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ID:15442339

大小:5.50 MB

页数:276页

时间:2018-08-03

上传者:U-6858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_第1页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_第2页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_第3页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_第4页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第一部分建设背景和基础1一、背景与现状1二、特色与优势2三、问题与不足5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建设目标7第三部分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校企合作制度建设项目13一、建设基础13二、思路与目标14三、建设内容15四、建设措施与资金预算23第四部分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25项目一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25一、建设基础25二、建设目标28三、建设内容29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52五、保障措施52项目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54一、建设基础54二、建设目标56三、建设内容58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80五、保障措施81项目三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83一、建设基础83二、建设目标86三、建设内容87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111 五、保障措施112项目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14一、建设基础114二、建设目标116三、建设内容117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143五、保障措施144第五部分非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145项目一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45一、建设基础145二、建设目标148三、建设内容149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175五、保障措施176项目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178一、建设基础179二、建设目标182三、建设内容183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203五、保障措施204项目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205一、建设基础205二、建设目标207三、建设内容208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231五、保障措施232项目四师资队伍及领导能力建设233一、建设目标233二、建设内容233三、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235项目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37一、建设目标237二、建设内容237 三、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242项目六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43一、建设目标243二、建设内容243三、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245第六部分建设预算及进度247一、建设项目预算247二、项目建设进度252第七部分项目建设的预期效益分析254一、全面提升学院综合实力,打造学院特色品牌254二、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255三、进一步增强骨干带动能力255第八部分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256一、加强组织领导256二、强化制度监管256三、确保资金投入256四、深化合作办学256五、采用项目管理256六、实施动态监控257附件1258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58附件2261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61附件3268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管理办法268 第一部分建设背景和基础一、背景与现状(一)区位和产业状况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将构建以绿色种植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等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以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轻纺工业等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以现代物流业、生态旅游业、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2009年,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指示,山东省提出了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规划,以建设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为总目标,以海洋经济为主体,集中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等八大产业。2010年12月13日,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经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新模式。滨州市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既是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核心区和主战场,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大战略的叠加区域。为迅速融入“两区”经济大开发,滨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构筑以港口经济为主的临港产业带、以林果畜牧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经济带、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市经济带、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新型工业经济带等四大经济板块;服务“中国家纺基地”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培植壮大纺织家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油盐化工、粮油果蔬等六大支柱产业。(二)区域人才需求状况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国家将重点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滨州及黄河三角洲地区高技能人才供求比例为1∶8左右,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各地市人才需求规划,高技能人才需求总量达40万人。仅滨州一地,与六大产业相关联的行业企业,就急需 高技能人才8万人,其中高级技工以上人员2.4万人以上,技师和高级技师0.8万人以上。区域内高技能人才面临结构性短缺和需求总量剧增的双重压力,为高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三)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状况黄河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区位和产业结构,对区域内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滨州职业学院依托本地区主导优势产业,形成了现代纺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山东省内已立项建设的6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都集中在中、东部,在本区域缺乏办学实力突出、辐射力度大、示范性强的高等职业院校。滨州职业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必定进一步带动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二、特色与优势滨州职业学院作为滨州市唯一的高职院校,立足滨州,面向黄河三角洲,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秉承“责任”校训,努力践行“与市场共舞、助群雁起飞”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大雁型”素质结构的“双高”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根本途径,强化内涵建设和特色创新,“筑巢引凤、引凤筑巢”的办学特色鲜明,“多形式、多途径、体现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赢得了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549.71亩,建筑面积65.6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83.65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638.5万元,总资产6.79亿元,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7064人,办学条件日臻完善。(一)多方联动,校企共建,办学体制改革有实践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利用多方资源,采用董事会或理事会等,成立了滨州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芯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澳纳特乳业有限公司等7家经济实体,开展教学实训、职工培训、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实践了校企共享资源、共同治理、共创效益、共育人才,为下一步校企合作体制创新积蓄了人才,积累了经验。政府主导建园区。在滨州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筹资6000万元在学院实训园区内建设滨州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理事长,农业、科技、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学院、银行、市直属研究所等为理事单位的管委会,推行内部管理企业化、整体运作市场化、生产项目科技化、院园办学一体化、社会服务产业化,建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型农业科教龙头企业。多元融资建公司。 学校以软件学院为依托,投资300万元,积极动员校友资源,吸收校友企业出资600万元,筹集社会资金200万元,引进美国硅谷“海归”资深工程师技术入股并出资20万美元,筹资1200万元注册成立了芯科微电子有限公司,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公司实行股份合作制,由投资方任董事,由校友任董事长,海归人员任总经理。根据公司业务开展和技术研发的需要,学校对其开放了450平方米、软硬件设施先进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试验室,并设立了微电子技术专业,双方共同培育专业人才。公司自主研发的LVDS接口芯片,顺利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信息产业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校企改制增活力。与黑龙江鹤王乳业集团联合,对学校奶牛厂进行股份制改造,突出其科技开发、培育发酵加工人才的优势,筹资1200万元注册成立了滨州澳纳特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充分利用生物工程系的技术、师资、学生等科教资源,建成了集科技研发、市场销售、教学育人于一体的现代乳品加工企业,推动了校办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筑巢引凤,引凤筑巢,校企合作机制有创新在互利共赢中拓宽和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了“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的嬗变—由学校提供便利条件和基础设施,吸引企业共建校内工厂的“筑巢引凤”,到依靠专业优势和领先技术,企业主动进校共育实训车间和专业的“引凤筑巢”,不断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校企合作实现由共建实训基地到合作办学的新跨越。围绕基地做巢,实现校中有厂、厂中有校。家纺学院将滨州诚博针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引入校园,校企双方人员双向兼职,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将企业技术标准融入到课程内容之中,学生实行每天分段上课和实训,上班期间企业管理,上课期间学校管理,既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运转,又完成了学校的教学任务。利用家纺学院的教育优势,根据企业需求,在魏桥创业集团、愉悦家纺等大型纺织企业设立职工夜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在岗进修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累计培训职工5000余人次;同时企业职工夜校对学校开放,使学生接受企业文化教育和企业技术培训,实现了学校教学功能的延伸。围绕技术做巢,实现校企联姻、共育专业。生物工程系利用滨州市重点实验室的技术研发优势,根据西王集团生产工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合作基础不断巩固,关系日益密切,促进双方合作战略升级,从单纯技术研发,到校企全面合作,再到校企联姻、共育专业,校企双挂、高层互派,实现了人员、设备、技术的双向流动。围绕文化做巢,实现共建实体、服务社区。 利用学校的教育品牌等无形资产,吸引社会投资公司,投入资金、设备5000万元,依托护理系教师、学生等科教资源,成立“滨州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教师和学生双重身份,成为医院聘用员工,医院管理和运行与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融通。(三)服务两区,共舞市场,特色人才培养有突破主动适应“两区”经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服务“中国家纺基地”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针对六大支柱产业,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建设重点专业,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合理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发挥学校专业门类齐全、办学历史较长、社会资源丰富的相对优势,引导鼓励各专业结合专业内涵和自身特点,以紧密型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化工学结合,各专业服务产业,对接企业,共舞市场,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途径、体现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产业,定位人才培养方向。现代纺织技术专业针对滨州打造“中国家纺基地”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强化纺织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能力,着力培养纺织质量检测控制方向的高技能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针对黄河三角洲区域纺织等相关企业集群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维修维护,强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能力,着力培养纺织、石油机械维护维修方向的高技能人才。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借助生物技术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广泛应用的优势,强化发酵、组培能力,着力培养发酵方向的高技能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针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农业物联网建设,强化组网、建网、管网能力,着力培养网络管理、兼顾物联网方向的高技能人才。形式多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筑巢引凤、引凤筑巢”的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学校对接行业企业,校企互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实践了“订单培养”、“前教室后车间、教学实践零距离”、“学做交融”、“2+0.5+0.5”、“2+1”工学交替、“虚实交替、后置订单”、“院园一体、院企一体”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学校建有省级示范专业(点)2个、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先后建设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省高校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奖3项。订单冠名,量身打造高技能人才。学校与黄河三角洲地区企业紧密结合,签订人才订单,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企业冠名相关班级,通过提供奖学金、助学金或报销学费等形式,对订单冠名班学生进行资助。学校根据企业相应岗位任职要求,为企业量身打造高技能人才,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现已开设“平安班”、 “富海班”、“滨化班”等订单冠名班32个。学生在数学建模、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ERP沙盘对抗赛、数控大赛、生物技术技能大赛等竞赛中,共获国家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多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当年年底就业率达100%,用人单位综合评价称职率为98.6%。(四)注重科研,对接企业,应用技术研发有优势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源“三大优势”,搭建平台,构建团队,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应用技术研发,承担各类纵向课题400余项、企业委托课题156项,成功选育农作物新品种3个。以滨州芯和滨职豆1号、滨职棉1号等应用成果研发与推广为标志,学校整体科研能力达到全省高职院校领先水平。设立专门机构,开展技术研发。为服务“中国家纺基地”建设,市政府在学校设立了事业编制的“滨州纺织研究中心”,依托家纺学院技术优势,联合魏桥创业集团、华纺股份、愉悦家纺等骨干纺织企业,开展联合攻关,人员双挂,共建专业。研发的“Outlast空调纤维/棉纤维混纺高档面料染整工艺”和“海藻纤维混纺高档面料染整工艺”,创汇3000万美元。此外,学校设有独立建制的科学研究所,组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大学生德育、产学研合作机制等4个博士研究中心。建设重点实验室,推动科技创新。为服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联合西王集团和绿都生物,整合生物工程系“农业生物工程实验室”,滨州市政府立项建设了市级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863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项,选育国审滨职豆1号和省审滨棉1号、滨职棉1号等农作物新品种3个,成功研制“兽药肠痢康”和“生物叶面肥枣丰素”,获得大面积推广,新增经济社会效益10亿元以上。组建创新团队,提升科研实力。学校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组织科研骨干和优秀中青年教师组建科研团队,突出产学研结合,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学风过硬、结构合理、颇具实力的创新团队。如纺织家纺、印染化工、生物技术、芯片研发、电工技术、药理研究团队等,已成为学校科技研发的中坚力量。团队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各1人;先后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6项;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18篇论文被EI等国际四大检索系统收录。三、问题与不足按照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要求,在以下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1.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创新。 2.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尚需强化。3.专业教学团队整体素质较高,但尚需引进、聘请、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知名专家,以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4.校内实训基地的承载能力尚需进一步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管理尚需进一步规范。5.社会服务能力尚待进一步提升。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系列文件精神,围绕“两区”经济开发,依托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秉承“责任”校训,践行“与市场共舞、助群雁起飞”办学理念,“多元参与、合作共治”创新体制机制,“对接纺织、服务园区”打造专业特色,“引派结合、校企互通”建设双师队伍,“研发与培训并重、交流与合作并举”助推经济发展,培养“崇德、尚能、博知、敏行”的“双高”人才,增强社会服务和区域辐射能力,带动黄河三角洲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联合魏桥创业集团等区域骨干企业建立董事会或理事会,创新“开门开放、多元多样”的办学体制机制,建成黄河三角洲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适应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对接纺织家纺等主导产业,创新“厂校共育、分段实施”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双高”人才培养的示范区;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领导能力提升”等四大工程,建成高职“双师”教育教学人才的集聚区;建立校企合作的立项、研发、应用、推广一体化的成果开发模式,开展项目化、实用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培训,建成优质职教资源的辐射区;到2013年,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办学效益、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建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二)建设思路与具体目标1.“开门开放、多元多样”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以市政府为主导,出台相关政策,吸纳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学生家长、学生代表、校友等利益相关方,成立市、校、院(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组织,以董事会或理事会为主要形式,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办学活力。优化合作环境。市政府出台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在“十二五”规划中统筹高职教育发展,加大校企合作支持力度,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落实税收优惠,增设专项补贴,调动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积极性。 构建多元体制。学校出台开门办学的实施意见,系统规划、创新实践办学体制机制。一是成立学校理事会和二级学院(专业)董事会。市政府指导学校制定发展规划,调整专业结构;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建设,提供设备、师资等资源;学校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技术服务和职工培训。二是创办独立的市场化教育实体。信息工程学院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基础,与思科、华三等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由学院控股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董事会管理,独立运作。完善内部机制。一是构建“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的矩阵组织,以项目管理为手段,紧密融合利益相关方,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二是规划和设计学校制度体系,修订和完善现行制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构建考核指标体系,形成“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的内部政策环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开门开放、多元多样”的办学体制和“矩阵组织、项目管理”的内部管理机制,整合办学资源,拓宽办学渠道,创新办学形式,增强办学活力。2.“对接纺织,服务园区”的重点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适应“两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服务滨州“中国家纺基地”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针对纺织家纺等六大支柱产业,建设现代纺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等7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各专业与企业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定专业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多途径、多形式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专业调整和优化机制。市政府根据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全市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定期发布技能人才供求信息和工资价位信息,分析区域高职院校专业布局,提出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指导意见。董事会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专业调整意见,规划设置新上专业。学校每年至少开展1次专业调研,深入区域企业、人才市场及职业院校,综合岗位需求、专业布点等各类信息,确定专业发展规划和调整方案。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突出纺织产品质量控制方向,深化“校企互动、产学结合”模式改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突出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方向,深化“厂校共育、分段实施”模式改革;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突出发酵和植物组培方向,深化“学做循环,能力提升”模式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突出网络建设、管理、应用开发方向,深化“多元合一、五段式”模式改革。校企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各重点专业与企业一起,根据“ 市场需求与人才规格紧密结合、企业生产与培养过程紧密结合、岗位要求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双证制度与就业能力紧密结合”的“四结合”总体要求,设计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标准,基于专业特点、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双融、三基于”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如工科类专业“融合企业技术标准、根据岗位任职要求、基于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类专业“融合职(执)业资格标准、筛选企业典型案例、基于工作业务流程”开发课程。到2013年,开发7个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68门工学结合、职业能力突出、理论实践一体的优质核心课程,开发课程标准、教材、课件、网络课程等配套的立体教学资源;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时达到实训总学时的80%以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0%以上。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利用“校中厂、厂中校”或模拟软件营造职业环境,有针对性地灵活采用并创新任务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通过工作来学习”创新教学形态,融教学做于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引入东方花卉公司生产技术标准,设置相对独立的石斛组培快繁等系列典型项目,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到最终评价,均由学生负责。通过真实项目,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工作过程和各个技术环节。3.厂校紧密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原则,各重点建设专业在发展提升“筑巢引凤、引凤筑巢”、“院园一体、院企一体”等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建成融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等于一体的“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创新实践“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共建共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本着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教学的原则,科学规划,注重实效,根据不同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建设实训基地,建成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工科类专业引进企业真设备、真工艺、真产品,按照企业生产流程,创设一体化实训场所;管理类专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强化ERP沙盘、模拟实训室、虚拟管理,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实训实践体系。如,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与董事企业共同出资,建成具有生产规模的转杯纺生产专线,开展生产经营、员工培训、教师实践、学生实训等;护理专业通过提供场所与医疗企业合作建设校内附属医院,实现“学岗直通”。 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区域主导产业,向企业注入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强化教育功能,形成“厂中校”,建成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习实训学生与实践锻炼教师共同完成岗位工作、教学任务和研发项目,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师生职业能力,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在企业建立工作站,延伸教学管理职能,实现实习岗位跟进、指导教师跟进、教学管理跟进、课程任务跟进、过程评价跟进等“五个跟进”,构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模式。加强实训和顶岗实习。按照“学期调整、时段拉长、任务渗透、课堂延伸”的要求,适应企业生产周期和实际工作时段,设计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依托“校中厂”、“厂中校”,灵活开展实训教学。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典型网络工程项目,设计“网络组建、管理”等5个教学工作任务;为适应网络工程施工周期,每个教学工作任务打破固定学期,在完成课程学习内容后,学生分组循环,分别开展3个月的“教学引导项目”实训和20天的“企业施工项目”同步实战。到2013年,校企共建89个实训中心(实训室),形成“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建成300家长期稳定校外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时间达到实践教学总时间的80%以上,学生顶岗实习留用率达到50%以上。4.“引派结合、校企互通”的师资队伍和领导能力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制定专业教师服务企业管理办法,企业研修纳入职称量化赋分指标体系,完善激励机制。企业研修锻炼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魏桥创业等企业工作站,搭建企业锻炼平台,把研修锻炼、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及兼职教师聘用有机结合起来。自2011年起,3年内完成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每学期按不低于20%的比例选派教师到企业研修锻炼,聘用的专业教师须有2年以上行业企业经历。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到2013年,从行业企业聘用15名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人物或规模以上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总体规划专业建设;从校内选拔30名左右的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促进专业发展,提升研发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校企互聘,双向流动” ,聘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和兼职教师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规范兼职教师聘任资格,提高兼职教师课时补贴,到2013年,全校建成不少于70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全校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此后每学期递增5%以上。2011年安排兼职教师评审讲师3名;2012年评审副教授2名、讲师10名;2013年,评审副教授3名、讲师15名。领导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领导干部业务培训,实施领导对接企业制度,到优秀企业挂职,进示范院校交流,去发达地区学习,定期培训,常态实施,密切校企关系,提升办学理念,增强战略思维。学校班子成员及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都要联系一个企业,每年选派3~5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到示范院校和知名企业挂职锻炼。5.适应“双高”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建设构建“4321”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矩阵组织,调动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公众4个监控主体的积极性;明确教学单位、教师、学生3个监控对象;建设监控信息处理和纠偏2个系统;突出教学过程1个监控重点;注重人才需求调研、教学实施的过程监控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并实现校企联合监控;实施教学信息网络化管理,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形成自觉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良性管理机制。改革课业评价方式。校企共同制定学生考评标准,改革考试方法,采取学校与企业、技能考核与知识考试、过程测试与期末考核、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等“四结合”评价法。如,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发酵技术》课程,学习过程采用“文件夹”评价方式,校企双方共同记录平时表现、任务完成、实践技能、课外活动、技能大赛等情况,结合发酵工技能鉴定及期末考核给予课业总评,并对参加生物技术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6.面向“两区”经济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以高水平专业建设带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通过实验实训条件改善提升技术研发的装备水平;通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面向“两区”经济发展,教师深入企业、社区和中职学校,服务企业和社会需求,实施先进文化和教育理念的传播辐射、技术技能培训教育、新技术研发推广。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机会,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技术需求,“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建立校企合作的立项、研发、应用、推广一体化成果开发模式,使技术服务成为促进和推动校企合作的“粘合剂”和“润滑剂”。力争3年内承担各级各类纵向课题30项,面向中小企业完成委托课题30项,申请专利10项;技术服务收入逐年递增,三年内完成779万元。广泛开展社会培训。依托山东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等基地,实施“ 滨州职业学院金钥匙社会培训工程服务滨州行动计划”,制定社会培训工作考核办法,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受训人员“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面向农村、企业、社区,开展社会培训达87000人次;面向企业职工、社会成员及中职毕业生,提供继续教育2000人次。增强骨干带头作用。联合区域职教中心、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组建中高职衔接的网络体系,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区域职教师资培训达300人次,中职生培训达3000人次;扩大与中西部院校的对口交流,对口交流中西部院校达到12所;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合作交流院校达到15所。 第三部分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校企合作制度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吴树罡党委(院长)办公室主任高浦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徐怡祥校办产业处处长一、建设基础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整合多方资源,成立经济实体,采用董事会或理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开展教学实训、职工培训、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等,为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积蓄了人才,积累了经验。(一)探索实践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筑巢引凤,学校提供优惠的土地、厂房等优惠和便利条件,吸引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个人投资,先后建设了汽车维修实训基地、曲轴实习车间、澳纳特乳业等校办经济实体,为师生的科研、教学、实训提供了有利条件;引凤筑巢,学校利用教育品牌等无形资产,吸引社会投资,累计投入资金、设备5000万元,依托医疗护理系,成立“滨州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教师和学生双重身份,成为医院聘用员工,医院与学校共建专业;政府主导,建设了滨州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提供了生物技术专业群学生实训真实环境;企业嵌入,学校与山东师创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山东师创软件工程有限公司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以此为依托,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嵌入企业实训体系,校企全面合作。(二)订单培养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前置订单,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与魏桥创业、盟威集团、滨化集团等企业合作实施了“订单培养”,分别成立了“魏桥班”、“盟威班”等冠名班级;后置订单,财经类专业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数据中心、中国平安保险股份公司后援中心等合作,第三学年引进企业课程,实现顶岗工作;零学费订单,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与企业密切合作,先后与滨州亚光、东方地毯、愉悦家纺、华纺股份等单位签订了零学费“订单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按企业服务年限报销50%~100%的学费。(三)产学研结合推动校企合作学校组建团队,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应用技术研发。“滨州纺织研究中心”依托家纺学院师资和技术优势,联合魏桥创业集团等骨干纺织企业,研发的“ Outlast空调纤维/棉纤维混纺高档面料染整工艺”和“海藻纤维混纺高档面料染整工艺”,创汇3000万美元。目前学校已经承担各类纵向课题400余项、企业委托课题156项,成功选育农作物新品种3个。以应用技术服务及推广为与企业合作的楔入点,满足了企业需求,密切了校企关系。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如: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仅仅针对就业、实习或培训进行某一方面合作,没有形成持续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合作中缺少有效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致使合作中存在短期行为,阻碍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二、思路与目标搭建政府、学校、二级学院(专业)三级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开门开放、多元多样”的办学体制,形成“矩阵组织、项目管理”的管理机制,解决好企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教学内容更新、先进技术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问题,增强办学活力。表3-2-1体制机制创新的重点目标导向目标导向解决措施企业参与教学①市政府优化外部政策环境,加大校企合作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增设专项补贴;②成立滨州市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协调企业参与办学;③成立学校理事会和二级学院(专业)董事会,通过定期活动,确保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④学校将校企合作纳入考核,使教师主动承担企业任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通过开展员工培训等措施,鼓励教师服务企业的机制;⑤学校以服务为宗旨,采取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⑥创办教育实体,使企业在参与学校办学上具有决策、管理、合法收益等权利;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对接,搭建企业参与教学的有效平台。