不当,很快发展至ARDS,是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预防和阻止ALI的发生发展是

3、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治疗原发病和机械通气是治疗严重肺损伤的关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ALI)患者66例,均达到ALI诊断标准纳入研究,并给予积极的治疗措施。其中,男性42例,女性24例,年龄18~78岁,平均32.6岁。致伤原因:交通肇事24例,高处坠落伤6例,挤压伤24例,钝器胸部击打伤6例,刀刺伤6例。其中36例为单纯胸部外伤(包括气胸、血胸、多发肋骨骨折、肺挫裂伤),30例合并颅脑损伤、腹内脏器损伤及四肢骨折。51.1.1ALI的诊断标准[1]:(1)有发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发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

4、迫;(2)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3)胸部正位X线胸片显示双肺均有斑片状阴影;(4)肺动脉嵌顿压≤18mmHg或临床上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凡符合以上4项可诊断为ALI。1.1.2排除标准:(1)年龄<18岁的患者;(2)有弥漫性肺出血者;(3)免疫抑制性疾病患者;(4)有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者;(5)肺动脉栓塞者。1.3治疗方法1.3.1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胸外合并伤,限制液体入量、预防感染、营养支持、镇痛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血气指标测定标准、血浆BNP均相同,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模式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气末正

5、压(PEEP);有创通气模采用同步间歇指令(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PEEP。1.3.2无创通气BiPAP+PEEP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配合胃肠减压,设置各项参数,吸氧浓度(FiO2)40%~100%,PEEP5~10cmH2O,在说话、咳嗽、雾化、进食、口鼻腔护理需停机,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治疗反应,若低氧血症和全身情况得到改善,可继续应用无创通气,并逐渐下调呼吸机参数(FiO2、PEEP)直至间断撤机,若低氧血症不能改善或全身情况恶化,提示无创通气治疗失败。及时改为有创通气模式SIMV+PSV+PEEP,R8~12次/VT6~8mL/kg,吸入氧浓度(

6、FiO2)设定在40%~80%,吸呼比设定在1∶1.5~2.0,PSV5~15cmH2O,呼气末正压(PEEP)为5~10cmH2O。症状好转后,根据相关所测指标逐渐降低呼吸机各参数,直至撤机。1.4检测指标动态观察无创通气组在(通气前、通气2h、通气12h和撤机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BNP以及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进行比较。1.5统计学方法5本组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系统,临床资料采用小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ExactSig,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病例基础情况比较分析,在平

7、均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胸部外合并伤,机械通气前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方面基本相同。2.2无创通气的有效性评估:无创通气组在(通气2h、通气12h、撤机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较通气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呼吸频率、心率、BNP、均在通气后12h及撤机后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表2表1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氧分压、氧和指数、血氧饱和度比较项目氧分压(PaO2)mmHg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SaO2)%通气前58.8±0.5229.0±5.282.25±3.84通气2h6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