兼职教师聘任(用)①制定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支持兼职教师承担教学研究项目,参与教学成果评审,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②通过二级学院董事会或理事会,聘任(用)合作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③制定优惠政策聘用企业技术人员;④市政府专项列支兼职教师课时补助;⑤利用校企合作项目团队组织,开通兼职教师聘任通道;⑥根据企业时间安排,制订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⑦加强兼职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更新①企业在董事会框架下,参与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②企业为学校提供生产技术标准及行业标准,保证教学内容与企业对接;③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任务持续改进,带动专业教学内容更新;④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向董事会提出要求,调整教学内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调研企业发展状况,修订教学内容;⑤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校企先进技术共享①校企共同制定产学研合作规定,通过与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对接,使教师与企业人员双向嵌入,实现校企先进技术共享;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和技术研发;③完善“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技术研发链条,建立立项、应用、推广一体化成果开发模式。 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①通过项目任务针对性设计和项目资产的独立化运营与核算,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吸引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②利用学校资源,吸引企业实现“校中厂”;③向企业注入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强化教育功能,实现“厂中校”,建成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④建立企业工作站,延伸教学管理职能,构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模式。保证学生就业①通过实训项目设计,提高学生在合作企业就业的适应能力;②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培养定位,使其适应企业要求;③校企合作委员会提供区域内毕业生需求信息,协调企业接受学生就业;④加强学生实训管理,保证顶岗实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留用率;⑤开展与企业的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保证学生就业。三、建设内容(一)“多元共治”搭建合作办学平台1.滨州市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市政府牵头,教育、经贸、财政、科技等职能部门参与,联合职业院校、行业协会、骨干企业、中介机构等企事业单位,成立“滨州市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下设专业建设委员会等专项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校企共建专业的各项工作。表3-3-1校企合作委员会各参与方职责参与方促进校企合作的措施政府编制委员会根据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需要,为聘用企业专家提供政策支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①将支持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纳入《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②编制实施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规划,安排落实项目经费。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①建立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依托学校开展企业职工培训;②指导和督促企业向学校开放,为师生提供实习、培训场所和设备,并积极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③将校企合作纳入企业考核。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①支持学校建立校、院两级董事会,为二级学院与企业举办股份制实体提供政策支持;②协调全市国有企业向学校开放,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培训场所和设备,并积极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市教育局①推动职业院校改革,依托学校建设全市共享型实训基地,制定中职生升高职的直通车制度,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共享;②制定基础能力建设计划,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市科技局鼓励校企联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向校企联合攻关的项目倾斜;为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提供支持。市财政局①履行市政府承诺,落实和划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配套资金6300万元;②每年足额拨付20%的地方教育附加费;③建立生均经费基本标准拨款制度,三年内达到或超过省内本科标准;④增设校企合作专项补贴,用于支持实习实训耗材及设备损耗、学生生产实习保险等补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①为聘用兼职教师提供政策支持,为试点兼职教师评聘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提供政策支持;②制定全市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定期发布技能人才供求信息;③建设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提供就业服务;④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⑤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计划”,依托学校开展相关培训。市农业局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依托学校完成培训。市规划局调整和完善学校规划,把学校建设列入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对学校建设的相关费用给予减免优惠。 市工商局①指导企业向学校推荐项目、接纳学生实习和就业;②加强市场主体监管和信息服务,协助落实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国税局、地税局贯彻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企业①安排学生企业顶岗;②提供就业岗位;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④反馈毕业生信息;⑤提供企业生产标准,参与课程开发;⑥接收教师的实践锻炼;⑦提供横向课题研发项目;⑧提供兼职教师、生产现场、办学资金等;⑨开展合作办学。行业①为学校提供职业岗位从业标准;②为学校提供行业发展动态信息及未来发展趋势;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④参与课程开发;⑤提供行业技术培训服务;⑥提供交流平台,开展学术交流、学术活动;⑦开展课题立项及研发;⑧利用行业资源,在校企之间牵线搭桥。学校①定期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企业现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②确保培养的人才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③实施弹性、灵活的教学管理,保证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的灵活安排;④制定措施鼓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⑤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员工培训;⑥为兼职教师安排一定比例职称评聘名额;⑦研究项目、教学成果评审安排一定比例的企业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参与申报;制定措施,促进校企双方横向课题研发,新技术共享。2.学校理事会。滨州市政府牵头,教育局、科技局、行业协会、企业、科研机构、校友、学生家长等组成学校理事会,市长任理事长,分管市长任副理事长,校长任常务副理事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滨州市魏桥纺织、西王集团、京博、华纺等大型企业法人代表任理事;校友、学生家长、行业协会专家等任独立理事。理事会对学校发展规划、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事关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事项,定期开展咨询指导和评议监督。学校理事会职责:①审议学校的发展规划,对学校重大决策进行指导、咨询;②听取学校校长的工作报告,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③指导学校与各理事单位之间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检查校企合作项目的执行情况,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④设立和筹措资金,审议理事会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学校理事会工作制度:①理事会每届任期三年;②全体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但经正副理事长协商可召开临时性会议;③理事会设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3.二级学院(专业)董事会或理事会。以现代纺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重点专业为试点,采用合资、参股、资产托管、资产租赁等形式,成立董事会;会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与行业密切合作,成立理事会。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在董(理)事会框架下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育教学改革等,统筹规划人、财、物。学校制定制度协调现行体制与董事会间的关系,实现人员深度融合,确保独立运行。(二)“多向拓展”构建开放办学格局 1.融入企业文化。选择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对学院重点专业关联度大的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投资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创设真实职业氛围;校企共建企业文化展馆,形成校企交流平台,使企业家与企业技术人员进校园交流变为常态,使学校成为企业人才、科技、信息的“超市”;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内共建企业文化园、校友名人园等,在各专业加强与企业的文化对接,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融入企业元素。2.创办教育实体。以资产划拨、人员分流、业务剥离等形式,与其他投资主体共同注册教育实体,董事会负责教育实体的运营管理;对不能达到控股的教育实体,在公司章程中设置相应的保证条款实现高职教育办学的公共目标。如信息工程学院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基础,与思科、华三等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由学院控股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实行董事会管理,协调各参与方利益,多元参与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多形式多样化办学。发挥学校优势,在坚持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础上,探索多层次、多样化、多规格的办学模式,形成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开展网络远程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中职生对口升学等学历教育;开展社区、模块技能、岗位、实用技术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培训;与国内外高等学校联合办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纵横一体”完善内部管理机制1.优化现行机制。形成以“教学单位为中心机构”的校内组织体制和以“服务教学为核心目标”的行政运行机制,推进管理服务改革,以整合资源、理顺体制、明确职责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手段,以监督考核为保证,以提高效能为核心,以师生满意为目标,建立高效管理服务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聘任制、轮岗制,培养和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和兼职教师聘用合同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将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直接挂钩,实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制度,形成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2.矩阵组织,项目管理。矩阵组织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服务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矩阵,以董事会为核心,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网络矩阵,实现扁平化组织网络。纵向上以二级董事会为核心,整合现有组织架构,紧密联系相关利益方,形成以专项业务建设为支撑,战略目标与业务职能紧密融合的校企合作利益共同 体;横向上以不同专业为核心,形成以校企合作为支撑的专业建设单元。两类单元相互交叉、贯通融合,构成学校内部的校企合作与专业发展网络。重点建设专业试点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网络矩阵,教职工既同二级学院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的工作。各利益相关方与各专业在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培训、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形成利益对接点,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各项活动,实现校企间人员的频繁流动,逐步密切校企之间的关系。专业建设单元1专业建设单元2专业建设单元n二级学院董事会1校理事会与专业建设委员会利益相关方1利益相关方2项目1项目2项目n……业务业务业务业务业务业务业务业务业务………………利益相关方n二级学院董事会2…………图3-3-1“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矩阵组织基于“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矩阵组织,实施项目化管理:(1)通过项目单元对接,搭建企业参与教学的平台。校企共同围绕专业建设设置系列子项目,紧密结合企业生产需求与专业教学需求更新项目任务,带动专业教学内容更新,实现校企先进技术共享。(2)组建具有“共同愿景、共同利益”和“优势互补、团结协作”项目团队,实行“学校聘任项目负责人、负责人聘任项目成员”的两级聘任制。(3)实施项目责任制,扩大项目负责人在专业建设、教学组织、团队成员工作安排、资产管理、学生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自主权,保证项目的自主运行。(4)实施项目激励政策,根据项目绩效考核情况动态调整项目成员的待遇和职称评聘比例,调动教师参与项目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将团队绩效纳入个人的绩效考核,实现对项目成员的团队化激励。(5)安排一定名额企业兼职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安排专项教学研究项目申报和教学成果评审,调动企业兼职人员参与专业建设项目的积极性。(四)“多元参与”形成考评监控机制 1.完善考评评价机制。明确管理绩效考评目标,强化项目考核领导小组、质量管理办公室等考评部门职能,建立“教学单位以教学质量为核心、行政单位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评价体系。(1)推广实施360度考评法。360度考评法通过教职工自身、上级、同事、学生、合作企业等不同主体了解工作绩效,包括来自上级监督者的自上而下的评价、来自下属的自下而上的评价、来自同级的评价、来自学校内部各部门的评价、来自学校内部和社会的评价,以及本人的自我评价。(2)实施平衡计分卡考核法。利用平衡计分卡方法,以团队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流程、校企合作情况、财务状况四个方面考核各二级学院及部门的业绩,演绎学校战略规划,将学校推动校企合作的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调动和凝聚教职工团队力量。(3)一考多用。按照实用、管用、易用的原则修改现行考核指标,加大重点任务的分值,拉大部门之间的考核差距,一考多用,考评结果与教师职称评聘、经济收入等相结合,发挥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利益相关方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将360度考核理念运用于教学质量监控,构建“4321”监控体系。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矩阵组织,调动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公众4个监控主体的积极性;明确教学单位、教师、学生3个监控对象;建设监控信息处理系统和纠偏系统2个系统;突出教学过程1个监控重点,注重人才需求调研、教学实施的过程监控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在企业工作站实现校企联合对顶岗实习的管理,保护每个学生权益,实施家长、社会、学校“三方”监督,避免企业侵害学生利益。在企业建立工作站,延伸教学管理职能,实施“五个跟进”,构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模式:实习岗位跟进,校企双方根据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确定实习岗位;指导教师跟进,校企共同安排一线技术员工指导学生;教学管理跟进,工作站人员与企业一道实施规范的教学管理;课程任务跟进,学生带着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岗位工作;过程评价跟进,校企双方根据学生的职业素质、工作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成绩考核。实施教学信息网络化管理,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形成自觉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3.建立跟踪督查机制。 日常工作实行纪律督查;重点工作和建设项目实行周、月定时督查;规划事项要跟踪督查,形成纪要的事项要重点督查,周例会决定的事项要限时办结;党委会和专题会形成的纪要做到任务、责任、时限明确,列好督查通知单,全面督查,以督查简报形式及时反馈。图3-3-2“432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示意图(五)“内外联通”优化校企合作制度1.优化校企合作的外部政策环境。市政府将项目建设纳入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系列制度,优化政策环境。(1)制定《滨州市关于支持滨州职业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意见》、《滨州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滨州市推进校企合作的意见》等制度,明确以下政策:①对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资金和设备费用按规定列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②对职业院校开展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③对实习学生按有关规定和实习合作协议提供合理报酬,支付实习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费用,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④企业要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对实习学生按有关规定和实习合作协议提供合理报酬,支付实习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等;⑤企业支付实习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费用予以税前扣除。(2)修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将教师服务企业纳入岗位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定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为兼职教师安排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评审,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办法,探索多样化选拔机制。 (3)推动市政府建立生均经费基本标准拨款制度,形成举办方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保证生均经费逐年递增,三年内达到或超过省内本科标准;增设校企合作专项补贴,用于支持企业兼职教师教学、实习实训耗材及设备损耗、学生生产实习保险、院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锻炼、企业教学管理、校企合作奖励等补助;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加强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建设,增强学校基础能力。(4)完善考核机制,制定校企合作考核标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职能部门、职业院校和企业予以表彰奖励。2.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内部制度。成立专门小组,对学校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制订董事会或理事会章程、议事制度、监督制度等,对校企合作形式、开展途径和保障措施等进行系统设计;制定《滨州职业学院促进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滨州职业学院订单培养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推动校企之间的战略、资源、业务、人员等的融合,使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制定“弹性、灵活”的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过程监控、企业顶岗实习管理等制度;制定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教职工企业研修锻炼管理办法等,将教职工参与校企合作列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指标,调动部门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通过安排兼职教师参加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参加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成果评审等措施,吸引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优化“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制度环境;制订或完善信息化、校园文化、校办产业、财务与审计管理、资产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优化合作环境。表3-3-2学校校企合作制度修订计划表分类编号制度名称修订目的完成时间责任人综合管理1滨州职业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五年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实现途径、单元分解、组织执行和控制方略。2011.04吴树罡2滨州职业学院理事会章程、各二级学院董事会或理事会章程。明确各董事会或理事会的运行规则。2011.06吴树罡3修订《理事会议事制度》、《理事会监督制度》,以及滨州职业学院议事规则以及依法治校等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制度,吸引“多元”参与治校,保证在校企合作中的依法治校。2011.08吴树罡教学管理4滨州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明确五年专业建设目标措施。2011.04傅智端5滨州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确保校企合作共育人才。2011.03傅智端62011.02傅智端 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教学成果评审管理办法保障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成果评审要安排一定比例企业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参与申报。7滨州职业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办法调整优化学校发展战略、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办学规模和教学内容方法等。2011.02高浦8滨州职业学院学分制管理规定等教学管理系列制度确保校企协同管理,实施弹性、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2011.02傅智端党务管理9廉政建设、治理商业贿赂等管理办法发挥党组织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2011.08王长坤校企合作10滨州职业学院促进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推动校企之间的战略、资源、业务、人员的融合;规定校企合作项目的确定、负责人聘任、团队组织、考核与激励等。2011.03傅智端11开放办学实施意见实施多形式、多途径、多方向办学。2011.06傅智端人事管理绩效考核12专任教师行业企业研修锻炼管理办法3年建设期内,确保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2011.03王长坤13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统筹教师队伍建设2011.03王长坤14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保障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要安排一定比例给予企业兼职教师。2011.03王长坤15绩效工资分配管理办法建立适应校企合作的分配制度。2011.03王长坤16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确保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2011.08王长坤17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办法确保调动一线教师积极性,加入校企合作的评选指标。2011.08王长坤18内设机构及领导成员考核实施办法将校企合作列入考核指标。2011.03王长坤19滨州职业学院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对人员实施360度考评,对项目实施平衡计分法。2011.03吴树罡其他20修订信息化、校园文化、校办产业、财务与审计管理、资产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将校企合作的有关内容融入各项工作及各个方面。2011.08吴树罡3.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制度。修订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短学期制等,建立有利于校企协同管理“弹性、灵活” 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制度,与企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生产技术标准及职业资格标准;修订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教学成果评审等管理办法,安排一定比例企业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参与申报;制定实施计划,逐步提高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的比例,保证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安排分流人员到企业锻炼。四、建设措施与资金预算(一)建设措施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协调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体制机制改革的领导,学校成立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小组,在对学校的体制机制进行顶层设计,形成《滨州职业学院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规划及实施意见》,明确改革目标,制订实施方案,做好进度安排,稳步推进改革。2.调查研究,系统规划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学校办学体制及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开展系列调查研究,并立足区域发展实际,顶层设计学校的体制机制,系统规划方案,推动整体改革。3.统筹协调,同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小组协调学校办公室、人事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科研处等职能处室,对学校的内部制度体系进行系统设计,根据校企合作要求对现行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和补充;加强与市政府、市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协调推进各项内部制度与相关外部政策的同步变革。(二)资金预算该项目资金投入为100万元,具体投入见表3-4-1。表3-4-1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市级地方财政投入其他投入:自筹合计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合计9652019151650129930100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5321010构建开放办学格局3431010完善内部管理机制856194331029考评监控机制建设8672121小计53210191516504331070 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优化校企合作的外部政策环境4331010构建校企合作的内部制度体系4331010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4331010小计433108662030(三)预期效益通过三年建设,形成“开门开放、多元多样”的办学体制和“矩阵组织、项目管理”的内部管理机制。市、校、院(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组织建立并发挥作用,各利益相关方深度参与办学;多元办学体制的探索逐步深化,各教育实体运行良好。校企合作的内外制度环境得以优化,地方政府加大生均拨款和对校企合作支持力度,并建立税收优惠、专项补贴等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内部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体系,制定实施“弹性、灵活”的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办学渠道得以拓宽,办学形式不断创新。面向国内外开放办学,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多规格的办学模式,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格局。适应校企合作的内部管理机制不断改进。组建系列“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的矩阵组织,并以校企共同参加的项目为载体,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形成以“360度考评法、平衡计分卡考核法”为主的内部考核制度,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构建并实施“432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第四部分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项目一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总负责人:崔建华(滨州职业学院轻纺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高级经济师)项目负责人:段建国(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旗(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锋(滨州职业学院轻纺化工学院院长)成员:郭利(滨州职业学院轻纺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承晋(滨州职业学院轻纺化工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桑海峰(滨州职业学院轻纺化工学院副教授)李晓英(滨州职业学院轻纺化工学院副教授)邵珠莲(滨州职业学院轻纺化工学院讲师)王虹云(滨州职业学院轻纺化工学院副教授)崔正一(滨州职业学院轻纺化工学院讲师)王耀村(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史新才(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一、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1.区域产业优势 纺织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生态产业。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传统的产棉地,也是纺织产业群聚集区,其纺织产能在全国纺织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纺纱能力与织布能力均占全国十分之一的份额。黄河三角洲区域内的滨州、东营、淄博等三市分布着魏桥创业集团、滨州亚光毛巾、龙福环能科技、东方地毯、鲁泰纺织等国内知名的纺织企业近8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450余家,直接从业人数60余万。滨州市纺织工业发达,是国家家纺服装产业基地,享有“中国棉纺织之都”之称。2.人才需求分析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纺织企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档次提升、技术装备更新、产业链延伸,核心竞争力逐渐提高,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纺织企业发展的瓶颈,现有的生产管理、技术人员学历都不高,中专以上学历的不足3%。为进一步确定专业定位和方向,项目组对魏桥创业集团、滨州亚光毛巾、鲁泰纺织等企业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高职生在企业中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技术工作与基础管理工作,其中从事试验员、工艺员、操作员、纺织质量员工作的人数为356人,基础管理人员112人,其他工作人数55人。滨州周边地区人才需求量排前三位的是魏桥纺织约300人/年,鲁泰纺织约130人/年、愉悦家纺约60人/年,技术岗位需求排前三位的是纺织质量控制、工艺设计和纺织试验与检验,占总需求的比例分别是45%、25%、20%。在这些技术和管理岗位上需持有家用纺织品设计师、纺织纤维检验工、纺部工艺指导工、织部工艺指导工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调研确定了纺织质量控制为关键岗位,纺织品质量分析与控制能力作为职业核心能力,并以此作为专业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依据。(二)专业建设的基础与优势1.有滨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我院是滨州市唯一一所为纺织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滨州家纺学院(现为轻纺化工学院)、滨州纺织研究中心先后落户滨州职业学院,并先后投入200余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初步建成了纺织材料试验室、纺纱织造试验室、小样织机室和纺织实训车间。2.“筑巢引凤”,建立了“校中厂”学院将滨州诚博服饰有限公司引进校园,建立生产车间,实现“校中厂”。企业的引进,不仅能够做到工学交替,方便学生的实习实训,实现实境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而且在企业参与办学、师资挂职锻炼、兼职教师聘用、产品共同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3.零学费“订单培养”实现了新突破 上学期间挣工资,企业出资报学费。我院先后与滨州亚光毛巾、东方地毯、愉悦家纺、华纺股份等单位签订了“零学费”订单培养协议。订单企业为了吸引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到企业工作,与入学新生签订培养协议,协议规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拿岗位工资,若学生毕业后到该企业工作,则按在企业服务年限报销50%-100%的学费,实现了零学费订单培养的新突破。4.“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建设及“项目化”课程改革扎实推进以服务当地纺织产业发展为宗旨,突出能力培养,构建了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以素质培养为重点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基本实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注重过程考核,加强教学监控。现已建设省级精品课1门,院级精品课3门,校本教材1种。5.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5人来自企业一线,并建立了由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该团队承担了科研课题16项,其中与企业合作课题12项。国家授权专利2项,市级科研成果6项,参与企业技术改造3项,开发新产品4个,为企业举办各类培训班近30个,培训企业职工近万人,协助企业建设国家级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室1个。6.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实训设施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我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现有纺织材料试验室、纺纱织造试验室、小样织机室等3个实训室和纺织实训车间1处,基本能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建有校外实训基地11处。全国共有“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培训基地”两处,其中一处落户我院,已开展了面向在校生和企业人员的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培训和考证400余人次。7.社会服务工作不断深入送教上门,把数十个成人大专学历班、成人中专学历班和培训班建到了企业,实现了厂中有校。教师不仅为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理论培训,同时还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及横向课题研究等工作,并及时将生产中的典型产品、技术问题、代表案例、岗位规程和技术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8.毕业生岗位能力较强、发展后劲较足、社会声誉好我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初次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在车间主任、轮班长、技术员岗位上的学生已分别占对口就业毕业生的6%、22%和38%,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100%。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2005年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示范专业”。(三)存在的问题1.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灵活;2.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3.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尚未形成;4.社会服务能力尚待加强。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服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纺织产业发展为宗旨,适应区域内纺织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需要,以培养纺织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政府主导、行业协会指导,成立轻纺化工学院董事会;深化校企合作,实施“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大力推进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加快“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融生产、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结构合理和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做好横向课题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经过3年建设使其成为黄河三角洲乃至山东纺织产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二)具体目标1.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董事会决策运行机制。在中共滨州职业学院委员会的领导下,由滨州职业学院轻纺化工学院、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成立轻纺化工学院董事会,完善治理结构。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转杯纺生产专线为主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建设校中厂;依托董事企业,建设厂中校。通过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引入企业技术标准,构建以纺织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能力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全面推进以典型纺织产品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6门专业核心课程建成优质核心课程,学校、企业及学生共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逐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包括转杯纺生产专线、原料检验室、纺织产品质量分析室、纺部试验室、织部试验室、小样织机室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增校外实训基地2处,使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100%,双证获取率100%。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3.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三年建设期内,聘任1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100%;聘请企业兼职教师10名,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时数比例达到57%,建成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三年建设期内为区域内中职在校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为企业开展成人大专、中专学历教育和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年培训规模达到8000人次以上;积极探索与西部学校的合作与对接,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充分发挥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成果的辐射作用。三、建设内容(一)成立轻纺化工学院董事会,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1.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董事会决策运行机制,成立董事会,完善治理结构贯彻学院“开门开放、多元多样”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董事会决策运行机制,经党委研究确定董事会成员由5-7人组成。董事会是轻纺化工学院的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机构,董事会对轻纺化工学院的发展规划、投资融资管理、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分配激励机制、机构设置、人事任免、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重大事项做出决策和部署。逐步形成“方案共定、课程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经党委批准后负责聘任或解聘轻纺化工学院院长、副院长、财务负责人。对所辖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全责。实行相对独立、经费包干、创收归己、完善税收、支配自主、日清月结、接受审计的财务管理办法。2.实行全员聘任制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全员聘任制,由董事会提出行政班子人选(院长、副院长、财务负责人)的聘任意见报学院党委审批后由董事会聘任,由行政班子提出部门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的聘任意见报董事会审批后由董事会聘任,由部门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共同提出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及一般行政工作人员的聘任意见,经行政班子研究同意后报董事会聘任。轻纺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工仍按照滨州职业学院正式在编职工管理,随着轻纺化工学院的发展,以后引进的人员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聘任形式;在职称评聘、创先争优方面由学院单独向轻纺化工学院下达指标,由轻纺化工学院独立完成推荐工作;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打破干部的终身制,打破教师的终身制,变干部的任命制为干部的聘任制,变干部的级别制为干部的岗位制,真正实现责、权、利相统一。3.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管理运行机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执行董事会决议并接受董事会的领导,对全院的行政工作负总责,并负责提名聘任或解聘各部门负责人。轻纺化工学院下设综合办公室、校企合作办公室、专业建设办公室、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各办公室及中心设正副主任,分别由不同的单位成员担任,承担人才培养的各项具体工作。各办公室及中心正副主任由院长提名董事会聘任。综合办公室负责日常行政事务性工作,如文秘管理、会务安排、对外合作交流、奖惩考核、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社会培训、考级考证等。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依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所带来的企业、市场所需要的人才规格与数量的变化,合理配置学院的资源,使之与企业和市场对接。负责招生就业、学生顶岗实习、学生教育管理及学生党团工作,并制定学生管理的各项考核细则,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设计咨询,做好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和对接,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将企业管理理念与学校管理理念有机结合,将企业的创新精神与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能力。专业建设办公室负责根据企业及市场需求的现状与变化,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所适应的岗位及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确定课程体系、合理开发课程和教材、将企业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内容;负责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研究和教师培养等工作;依据《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聘用和管理兼职教师。 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负责根据企业生产技术发展状况,确定生产技术研究项目和内容,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横向课题研究,负责研究成果在合作企业的推广应用,负责专任教师研修计划的制定及教科研工作的责任制定与考核工作,为企业员工开发培训项目及相关课程,负责在岗职工的学历教育。党委领导下的董事会决策运行机制组织结构见图4-1-3-1。中共滨州职业学院委员会董事会董事长院长综合办公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合理开发课程和教材、将企业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负责日常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实践教学;教师研修等。校企合作办公室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专业建设办公室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横向课题研究,负责研究成果在合作企业的推广应用。负责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协调顶岗实习工作;招生就业;学生教育管理;就业指导与咨询等。负责日常行政事务性工作,比如文秘管理、会务安排、对外合作交流、奖惩考核、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图4-1-3-1党委领导下的董事会决策运行机制组织结构示意图表4-1-3-1体制机制建设规划与资金投入建设项目负责人资金来源单位(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成立董事会崔建华中央43310办学长效运行机制建设崔建华中央/地方4/63/53/410/15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王学峰地方65415(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实施“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四结合”总体要求设计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生、专兼职教师在校企间的互动。与纺织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分析、确定相关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按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实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单项训练、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训三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组织方式,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实训项目,产学全程合作。 在引进滨州诚博服饰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通过筑巢引凤、引凤筑巢,以转杯纺生产专线为平台,再引进1~2家纺织企业,建设校中厂;依托董事企业,由企业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建设厂中校。前4个学期,利用校中厂,学生先在校内进行职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后2个学期在厂中校,按照顶岗实习的课程标准进行顶岗实习,进行岗位核心能力的反复训练,形成职业能力。发挥学校和企业二个育人主体的作用,实现人才共育。学生学习期间设置灵活教学模块,在实训模块教学期间兼有学生和企业员工两个身份,通过产学结合,提高岗位技能。学校企业职业能力形成阶段专用及通用能力培养岗位核心能力铸成阶段顶岗实习与考取证书职业能力养成阶段基本职业素质培养专业能力培养阶段交叉学习与能力实训岗位综合能力形成纺织质量分析与控制校企互动产学结合“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4-1-3-2。图4-1-3-2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基于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课程特点与师资、设施条件,该模式把人才培养的过程划分为四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专业认知和基本技能培养。教学在教室和实训室交叉进行,并结合企业参观。通过基础学习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计算机操作、机械识图、纤维材料与检测的技能。第二阶段,专业单项技能训练。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以纺织企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把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将专业基本素质、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融为一体,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边做边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纺织设备调试与维护和纺织工艺设计技能。第三阶段,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与企业合作, 编写岗位职业标准和实训指导书,学生在校内纺织实训基地或董事企业学习,由专任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完成典型设备维修、运转操作和质量控制等实训项目,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岗位操作技能和产品质量控制能力。第四阶段,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在董事企业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定期轮岗,掌握纺织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控制方法,达到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在校企合作办公室的指导下,校企统一管理考核,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在生产中选取毕业设计项目,进行毕业设计。能力提升过程见图4-1-3-3。图4-1-3-3能力提升过程通过校深度企合作,建立双赢互补的长效机制,实现产学一体化的“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组织上以技能训练为主的专业课程,将逐步打破每班每周几学时的传统组织形式,实施按计划、分阶段、弹性、灵活的“能力递进、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2.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开发与建设(1)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①对近三年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毕业生调查显示,8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于管理比较规范的山东省大中型纺织企业,该专业主要涉及的岗位有纺部质量员、织部质量员、纺部工艺员、织部工艺员、纺织技术员等,依照毕业生岗位分布情况以及学生发展需求,把质量员岗位确定为关键岗位,纺织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确定为纺织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第一次入职岗位为操作工、试验工、保全工,3~5年后的晋升岗位为质量员、工艺员、技术员、技术副主任和工程师。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如表4-1-3-1所示。 表4-1-3-2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及知识素质要求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重要知识点及素质要求支撑课程纺部质量员1.会操作常规试验仪器;2.会测试纺部成品和半成品质量;3.能分析和控制常见纱疵;4.能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产品质量,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1.纤维材料的性能特点、结构、检测方法以及性能指标对纺织质量的影响等;2.纺部试验的取样、试验操作方法与设备维护;3.纱疵形成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4.掌握质量管理方法。纺织材料与检验现代纺纱技术顶岗实习纺织企业生产管理纺纱质量控制织部质量员1.会测试纱线、织造半制品及织物的性能指标;2.认识织物外观疵点,会分析改进;3.能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产品质量,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4.会使用质量管理方法,改进质量。1.原材料的性能特点、结构、检测、指标以及性能指标对织造的影响等;2.织部试验的取样、试验操作方法与设备维护;3.织造工艺原理、质量检测与控制,工艺参数的优化;4.织疵形成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纺织材料与检验现代机织造技术织物结构设计顶岗实习纺织企业生产管理织造质量控制纺部工艺员1.能根据质量要求、纺纱设备性能选择纺纱原料;2.能根据纺纱原料、质量要求、设备性能设计纺纱工艺;3.能根据纺纱质量存在的问题改进纺纱工艺;4.能设计新原料、新产品、新设计的纺纱工艺。1.掌握纤维材料的性能、结构、特点、检测方法以及性能指标对纺纱工艺的影响等;2.掌握纺纱工艺流程、纺纱原理、质量分析与控制和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法;3.掌握常用新型纺纱技术;4.掌握纺织生产的技术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纺织机械基础纺织材料与检验现代纺纱技术纺纱工艺设计纺织企业生产管理织部工艺员1.能根据织物特性正确选择纱线;2.能设计织造工艺;3.能根据织物质量存在的问题改进织造工艺;4.能采用新原料、新设备、新工艺开发新产品。1.织造用材料的性能、结构、特点、检测对织造的影响等;2.掌握主要织造机械的原理;3.掌握质量检测与控制,工艺参数的优化原理与方法;4.掌握新型织物结构特点及开发技术;5.掌握生产技术管理及质量管理方法。纺织机械基础纺织材料与检验现代机织技术织造工艺设计织物结构设计纺织企业生产管理②根据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表4-1-3-3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主要就业岗位纺部质量员、织部质量员、纺部工艺员、织部工艺员、纺织技术员培养目标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培养面向滨州及周边地市纺织企业,掌握现代纺织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在生产一线能从事纺织原料检测与选配、纺织半制品及成品检测、纺织工艺设计与管理、纺织半制品及成品质量控制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发展基础的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岗位证书助理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纺织面料设计师、纺织纤维检验工(中级)、纺部工艺指导工(初级)、织部工艺指导工(初级)。③按照“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构建以纺织企业岗位能力为目标、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技术标准、基于生产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根据行动领域形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行“以证代考” ,将考取证书纳入学分制,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构建以纺织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就业竞争力课程和专业能力拓展课程。通过现代纺纱技术、现代机织技术、纺纱工艺设计、织造工艺设计、纺纱质量控制、织造质量控制、顶岗实习等课程,实现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带“*”为专业核心课程。校企合作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见图4-1-3-4。职业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就业竞争力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高职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等。机械基础;纺织材料与检验;织物结构设计;现代纺纱技术*;现代机织技术*;纺纱工艺设计*织造工艺设计*;纺纱质量控制*;织造质量控制*。人际沟通;社交礼仪;口才与演讲等。纺织企业生产管理;新型纺纱技术;纺织品营销;纺织CAD;纺织品整理;纺织厂空调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体图4-1-3-4校企合作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以纺织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引入纺织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对专业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重构教学内容,全面推进以典型纺织产品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开发。课程开发充分依靠校企合作,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和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在专业建设办公室、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的组织和协调下,组建各课程团队,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资源的建设。①课程标准开发。根据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定位,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信息反馈、行业专家及技术人员座谈等多种渠道,按照纺织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制定课程标准,将顶岗实习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 课程标准建设中加强课程考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校企共同制订实践教学考核标准,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任课教师评定与企业技术人员评定相结合、任课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素质、安全生产、合作能力、节能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核与评价。②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将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利用校办纺织厂和合作企业设备、产品为载体,创设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学习项目。学习项目设计遵循平行并递进的原则,在同一范畴内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③“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过程按照任务引入、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的过程实施,“教学做一体”融入教学活动中,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如《纺纱工艺设计》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设计环锭普梳纱、环锭精梳纱、环锭混纺纱纺纱工艺设计3个学习项目,每一学习项目根据内容又设计若干个子项目,并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工作步骤进行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小组讨论、现场演练、试验、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制定详细的学习项目考核方案,以全面衡量学习效果和综合职业能力。布置任务: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明确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要求与方法。教学做一体完成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能力实现培养目标汇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做出修改。专业素质养成对学生所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点评、总结。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讲解所用到的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设计工作程序,搜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接受工作任务,明确工作内容,执行工作标准。学学与做触类旁通,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让学生甩开手做,进行创新设计做知识与技能在生产中的应用与能力实训,放开手做,教师指导为主教项目驱动与知识传授交替进行,以教师展示演练为主,手把手进行学习图4-1-3-5教学组织示意图 表4-1-3-4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名称负责人合作企业完成时间资金来源中央财政年度投入(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现代纺纱技术邵珠莲滨州华润2013中央85518现代机织技术王虹云魏桥创业201385518纺纱工艺设计桑海峰滨州华润20134228织造工艺设计李晓英魏桥创业20134228纺纱质量控制蔺卫滨亚光毛巾20134228织造质量控制王虹云亚光毛巾201343310合计32191970(3)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根据专业核心课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凸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6种。表4-1-3-5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名称负责人合作企业完成时间资金来源中央财政年度投入(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现代纺纱技术邵珠莲滨州华润2013中央3115现代机织技术王虹云魏桥创业2012314纺纱工艺设计桑海峰滨州华润20131112织造工艺设计李晓英魏桥创业20131113纺纱质量控制蔺卫滨亚光毛巾2012113织造质量控制王虹云亚光毛巾20131113合计106420(4)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包含纺织生产过程的录像、操作法和操作规程、职业技术标准、生产技术资料、课件、教材、试题库、教学模型、纺织机械专件、纺织设备、半成品及成品实物等内容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创新教学形态,满足专业建设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提供必要条件。①校园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建设。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学素材、实验实训指导书、思考题及解答等要素的信息全部上网,以实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需要,提高教师指导的成效,为高素质技能型纺织专门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② 远程学习指导和交流平台建设。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服务,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仍能够与教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交流,及时获取教师的指导,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③开放式专业知识平台建设。由专业带头人和技术能手提供面向整个行业的技术咨询和服务,实现在线交流和答疑,提高专业的辐射作用与社会服务能力。表4-1-3-6专业资源建设规划表建设内容主要课程完成时间负责人中央财政投入70万,地方投入0万2011年2012年2013年小计1.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体系3.课程标准4.技能考核标准5.实训指导书6.网络课程库7.试题库8.多媒体课件9.行业资源库10.电子教案11.设备技术资料12.学生五小科技制作与成果现代纺纱技术2013邵珠莲53.52.511现代机织技术2013王虹云53.52.511纺纱工艺设计2013桑海峰4327织造工艺设计2013李晓英4217纺纱质量控制2013邵珠莲448织造质量控制2013王虹云438其他课程2013蔺卫滨84518合计34231370(5)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根据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体系包括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信息反馈体系。①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根据人才质量培养要求制定教学条件标准,教学过程标准,教学考核标准。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管理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矩阵组织,构建“4321”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由纺织专业建设办公室和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教学结果监控与考核,与企业合作制定教学环节监控点、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在学校教学督导部门的指导下,实施对本专业各教学环节的全程监控。由校企共同评价教学质量,每年对纺织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情况、起薪值和岗位稳定情况进行调查,针对调查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使对口就业率达到85%以上,起薪值每年递增8%;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任教师企业研修制度,制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监控、分析、反馈管理制度,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③整合信息反馈资源,进行教学质量纠偏。及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掌握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情况,并结合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专业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及时采集和调整教师数据和信息,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为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提供数字化保障。④加强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校企双方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课程标准及成绩考核评价办法、岗位职责标准和操作标准、顶岗实习环节的薪酬标准、师傅传帮带协议等。做到学生顶岗实习无缝隙管理,质量监控规范化、制度化。延伸教学管理职能,实现实习岗位跟进、指导教师跟进、教学管理跟进、课程任务跟进、过程评价跟进等“五个跟进”,构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见图4-1-3-6。顶岗实习管理评价职业素养评价岗位考核指标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出勤率日常表现学生评优职业道德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教学环节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学生评教日常考核考试成绩教师评价实习教师评价评价结果反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图4-1-3-6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示意图 表4-1-3-7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项目资金预算表建设项目负责人资金来源单位(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王学锋中央1299302.课程体系构建桑海峰中央1299303.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桑海峰中央321919704.专业教学资源专任教师中央342412705.项目化教材建设专任教师中央1064206.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桑海峰其他105520合计240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党委和董事会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和相关政策,按照多元融资的方式,联合董事单位新建生产性纺织实训基地,扩建纺织原料检测室、产品质量分析室、纺部试验室、织部试验室。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见表4-1-3-7。该实训基地总投资994.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20万元,占32.18%,地方政府和学院投资420万元,占42.23%,企业投入254.5万元,占25.59%。该项目建成后,通过校企合作、市场化运作,可降低学生实训成本,改善学生实验实训条件,满足教师实践锻炼和科研需要。生产性实训基地与课程、服务功能对接见表4-1-3-7,设备购置情况见表4-1-3-11。表4-1-3-8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实训室名称类型现有基础建设理由建设计划建设后功能建设后效益转杯纺生产专线新建无重点专业建设的需要,学生专业实训的需要,教师实践锻炼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投资850万元,购置短流程清梳联、FA231梳棉机、BT903转杯纺机、FA306并条机及配套辅助设施等通过校企合作、市场化运作,降低学生实训成本,改善学生实验实训条件,满足教师实践锻炼和科研需要可容纳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纺织生产认识实训、操作实训及设备保全实训等纺织材料检验室改建现有八蓝烘箱1台、纤维强力机1台、纤维比电阻测试仪1台现有设备比较落后,且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教学,不能满足纤维检验工的职业资格培训任务投资24.3万元,购置单纤维强力测试机、精密纤维切片机、偏振光纤维镜、Y412原棉水分测试仪、质量比电阻测试仪、YG011束纤维强力仪、Y111罗拉长度分析仪、扭力天平及配套设施等主要承担纺织纤维材料的检验等实训教学任务、并承担转杯纺生产线的原料检验可同时容纳50人进行分组实训和教师操作演示等实训教学任务,满足转杯纺生产线的原料检验 产品质量分析室改建现有少量纱疵和织疵样本、少量纺织生产专件现有纱疵、织疵样本很少,纺织生产专件实物很少,不能满足学生对纺织产品质量分析的要求投资5万元,购置各种纺纱疵品样本、各种织造疵品样本、纺织生产专件及实物产品、恒温恒湿控制系统等主要承担纺纱质量、织造质量的分析与控制等实训教学任务可同时容纳50人进行分组讨论实训和教师演示等实训教学任务纺部试验室改建现有八蓝烘箱1台、纱线强力机1台、纱线捻度仪1台现有设备陈旧、有些设备已严重老化,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实训要求投资40万元,购置USTER条干均匀度仪、纱线强力机、纱线捻度仪、原棉杂质分析机、Y311条粗测长仪、YG201棉卷均匀度仪、暗房等主要承担现代纺纱技术、纺纱质量控制等实训教学任务,承担转杯纺生产线的产品检验可同时容纳50人分组实训或教师操作演示等实训教学任务,满足转杯纺生产线产品检测的需要织部试验室改建现有织物强力机2台、织物破裂试验机1台、织物厚度仪1台、手动小样织机10台、自动小样织机1台、空压机1台现有设备种类、数量不足且已严重老化,不能满足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教学,难以满足实训要求投资75.2万元,购置水浴锅、醣度计、漏斗、织物起毛起球仪、水洗缩率、织物破裂试验机、织物厚度仪、织物折皱弹性测试仪、织物耐磨仪、圆盘取样器、织物撕裂仪、织物密度镜、纹织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系统及高配置微机、购置提花小样织机、活动屏幕及投影仪等主要承担现代机织技术、织造产品检验、纹织CAD仿真设计实训、织物结构分析等实训教学任务和家用纺织品设计师职业资格的培训任务可同时容纳50人分组实训或教师操作演示等实训教学任务表4-1-3-9生产性实训基地与课程、服务功能对接表生产性实训基地对接课程服务功能转杯纺生产专线现代纺纱技术、纺纱工艺设计实训和设备操作维修实训用于科研项目和新产品研发;教师实践锻炼;成果转化与推广纺织材料检验室纺织材料检验和现代纺纱技术、机织技术的原料选择用于科研项目和新产品研发产品质量分析室用于纺纱质量控制与织造质量控制纺部试验室现代纺纱技术、纺纱工艺设计课程中纱线生产过程的成品和半成品检验用于科研项目和新产品研发织部试验室现代机织技术、织造工艺设计课程中坯布生产过程的成品和半成品检验、织物结构设计实训用于科研项目和新产品研发(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立足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依托董事企业,结合近几年来的校企合作情况,在完善现有实训基地建设基础上,新开辟2处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专任教师研修锻炼的需要。现有校外实训基地见表4-1-3-10。表4-1-3-10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现有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企业名称(实训基地)地址从业人数实训内容协议签订(拟建)时间魏桥创业集团山东省邹平县165000纺纱、织造2010.10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滨州市滨城区8000纺纱、织造2010.09滨州华润纺织有限公司滨州市滨城区2200纺纱2010.07华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滨州市滨城区1800棉纺、印染、服装2005.09愉悦家纺有限公司滨州市滨城区2400纺纱、织造、服装、印染2007.05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市淄川区23000纺纱、织造、服装、印染2010.09基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滨州市无棣县4200纺纱、织造2012.02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市阳信县2400纺纱、织造、印花2010.12东方地毯有限公司滨州经济开发区2200纺纱、织造2008.11淄博兰骏纺织有限公司淄博市高青县3600纺纱、织造2007.03新郎希努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诸城市26000服装2010.09(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模式,突出“产学结合”办学特色,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制定设备、仪器安全操作规程,依据培养目标开发实训项目,为实施“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保障。①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由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专任教师负责设备维护与管理、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任务,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完成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②制定校内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制度、仪器与设备操作指导书、安全操作规程等,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切实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设备维护与调试、工艺设计、质量控制、运转操作等校内实训项目操作规程设计,制订实训标准、实训指导书、考核标准,建立实践教学考核体系。③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生产企业环境,在各实训室、教学工厂建立宣传栏,开展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职场氛围。④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和顶岗管理机制。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学生顶岗实习和生产实习等教学任务,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岗位操作技能培养任务由企业兼职教师完成;专任教师在企业协助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实习学生。制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编制实训指导手册,制定实训实习考核办法及成绩评定标准。 表4-1-3-11生产性纺织实训基地主要设备采购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设备名称检测内容及规格要求数量单价金额经费来源采购年度中央财政市级财政企业投入1原料实验室单纤维强力测试机纤维强力11313132011精密纤维切片机纤维断面1222偏振光纤维镜纤维成熟度11.21.21.2Y412原棉水分测试仪原棉水分10.80.80.8质量比电阻测试仪原料质量比电阻1111其它配套设施(空调机、对打印机、桌椅等)2.02.02.0YG011束纤维强力仪纤维强力测定1222Y111罗拉长度分析仪棉纤维长度试验50.31.51.5扭力天平20.40.80.8小计24.324.32纺部试验室USTER条干均匀度仪纱线条干均匀度125252502011纱线强力机纱线强力1101010纱线捻度仪纱线捻度1111原棉杂质分析机原料杂质或棉卷含杂1111Y311条粗测长仪条子和粗纱均匀度检测1111YG201棉卷均匀度仪棉卷重量不匀率试验11.41.41.4暗房棉纱评级10.60.60.6小计4030103织部试验室水浴锅退浆试验10.40.40.4糖度计;漏斗浆液黏度试验10.20.20.2织物起毛起球仪起毛起球试验10.70.70.7水洗缩率经纬向缩率试验10.30.30.3织物密度镜坯布密度测定500.052.52.5Y100S提花小样织机产品小样试织1033030Y200S提花小样织机产品小样试织521010 纹织CAD多媒体机房计算机织物纹样设计500.52525纹织CAD多媒体机房控制箱织物纹样设计10.50.50.5纹织CAD多媒体机房配套桌、凳织物纹样设计500.0211织物破裂试验机织物检测10.50.50.5织物厚度仪织物检测50.050.250.25圆盘取样器织物检测50.050.250.25织物撕裂仪织物检测10.50.50.5织物折皱弹性测试仪织物检测1111织物耐磨仪织物检测10.50.50.5活动屏幕实践教学10.10.10.1活动投影仪实践教学11.51.51.5小计75.275.24转杯纺生产专线短流程清梳联生产、实训1套2020202011-2013FA231梳棉机生产、实训6台127272BT903转杯纺机生产、实训4台160640190.541831.5FA306并条机生产、实训4台9.53838其他辅助设施服务于生产型实训基地1套808080小计850190.5418241.55纺织产品质量分析室各种纺纱疵品样本纱疵形成原因分析与控制1套1112012各种织造疵品样本织疵形成原因分析与控制1套111纺织生产专件及实物产品机械方面形成原因1套111恒温恒湿控制系统按实验标准控制温湿度1套12标准控制2小计523合计994.5330420244.5 (三)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1.专业带头人建设“引派结合、校企互通”,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聘用1名把握本区域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在纺织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带头人。具体措施:到鲁泰纺织等企业学习锻炼2个月,参与企业实际生产,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到深圳职业学院学习职业教育理念,提高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能力。到国外大学培训1个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术。专业带头人建设规划如下表所示。表4-1-3-12专业带头人建设规划表建设进度建设目标经费投入(万元)培养方式主要职责合计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2011.9聘用1人844示范校进修、国内、外师资培训和学习交流,参与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企业调研或参观考察,主持横向课题,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负责校企合作,主持教研项目1个,主持或承担横向课题研究项目1个,参与、指导课程建设,参加教材建设,指导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2012.9培养1人1266合计201010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建设目标:培养双师素质教师6名。双师素质教师应具有企业实践锻炼经历(累计锻炼时间2年以上)或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通过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和社会实践,使专任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表4-1-3-13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表建设进度数量(人)经费投入(万元)培养方式主要职责合计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高校进修、企业挂职锻炼、国内或国外师资培训、参加社会实践,通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考取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证书。每位教师都要完成至少1门工学结合课程设计,承担2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参与教学研究1项,参加横向课题研究1项,每年开展社会服务1次,编写校本教材1本,负责一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撰写论文1篇。2011.92211832012.92211562013.7228226合计705515建设措施:根据人才培养要求,积极选派专任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进行师资培训,参加教师职业能力测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施“校企双挂、校企互评” 提高操作技能,考取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证书,每学期抽20%的专任教师到企业研修锻炼,到魏桥纺织、鲁泰纺织等先进大型企业学习新型纱线、新型织物的工艺设计和纺织质量控制技术,提高骨干教师的技术服务和产品研发能力。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设目标:专业建设办公室负责根据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聘用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33人兼职教师库,使其承担的专业课课时比例达到57%以上。建设措施:依据《企业兼职教师评聘办法》聘用兼职教师,通过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制定、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校技术职务评聘和教改项目评奖,为兼职教师提供培训机会,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提升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总体水平,使其能够承担专业核心课程和生产性实训项目的教学任务,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为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表4-1-3-14兼职教师建设计划表建设进度聘任人数经费投入(万元)教学能力提升主要职责合计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2011.9318810参加专业建设、国内师资培训、参加技能大赛,考取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证书、外出参观学习。主要承担部分专业课的实训教学任务,参与横向课题研究1项,参与校本教材建设。2012.93201192013.74321616合计703535(四)专业群建设以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纺织专业群内服装设计、染整技术、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1.专业群课程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将服装结构制图与工艺、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美术等4门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建设,将棉及涤棉混纺织物漂白、棉及涤棉混纺织物染色2门课程作为染整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建设。2.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服装设计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扩充服装实训车间、新建服装设计及展示室、服装立裁及样板室等。实习实训仪器设备采购如表4-1-3-16所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进度如表4-1-3-17所示。3.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3人。通过挂职锻炼、高校研修、学历进修、企业生产实践锻炼和技能考证等,使教师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并通过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建立15人兼职教师库。如表4-1-3-16所示。表4-1-3-15专业群双师素质队伍建设计划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及具体内容责任人2011年2012年2013年1.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预期目标:培养双师素质教师2名。验收要点:①培养人员名单、培训计划;②国内进修学习的证明材料;③到企业锻炼的培训计划及证明材料;④职业资格证书,双师素质比例为80%;⑤参与课程体系与专业建设的工作计划与记录。预期目标:培养双师素质教师1名。验收要点:①培养人员名单、培训计划;②国内进修学习的证明材料;③到企业锻炼的培训计划及证明材料;④职业资格证书,双师素质比例为100%;⑤参与课程体系与专业建设的工作计划与记录。预期目标:继续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验收要点:①培养人员名单、培训计划;②国内进修学习的证明材料;③到企业锻炼的培训计划及证明材料;④参与课程体系与专业建设的记录。王学锋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预期目标:聘用校外兼职教师2名,组建兼职教师资源库,使兼职教师课时比例达到30%。验收要点:①聘用人员名单、简历及聘用协议;②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相关记录;③教学日历。预期目标:聘用校外兼职教师2名,组建兼职教师资源库,使兼职教师课时比例达到44%。验收要点:①聘用人员名单、简历及聘用协议;②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相关记录;③教学日历。预期目标:聘用校外兼职教师1名,优化与完善兼职教师资源达到15人,使兼职教师课时比例达到57%。验收要点:①聘用人员名单、简历及聘用协议;②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记录;③教学日历。郭利学院投入(万元)63.836合计15.83 表4-1-3-16纺织专业群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规划序号课程名称合作单位及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分年度建设任务及目标地方投入(万元)1服装结构制图与工艺新郎集团,陈玉剑滨州诚博,张学谦韩云霞2010年度,企业调研12011年度,丰富上网资源,虚拟教学、录像完成率达到50%12012年度,虚拟模块、全程教学录像完成12服装设计新郎集团,陈玉剑滨州诚博,张学谦华纺股份,晁金光孙晴2010年度,企业调研12011年度,授课、虚拟教学等网站资源;完善在线试题库、虚拟教学等教学资源;编写《服装设计》、《服装设计案例集》校本教材0.52012年度,出板《服装设计》、《服装设计案例集》校本教材0.53服装结构设计华纺股份,晁金光叶玮2010年度,教材相关材料准备(大纲、讲义、图片资料)12011年度,完成《服装结构设计》教材初稿0.52012年度,建成课程网站0.54服装美术华纺股份,晁金光鹿霜丽2011年度,完成《服装美术》系部自编教材12012年度,虚拟教学等网站资源;完善在线试题库、虚拟教学等教学资源0.52013年度,课程网站0.55棉及涤棉混纺织物漂白华纺股份苗志芳2011年度,完成《棉及涤棉混纺织物漂白》系部自编教材12012年度,虚拟教学等网站资源;完善在线试题库、虚拟教学等教学资源0.52013年度,课程网站0.56棉及涤棉混纺织物染色华纺股份孙玉莲2011年度,完成《棉及涤棉混纺织物染色》系部自编教材12012年度,虚拟教学等网站资源;完善在线试题库、虚拟教学等教学资源0.52013年度,课程网站0.5合计13 表4-1-3-17纺织专业群实训基地主要设备采购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设备名称检测内容及规格要求数量单价金额经费来源采购年度中央财政市级财政企业投入1服装实训车间电脑CAD打版系统台湾度卡CAD及附带雕刻机1套4.54.54.52012装妮智能验布机对采购布料进行快速的质量检验及长度测量1台2.82.82.8小计7.37.3凯固CZD-160/220V8″电剪刀适合梭织面料批量裁剪2台0.20.40.42011带式裁布机上海1台1.21.21.2重机DDL-8700-7电脑平缝机日本重机、高速、自动断线、上线40台0.52020重机MO-6714四线包缝机高速,四线锁边,针织专用4台0.451.81.8重机MO-6716五线包缝机高速,五线锁边4台0.522重机LH-3568SF平双针高速双针缝纫4台1.35.25.2重机LK-1900ASS电脑套结机电脑控制,自动断线,套结1台3.63.63.6重机LBH-781U平头锁眼机高速平头锁眼1台2.52.52.5重机MEB-3200SS圆头锁眼机高速圆头锁眼1台111日本重机电子钉扣机LK1903自动钉扣1台444标准GN20分线机自动分线1台0.70.70.7佳田NHG-500F压衬机高温高压压烫粘合衬1台0.80.80.8富凌全蒸汽熨斗(带线)配合烫台使用,产品整体定型熨烫3台0.30.90.9上海枫羽CZFD-9千瓦发生器18KW,支持上海枫羽1500*800摇臂烫台工作1台0.50.50.5上海枫羽1500*800摇臂烫台吸风、吹干、摇臂可拆卸3台0.150.450.45标准ZN90装钮机(四合扣钉扣机)能钉缝四合扣4台0.10.40.4富凌吊瓶熨斗服装生产中的小烫8台0.030.280.28上海鼎立630干扰型验针机成品与半成品中的验针1台1.31.31.3打包机宏大1台0.50.50.5配套设施灯带组件,国产专用120m0.50.5 长条凳,国产专用80个0.010.80.8小方凳,国产专用80个0.060.50.5缝制工作台,国产专用80m0.483.843.843.84周转箱等相关设施,国产专用80个11小计54.1736.9317.242服装设计及展示室惠普(HP)扫描仪ScanJetG4010六色照片1台0.20.20.22012"惠省"彩色喷墨打印机HPDeskjetK109a1台0.10.10.1电脑(笔记本一台)联想笔记本:Y510 ;CPU:T5750  ;内存2G  ;硬盘:250G,128M独显1台0.60.60.6展示模特塑钢型(大小、)50个0.0633展示柜木质或塑钢(木制展柜14型)1组0.60.60.6衣架、面料、辅料等11小计5.55.53服装立裁及样板室服装人台国标女装立裁人台(红邦)XHB-2直插针式(胸围88、90)30个0.041.21.22013制板台国产20个0.020.40.4服装绘图仪度卡(台湾产)222电脑(笔记本一台)联想笔记本:Y510  CPU:T5750  ,内寸:2G  ,硬盘:250G128M独显10.60.60.6小计4.24.2服装实训基地投资合计71.1736.9334.24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技术研发和横向课题研究制定教师参与企业的纺织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改造的激励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考核力度,将教师社会服务纳入职称量化赋分,提高教师参与企业教科研服务能力,促进成果转化。三年建设期内,申报纺织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纵向科研课题3项、同企业共同合作纺织新产品横向科研课题3项,申请纺织设备专利2项;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建设期末,实现技术服务收入91万元。2.社会培训服务在董事会领导下,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董事企业和社会服务,继续开展企业职工和社区成员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短期技术培训、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和成人中专学历教育、技能考证、技术咨询等社会服务活动。面向中职学校的学生积极开展纺织设备的操作、维修技能和纺织新材料、新工艺培训,建设期末累计培训8000人次,区域内教师师资培训累计45人次。3.对口交流和支援,增强学校的辐射能力选择黄河三角洲区域内1所中职学校开展对口支援,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为对口支援学校提供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学校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将重点建设的实验实训基地向周边地区中职学校开放。选择1所西部职业院校作为对口支援单位,以此为平台,辐射其他西部院校。3年内,开展中西部交流与合作,与2个地区/2个院校/1个专业对口交流;跨省招生比例达到10%,西部招生比例达到5%,师资培养培训达到25人,学生培养达到50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1个院校/1个专业合作;2012年国际交流教师1人,2013年中外交流学生3人,3年建设期内,中外交流教师7人,为对口支援院校提供指导和帮助。4-1-3-18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资金预算一览表建设项目资金合计地方投入(万元)学院投入(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技术服务12633社会培训201055辐射带动能力18954合计5010551587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一)资金预算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投入资金1604.5万元(见表4-1-4-1)。表4-1-4-1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中央财政投入市级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学院自筹合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200020240师资队伍建设1006000160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20300050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330420254.501004.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02003050专业群建设050050100合计670580254.51001604.5(二)预期效益1.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2.形成“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转杯纺生产专线为主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建成校中厂;依托董事企业,建成厂中校。实现教学资源的校企联动、交叉抵补、互惠互利和有效使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3.形成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纺织产品质量控制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建设完成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6门优质核心课程,6门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4.建成融教学、生产、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1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接受顶岗实习学生达到98%以上。5.聘任1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100%;聘请企业兼职教师10名,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时数比例达到57%。6.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服务及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五、保障措施(一)组织机构与制度保障成立项目建设小组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专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师组建项目小组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专业群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精神,充分认识重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董事会决策运行机制,成立四个办公室,保障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对各个建设项目内容制定进度计划和质量保证措施,使建设项目的落实具有可操作性。(二)教师队伍与实验实训条件保障培养专业带头1人,聘用专业带头人1名,专任教师100%达到双师素质;建立33名兼职教师资源库,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指导专业建设。积极运用建设资金、场地资源和人才优势,吸引企业投入技术、资金、设备,设立研发中心,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保障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创设企业职业场景,实现产学结合,课岗直通。(三)实施项目过程监控进行项目分解,确定项目监控点与监控标准,实施项目责任制,保证建设项目按期完成。学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订项目建设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落实责任制。 项目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主要负责人:李友宾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项目组主要成员:聂在建滨州三元家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董事长张立平滨州海得曲轴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刘新安滨州盛世达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董事长张永福滨州盟威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设备部副部长张爱荣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技师崔立功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技师楚忠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技师曹艳艳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技师贾红梅电气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技师吕茜电气工程学院讲师一、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2009年,我国出台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和物流10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方案涉及到的都是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其鲜明特点是几乎囊括了中国80%的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被认为是国家工业化的“发动机”,涉及工业的各个领域。由于微电子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及未来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域,滨州市坚持“工业兴市”,现有盟威集团、华纺集团、中海石化等规模以上企业1650余家,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就有9家。根据“规划”中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要求,滨州市将大力发展装备制造、轻纺等环境友好型工业,并致力于打造“中国家纺基地”。随着区域内环境友好型工业的技术升级,纺织、机械、化工等支柱产业亟需大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二)人才需求分析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纺织、装备制造、化工等产业加快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增强了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产品档次、更新技术装备,核心竞争力逐渐提高,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为进一步满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组对滨州市及周边地区开展了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调研,通过调研确定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维修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岗位职业核心能力,并以此作为专业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依据。 项目组走访调研了盟威集团、三元科技、中海石化、华兴集团、滨州化工等多家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调查结果显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39.4%,而能够对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复杂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维修的仅占11.7%,企业急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机电一体化专门人才。(三)专业基础与优势本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2006年被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主体专业,2007年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在校生1339人,已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1138人。经过9年的改革发展,专业建设取得一定成绩。1.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开办了“魏桥班”、“盟威班”、“滨化班”、“富海班”,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建设基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岗位任职要求,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多功能机房、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为平台,进行虚拟仿真和网络化教学。建成了4门院级精品课(模拟电路、数字电子技术、钳工技术、维修电工技术),1门省级精品课(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编写了4部校本教材。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采用“筑巢引凤”方式,与滨州海得曲轴集团公司合作,建成了曲轴加工生产车间。另有数控、钳工、电焊、电工电子、电力拖动等5处实训室。与山东魏桥创业、盟威集团等10家企业签订了实习与就业协议,能满足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需要。4.教学团队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48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专任教师中有双师素质教师14人,占专任教师的78%;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30人。2010年,本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5.科研与社会服务先后为“魏桥创业”、“盟威集团”等企业培训职工12000人次,为滨州学院培训学生2416人次,为周边职业中专、技校培训教师175人次,培训退伍军人309人次。与企业合作承担科研攻关项目16项,获得《电动机控制保护器》、《电缆线接头监温器》等实用新型专利9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4项。6.人才培养质量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99.3%,对口就业率90%,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100%,用人单位评价称职率93%。2007级机电一体化技术7班被评为国家级先进班集体;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大赛获奖55项。(三)存在的主要不足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基于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偏低,教学团队的专兼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创新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数量相对不足,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尚需加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亟待提高。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成立由行业企业参加的董事会,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探索并逐步完善“厂校共育、分段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灵活组合、按需施教“三层多方向”课程体系;对接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与管理岗位,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与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建成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打造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维修岗位专门人才,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为办学定位准确,办学条件完备,办学特色鲜明,产学研结合紧密,在同类职校专业建设中起良好示范和引领作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强、作用大的国家级重点专业。(二)具体目标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组建由合作企业、学院领导、教职工代表和学生及家长 代表等利益相关方组成的董事会。在董事会框架下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育教学改革等,校企共同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解决人才共育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体制机制保障。2.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并逐步完善“厂校共育、分段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按计划、分阶段、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3.课程体系面向纺织、化工、现代装备制造业等区域内支柱产业,对接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工、技术员与管理员岗位,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构建灵活组合、按需施教“三层多方向”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建设6门核心课程。4.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组建由利益相关方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督导小组和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等制度,改革课程考核办法,实现“五个跟进”,加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系统,构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评价监控的“校内外多元化”四级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5.实训基地在原有基础上,再投资800余万元,新建扩建电工电子、电气仿真、机电一体化等校内实训室,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机电技术服务中心;建成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30家。6.教学团队通过三年建设,教学团队教师总数达到96人,其中专任教师32人,兼职教师64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达到31人,占专任教师的97%;培养、引进(聘用)专业带头人4人(其中2人为企业知名专家);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7.社会服务面向区域内现代纺织、化工、装备制造业,开展安全用电、机电一体化技术咨询与培训,开展维修电工、PLC系统设计师等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参与合作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与周边大中专院校及中西部同类院校开展对口支援和交流活动。三、建设内容(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1.董事会建设 在学院“开门开放、多元多样”的办学体制下,组建由合作企业、学院领导、教职工代表和学生及家长代表等利益相关方组成的董事会。在董事会框架下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育教学改革等,校企共同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解决人才共育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董事会是电气工程学院的决策机构,负责对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核心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办学经费筹措与使用等重大问题进行检查、指导、咨询、审议、监督和协调。同时,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的责任,规范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指导与管理,制定专任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与技术服务的制度,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体制机制。电气工程学院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由学校领导担任),常务副董事长2人(由电气工程学院的书记、院长担任),企业家副董事长2~3人,企业董事3~5人,教职工代表3~5人、学生代表3人。董事会的性质、职责、议事规则、经费管理,董事的权利、义务等以董事会章程为准。2.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落实“矩阵组织、项目管理”的管理机制,组建具有“共同愿景、共同利益”和“优势互补、团结协作”项目团队,实现扁平化和团队化管理。制定董事会章程、议事制度、监督制度等,对校企合作进行系统设计。在学院相关制度基础上,制定并完善实训基地管理、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过程监控、企业顶岗实习管理、绩效考核、企业研修锻炼管理、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等有利于校企协同管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推行“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构筑有利于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3.文化建设加强与企业的文化对接,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融入企业元素。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与“5S” 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等先进的文化引入到校园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在教学、办公、实训楼的楼梯、走廊及院内宣传栏等处张贴学院的办学理念、专业介绍、名人名言、教学改革、办学成果、企业简介、企业生产经营理念等宣传展板;在办公室内布置职业道德、教风建设及三育人等宣传展板;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在教室、实训室内外布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风建设、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卫生制度及实训守则等宣传展板,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与育人环境。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资金预算见表4-2-3-1。表4-2-3-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资金预算一览表单位:万元建设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预算责任人2011年2012年2013年董事会建设组建董事会并开展工作654黄洛阳李友宾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并促进企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教学内容更新,先进技术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442文化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制作宣传展板等1069合计201515(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人才培养方案优化(1)调研分析,把握需求,准确定位为适应“两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照学院“双融(融入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企业生产标准)”和“四结合(市场需求与人才规格紧密结合、企业生产与培养过程紧密结合、岗位要求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双证制度与就业能力紧密结合)”的总体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每年至少组织1次专业调研,深入区域企业、人才市场及职业院校,综合岗位需求、专业布点等各类信息,充分把握企业用人需求,在人才规格定位上坚持“专而精”,以培养“素质高”、“技能强”、“后劲足”、“有特长”的技术应用型与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主导,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维修工、技术员与管理员岗位,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理论知识,能安装调试机电设备与自动化生产线,能分析、诊断与排除机电设备与自动化生产线故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学校相关文件指导下,初步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企业参与,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系统优化,并形成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召开董事大会审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提出会审意见,依据会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路线见图4-2-3-1。 初定培养方案方案执行情况质量评价信息通过专业调研综合分析专家论证系统分析优化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董事大会审议不通过方案实施上报备案图4-2-3-1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路线图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董事会体制下,积极探索并逐步推行“厂校共育、分段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见图4-2-3-2),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4个阶段,按照“双融”“四结合”总体要求设计实施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双挂”“引派结合”实现专兼职教师在校企间的互动,按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实训项目,共同实现学生认识实习、单项训练、综合实训、岗前培训、在岗训练三年不间断的实践锻炼。积极运用建设资金、场地资源和人才优势,吸引企业投入技术、资金、设备,设立研发中心,建立一体化实训场所,建设校中厂;依托董事企业,由企业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建设厂中校。发挥学校和企业二个育人主体的作用,实现人才共育。4个阶段的每个阶段均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场所则根据课程特点、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设备等资源优势,先后安排在学校和企业。第1阶段,10个月。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主要在校内实施文化素质课和部分专业核心能力课教学。第2阶段,8个月。由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主要在学校实施专业核心能力、就业竞争力课程教学。第3阶段,2个月。先后在学校与企业,由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根据后置订单情况和学生学习状况,实施岗前培训、在岗训练或学分重修。第4阶段,10个月。学生在企业就业实习,实施半工半读、边做边学式教学模式,理论指导主要由专任教师进行,实践指导主要由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 图4-2-3-2“厂校共育、分段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资格证书顶岗工作鉴定证书毕业证书企业员工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学生校企合作学校,双师素质教师,一体化教室和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兼职教师,生产车间基本文化素质培养核心能力、就业竞争力培养岗前培训、在岗训练或学分重修理论指导职业素质培养企业文化熏陶核心能力、就业竞争力培养岗前培训、在岗训练岗位综合能力顶岗实习锻炼组合方式:文化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就业竞争力课程(可选)机电设备技术员机电设备管理员机电设备维修工(初次就业岗位)晋升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图4-2-3-3专业人才培养所对应的职业岗位3.课程体系构建(1)培养目标 面向纺织、化工、现代装备制造业等区域内支柱产业,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维修工、技术员与管理员岗位,培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理论知识,能安装调试机电设备与自动化生产线,能分析、诊断与排除机电设备与自动化生产线故障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见图4-2-3-3。(2)学习领域根据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与管理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维修电工等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依照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单项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序化出专业学习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技能要求与学习领域对应情况见表4-2-3-2。表4-2-3-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技能要求与学习领域对应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学习领域机电设备维修工(维修电工)一、工作前准备(一)实施劳动保护与安全文明生产能够依据工作任务与工作现场正确准备个人劳动保护用品,采用安全措施保护自己,保证工作安全电工电子技术(二)使用工具、量具及仪器、仪表能够根据工作任务与工作现场合理选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电工电子技术(三)材料选用能够根据工作任务正确选用材料电工电子技术(四)读图与分析能够读懂一般和较复杂程度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图及接线图电机与控制技术能够读懂经济型数控系统、中高频电源、三相晶闸控制系统等复杂机械设备控制系统和装置的电气控制原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二、装调与维修(一)电气故障检修能够正确使用示波器、电桥、晶体管图示仪分析、检修、排除55KW以下的交流异步电动机、60KW以下的直流电动机及各种特种电机的故障,分析、检修、排除一般复杂程度机械设备控制系统的电路及电气故障电机与控制技术能够根据设备资料,排除可编程序控制器等较复杂机械设备及装置的电气故障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能够根据设备资料,排除数控系统、气控液控系统等复杂机械设备的电气故障机电一体化技术(二)配线与安装能够按图样要求进行较复杂机械设备的主、控线路配电板的配线以及整台设备的电气安装工作,能焊接晶闸管调速器、调功器电路,并用仪器、仪表进行测试电机与控制技术能够按图样要求安装带有80点以下开关量输入输出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设备,能够安装大型复杂机械设备的电气系统和电气设备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三)测绘工程图样的识读与测绘 能够测绘复杂程度机械设备的电气原理图、接线图,能够测绘具有双面印刷线路的电子线路板,能够测绘机械零件图及简单装配图(四)调试能够独立进行较复杂机械设备的通电工作,并能正确处理调试中出现的问题,经过测试、调整,最后达到控制要求电机与控制技术能够按照说明书的电气技术要求调试经济型数控系统等复杂机械设备及装置的电气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五)新技术应用能够结合生产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改造较简单的继电器控制系统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六)工艺编制能够编制一般机械设备的电气修理工艺电机与控制技术(七)设计能够根据一般复杂程度的生产工艺要求,设计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电机与控制技术机电设备维修工(机修钳工)一、作业前准备(一)劳动保护与作业环境准备能够按要求准备个人劳保用品并能够对作业场地、工具、起重机械进行安全技术检查,合理使用钳工工具机电一体化技术(二)技术准备能够读懂设备说明书、施工图样、作业计划书、工艺文件等工程图样的识读与测绘能够读懂设备说明书及施工图样机构与零件应用技术能够根据施工作业计划、修理及安装工艺,对操作施工步骤进行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三)物料、工具准备能够正确选用润滑油,准备辅助材料,并通过修前检查确定设备的修复件、更换件机构与零件应用技术二、作业项目实施(一)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够进行设备安装基础的检查,设备的就位、调平及安装机电一体化技术(二)设备润滑、保养和维修能够判断润滑油是否失效,进行精密设备的润滑,对设备进行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并修复机械与液压故障机电一体化技术(三)设备维修能够对机械零件或运动副进行修复及调整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使用和维护机床夹具机构与零件应用技术三、作业后检查(一)外观检查能够进行设备的定期检查,能够通过感观判断机械设备运行是否异常,通过不同形式的设备外观检查判断设备的主要故障及产生原因机电一体化技术(二)设备运行检查能够实施设备负荷试验及工作试验,并及时排除试验中的故障机电一体化技术(三)设备运行检查(动态检查)能够实施精密、大型、复杂设备的工作精度检查,并对工件超差进行分析和排除引起超差的故障机电一体化技术(四)特殊检查能够判断机械零部件振动的源头,分析振动的原因;能够进行旋转件的静平衡、动平衡测试机电一体化技术(3)课程体系按照“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发展后劲足” 的总体要求,依据专业学习领域,结合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资格要求和技能大赛需求,适应不同企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构建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特长训练为保障,灵活组合、按需施教“三层多方向”课程体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见图4-2-3-4。(4)双证书制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获得劳动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根据特长培养方向选考机修钳工、制图员或PLC系统设计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为了确保“双证书”获取率达90%以上,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相应的课程考证外,还将职业资格证书赋予了一定的学分,纳入了学分制管理范畴。另外,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技能培养的环境,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为学生顺利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制度、设施保障和技术支持。4.核心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1)建设目标依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进行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3年内重点建设6门核心课程,完善教案、课件、录像等教学文件与教学资源,并建成网络化课程,形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满足专业建设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2)建设内容与进度教学资源库建设结构见图4-2-3-5。优质核心课程开发及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与进度见表4-2-3-3,建设资金预算见表4-2-3-4。(3)保障措施制定建设规划,组建建设团队,明确任务、时间、责任人,实施项目化管理。 素质与能力训练课程训练场地技能认定职业道德和人生观外文技术资料阅读、翻译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身体素质职业发展和就业能力心理调控能力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能力文化素质课程:两课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体育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课堂社会实践岗位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高级维修电工证安全用电技术、电工材料选用、电工工具与电工仪表使用、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图样的识读与测绘能力机构与零件应用能力电机的选用及控制能力PLC、变频器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维修能力数控与液压气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维修能力(主要包括钳工技术、数控技术、传感检测技术、液压气动技术)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图样的识读与测绘机构与零件应用技术电机与控制技术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实习工厂机修钳工证三级制图员证三级PLC系统设计师证实训基地实习工厂就业竞争力课程:学生依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大赛技能训练PLC特长训练绘图员特长训练机修钳工特长训练电气维修特长训练文体艺术特长训练及其他课程专升本方向课程专门化方向特长能力专业提升能力文体艺术与其他能力图4-2-3-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图4-2-3-5教学资源库建设结构示意图表4-2-3-3优质核心课程开发及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与进度建设内容课程名称建设年度合作单位负责人建设核心课程;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试卷库;建设课程案例库;建成网络课程;出版校本教材电工电子技术2011年盟威集团殷继军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2011年盟威集团张爱荣电机与控制技术2011年魏桥创业、海得曲轴曹艳艳工程图样的识读与测绘2012年盟威集团贾红梅机构与零件应用技术2012年盟威集团楚忠机电一体化技术2013年滨州曲轴、滨州亚光梁桂强表4-2-3-4优质核心课程开发及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课程名称负责人完成时间中央财政年度投入(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电工电子技术殷继军201183516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张爱荣201183516电机与控制技术曹艳艳201183516工程图样的识读与测绘贾红梅201268216机构与零件应用技术楚忠201268216机电一体化技术梁桂强201362816就业竞争力课程(5门)李友宾20135101126合计473738122 5.教学模式探索通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全面落实课程项目化改革,推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运用。通过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专任教师项目设计与实施能力,优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运行。通过兼职教师到校任教,为项目设计提供有力支持,提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运行质量。通过完善“素质+技能+知识”、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的“三位一体”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评价监控的“校内外多元化”四级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为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提供体制机制保障。6.教学组织形式改革(1)预期目标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厂校共育、分段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根据企业需求、学生特长爱好、课程特点与师资、设施条件,推行按计划、分阶段、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满足订单培养、半工半读、因材施教等要求。(2)保障措施一是根据预期目,标编制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的同一学期的课程齐头并进式上课模式,对文化素质课主要进行按学期开设、每周几个学时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就业竞争力课程主要采取分阶段、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就业实习课程,将采取在学校有实训、在企业有教学的半工半读、学做一体式教学组织形式。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4学期安排2个月的机动学时,可以在此阶段安排课程重修、岗前或在岗培训、订单培养等。三是对各门专业课程实施过程考核,并采取随时结束课程随时进行考试的课程评价方式,不再采取期末统一考试的课程考核形式。7.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将学生双证书获取率、顶岗实习留用率、毕业生就业率、起薪值、就业稳定率、企业满意度纳入教学质量核心评价指标,通过构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评价监控的“校内外多元化”四级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保证学生培养质量。使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95%以上,用人单位评价称职率不低于93%。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学院知名度。(1)组建队伍在董事会领导下,组建由利益相关方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督导小组和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将360度考核理念运用于教学质量监控,构建“4321”监控体系,为专业定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运行、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提供组织保障。(2)完善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使教学内容适应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完善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技术服务和专任教师进修等制度,加强研修教师管理和考核,提高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培训与管理制度,加强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制度,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良好平台;完善教学管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规范教学与顶岗实习行为;完善学生管理、安全卫生与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创造良好育人氛围;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课程考核办法,突出过程考核,强化技能与素质培养;完善教学差错、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育人的责任意识;建立教学质量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3)组织落实落实教学信息网络化管理,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形成自觉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推广实施360度考核法和平衡计分卡考核法,由学生、教学管理部门、教学检查、督导小组成员与企业专家等组成教学质量评价、监控、督导员队伍,通过每天教学巡查、教学信息员教学实时记录、定期师生座谈会、期末评价等措施,构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评价监控的“校内外多元化”四级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建立企业工作站,延伸教学管理职能,实现实习岗位跟进、指导教师跟进、教学管理跟进、课程任务跟进、过程评价跟进等“五个跟进”,构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模式。组建由专兼教师构成的实习指导管理队伍,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编制《学生顶岗实习手册》,明确校企双方指导教师职责,共同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管理与考核,保护每个学生权益,实施家长、社会、学校“三方”监督,避免企业侵害学生利益。 建立毕业生网络化档案,对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全面分析学生就业岗位能力需求、综合素质、职业发展等,为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供第一手资料。将素质目标纳入到所有课程教学目标之中,使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每门专业课程均设置基本学分和奖励学分,考核成绩达到基本要求者获得基本学分,考核成绩优良者可视情况获取奖励学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资金预算见表4-2-3-5。表4-2-3-5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资金预算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建设项目负责人中央财政投入220万,自筹20万2011年2012年2013年小计1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关键楚忠107724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关键崔立功544133课程体系构建楚忠754164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张爱荣4737381225教学模式探索楚忠曹艳艳744156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崔立功1088267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建设张爱荣107724合计9672722408.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原则,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利用学校资源,吸引企业建设“校中厂”;向企业注入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强化教育功能,实现“厂中校”。制定并完善《实训室(基地)管理办法》等校企共建共管实训基地建设制度,建立融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等于一体的共享性实习实训基地。新建扩建的实训室与实训基地均按企业实际需求设置工作环境并营造职业情境。(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虚拟与真实结合,单项与综合并重,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兼顾,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原则, 在原有校内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再投资800多万元,改建或新建电工电子实训室、电气仿真实训室、机械仿真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液压气动实训室、机械技术实训室、智能型维修电工实训室、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室、可编程序控制系统实训室及创新工作室。同时将企业生产经营理念、管理方法、职业标准、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引入到实训室内。各校内实训室现有基础、新(改)建理由、新(改)建计划、新(改)建后的功能及新(改)建后的效益如表4-2-3-6所示。表4-2-3-6校内实训室建设一览表实训室名称类型现有基础建设理由建设计划建设后功能建设后效益电工电子实训室改建现有电工电子实训室一间,实训台20台套现有设备数量不足且已严重老化,难以满足实训要求投资50万元,购置电工电子实训台等主要设备25台套主要承担电工电子技术等实训教学任务可同时满足100人实训电气仿真实训室新建现有机房一间,微机40台现有微机配置较低,数量不足,安装的软件不能满足电气仿真的实训教学投资50万元,购置Proteus、维修电工虚拟实训室软件、高配置微机等主要设备52台套主要承担Proteus虚拟仿真、维修电工技能训练仿真等电气仿真实训教学任务及职业资格培训任务可同时满足50人实训,可承担社会培训任务机械仿真实训室改建现有机房一间,微机40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技能仿真训练,达到高效、低耗之目的投资38万元,购置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软件系统、数控仿真软件系统、高配置微机等主要设备52台套主要承担机械仿真及数控仿真实训教学任务可同时容纳50人实训机电一体化实训室新建现有数控车间一间,数控机床等机电一体化设备5台套现有设备的控制手段较落后,且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投资55万元,购置自动生产线实训台、温度液位水箱控制装置等主要设备10台套主要承担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等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任务及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培训任务可同时容纳40人实训,年培训可达500人次液压气动实训室新建现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加工设备5台套现有设备数量不多,液压气动部分无法单独演示,不能满足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投资43万元,购置液压与气动综合实训台及典型液压元件实物等主要设备16台套主要承担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液压、气压元件拆装、回路组装、机电设备液压气动故障诊断及维修能力可同时容纳50人实训机械技术实训室改建现有机原机零陈列柜5套现有设备陈旧,且无实训功能投资34万元,购置机械搭接多功能实训台等主要设备20台套主要承担机构与零件应用技术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机械分析、机械系统装配等能力可同时容纳50人实训智能型维修电工实训室新建现有维修电工实训室3间,维修电工实训台48台套现有设备不能满足维修电工技师的职业资格培训任务投资130万元,购置智能型维修电工综合测试台等主要设备42台套主要承担电机与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及维修电工职业资格培训任务可同时容纳50人实训,年培训可达200人次新建 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室现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加工设备5台套现有设备较陈旧,控制手段较落后,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投资154万元,购置数控车床、铣床智能综合实训考核实验台、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主要设备20台套主要承担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及职业资格培训任务可同时容纳50人实训,年培训可达300人次可编程序控制系统实训室新建现有PLC实训室两间,施耐德PLC智能平台14台套,S7-200型PLC实训台26台套现有设备数量不足,且配置不足以满足可编程系统设计师的培训投资140万元,购置“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培训鉴定设备等30台套主要承担S7-300技术应用等实训教学任务,可开展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培训可同时容纳20人实训,年培训可达200人次创新工作室新建现有自主创新实验室一间,形成一定规模的元件库现有设备仪器数量较少,不能承担综合项目的开发设计投资111万元,购置AVR、ARM、DSP等高级嵌入式开发实训装置和快速制版系统等主要设备60台主要承担学生创新设计、项目开发和实训,可开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可同时容纳20人实训,年培训可达100人次各实训室所购置的主要设备见表4-2-3-7。表4-2-3-7实训室购置的主要设备一览表单位:万元实训室建设年度主要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或功能单价台套小计合计电工电子实训室2011操作台包括:系统台柜、交直流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等1252550电工原理实训箱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叠加定理的验证、电桥电路的应用0.03501.5单、三相交流电路实训箱日光灯电路的分析研究、RLC串联谐振电路、三相四线制负载电压、电流的测量0.03501.5模拟电子技术实训箱晶体管性能测试、放大电路的应用、集成运放的运算电路0.1505数字电子技术实训箱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各类触发器功能测试、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的应用、寄存器的应用0.1505多媒体系统电脑、投影仪、幕布、功放等224其他万用表、示波器、讨论桌、凳子等8电气仿真实训室2011Proteus软件Proteus7.7sp252个点81850维修电工虚拟实训室软件能够完成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元器件、PLC、单片机、变频器、工企配电等实训仿真,52个点15.4115.4实训室管理系统软件能够快捷管理实训室、查询和统计数据0.210.2工作站IntelXeonE5440(2.83GHz)4GB/500GB19′液晶212微机Intel酷睿2双核2GB/320GB19′液晶0.45120.4 微机Intel酷睿2双核2GB/320GB笔记本0.521多媒体教学设备带微机、投影仪、幕布、功放等212其他交换机、微机桌、讨论桌、凳子1机械仿真实训室2011微机CPU类型:Intel酷睿2双核E6550(2.33GHz)DDRII2048MB320GBDVD刻录机19′液晶0.4502038笔记本Intel酷睿2双核2GB/320GB0.521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软件系统UG,52个点0.1505数控仿真软件系统数控仿真软件,52个点0.1525.2交换机H3CS3100-26T-SI-AC0.1101服务器英信NF190DS212实训室管理系统快捷管理实训室、查询和统计数据0.510.5多媒体教学设备NECNP1000+212其他交换机、微机桌、讨论桌、凳子  1.3机电一体化实训室2011自动生产线实训考核装置供料单元、输送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分料单元、伺服系统;传感器系统、电磁阀组、控制单元、可编程控制器组态网、西门子PLC、触摸屏等1244855温度液位水箱控制装置储水箱、单容水箱、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动力单元、加热单元、管路系统、压力变送器、流量检测单元、液位(超声波)单元T30UINA、温度检测单元等2.312.3微机(包括微机桌)CPU类型:Intel酷睿双核1800MHzDDRII2GB160GBSATADVD19′液晶0.452多媒体教学设备(带微机、投影仪)带微机、投影仪、幕布、功放212其他交换机、微机桌、讨论桌、凳子  0.7液压气动实训室2011液压教学实训台液压教学实验台采用液压元件拆装式,工作台框架可布置20个元件用快换接头和胶管连接油路。电气所采用矩阵板顺序控制,可自编程序完成十个顺序,每个顺序可同时输出十个电讯号,本实验台能进行时间(用电子计时器)、压力,流量的测定,油液加热可以自动控制。本实验台配备较齐的附件,具有灵活性,适应性,以满足老师和学生拟定的各种液压回路和液压元件的实验742843气动控制实验台515 气动实验台覆盖气动技术、传统继电器控制技术、PLC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等多项技术,是气动实验教学、气动控制技能实训、气动与传感器技术综合实训的综合实验台透明液压传动演示系统液压传动演示系统通过对四大基本功能的十八种基本控制回路的实验演示(扩展实验可达60种),使学生能熟识二十多种常用液压元件的结构,性能及用途,掌握十几种基本回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提高学生故障处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513.5液压元件油泵、液压马达、液压阀、蓄能器、压力继电器等1.523其他拆装工作台(2.2×1.2)、常用拆装工具(套)、仓库货架、货柜3.5机械技术实训室2011机械搭接多功能实训台各类机械传动分析17734常用工具使用各类常用工具量具、组装拆卸工具224常用量具使用测量仪器仪表224微机CPU类型:Intel酷睿2双核E6550(2.33GHz)DDRII2048MB320GBDVD刻录机19′液晶0.410.4多媒体教学设备NECNP1000+212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制图、减速器综合陈列柜20柜/套12112圆锥齿轮减速器拆装、分析调整用0.110.1展开式双级圆柱减速器拆装、分析调整用0.0510.05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训箱拆装、分析调整用0.0810.08单缸柴油机拆装、分析调整用0.2102带传动张紧调整试验台带传动张紧调整用0.3710.37其他工具柜、工量具、操作台、电动葫芦及支架、机构与零件放置架2智能型维修电工实训室2012电源总控制台1200*780*1550(长、宽、高)1.611.6130实训操作台维修电工实训考核台架(含供配电、变流技术、调速、机床控制、液晶智能答题器等)2.42560低压供配电技术成套实训设备进线柜、计量柜、补偿柜、出线柜10.7110.7智能型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实训考核控制柜高级技师考核项目4.31043半实物车床智能实训考核控制柜车床半实物;控制柜2.412.4半实物镗床智能实训考核控制柜镗床半实物;控制柜2.412.4半实物平面磨床智能实训考核控制柜平面磨床半实物;控制柜2.412.4 半实物铣床智能实训考核控制柜铣床半实物;控制柜2.412.4电力电子、供配电电器元件综合展柜电力电子、供配电电器元器件0.2520.5多媒体教学设备带微机、投影仪、幕布、功放等224其他桌椅等0.6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室2012实训操作台微机桌(带电源)0.0450.2154微机CPU类型:Intel酷睿2双核E6550(2.33GHz)DDRII2048MB320GBDVD刻录机19′液晶0.452多媒体教学设备(带微机)NECNP1000+212数控机床试验台(车)华中(大赛用)7.5322.5数控机床试验台(铣)华中(大赛用)7.5322.5数控车床FANUC7214数控车床SIEMENS818数控铣床FANUC7214数控铣床SIEMENS818加工中心FANUC+刀库+五轴34134激光扫描仪意大利25.7125.7(精度1-3丝,扫描尺寸无限制)数控机夹刀具1套111交换机H3CS3100-26T-SI-AC0.110.1可编程序控制系统实训室2013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培训装置西门子s7-300PLC一套(包括电源模块、CPU模块、数字量输入模块,数字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西门子MM420变频器一台、硬件执行系统、供料单元、输送带检测单元、龙门机械手单元、旋转机械手单元、过程控制单元、人机界面单元等12.9510129.5140微机(包括微机桌)CPU类型:Intel酷睿双核1800MHzDDRII2GB160GBSATADVD19′液晶0.41208.2多媒体教学设备(带微机、投影仪)带微机、投影仪、幕布、功放212其他交换机、椅子等0.3创新工作室2013创新工作台(椅子)对称性设计,双饰面板架构防火,耐火,防浸泡,抽屉,键盘托盘,多功能开关电源,3孔插座等。0.2204111单片机学习及开发工具软件包、开发板、仿真下载器。0.35207EDA系统学习及开发工具包软件包、综合配置板、核心板、仿真下载器。0.45209嵌入式系统学习及开发工具包软件包、ARM7、ARM9开发板、仿真下载器。0.45209 数字信号处理开发工具包软件包、开发板、DSP仿真器。0.552011机器人平台自动和手动机器人平台22122计算机CPU类型:Intel酷睿双核3.2GHzDDRII2GB250GBSATADVD19′液晶。0.4208快速制版系统快速腐蚀双面板制版系统10110直流稳压电源0-30伏可调、精确度0.01。0.05201频谱分析仪KHA10000.510.5DDS信号源 0.3520.7100MHz双通道数字示波器DS1102E0.452集成电路测试仪绿杨等知名品牌224数字信号函数发生器绿杨YB1053C或其他知名品牌0.631.8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绿杨YB331000.832.4存储式数字示波器泰克DP04104或绿杨品牌1.634.8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包家居安防智能系统,基于USB口的智能锁,流动LED字幕设计,及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项目0.954.5热风焊台AT850A+0.06100.6多媒体教学设备(带微机)EPSON投影仪,定压功放等。212其他常规万用表、数字万用表(M3500A(六位半))、常用工具、空调等6.7合计805(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就业面向、岗位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建30处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专业及专业群学生顶岗实习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由校企共同设计实训任务书,由企业提供场地、设备、技术指导人员,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组织和带领学生按照任务书进行任务实训,使学生带着任务进入企业项目实战,实现校企人才共育;校企共同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管理与考核评价,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精神。(三)专业群建设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1.课程体系建设 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基础上,搭建专业群内公共课程平台,统一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相关专业在重点专业建设的带动作用下,逐步完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群,重点建设2门优质核心课程。2.师资队伍建设在重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训投入,安排6名教师外出考察学习、企业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实现群内师资共享。3年内建成一支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技术研发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3.实训基地建设与盟威集团合作,引入盟威集团生产和管理模式,建设电子产品制作实训室,实施“实境实训”,满足专业认知、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需要,适应新课程体系要求,可满足专业群学生实训需要。同时,为盟威集团等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进行职工在岗培训。每年面向社会进行中高级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300人次以上。该项目需经费27万元,具体见表4-2-3-8。专业群建设资金预算见表4-2-3-9。表4-2-3-8电子产品制作实训室建设年度:2012年单位:万元主要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或功能单价台(套)小计电子焊接装配生产线50工位3.513.5自动波峰焊接机WG9-AW-300FS515基板输出机KO-10.510.5实训桌(配两个椅子/每桌)木质0.2255电烙铁60W可调温0.05502.5数字万用表四位半MS82290.01250.25指针万用表MF470.01250.25实训工具知名品牌0.02501多媒体教学设备(带微机)EPSON三洋NEC等知名品牌212配套电子元件系列电阻系列集成电路传感器7合计27表4-2-3-9专业群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责任人地方财政投入50万,自筹50万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实训基地建设张爱荣0270272师资队伍建设李友宾131213383核心课程建设张爱荣14101135合计274924100 (四)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引派结合、校企互通”,通过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建设以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建立盟威集团等企业工作站,搭建教师企业锻炼平台,并对教师到企业研修锻炼实行项目化管理。通过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考证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双师素质专任教师达到31人,确保专业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7%。(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在建设期内对现有18名专任教师进行培养。每学期派出20%的专任教师下厂锻炼和技术服务。按照每位教师的发展方向,定期安排教师到滨州盟威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从事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技术革新、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通过研发技术创新项目、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培养教师在机电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加强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聘请知名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鼓励教师考取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比例。安排专任教师参与校内实训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维修工作,锻炼教师使用设备和维护维修设备的能力,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加强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每年选派5名以上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学习先进的职教理论、专项技能和新技术,全面提高教师的职教理念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新进教师制定培养计划,选择具有教学经验丰富和实践技能突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或企业知名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实施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以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为载体,开展教师职业能力培训与测评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双师素质教师引进 引进或聘用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才14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引进或聘用的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科研横向课题研发的核心力量,同时把新技术、新设备的相关知识带入学校,带动校内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2.专业带头人建设培养2名专任教师、聘任(用)2名行业知名专家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1)选拔标准专业带头人必须理论水平高,具有行业或企业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丰富;能对行业开展技术合作、咨询或培训,有独立开发产品能力和科研能力;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能够运筹、统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能承担本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水平高,能够指导其他教师。(2)培养方式一是参加国内外培训和研讨活动。每年安排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外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和专业研讨等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先进高职教育经验,更新职教理念,学习机电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等,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每位专业带头人均承担教科研课题,在研究中提升理念、锻炼能力。三是参与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根据企业需要,派出专业带头人到滨州三元家纺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作企业参与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3)预期目标通过三年培养,专业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要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更新教学内容,具备丰富的实际企业生产经验,能够把企业生产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教学科研、技术服务、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科研和实践教学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4)考核管理根据学校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对专业带头人实施动态管理与考核,对达不到考核要求的及时进行调整,对考核优秀的给予经费支持与奖励。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校企互聘,双向流动”,聘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规范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提高兼职教师课时补贴。在现有30名兼职教师的基础上,与滨州盟威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密切联系,再聘任34名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达到64人,并在教学任务安排时留出不少于一半课时、且实践性强的课程,安排给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确保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完善兼职教师培训制度,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提高兼职教师的职教水平;建立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相互听课制度,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在教学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上相互促进提高。落实兼职教师考核制度,定期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进行考核,以确定是否继续聘用。落实学校兼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研教学成果申报制度,采取激励措施,发挥兼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师资队伍建设资金预算见表4-2-3-10。表4-2-3-10师资队伍建设资金预算见表单位:万元序号建设项目负责人中央财政投入100万,地方投入60万2011年2012年2013年小计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张爱荣152525652专业带头人建设李友宾512825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崔立功19242770合计396160160(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参与合作企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面向黄河三角洲区域内纺织、装备制造、化工等行业企业和社会开展安全用电、机电一体化技术咨询与培训,开展维修电工、PLC系统设计师等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与周边大中专院校及中西部同类院校开展对口支援和交流活动,提高辐射带动能力。1.技术服务选派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队伍的科研水平和动手能力。参与合作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承担纵向课题2项,横向课题3项,申请专利2项,技术服务收入不少于91万元。2.社会服务 根据行业企业需要,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为魏桥创业集团、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域内企业开展机械技术、电工技术、安全用电、机电一体化技术咨询与培训服务。面向农村、企业、社区开展社会培训8300人次,面向社会成员及在校生,开展技能鉴定1800人次。通过培训鉴定,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辐射带动在学院统一组织协调下,与周边大中专院校开展对口交流,开展区域职教师资培训45人,中职生培训180次;对口中西部同类职业院校,开展师资培养培训25人,培养学生50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聘任外教2人,学生中外交流9人,教师中外交流7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资金预算见表4-2-3-11。表4-2-3-11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资金预算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建设项目完成时间负责人地方投入20万,自筹30万2011年2012年2013年小计1技术服务2013代松向张爱荣433102社会培训2013代松向张爱荣855183辐射带动2013黄洛阳李友宾87722合计20151550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一)资金预算本专业总投资1415万元,具体资金预算见表4-2-4-1。表4-2-4-1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其他投入合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2020240师资队伍建设10060160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203050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3304206581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03050专业群建设5050100合计670580651001415 (二)预期效益1.成立由行业企业参加的电气工程学院董事会,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2.形成“厂校共育、分段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按计划、分阶段、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企业需要,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行动导向构建项目化课程,并实施学做一体化教学;根据课程要求,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在学校与企业实施教学。构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评价监控的“校内外多元化”四级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3.以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与管理岗位能力为主线,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构建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特长训练为保障,灵活组合、按需施教“三层多方向”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建成6门核心课程。4.建设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机电技术服务中心,建成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30家。5.打造一支双师素质、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教师总数达到96人,其中专任教师32人,兼职教师64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达到31人,占专任教师的97%;培养、引进(聘用)专业带头人4人;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6.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服务,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承担纵向课题2项,横向课题3项,申请专利2项,技术服务收入不少于91万元。开展社会培训8300人次,开展技能鉴定1800人次。积极开展中西部交流及国际合作与交流。五、保障措施(一)成立建设项目小组,实行项目责任人制落实《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成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小组,对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全面提升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二)建立项目考评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监督、调控机制,定期调度,重点督察;建立建设项目的整体绩效考核和分级绩效考核两级考评体系,配套建设社会服务、联系企业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构建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项目建设团队的积极性。(三)加强项目团队建设,提升项目执行力 多措并举加强项目团队建设:一是提升项目团队实力。采取柔性引进的方式,引进行业企业领军人物及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不断扩大专业教学团队的规模;采取能力培训、承担项目等方法,挖掘内部潜力,提升项目团队实力,增强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能力。二是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将兼职教师纳入项目建设团队,以项目招标的形式,使其承担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校企合作等部分建设任务,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校技术职务评聘和教改项目评奖,为兼职教师提供培训机会,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共同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项目三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负责人:陈献礼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沈志强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项目组成员:李明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唐旭日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石文山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教授李万才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 耿艳红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刘治刚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讲师李峰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郭长文山东东方花卉有限公司工程师王亮西王糖业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明华滨州安琪酵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文献滨州三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一、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目前山东省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超过1.3万人,已形成了生物技术四大优势产业群:一是生物医药产业总体优势突出,近几年生物医药产值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2009年实现产值1369亿元;二是生物育种特色明显,在抗虫棉新品种及牛羊胚胎移植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三是生物制造产业具备相当规模,玉米、大豆深加工能力均居全国第一,已形成全国最大的功能糖、氨基酸、透明质酸、复合酶制剂生产基地;四是海洋生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均领先全国,2008年海洋生物产业产值达1435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同时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西王集团、齐鲁制药、鲁南制药、绿叶集团、福瑞达、东方海洋、宝龄保、龙力生物、绿都生物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成为带动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把生物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环境友好型工业项目之一。滨州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是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域,现有西王集团(亚洲最大淀粉糖生产基地)、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最大蜂胶疫苗研发生产基地)、滨州沃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滨州安琪酵母有限公司等大中型生物技术类企业,投资2亿元的国家(滨州)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正在建设中。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实施赶超战略,把生物产业列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必将促进生物产业快速发展。2.人才需求 当前黄河三角洲区域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集中体现在两端人才缺乏,管理和科研高端人才以及掌握一技之长、直接能上岗的高技能型技术人才;从企业反映的人才需求看,生物产业需要农产品深加工和植物组织培养等专业技能型人才。调查显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物产业需要的人才中,技术研发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9%,高层管理人员占14.6%,生产车间技术操作人员占76.4%。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只有两所高职院校设立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而该地区生物技术类企业每年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5000多人,区域内培养的高职技能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黄河三角洲生物产业发展的需求。3.专业定位面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服务生物制造业、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农业,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能从事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就业岗位确定为:生物制品生产;工厂化育苗;发酵产品生产;产品质量分析检测。4.培养目标面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服务生物制品生产、淀粉糖生产、工厂化育苗、发酵食品生产、生物制药类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能力,在企业第一线能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二)专业基础与优势本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2008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目前已经形成以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为龙头,生物制药技术、食品生物技术为支撑的专业群。现有在校生902名,为黄河三角洲及半岛蓝色经济区生物技术类企业培养了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1000多名。1.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有效机制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与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2.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情况引入了产品生产工艺及企业文化,与山东绿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西王集团、山东东方花卉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探索了工学结合的“123” 人才培养模式:即贯穿1条主线,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学院和企业2个课堂,院内理实一体教室和企业车间;实现3个对接,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课程与工作岗位对接,实践教学与真实情境对接。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职业综合素质课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精品课建设成效显著,《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无土栽培技术》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发酵技术》被评为生物技术教指委精品课程。3.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情况近三年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设完善了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训室、发酵实训室、啤酒实训室、生物提取实训室,良好的实训条件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出率达到100%;2008年滨州市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批准立项,3年建设期内,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验实训室基础上,投入100万元进行建设;与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王集团等31家企业合作建成了校外实训基地。4.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情况现有教师30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15人;在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0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66.6%;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初步形成了双师素质结构较合理的教学团队。5.社会服务校内实训基地被确定为滨州市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基地,培训农民4600人次,2009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已培训滨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512人次。6.人才培养质量及教学成果学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100%,通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达到98%。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术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三)存在的主要差距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创新;2.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深化与完善;3.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的比例不高;4.校内实训基地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需求;5.社会服务、辐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满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对生物技术类人才需求为目标,由生物工程学院牵头,联合生物技术类骨干企业、科研院所成立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实施并深化“学做循环、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企业生产标准,基于专业特点、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校企合作构建适合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优化双师结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完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把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成国家重点专业,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引领带动作用。(二)具体目标1.成立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在滨州市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框架下,由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发酵企业、生物制品企业、发酵制药企业、植物组培企业、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成立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2.实施并深化“学做循环、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创新“学做循环,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分层次、分阶段培养,通过六个阶段“教、学、做”循环教学,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建立社会、企业、高校、学生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企业、高校、学生四个层面综合测评人才培养质量。3.依据企业的典型岗位,构建基于素质与能力目标的课程体系依据人才培养定位,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企业生产标准,基于专业特点、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以提升综合素质的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构建以生物制品、发酵产品生产和工厂化育苗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训一体化课程体系。4.合理布局,够用为度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整合现有仪器设备,有针对性新添置部分仪器扩建发酵实训车间、植物组织培养中心、生物提取分离实训车间,按照教学需求新建产品检验实验室,按照企业生产流程,创设一体化实训场所,实现“学岗直通”;向企业注入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强化教育功能,到2013年建成稳定的40家校外实训基地。 5.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三年内确保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到94%;培养和聘用各1名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50%;提升领导班子专业规划能力、参与企业规划能力、生物技术类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带领团队创新能力。6.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利用山东省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滨州市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基地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2013年培训量达到3600人次,开展科研合作与技术服务,创收93万元;针对阳信职业中专开展对口交流和支援工作,发挥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成果的辐射作用。三、建设内容(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1.体制建设构建“开门开放、多元多样”的办学体制,成立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创新“政行校企”四方联动办学体制。在滨州市政府等有关部门支持下联合地方食品发酵企业、生物制品企业、发酵制药企业、植物组培企业,共同组建成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制定董事会章程,明确相关利益方在共同发展、共同办学、共同育人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多元化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组成如图4-3-3-1所示。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山东东方花卉有限公司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滨州三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滨州安琪酵母有限公司西王集团图4-3-3-1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组织机构图 图4-3-3-2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绿都生物工程学院采用项目化管理,通过项目单元对接,搭建企业参与教学的平台;紧密结合企业生产需求与专业教学需求更新项目任务,带动专业教学内容更新;形成教师与企业人员双向嵌入,实现校企先进技术共享;通过项目针对性设计和项目资产的独立化运营与核算,实现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教学的深度融合(见图4-3-3-2)。2.机制建设形成“矩阵组织、项目管理”的管理机制,在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的组织协调下与多家生物技术类企业联合成立绿都生物工程学院。在院长和执行院长的领导下,探索多元化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见表4-3-3-1)。表4-3-3-1绿都生物工程学院校企合作项目化管理一览表项目名称项目内容企业参与教学①院长和执行院长协调企业参与教学,完成教学任务;②科学规划企业参与项目的任务目标、资源配置、时间期限和考核验收标准,形成完整的项目设计;③将校企合作纳入专任教师年度考核,使教师主动承担企业任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展员工培训等措施,鼓励教师服务企业;④根据企业生产周期调整教学时段,采取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⑤ 企业在参与办学上具有决策、管理、合法收益等权利。兼职教师聘任(用)①支持兼职教师承担教学研究项目,参与教学成果评审,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②在绿都生物工程学院的协调安排下实现人员在校企间的双向流动,灵活调配;③制定优惠政策聘用企业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④给予兼职教师课时补助。教学内容更新①企业在董事会组织下,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②企业为学校提供生产技术标准及行业标准,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对接;③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向董事会提出要求,调整教学内容;④定期调研企业发展状况,修订教学内容;⑤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先进技术共享①校企共同制定产学研合作规定,通过与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对接,使教师与企业人员双向嵌入,实现校企先进技术共享;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和技术研发;③完善“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技术研发链条,建立立项、应用、推广一体化成果转化模式。实训基地共建①通过项目任务针对性设计,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实行双向完全开放,实现校企资产共用、资源共享,吸引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②向企业注入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强化教育功能,形成“厂中校”,③建成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延伸教学管理职能。学生就业①通过项目的实景设计,提高学生在合作企业就业的适应能力;②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培养定位,使其适应企业要求;③董事会提供行业内毕业生需求信息,协调企业接收学生就业;④加强学生顶岗实训的双向管理,提高学生的留用率;⑤开展订单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质量。3.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制定《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章程》和《绿都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兼职教师聘任办法》、《兼职教师职称评聘办法》、《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专任教师企业锻炼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开展社会培训管理办法》、《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短学期制;建立有利于校企协同管理“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制度,与企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教学成果评审等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兼职教师参与申报。表4-3-3-2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总投入中央投入地方投入1.董事会建设15782.合作制度建设15873.合作机制建设1055合计402020(二)专业建设与“学做循环、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学做循环、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充分调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物技术类企业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主要面向生物制品生产、发酵食品生产、发酵制药生产、植物组培工厂化育苗、淀粉糖生产岗位,培养具有生产、管理能力,在企业一线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2)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召开董事大会,学院与董事会单位企业合作,根据学院“四结合”总体要求,设计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标准,基于专业特点、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双融、三基于”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不断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岗位:根据调研结果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初次就业岗位群为生产技术工人、质检员和实验员,相对应的发展就业岗位为生产技术员、质控员和研发员助理,其辅助岗位群为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人才培养规格: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为:实施“双证书”制,学生通过3年在校期间的培养,取得学历证书,同时需获得相关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总体要求为:①专业能力:能规范使用专用设备和器材,按照正确的生产工艺流程,完成生物产品的生产。会正确使用分析仪器,对生物产品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等进行检验,正确填写检验报告并规范管理文件。能完成工艺设计、技术改革和新产品开发等过程中的辅助性工作。能对人员卫生、设施、生产等环节进行有效地质量管理,保证物料质量、设备质量。能运用专业知识,采用正确的策略和渠道推广销售生物产品。②方法能力:能根据自身特点和生物行业发展趋势,规划职业生涯。能正确应用统计原理和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能根据生物产品生产、检测或研发的需要,完成信息的收集和整理。③ 社会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树立生物产品质量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和环保意识。诚实守信、工作踏实,能按标准操作规程做重复性强的工作。能采用正确的交流方式,准确全面地传递信息,表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积极配合班组长或研发主管工作。考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三级):微生物发酵工;植物组织培养工;疫苗制品工,按照学院《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管理办法》和《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奖惩办法》实施。(3)“学做循环、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以就业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职业综合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全过程,分六个循环阶段完成,通过六个阶段(每一学期为一个阶段,将六个学期分为六个阶段)的学做循环,学生的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专业技能逐渐提升(见图4-3-3-3)。图4-3-3-3学做循环过程图通过第一、二阶段学做循环,学生可获得就业岗位需要的单项操作基本技能,通过第三阶段学做循环,学生岗位技能由单项操作转换到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可获得就业岗位需要的模块化专项技能;通过第四阶段学做循环,学生岗位技能由企业产品生产进一步提升,可获得就业岗位需要的工艺流程大型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在前四个阶段,学生自主成立课程兴趣小组、技能竞赛小组、专业课外活动小组等创新创业团体组织,团体组织学生总人数占学生总数的60%以上,每一阶段活动内容对接本阶段课程教学,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为指导教师,指导各团体组织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质。第五阶段为顶岗实习学做循环,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再一次提升,可获得就业岗位需要的岗位综合能力;通过第六阶段生产实训学做循环,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到熟练掌握岗位职业技能的水平。把企业文化教育融入第五、六阶段全过程(见图4-3-3-4)。2.课程体系构建(1)基于素质与能力目标的课程体系构建按照学院“双融、三基于”基本思路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以培养就业岗位能力为目标课程体系(见图4-3-3-5、表4-3-3-3)。本专业以实现“学做一体”搭建教学平台,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探索并形成“ 通用基础+柔性模块+综合提升”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通用基础+柔性模块+综合提升”课程体系。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专业相关岗位群,分析这些岗位群的工作任务,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以“职业基础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和生物工艺特点,建立“通用基础+柔性模块+综合提高”的课程体系。“通用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用基础”是指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的课程平台,主要在第一、二学期完成。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物安全意识。“柔性模块”课程紧贴行业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根据当地企业的技术需求和生物工艺特点,整合校企资源,设置微生物发酵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分离提取、生物制品生产技术4个企业个性化需求的“柔性化”课程模块。“综合提升”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生产安全教育、生物技术类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通过对生物技术类企业企业文化的调查实践、生物技术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调查实践、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几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人才培养的逐步提升。(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重点建设6门核心课程:微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制品生产技术、生物提取分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淀粉及淀粉糖生产技术(见表4-3-3-4)。表4-3-3-3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学习领域课程模块基本素质专业能力课程备注 基本素质学习领域“通用模块”课程具有社会责任感,树立生物产品质量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和环保意识。诚实守信、工作踏实,能按标准操作规程做重复性强的工作。能采用正确的交流方式,准确全面地传递信息,表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营养液栽培操能力产品分析基本能力产品营销能力产品分析检验能力糖化罐操作调试能力思政课法律基础高职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就业指导人际沟通与礼仪创业与成功无机及分析化学微生物※仪器分析生物产品营销生物产品分析检测植物与植物生理※:重点建设的优质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柔性模块”课程组培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生物制品生产能力氨基酸发酵操作能力无菌操作基本能力发酵罐操作能力发酵液处理能力生物分离纯化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生物提取分离技术※淀粉及淀粉糖生产技术※氨基酸生产技术生物制品生产技术※发酵技术※※:重点建设的优质核心课程“综合提升”课程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资格证书模块课程企业文化教育顶岗实习生产实习 专项实训单项实验综合实训岗前培训顶岗实习生产实习岗位技能基本技能相关知识提升措施六阶段学做循环实践场所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内基地、校外基地校内基地、校外基地校内基地、校外基地实训基地、用人单位岗位技能相关知识岗位技能相关知识岗位技能职业能力综合能力相关知识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全过程图4-3-3-4“学做循环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 ®菌种选育、保藏、复壮;®发酵液预处理;®植物组培的培养基配方;®孢子、种子制备;®发酵液萃取处理;培养基称量、灭菌;®发酵罐及管道灭菌;®发酵液离子交换处理;植物组培的接种;®无菌接种;®发酵液色谱分离;培养室管理;®发酵工艺参数控制;®氨基酸发酵;组培苗驯化移栽;®指标检测;®淀粉糖生产;®发酵染菌防治与处理;®生物制品生产;®菌类栽培生产;¡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氨基酸发酵操作能力;¡组培接种操作能力;¡无菌操作基本能力;¡培养苗管理能力;产品营销能力;¡发酵罐操作能力;¡组培苗驯化移栽能力;就业能力;¡发酵液处理能力;¡创业能力;¡糖化罐操作与调试能力;产品分析检验能力;¡疫苗发酵操作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基本素质学习领域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服务生物制品生产、淀粉糖生产、工厂化育苗、发酵食品生产、生物制药类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能力,在企业第一线能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岗位任务分解岗位能力分析能力重组,构建学习领域1.生物制品生产;2.工厂化育苗;3.发酵产品生产;4.产品质量分析检测;5.淀粉糖生产。就业岗位图4-3-3-5“岗位任务分解-岗位能力-学习领域”体系 表4-3-3-4课程体系构建与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进度表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及具体内容责任人2011年2012年2013年课程体系构建预期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内容:调研本专业职业资格标准、企业生产标准和基于专业特点、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责任人:耿艳红李慧东预期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内容:建设配套课程标准、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建成网络课程。责任人:耿艳红李慧东预期目标:继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内容:建设配套课程标准、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责任人:耿艳红李慧东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微生物预期目标:编写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资源,满足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需要;开发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建设内容:①调研微生物相关企业,确定课程岗位群;②分析职业能力,确定课程三维目标和典型工作项目;③与企业资深专家共同组建教学案例库;④以真实的工作任务设计教学过程;⑤按具体工作过程结合学情分析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⑥制定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案;⑦课程整体设计;⑧绘制课程进度表;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⑩编写教案、课件。预期目标:丰富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网站,为教学提供参考,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开阔视野、自我测试的平台;充分开发第二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建设内容:①建立word版习题库;②开发网络版习题库;③建立课程图片库;④建立仪器使用库;⑤建立视频库;⑥建立学生拓展学习资源库;⑦制定课程基本项目标准操作规程;⑧录制课程三个项目的教学视频;⑨建立课程网站。预期目标:完善教学资源,为其他院校同类课程提供教学参考。建设内容:①录制课程最后两个项目视频;②与其他院校同类课程负责人交流,完善教学资源;③进一步建设课程网站。吴忆春发酵技术预期目标: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编写课程标准,建设教学资源,满足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需求。建设内容:①聘用发酵行业技术骨干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②调研发酵企业需求,制定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③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④按具体工作过程组织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⑤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指标;⑥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⑦课程单元设计;⑧编写教案、PPT等资源。预期目标:建成省级精品课群,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课程网站,为学生学习和自我拓展、自我检测提供平台,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参考。建设内容:①开发设计发酵工艺教学仿真软件;②开发设计学生自测习题集;③建立课程图片库;④制定课程SOP;⑤建立学生拓展学习资源库;⑥将积累的课程资源数字化,建设课程网站。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为其他院校相同课程提供参考。建设内容:①课程所有教学资源上传到课程网站;②录制教学过程视频资料;③与其他院校相同课程教师交流,完善教学资源。耿艳红预期目标: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编写课程标准,建设教学资源,满足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需求。建设内容:①聘用行业技术骨干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②调研企业需求,制定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③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④预期目标: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课程网站,为学生学习和自我拓展、自我检测提供平台,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参考。建设内容:①开发设计教学仿真软件;②开发设计学生自测习题集;③建立课程图片库;④预期目标:建成院级精品课,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为其他院校相同课程提供参考。建设内容:①课程所有教学资源上传到课程网站;②许杰 生物制品生产技术按工作过程组织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⑤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指标;⑥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⑦课程单元设计;⑧编写教案、PPT,积累相关教学资源。制定课程SOP;⑤建立学生拓展学习资源库;⑥将积累的课程资源数字化,建设课程网站。录制教学过程视频资料;③与其他院校相同课程教师交流,完善教学资源。生物提取分离技术预期目标:建设教学资源,建成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内容:①聘用行业技术骨干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②调研企业需求,制定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③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④按工作过程组织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⑤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指标;⑥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⑦课程单元设计;⑧编写教案、PPT,积累相关教学资源。预期目标: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课程网站,为学生学习和自我拓展、自我检测提供平台,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参考。建设内容:①开发设计教学仿真软件;②开发设计学生自测习题集;③建立课程图片库;④制定课程SOP;⑤建立学生拓展学习资源库;⑥将积累的课程资源数字化,建设课程网站。预期目标:完善教学资源,为其他院校相同课程提供参考。建设内容:①课程所有教学资源上传到课程网站;②录制教学过程视频资料;③与其他院校相同课程教师交流,完善教学资源。李万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预期目标: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确定课程标准,建设教学资源,满足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需要。建设内容:①聘任植物组织培养行业技术骨干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②调研组织培养企业需求,制定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③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④按具体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⑤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指标;⑥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⑦课程设计、教案、教学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源;⑥课程考评记录。预期目标: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课程网站,为学生学习和自我拓展、自我检测提供平台,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参考。建设内容:①组织、开展组织培养兴趣小组课余实训;②开发设计学生自测习题集;③建立课程资源库;④制定组织培养操作技术标准;完善课程资源及课程网站。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为其他院校同类课程提供参考;进行校企合作探索及实施。建设内容:①课程所有教学资源上传到课程网站;②教学流程全部上网;③争取一项校企合作项目。石文山淀粉及淀粉糖生产技术预期目标: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编写课程标准,建设教学资源,满足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需求。建设内容:①聘用行业技术骨干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②调研企业需求,制定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③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④按过程组织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⑤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指标;⑥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⑦课程单元设计;⑧编写教案、PPT,积累相关教学资源。预期目标: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课程网站,为学生学习和自我拓展、自我检测提供平台,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参考。建设内容:①开发设计教学仿真软件;②开发设计学生自测习题集;③建立课程图片库;④制定课程SOP;⑤建立学生拓展学习资源库;⑥将积累的课程资源数字化,建设课程网站。预期目标:建成院级精品课,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为其他院校相同课程提供参考。建设内容:①课程所有教学资源上传到课程网站;②录制教学过程视频资料;③与其他院校相同课程教师交流,完善教学资源。李慧东 (3)专业教学资源建设①建设目标建成集教学设计、教学素材、虚拟实训及教学评价为一体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满足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推广使用,与其他高职院校共享专业教学资源。②建设内容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课程库(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材、教案、课件、实验实训指导书)、案例库、视频库、动画库、虚拟仿真库、校内实训基地的共享平台、自动学习考核测评系统、行业标准库、行业法规库等内容;建设网络课程、在线练习、在线辅导等内容组成的网上课程资源;建立以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为主的兼职教师资源库。③建设措施准确把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向和行业标准,通过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等方式,以企业普遍采用的生物制品生产、发酵制药、淀粉糖生产、植物组培技术为重点建设内容,教学资源建设专人负责,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参加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高质量地完成所承担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任务。3.教学组织形式(1)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教学组织由绿都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和执行院长协调完成。采用多学期、多阶段学做循环、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2)教学运行与管理。根据合作企业的生产周期在每年的6月和12月制定并调整教学时段,在绿都生物工程学院的协调安排下实现人员在校企间的双向流动,灵活安排教学任务;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对企业和学校进行合理资源配置,制定教学任务考核标准,形成完整的项目设计;暂无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承担企业任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展员工培训等措施,服务企业并纳入专任教师年度考核;承担教学任务的企业兼职教师企业提供企业生产技术标准及行业标准,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对接,并与专任教师一起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修订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合作企业将兼职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企业对本人年度考核,学校给予兼职教师课时补助。 (3)教学运行保障措施。制定董事会章程使企业在参与办学上具有决策、管理、合法收益等权利;制定兼职教师管理与考核办法,支持兼职教师承担教学研究项目,参与教学成果评审,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制定优惠政策聘用企业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校企共同制定产学研合作规定,通过与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对接,使教师与企业人员双向嵌入,实现校企先进技术共享;完善“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技术研发链条,建立立项、应用、推广一体化成果转化模式;通过项目任务针对性设计,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实行双向完全开放,实现校企资产共用、资源共享,吸引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向企业注入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强化教育功能,形成“厂中校”;建成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延伸教学管理职能;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培养定位,使其适应企业要求。4.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成立由学院负责人任组长,专业带头人为副组长,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为成员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为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提供组织保障。(2)依据课程标准及专业质量考核评分标准细则,校企双方根据考核结果共同认定学分,企业吸纳优秀毕业生就业,增强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紧迫感,为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提供思想保障。(3)依据上述规章制度,校企合作分析教学质量考核结果,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形成整改意见,并提出具体措施限期整改。教学质量监控小组监督整改意见的落实,形成书面总结,为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提供行动保障。(4)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教学质量考核结果、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考评等指标纳入信息数据库指标体系,定期进行信息采集,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为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提供数字化保障。(5)建立社会、企业、高校、学生四维度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企业、高校、学生四个层面综合测评人才培养质量(见图4-3-3-6)。①社会层面的评价指标:调查社会层面上对人才培养方面整体、概括性的评价,如知名度和美誉度等。②企业层面的评价指标:从企业角度评价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在胜任工作岗位能力和职业操守方面的具体要求,突出学生完成工作岗位任务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评价指标。③高校层面的评价指标: 学校为了保障培养合格的本专业人才而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所提供的所有教学资源,在学校层面的指标选择可以在参考对本专业大学生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做出。④学生层面的评价指标: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动性以及配合程度等效率问题评价,着重从对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中做出。企业层面的指标:(1)专业方向的偏好,起薪值;(2)学历层次(不同学历的评分);(3)计算机与英语应用技能要求(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四、六级成绩);(4)职业道德操守(观察测试评分);(5)团队协作精神(观察测试评分)。社会层面的指标:(1)学校的知名度排名(口碑);(2)师资力量(职称、学历、成果);(3)培养人才的定位(就业率100%);(4)历届毕业生被社会认可程度(同类职位竞聘中与其他高校毕业生被录取的人数比)。学生层面的指标:(1)主动与老师直接沟通的积极性;(2)自行通过网络资源了解专业信息的习惯;(3)注重自身的个性品质与职业道德修养的锻炼;(4)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及其他赛事,获得奖项等级;(5)了解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投入准备。学校层面的指标:(1)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特色(评价得分);(2)教材的适用性;(3)教师课堂授课效果(敬业精神与可信度、知识把握准确性、技能操作等);(4)辅助教学资源建设(电子资源、馆藏图书、专业学术讲座)。图4-3-3-6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图4-3-3-6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表4-3-3-5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总投入中央投入市级投入学院自筹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2820352.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开发65501053.专业教学资源建设57421054.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51555合计17512728205.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具有实训、鉴定、示范、生产、开发等功能的生物实训基地,扩建发酵实训车间、植物组织培养中心、生物提取分离实训车间,新建产品检验实验室(见表4-3-3-6)。(2)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发酵实训车间的运行与管理由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实训使用的原料由企业提供,专任教师负责设备维护与管理,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完成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任务,以训练学生岗位技能,与专任教师一起完成企业新产品、新工艺的小试、中试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植物组织培养中心的运行与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完成,设备的维护与日常管理由专任教师负责;企业提供组培苗木生产订单,提供实训原材料与耗材,并销售产品;学校由专任教师负责完成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同时,保质保量完成订单任务,不断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生物提取分离实训室的运行与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完成,设备的维护与日常管理由专任教师负责;企业提供产品小试需要的原材料,并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和产品小试试验任务,训练学生专业操作技能。产品检验实验室所需的仪器设备由学校和绿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提供,由企业兼职教师管理,产品分析检验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表4-3-3-6校内实训车间建设一览表名称原有基础新(改)建理由新(改)建计划功能效益发酵、制药实训车间原有中试型发酵设备、中试型蒸汽发生器、中试型空气压缩机。原有实训车间设备不配套,不能形成完整的生产链,不能满足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的需求。新增部分发酵提取设备,形成完整的生产线,新建GMP净化车间,新增小型啤酒生产设备一套。能发酵生产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啤酒四类产品供应市场解决教学做一体的教学需求。可完成药物制剂工、发酵工技能鉴定;能承担发酵类科研课题;校企合作解决教学耗材问题。植物组织培养中心现有70平方米实训车间,内有超净台、高压灭菌锅、电子分析天平、光照培养箱等价值15万元仪器设备。面积小,设备数量少,部分设备陈旧,不能保证无菌操作环境和组培实验实训工作过程的完整化教学要求。组培实验实训室按分设准备室、接种室、培养室要求扩增至200平方米,新增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分析天平、培养架等设施、新建智能化育苗车间等。能满足一个整体教学班(40人)按组培工艺流程完成分项目式教学,能生产果树、蔬菜、花卉的优质组培苗。3年建设期满后,每年能生产20万株优质组培苗,能完成组培工技能鉴定工作。生物提取分离无购买粉碎、提取浓缩、膜分离设备等设备 不能满足《生物提取分离技术》课程的教学需求,不能训练学生制药企业提取分离岗位技能。能完成盐析操作、低温乙醇法分离血浆蛋白、层析法纯化蛋白质、超滤、透析、脱盐纯化、澄清及除菌过力、粉碎、提取、浓缩等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可满足生物提取分离的教学需求,可完成生化分离提取工技能鉴定,可承担企业新产品研发部分实验工作。产品检验室现有部分玻璃分析仪器缺少检验仪器和场所,不能培养学生产品检验岗位技能。购置产品检验的仪器设备,满足产品检验技术类课程教学需求。训练学生样品采集、样品制备、样品保存、样品预处理、样品分析检测、数据分析处理、规范书写报告能力等检验岗位技能。可完成食品检验工、药品检验工技能鉴定工作,可承担企业产品检验的任务,可为企业培训检验岗位员工,可完成教学任务。(3)校内实训基地仪器设备购置清单表4-3-3-7发酵实训车间购置仪器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数量价格(万元)购置年限1GMP制药厂通风设备一套FK-400×30011320112GMP制药厂照明设备一套SD95/4-21220113GMP制药厂净化设备一套SCE/KD-112520114.混合机--1台120115.制粒机--1台120116100克散剂包装机PC100/B1台5.32011200克散剂包装机PC200/B1台6.520117鞋柜--1组1.02011衣柜--1组1.520118空气压缩机组HJ-075-ET1台2.02011空气过滤净化机组CAC3001台2.12011GMP储气罐L-5001台2.22011压缩空气管路分布多种规格全套2.520119GMP供气管道多种规格多套4.02011卫生供气阀门多种规格多套2.82011现场施工----2.0201110原水罐PT3001套0.82011卫生多级泵ER1301台4.02011反渗透纯水机HJ-250-OS1台6.52011纯水罐PT5001套0.8201111GMP供水设备多种规格多套7.5201112卫生供水设备多种规格多套3.52011合计9715L全自动一级发酵Bi5/lab1台5.52012230L全自动二级发酵Bi30/lab1台6.020123发酵管路系统Bi5-30/lab1套3.020124自动在位灭菌系统SIP5-30/lab1套3.520125液体输送泵PP011套2.82012 6冷水机组C075-L1台4.620127发酵系统操作软件BiSYS2.0中文1套120128中试型发酵设备--2台020129中试型蒸汽发生器--1台0201210中试型空气压缩机--1台0201211管式离心机Q50-G1台3.5201212分离筒DF41台1.5201213分离纯化机Bimu2/5001台4.0201214卫生级驱动泵BR501台3.5201215循环罐PT161台0.8201216浓缩机Binu81211台6.0201217卫生级驱动泵NBG601台2.2201218浓缩膜组件--1套1.2201219膜壳体多种规格3组0.9201220配制过滤机HJ-10-TH1台2.5201221卫生级自动升降机HJ-120-CF2组1.5201222喷雾干燥设备HJ-200-SD1台6.5201223旋风分离除尘器HJ-200-SD/CL1台1.1201224药液输送泵PP011台2.8201225污水收集箱W1001台0.4201226CIP自动清洗系统CIP/260SD1台3.5201227喷雾干燥系统操作软件Wsdaye1.0中文1套0.5201228小试型蒸汽发生器DZ-10-21台1.22012合计70100L啤酒酿造设备1套清单如下301糖化煮沸锅100L1套20132过滤旋沉槽100L1套20133麦芽粉碎机200Kg/h1台20134麦汁泵流量1m3/h1台20135糖化组合管路ISO:Φ38/Φ321套20136麦汁换热器BR0.05/22㎡1台20137麦汁测温计WNG/WNY1只20138文丘里四通Ф321套20139钛棒Ф22×1251只201310喷淋水泵流量5.5L/min1台201311测量筒φ321只201312附温糖度计10°、20°各2支201313出糟耙L=10001把201314发酵罐200L4只201315酵母添加罐2L1只201316啤酒管Ф32L=5m2根201317降温泵流量12.5L/min4台201318冷媒管路φ32/φ25配套201319保温管路φ32/φ25(内径)配套201320冰水罐300L1只201321制冷机组ZD-B-ZL-3-21组201322冰水泵流量1.7m3/h1台201323管路、阀门Ф32配套2013 24保温管路Ф32(内径)配套201325消毒罐50L1只201326碱液罐50L1只201327消毒车1100×5501套201328洗涤泵流量3m3/h1台201329管路、阀门Ф38/Ф321套201330控制箱200×75×1201个201331钢丝软管Ф32L=1.5m1根201332控制柜700×400×20001套201333触摸屏TPC7062KS,24VDC1个201334控制线、信号线配套201335SMS型丝变径Ф38(内丝)/Ф321只20133620/32匹配器DN20/Ф321只201337卡箍蝶阀胶垫30个201338SMS蝶阀胶垫10个201339充气头SMS型内丝2个201340充气软管Ф1210米201341随机工具1套2013合计197表4-3-3-8植物组织培养中心购置仪器设备清单仪器设备名称规格要求数量单价金额购置年限智能育苗车间1000m2902011超净工作台双人单面垂直送风51.57.52012LED高节能培养架带LED植物生长灯200.2552012培养瓶0.85*0.65(耐高温玻璃)300001.54.52012玻璃器皿套(培养皿、量筒等)0.52012全自动高压灭菌器立式圆形,蒸汽灭菌23.57.02012接种用具套(剪子、刀子、镊子等)0.52012电子天平100g,0.0001g11.01.02013电子分析天平200g,0.001g10.50.52013药品保存箱300L10.50.52013红外线灭菌器220V,930℃102.52.52012药品宗13.32013空调5p3132013解剖镜连续变倍体视(0—40倍)20.250.52013医用小推车不锈钢100.112013人工气候箱250L1112013洗瓶机900×600×1020mm11.21.22012定量灌装机760×470×1020mm11.01.02012臭氧发生器适合100平方米灭菌20.250.52012 合计140表4-3-3-9生物提取分离实训车间购置仪器设备清单设备名称设备型号数量价格(万元)购置时间小试型膜分离设备FF3-OC1台5.02011药液过滤设备DL01701台3.02011小试型提取浓缩设备HJ-300-EC1台6.02012小型超微粉碎机HJ-20-B1台4.02013物料罐10L3台2.02013合计20表4-3-3-10产品检验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清单名称规格数量单价(万元)金额购置年限电子分析天平TE214S1112011超纯水机Simplicity1332011微波消解系统MWS-3+114142011数字酸度计PHS-3B10.30.32011电热恒温干燥箱WHL-125B10.30.32011崩解时限仪BJ-II10.30.32011移液器0.1-1000uL1222011生物安全柜BSC-A214.14.12011全自动分测定仪AKF-11222011砷汞检测仪AFS822012.662.62011紫外线分析仪SB310.40.42011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1525140402012TOC碳分析仪5000TOC110102012溶出度检测仪RC-8D1112012气相色谱仪5975B132322012自动永停滴定仪ZDJ-3Y1台4.14.12013硅胶薄层色谱板长*高=75*25mm200.010.262013色谱试剂喷雾器25mL10.010.012013牛津杯Ф6mmⅹ8mmⅹ500.00060.032013自动电位滴定仪ZDJ-3D23.46.8201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1662013可见分光光度计UV-610015.85.82013红外光谱仪NicoletiS10117172013合计(万元)153 (4)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机制,校企双方签定合作协议,增加校企共建项目,建设期内,每年递增3~4家校外实训基地,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建”的建设思路,选择具有代表性、基础条件较好的大中型企业为校外实训基地;到2013年校外实训基地达到40家。(5)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学生顶岗实习和生产实习等教学任务,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岗位操作技能培养任务由企业兼职教师完成;专任教师在企业协助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实习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和横向课题开发等技术工作,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依托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向董事会企业注入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形成“厂中校”,建成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实习岗位跟进、指导教师跟进、教学管理跟进、课程任务跟进、过程评价跟进等“五个跟进”,构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模式。制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编制实训指导手册,制定实训实习考核办法及成绩评定标准,鼓励基地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开发专业教学软件,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承接企业生产和产品检验项目,增强服务能力,开展横向应用技术研究,为开发建设校企新技术网络共享平台创造条件。表4-3-3-11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总投入中央投入市级投入1.发酵实训车间197901072.植物组培中心14060803.生物分离提取车间2010104.产品检验实验室153401135.校外实训基地及制度建设1010合计520210310(三)专业群建设以生物技术及应用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生物技术类专业群的改革和发展,建设生物制药技术及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根据人才需求增设微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现代中药技术专业。探索实施“订单教育”,与鲁北制药、齐鲁制药、山东绿洲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签定订单培养协议。1.核心课程建设每个专业建设3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3门工学结合院级精品课程。表4-3-3-12生物技术专业群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表序号核心课程名称所属专业建设目标负责人完成时间1制药工艺生物制药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刘治刚20112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李万才20123细胞培养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优质核心课程许杰2013 4发酵食品生产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院级精品课程王淑欣20125食品检验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院级精品课程赵春海20126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院级精品课程李慧东20112.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期内,食品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两个专业的专任教师人数达到15人,培养两个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各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兼职教师达到44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3.3%。3.实训基地建设(1)扩建生物制药实训车间新购置部分仪器设备,完善生物制药实训室,满足相关课程实训要求;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承担产品小试、中试;承担药物制剂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表4-3-3-13主要设备状况和资金预算表序号主要设备类型产地数量资金预算(万元)1片剂生产设备国产18.02颗粒剂生产设备国产18.03胶囊剂生产设备国产19.0合计25.0(2)食品生物技术实训车间食品生物技术实训车间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新购置部分设备,满足发酵食品生产、粮油食品生产、畜产食品生产、果蔬食品加工等课程的现场教学和实训。表4-3-3-14主要设备状况和资金预算表序号主要设备类型数量资金预算(万元)1小型酸奶生产设备172小型制粉、榨油生产设备183小型果酒生产设备110合计25.0表4-3-3-15专业群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总投入市级投入学院自筹1.实训基地建设5025252.师资队伍建设3015153.核心课程建设201010合计1005050(四)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引进行业企业高水平、高技能人才,采取到企业实践锻炼等各种培养措施,到2013年,本专业专任教师人数增加到17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4%(见图4-3-3-7)。 双师教师培养专业推荐、学院与人事部共同确定下企业的教师学院人事部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师下企业进行培养培养内容:课程、合作研究、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培养结束,学校企业共同完成考核不合格结束培养,进入正常教学考核合格图4-3-3-7教师下企业培养示意图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和教师“3+2”校企交替工作制度:专任教师在五年内应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顶岗、合作研发、全职带队实习等)累计达到两年以上。通过社会实践使专业教师技能操作达到高级工以上水平,并具有处理解决复杂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能力。制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制度,每年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或到具有知名度的生物制品、生物发酵、植物组培等企事业单位学习工作,鼓励教师承担横向科研课题,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合作完成科研任务,追踪行业发展动态,学习及更新专业技术,获得企业工作经验,尽快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实行轮岗制度,安排专业教师进入校内实训中心工作,参与实训中心的建设与改造,进一步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支持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安排专业教师参加教育部教师培训基地组织的培训;安排教师参加对口的社会工作与技术服务。 实施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活动,引导教师进行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造,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三年建设期内,通过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教师分别达到40%、80%、100%。在质量保障体系框架下,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考评,按照学院职称量化赋分指标体系、“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矩阵组织、360度考核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等方法考评,按考评结果,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奖惩。选拔优秀教师,分期分批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到国外进修学习,拓宽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2.专业带头人建设实施“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其中校内培养1名,聘任行业专家1名。通过培养,最终使之成为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职教能力、管理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强,熟悉行业发展动态,能引领专业建设方向的行业领军人物(见表4-3-3-16)。表4-3-3-16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表现有基础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措施石文山硕士教授。从事职业教育和专业工作二十多年,是山东省教学名师。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主持国家精品课1门、主讲国家精品课1门。获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高等学校优秀实验成果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3项。主编教材2部。到国外研修1个月以上;访问国内外同类院校5次以上;参与2家企业技术工作;主持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发表论文4篇以上;主持科研及教改课题2项;指导骨干教师2名;主持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沈志强博士研究员。由企业聘用的专业带头人。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吉林大学、中国农大、山东农大、青岛农大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独创发明了纳米蜂胶疫苗制造工艺技术平台。到国外研修1个月以上;访问国内外同类院校5次以上;参与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主持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指导骨干教师2名以上。充分发挥高水平专业带头人的作用,通过他们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科技、社会服务上的带领作用,营造专业技术的内聚力和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安排及支持专业带头人参加高职教育研究与交流,更新高职教育新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安排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的进修培训、企业实践、技术研究等,提升本专业现有带头人基础理论水平、教学工作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科技业绩。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到2013年,从企业聘用34名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同时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1)兼职教师来源及承担工作从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王集团、沃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琪酵母(滨州)有限公司、山东东方花卉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和校外实习基地,聘用从事微生物发酵、生物制品生产、生物提取分离、植物组织培养等工作的高级技师、工程师以上职务的专门人才和能工巧匠,承担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和学生的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工作。(2)兼职教师管理措施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兼职教师能够掌握职业教育规律,适应高职教学岗位需要;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引派结合、校企双挂,承担专业核心课程和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任务,为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等教学内容的更新;组织教学观摩,安排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及教学设计,保证兼职教师参加教育培训、课程建设、教研活动每学年不少于8次,提高兼职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育人能力,提升兼职教师职业教育总体水平。将兼职教师纳入项目建设团队,以项目招标的形式,使其承担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校企合作等部分建设任务,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校技术职务评聘和教改项目评奖,为兼职教师提供培训机会,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共同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表4-3-3-17教师队伍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总投入中央投入市级投入1.专业教师队伍建设4427172.专业带头人培养2715123.兼职教师建设542133合计1256362(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社会培训与继续教育利用山东省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滨州市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基地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服务新农村建设。到2013年,年培训量3600人次。针对中等学历在岗职工自身发展需要,探索制定学历教育的接纳制度。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在岗职工为主要培养对象,采取多种形式突破学习时段限制,以满足大众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要。 2.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通过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利用现有的设备为企业提供小试、中试服务;到一线与企业专家合作攻关,承担横向科研课题研究,解决技术难题;承担纵向科研课题研究,继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现有科研成果,加大推广力度,更好的服务黄河三角洲生物工程产业发展;三年内承担纵向课题4项,横向课题4项,申请专利1项,技术服务到款额达到93万元。3.开展对口交流和支援,增强学院的辐射能力对口支援阳信职业中专,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为对口支援学校提供指导和帮助,三年建设期,每年区域师资培训15人次,培训中职生50人;充分发挥学校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与延安职业学院对口交流,将学校优质资源向延安职业学院开放,发挥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培养学生24人,并以此为平台,辐射西部其他院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教师交流2人,与国外合作院校交流培养学生2人,引进外教1名。表4-3-3-18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总投入中央投入市级投入学院自筹1.培训与继续教育120392.技术开发与服务1604123.辐射带动12039合计4001030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一)资金预算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投入资金1000万元,具体见表4-3-4-1。表4-3-4-1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中央财政投入市级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学院自筹合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2728020175师资队伍建设63620012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建设20200040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21031000520社会服务能力建设01003040专业群建设050050100合计42048001001000 (二)预期效益1.带动作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对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心将面向社会开放,通过建立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起到良好的骨干带动作用;为生物技术产业输送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1)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立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辐射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带动区域生物产业的发展。(2)产学研合作带动教育质量的提高,使教学内容紧扣当前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保证授课内容的先进性和教学质量。形成“学做循环、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生物制品、发酵产品生产和工厂化育苗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训一体化课程体系。(3)创设一体化实训场所,实现“学岗直通”。扩建发酵实训车间、植物组织培养中心、生物提取分离实训车间;建成稳定的40家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和顶岗实习管理,按照企业生产周期调整教学时段,做好教学任务渗透,灵活开展实训教学。2.社会服务能力利用山东省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滨州市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基地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2013年培训量达到3600人次,开展科研合作与技术服务,创收93万元;针对阳信职业中专开展对口交流和支援工作,发挥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成果的辐射作用。开展对口交流和支援。五、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成立组织,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实行项目化管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陈献礼是项目第一责任人,李明、唐旭日是第二责任人,成立创建办公室,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监督、调控机制,定期调度;建立本专业整体绩效考核和分级绩效考核两级考评体系,充分调动项目建设团队的积极性。2.制度保障。落实《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生物工程学院制定相关制度,严格建设资金管理,专款专用,建立专业建设项目管理考评机制。3.提高项目建设团队水平。依托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聘用 行业企业领军人物沈志强担任专业带头人,聘用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不断扩大专业教学团队的规模;采取能力培训、承担项目等方法,挖掘内部潜力,提高项目团队水平,增强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能力。发挥兼职教师作用,以滨州市生物工程职业教育董事会为平台,将兼职教师纳入项目建设团队,使其承担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校企合作等部分建设任务,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校技术职务评聘和教改项目评奖,为兼职教师提供培训机会,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共同完成项目建设任务。4.吸引董事会成员企业积极参与建设。通过扩大董事会规模,积极运用建设资金、场地资源和人才优势,吸纳企业加入董事会成员,建立一体化实训场所,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社会培训、产品生产等,实现技术服务到款额、社会培训人数、企业设备投入、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数等建设目标。项目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主要负责人:张晓菊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项目组主要成员:于明山东阳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总经理刘峰中国电信滨州分公司高级工程师/总经理赵伟华为3COM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济南办事处总经理杨鹏青岛软件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工程师/副总经理 张金帮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院长王发鸿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副院长邱春民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单杰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姜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一、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已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滨州市明确提出了重点培植信息、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的建设思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本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2010年12月13日,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被科技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积极推进物联网建设,亟需大量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滨州职业学院网络技术专业必将为农产品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管理、物联网软件开发等方面提供人才、技术支持。目前,黄河三角洲区域仅有滨州职业学院、东营职业学院和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每年毕业生数量在20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网络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二)专业需求分析在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各行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还不足20万,人才需求量巨大。山东已成为国内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政务信息化、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经济领域信息化、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房地产管理、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市政管理、社会治安和口岸通关等方面广泛应用,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山东,加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力度,培养适合我省企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门人才。滨州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 的主战场,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科学管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向农村的全面延伸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急需大批网络技术人才。在对计算机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国有、个体及民营企业的调查中,90%的企业认为聘用人才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是团队意识和职业道德,70%的企业认为需要专业知识;企业普遍认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网络设备集成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网站开发与维护能力;70%的企业认为网络技术专业的高职生应取得全国IT类职业资格证书,40%的企业认为应取得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网络管理员证书;50%的企业认为应取得CISCO的CCNA或华三的H3CNE证书;企业认为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至少应包括数据库开发、网页设计与开发、网络布线与工程、服务器配置、网络施工、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等课程;企业希望专业教师应多参加实践锻炼,熟悉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按照企业工作规范将学生培养成“准员工”。(三)专业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于2002年正式招生,是我院重点专业,2010年被遴选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建成1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门省级精品课,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机器人大赛获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山东赛区)获一等奖2项,山东省计算机技术技能大赛获三等奖2项,齐鲁大学生计算机软件设计及外语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同时,密切联系大型骨干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打造了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校内现有网络中心、局域网组建、综合布线、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软件开发、思科网络、网络创新工作室7处实训基地;校外已建成山东阳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初见成效,201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星火培训基地;承担了滨州市工商管理系统等多个项目。(四)存在的问题1.与企业的合作缺乏长效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 2.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还存在学科体系痕迹,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力度有待提高;3.校内实验实训环境还不能与职业岗位完全对接,实训设备数量缺口较大,现有设备的实训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4.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参与企业创新和技术研发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依托中国电信滨州分公司等五家企业,成立滨州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实行董事会管理体制;创新“多元合一、五段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重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工程能力、研发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100%,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60%;建设具备企业典型岗位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进一步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建成区域内网络技术人才和专业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努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组网、建网、管网能力,着力培养网络管理、兼顾物联网方向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对区域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起骨干带动作用。(二)具体目标1.组建董事会领导下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遵照学院“开门开放、多元多样”办学体制,由滨州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电信滨州分公司、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华为3COM通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软件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山东阳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六家单位联合成立滨州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该中心性质为非营利独立法人组织。利用服务中心平台实现合作育人与合作发展的目标。服务中心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治理和管理结构。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合一、五段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网络项目实施过程相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参照计算机网络管理国家标准和思科、华为3COM职业资格认证资质标准,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实行“校园网引导、企业网同步实训、电信级网络综合实训与测评”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满足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在建设期内新(扩)建4个校内实训基地,建成15处校外实训基地。实施“1511”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构建科学合理、指标体系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3.打造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经过三年建设,拥有专任教师12名,兼职教师40名,其中聘用(任)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4名骨干教师;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00%,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60%;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进行能力培训,完善责任体系,落实责任追究,提升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4.努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每年至少开展面向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服务项目3项;提供针对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技术支持每年不低于5次;对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农村信息化技术人员培训2500人次以上;参与企业研发及承担课题每年在1项以上;为中职学校培训师资15人次,对中职生进行继续教育培训100人次以上;建设期内在滨州市内县区建设星火培训分点4个;建设期内为西部院校培训25名教师,为西部院校提供50名以上的学生实训名额。建设期内实现各类社会服务到款额91万元。三、建设内容(一)校企合作办学,成立滨州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1.组建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为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由滨州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电信滨州分公司、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华为3COM通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软件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山东阳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六家单位联合成立滨州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该中心性质为非营利独立法人组织。利用服务中心平台实现合作育人与合作发展的目标。服务中心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治理和管理结构。2.成立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董事会(1)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实行董事会制度,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组成:董事会成员由六家成员单位推荐代表、信息工程学院职工代表组成。为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来自信息工程学院的一线教师及管理人员代表的比例不低于30%。 董事会成员一般由10名董事组成,6家成员单位中,出资最多方推荐2名董事,其余成员单位推荐1名董事。董事长、副董事长按出资或技术入股折算股金比例推选产生,秘书由董事会成员投票产生。根据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的性质,董事会成员单位及成员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所有董事任期一年。任期期满,由董事长提请董事大会,根据需要进行成员的增加与删减。(2)董事会基本职能①制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的服务理念、经营范围与目标;②推选董事长及副董事长;③聘任与评价服务中心经理人(主任);④发展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扩大社会影响力;⑤负责制定资金预算、筹措发展资金;⑥评价、监督、监控服务中心经营。(3)董事会成员单位职责滨州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在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教育与培训中负责落实招生,与其它成员单位一起制定人才培养规格,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校内实训基地,落实其它资源性投入;中国电信滨州分公司、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华为3COM通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软件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山东阳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董事会企业成员的职责是:参与专业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和课程标准制定;按照董事会章程约定,推荐人员参与到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的教育、培训、认证、技术推广、技术研发;提供教师和学生实践锻炼岗位;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提供项目实训、就业等方面的支持。(4)董事会职责行使董事会通过董事会会议开展工作,每年召开四次全体董事成员会议,临时性会议根据需要另行召集。(5)董事会管理体制董事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由秘书负责起草《滨州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董事会章程》,交由全体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后生效。章程是保障董事会运作的最高法律文件,明确董事会职责,界定各方责、权、利关系及董事会决策机制。3.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运行和管理机制 (1)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属性及运作方式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的基本属性定位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组织。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该中心是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独立组织性以及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董事长为中心法人代表。运作方式为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人(主任)负责制。按照非营利组织运作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2)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职能该中心具备下列基本职能:教育与培训:网络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方向的高职及以上学历教育;各级各类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和方向的培训。技能鉴定与认证:申请并举办信息技术类各级各类技能鉴定与认证,组织并举办各类大赛;努力拓展董事会成员单位思科和华三的认证体系。技术服务与推广:努力拓展信息技术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的职能;积极推广成员单位的新技术。技术研发:利用信息工程学院与成员单位的技术优势,面向社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3)组织与管理董事会聘任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经理人(主任),实行公开选聘。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下设:教学与学生管理部、鉴定与认证中心、技术服务与推广部、技术研发部、财务部。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下设独立的教学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成员由董事会聘任,包括滨州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网络技术专业专任教师5名,各成员公司中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信息技术专家5人。职责是:拟定专业建设方案,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方案、见习实习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与实施方案等;督导教学实施过程,提出纠偏及预防措施;负责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运行、教学监督评价及学生信息的反馈落实;评价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办学整体效果,每学期结束后提交董事会全体董事会议审议;动态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聘期一年,实行动态考核、末位淘汰管理制度。组织结构设置计划如图4-4-3-1所示: 技术研发部财务部技术服务与推广部教学与学生管理部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董事会中心经理人教学委员会鉴定与认证中心图4-4-3-1组织结构图教学与学生管理部负责根据教学委员会拟定的专业建设方案,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制定各类教学管理文件,各类企业员工、社会人员培训计划方案和授课计划,并提交中心主任审定后组织实施;负责常规的教学运行管理;负责各级各类学生的日常管理;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及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管理,负责学生就业安置;定时调研就业市场并形成就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提交董事会审定,审定通过后反馈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时调整完善专业建设方案;组织实施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实施综合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技能鉴定与认证中心负责申请并举办信息技术类各级各类技能鉴定与认证,进行认证的评定、考试、考核等相关工作;组织并举办各类大赛;努力拓展董事会成员单位思科和华三的认证体系。技术研发部负责制定行业企业技术革新课题申报指南,技术研发方案等;组织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构建研发团队,促进成果转化和产品应用;针对社会需求进行新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与推广部负责面向社会拓展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为(滨州)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围绕农村信息化建设开展技术服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高技能及新技术的信息技术培训;区域内对口帮扶;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广成员单位的新技术和新标准。财务部负责财务管理和经费核算工作。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资金预算如表4-4-3-1所示。 表4-4-3-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资金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董事会、教学委员会运行978242董事会运行机制建设及保障41163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运行保障77620总计20151550(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专业优化教学委员会每年12月份进行专业人才需求、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教学实施情况调研。次年1月份,教学委员会根据调研情况召开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会议,作出调整决议,组织教学与学生管理部、技术研发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新方案通过教学委员会审查并交董事会审议后,教学与学生管理部按新方案安排教学活动。形成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动态调整机制,调整过程见图4-4-3-2。2.“多元合一、五段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董事会成员单位及滨州远洋科技网络公司等合作企业,对企业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归纳出“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管理、系统管理、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网络安全服务”五个典型工作任务。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工学结合的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多元合一、五段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4-4-3-3所示。(1)“多元合一”“多元”指承担学生实训的多家合作单位;“合一”指多家合作单位共同承担实训任务。(2)“五段式”针对“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管理、系统管理、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网络安全服务”五个典型工作任务,分五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每个阶段先在校内学习,后到合作企业实训,共有5个轮回的工学交替。专业调研反馈反馈教学委员会教学与学生管理部研发部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实施教学委员会教学与学生管理部 图4-4-3-2专业优化程序图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五阶段学生企业员工典型工作任务网络规划与工程实施网络管理系统管理WEB应用程序开发网络安全服务董事会成员单位及合作企业共同承担实训任务网络工程实训网络管理实训系统管理实训WEB开发实训安全服务实训实训图4-4-3-3“多元合一、五段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多元合一、五段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关键是解决好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企业顶岗实训、教学评价机制七大方面的问题,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针对每个工作任务,在专业培养目标框架内,明确任务培养目标,详细列出对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根据任务目标设置任务课程,选取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内容选取应打破学科体系,始终坚持服务于任务培养目标;根据任务课程设置配备师资,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师资培养方向要明确,逐渐将教师培养成任务实施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根据任务目标和教学内容逐步完善实训条件,实训室要仿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严格按企业规范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企业顶岗实训是高职生成为企业“准员工”的必由环节,网络企业与生产企业最大的差异是项目实施时间的不确定性,专业学生要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训,很难凑巧赶上企业正在实施特定工作任务,这就要求合作企业在数量上要足够多,专业才能在特定时期选择某些企业承担学生实训任务;教学评价系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应逐步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将教学评价渗透到任务教学的各个环节。 这七个方面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各工作任务的培养目标应能涵盖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内容选取应注意任务教学间的衔接关系,各教学团队不但精通特定工作任务的教学,还要明确特定工作任务在项目中的作用、地位、与其它任务的关系,各实训室不但能承担特定工作任务的实训,还要能将它们连接起来组成真实的企业网络,使学生能够真实体验到企业网络的建设、管理和应用。3.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建设(1)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根据“双融、三基于”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校企共同对网络技术五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参照计算机网络管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CCNA)、H3C认证网络工程师(H3CNE)、CIW认证网页设计师等行业资质认证标准以及物联网组建与应用的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开设课程。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程序设计技术4门课程作为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对其它课程,根据工作任务要求,打破学科课程体系,按照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思想选取教学内容,重构专业核心课程,每个工作任务对应一门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构成如图4-4-3-4所示。 网络规划与工程实施网络管理系统管理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电工技术建筑电气工程识图网络综合布线无线网技术路由交换技术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存储技术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静态网页设计JAVASCRIPT编程技术动态网页设计防火墙应用技术计算机病毒原理与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任务驱动的专业核心课程图4-4-3-4专业核心课程构成示意图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时,兼顾CCNA、H3CNE和CIW网页设计师的认证考试内容以及物联网组建与应用的岗位任职要求,最终形成如图4-4-3-5所示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重点建设5门专业核心课程。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学习项目,开发综合实训项目,编写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材和教学资源,如图4-4-3-6所示。 计算机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规划与工程实施网络管理系统管理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网络安全技术专业基本技能课程程序设计技术课证融通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思科CCNA或华三H3CNECIW网页设计师资质认证图4-4-3-5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结构图学校教师企业专家企业调研课程建设团队分析工作任务、确定学习内容、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学习项目案例分析、归纳与整理,综合实训项目开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材和教学包图4-4-3-6核心课程建设流程图建设期第一年,校企合作成立《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网络规划与工程实施》、《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建设团队,按照工作任务要求,参照CCNA、H3CNE和CIW网页设计师的认证标准以及物联网组建与应用的岗位任职要求,根据教学委员会对专业的最新优化方案,选取和序化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制定5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3)制定专业课程标准课程建设团队根据教学部部署,按照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知识、素质要求,参照思科、华为3COM职业资格标准以及物联网组建与应用的岗位任职要求,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进度见表4-4-3-2。表4-4-3-2专业课课程标准建设进度表 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完成时间负责人资金预算(万元)1网络规划与工程实施专业核心课程2011年王发鸿12网络管理专业核心课程2011年单杰13系统管理专业核心课程2011年姜华14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专业核心课程2011年邱春民15网络安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2011年闫岱16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技能课程2011年单杰0.57程序设计技术基本技能课程2011年杜少杰0.58办公自动化应用基本技能课程2011年徐燕0.59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基本技能课程2011年郑志波0.5合计7(4)校企合作建设5门工学结合教材教材设计思路完全以项目实践为主线,从注重理论的系统性转为注重项目实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建设期内,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能力需求,由校企共建的课程团队开发5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建设进度见表4-4-3-3。表4-4-3-3核心课程教材建设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教材建设合作企业出版时间负责人资金预算(万元)1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校企合编校本教材阳光数码2012年邱春民42网络管理校企合编校本教材思科、华三2012年单杰43系统管理校企合编校本教材思科、华三2013年杜少杰姜华44网络规划与工程实施校企合编校本教材阳光数码2012年王发鸿郑志波45网络安全技术校企合编校本教材思科、华三2013年闫岱徐燕4合计20(5)建设专业课教学项目库建设期第一年建成全部专业课的教学、实践项目库,建设进度表4-4-3-4。表4-4-3-4专业课教学项目库建进度表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完成时间负责人资金预算(万元)1网络规划与工程实施专业核心课程2011年王发鸿22网络管理专业核心课程2011年单杰23系统管理专业核心课程2011年姜华24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专业核心课程2011年邱春民25网络安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2011年闫岱26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技能课程2011年单杰1 7程序设计技术基本技能课程2011年杜少杰18办公自动化应用基本技能课程2011年徐燕19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基本技能课程2011年郑志波1合计14(6)建设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创新教学形态,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享思科、华为3COM企业成熟教学资源,建成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内容包括:教学课件、实训指导书、演示动画库、素材库、测试题库等,建设进度见表4-4-3-5。表4-4-3-5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进度表序号课程名称完成时间负责人资金预算(万元)1网络规划与工程实施2012年郑志波52网络管理2012年单杰53系统管理2013年姜华54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2013年邱春民55网络安全技术2013年闫岱5合计25(7)网络课程建设在建设期最后一年,教学与学生管理部组织课程团队对前期课程建设成果进行总结、汇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核心课程建成网络课程,使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学习效率。建设进度见表4-4-3-6。表4-4-3-6网络课程建设进度表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完成时间负责人资金预算(万元)1网络规划与工程实施专业核心课2013年郑志波32网络管理专业核心课2013年单杰3.53系统管理专业核心课2013年姜华34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专业核心课2013年邱春民3.55网络安全技术专业核心课2013年闫岱3合计16(8)课程建设保障措施①组织保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教学团队和课程团队,明确职责和任务,责任到人。②管理保障 采用全过程管理的方法,运用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手段全程监管活动开展。事前管理是制定项目的实施计划及阶段性目标;事中管理是紧紧围绕项目的实施计划及阶段性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发挥各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事后管理主要是运用监督检查的控制手段,及时了解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偏差,通过反馈过程解决问题。③资金保障按照项目建设的阶段任务细化资金预算,保证资金分阶段、按时、足额到位。4.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实行“校园网”引导、“企业网”同步实训、“电信级网络”综合实训与测评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如图4-4-3-7所示。图4-4-3-7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示意图“校园网”项目引领课程教学,覆盖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企业网”作为学生同步实训项目,由企业兼职教师组织学生以项目组形式实施。“电信级网络”作为学生综合实训与测评项目,由学生组成项目小组作为乙方,承担教师(作为甲方)所交予的项目,完成项目任务并提供所有文档,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评价项目完成情况。5.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行“1511”分段式的组织形式。第一个“1”表示第一阶段,在第一学期完成。该阶段培养学生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5”表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五个阶段,分别对应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在第二至四学期完成。具体时间分配如表4-4-3-7所示。表4-4-3-7教学时间分配表 课程名称工作任务时间安排网络组建有线和无线网络工程方案设计与实施2.5个月“教学引导项目”+15天“同步实训”网络管理有线和无线网络维护、管理、优化和故障排除3个月“教学引导项目”+20天“同步实训”系统管理应用服务器搭建与维护和数据库管理1.5个月“教学引导项目”+10天“同步实训”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静态和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3个月“教学引导项目”+1个月“同步实训”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维护20天“教学引导项目”+10天“同步实训”第二个“1”表示综合提升阶段,进行大型网络项目的综合实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在第五学期完成。为保证90%学生毕业时考取CIW、CCNA或H3CNE证书,课程内容要涵盖认证考试内容,并进行两个月的认证考试辅导。第三个“1”表示顶岗实习阶段,在第六学期完成。使学生丰富企业经验,提升综合素质。为了确保“1511”分段式形式的组织实施,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1511”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实施要求及细则》,加强项目化管理,明确任务、时间、责任人,通过项目考核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资金预算如表4-4-3-8所示。表4-4-3-8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资金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专业优化83213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34320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632114优质核心课程212239825教学模式21.51.556教学组织形式21.51.55总计5235491366.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期内,扩建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实训室,扩建Cisco网络实训室、新建H3C网络实训室和系统管理实训室。采取“开放和灵活”的管理方式,将所有实训室部署在同一楼层,各实训室均采用一卡通门禁系统。①扩建Cisco网络实训室 扩建后将承担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实训、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实训、无线网络的配置与管理、语音网关的配置与管理、网络系统集成等实训任务,承担CCNA培训与认证考试。实训室场地面积140㎡,可容纳40个工位。Cisco网络实训室设备配置情况如表4-4-3-9所示:表4-4-3-9Cisco网络实训室建设表实训室Cisco网络实训室资金预算117万对接工作任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技术拟开发主要实训内容1.二层交换机配置管理;2.三层交换机配置与管理;3.路由器配置与管理;4.防火墙配置与管理;7.无线网络配置与管理;8.语音网关配置与管理;9.大中型企业网络组建综合实训。对接核心课程网络规划与工程实施;网络管理;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网络安全技术;职业技能鉴定与服务CCNA、CCNP、CIW认证培训及考试。主要设备配置设备名称参考品牌/参数数量核心交换机Cisco1台汇聚层交换机Cisco15台接入层交换机Cisco10台路由器Cisco15台防火墙Cisco6台无线网络套装Cisco10套IP电话Cisco10部入侵检测设备Cisco5套网络安全与管理软件Cisco5套网络杀毒软件赛门铁克、瑞星5套服务器DELL、浪潮5台PC终端DELL或联想40台工程级网络综合布线包(大号)SEMBO5套教学设备投影仪等1套智能DNS服务器西默1台网管软件北塔或科莱1套网站群苏迪1套注:各硬件、软件技术要求参考企业实际应用配置②新建3个H3C网络实训室采用H3C相关设备搭建实训硬件平台,引进H3CNE、H3CSE认证考核标准作为实训评价标准。承担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实训、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实训、无线网络的配置与管理、语音网关的配置与管理,网络系统集成等实训教学任务,承担H3CNE/H3CSE培训与认证考试。实训室场地面积140㎡,可容纳40个工位。H3C网络实训室设备配置情况如表4-4-3-10所示: 表4-4-3-10H3C网络实训室建设表实训室H3C网络实训室资金预算255万对接工作任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服务拟开发主要实训内容1.二层交换机配置管理;2.三层交换机配置与管理;3.路由器配置与管理;4.防火墙配置与管理;7.无线网络配置与管理;8.语音网关配置与管理;9.大中型企业网络组建综合实训。对接核心课程及培训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技术。职业技能鉴定与服务H3CNE、H3CSE、CIW认证培训和考试。主要设备配置核心交换机H3C1台*3汇聚层交换机H3C24台*3接入层交换机H3C16台*3路由器H3C15台*3防火墙H3C8台*3无线网络套装H3C16套*3IP电话H3C16部*3入侵检测设备H3C8套*3网络安全与管理软件H3C8套*3网络杀毒软件赛门铁克、瑞星8套*3服务器DELL、浪潮8台*3PC终端DELL或联想40台*3工程级网络综合布线包(大号)SEMBO8套教学设备投影仪等1套*3注:各硬件、软件技术要求参考企业实际应用配置③新建系统管理实训室系统管理实训室以构建各类网络服务器、实施企业网络系统管理和企业网络安全部署综合项目环节为目标,针对不同服务器应用构建虚拟企业环境。实训室场地面积140㎡,可容纳40个工位。系统管理实训室设备配置情况如表4-4-3-11所示:表4-4-3-11系统管理实训室建设表实训室系统管理实训室资金预算44万对接工作任务系统管理、网络管理 拟开发主要实训内容1.企业文件服务器选型、构建、配置与管理;2.DNS服务器选型、构建、配置与管理;3.DHCP服务器选型、构建、配置与管理;4.Web服务器选型、构建、配置与管理;5.FTP服务器选型、构建、配置与管理;6.MAIL服务器选型、构建、配置与管理;7.打印服务器选型、构建、配置与管理;8.数据存储服务器选型、构建、配置与管理;9.网络游戏、视频会议等服务器选型、构建、配置与管理;10.服务器维护与故障排除;11.数据恢复。对接核心课程及培训网络管理;系统管理;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职业技能鉴定与服务CIW认证培训和考试。主要设备配置设备名称参考品牌/参数数量企业级服务器IBM、浪潮、HP5台部门级服务器IBM、浪潮、HP、DELL10台入门级服务器IBM、浪潮、HP、DELL10台存储设备IBM、长城5套UPS系统山特、西门子、GE5台网络安全与管理软件赛门铁克5套交换机Cisco、H3C5台路由器Cisco、H3C5台PCDELL或联想40台工程级网络综合布线包(大号)SEMBO5套教学设备投影仪等1套注:各硬件、软件技术要求参考企业实际应用配置④新建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实训室新建具有综合布线生产性实验环境实训室。本实训室建成后能够承担中小企业网络系统结构化布线的设计、实施与测试、工业智能报警、工业视频监控等实训教学任务。实训室场地面积140㎡,可容纳40个工位。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实训室设备配置情况如表4-4-3-12所示:表4-4-3-12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表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资金预算60万对接工作工作任务网络规划与工程实施拟开发主要实训内容1.常用工具使用;2.各型线槽、管的施工;3.各子系统的施工和简单测试;4.网络测试仪使用;5.光纤网络施工;6.网络分析仪使用。对接核心课程及培训网络规划与工程实施;网络管理。主要设备配置设备名称参考品牌/参数数量网络测试仪FLUKE4000系列6台仿真建筑物和六大子系统的微缩仿真工作环境1套 交换机Cisco、H3C10台路由器Cisco、H3C8台光纤熔接机古河、住友8台光功率测试仪古河、住友8台光纤工具箱20套网络综合协仪分析仪FLUKE、硕泰克1台网络布线耗材适量PCDELL或联想40台工程级网络综合布线包(大号)SEMBO8套PCDELL或联想40台教学设备投影仪等1套注:各硬件、软件技术要求参考企业实际应用配置⑤保障措施:教学委员会制定岗位责任制,加强设备论证、采购的管理,保证工期,保证建设质量;校企共同设计实训任务书,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按照任务书进行实训;完善实训室管理、维护、维修和保养工作,保障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学院每年将派出专职教师或管理技术人员,围绕企业生产实训和教学方向进行专业培训;与董事会成员单位一起建立起以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为载体的实践实训资源共享的基地。⑥内涵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由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实训项目由企业提供,专任教师负责设备维护与管理,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完成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任务,训练学生岗位技能,同时与专任教师一起完成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建立健全实验实训管理制度和指导教师值班制度,实行实训教师负责制,吸引优秀学生参与实验实训室管理,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实训基地对学生实施24小时候开放,建立门禁系统使学生随时可以进入实训室实训。建立健全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条例和使用手册,提高实验实训设施的使用率、利用率和使用寿命。为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安排,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做到实践教学的“六落实”,即组织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和经费落实。(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目标:在稳定现有5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建设10家校外实训基地,到2013年,建成15家相对稳定、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满足本专业所有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延伸教学管理职能,实现实习岗位跟进、指导教师跟进、教学管理跟进、课程任务跟进、过程评价跟进等“五个跟进”,构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模式。建设内容和方法:校企共同设计实训任务书;建立企业工作站,由企业提供场地、设备、技术指导人员,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组织和带领学生按照任务书进行任务实训,使学生带着任务进入企业项目实战,形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格局;教学部负责项目跟进与任务书完成;质量保障部负责评估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资金预算如表4-4-3-13所示。表4-4-3-13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资金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Cisco网络实训室500671172H3C网络实训室1728302553系统管理实训室0440444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0060605校外实训基地建设88824总计2301351355007.评价与质量监控体系(1)为保障高质量的学生培养,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建立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过程实施全方位的指导、监控和评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图4-4-3-8所示。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课程标准设计课程评估实践课程专业实训企业实习社会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管理制度系统课程体系质量保障系统实践教学保障系统教学质量管理与反馈系统岗位评价 图4-4-3-8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示意图各功能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图4-4-3-9所示。实践教学保障教学管理制度课程体系质量保障决策层实施层监督层教学质量管理与反馈图4-4-3-9子系统关系图各系统功能如下:决策层子系统:从组织机构和课程体系设定等方面出发,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实施层子系统: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保障。定期开展课程教学设计、项目案例教学研讨活动,确保课程教学设计以及形成的系列项目案例课程质量。与企业合作制定各个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实施对本专业各教学环节的全程监控。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课程标准及成绩考核评价办法。监督层子系统:及时发现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和教学质量;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把质量监控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2)深入落实“职称量化赋分指标体系”,鼓励教师加强企业研修和社会服务,并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考核依据;推广实施360度考核法和平衡计分卡考核法,提高工作绩效。(3)按照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建设“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建立企业工作站,延伸教学管理职能,实现实习岗位跟进、指导教师跟进、教学管理跟进、课程任务跟进、过程评价跟进等“五个跟进”,构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模式。(4)及时作出人才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教学实施的过程监控结果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并实现校企联合监控。实施教学信息网络化管理,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形成自觉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良性管理机制。通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 学岗直通”。培养的学生能在山东省网络技术技能大赛中获二等以上奖励,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起薪值高于国内当年同类毕业生的平均值,社会满意度达95%。(三)以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的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建设1.建设目标(1)投资10万元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参照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理念,依托相关企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完成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标准建设软件测试、C/C++程序设计、JAVA设计、NET技术、数据库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8门核心课程,完成相应资源建设,开发出版5部教材。(2)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投资120万元,用于计算机类课程基础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和专业群内专业实训室建设。(3)投资40万元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12名骨干教师,从企业聘请60名兼职教师。2.建设内容与进度具体建设内容与进度见表4-4-3-14。 表4-4-3-14专业群建设内容与进度表建设内容建设进度责任人2011年2012年2013年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总体建设目标拓宽和加深现有基地功能,将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科研、工程、培训、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与物联网应用实训中心。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基地管理机制。张晓菊1.新建软件工厂预期目标:建成面积280平米,达到100人软件企业的岗位规模,具备软件企业的实际运行机制,能完成软件开发、软件工程项目的系统设计、开发编程和测试实训。张晓菊验收要点:1.硬件设施购买验收单;2.系统软件安装购置验收单,数据库平台建设专家验收报告书;验收要点:1.中间件平台建设的专家验收报告书;2.8项实训指导手册或项目开发手册。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2.扩建微型计算机组装与系统及设备维护实训室预期目标:建成面积140平米的计算机系统与设备综合维护实训环境,能进行计算机组装、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实训,满足计算机硬件通用技能训练要求。张晓菊验收要点:1.实训室的详细扩建方案书。验收要点:1.计算机及检测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单;2.主要设备的购置与安装验收单。张晓菊3.新建物联网应用实训室预期目标:建成面积140平米的物联网应用实训中心,满足相关专业课程实训要求。张晓菊验收要点:1.实训室详细建设方案书。验收要点:1.项目实训指导手册;2.硬件设备购置验收单。师资队伍建设总体建设目标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12名骨干教师,从企业聘请60名兼职教师;以“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为途径,提升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和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张晓菊1.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预期目标: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提高“双师素质”和技术服务能力,使专业带头人在本行业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张晓菊验收要点:1.制定专业群专业带头人选拨标准及培养方案书。2.制定的专业发展规划书,组建的专业教学团队活动记录。验收要点:1.确定培养的软件技术专业带头人1人的协议书。2.联系培养1位青年教师的培养记录;3.国内培训、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材料;4.在行业企业中兼职证明材料;5.主持的1项技术服务项目证明材料;6.带头人主持科研课题申报书,合同书,任务书。验收要点:1.确定培养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带头人1人的协议书。2.联系培养1位青年教师的培养记录;3.国内培训、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材料;4.在行业企业中兼职证明材料;5.主持的1项技术服务项目证明材料;6.带头人主持科研课题申报书,合同书,任务书。 2.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预期目标:培养12名骨干教师,提高其专业教学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张晓菊验收要点:1.确定12名骨干教师人选培养协议书。条件:中级以上职称、有半年以上行业背景和实际工作经历;2.3名教师到国内院校学习或知名IT企业培训学习材料、获得的证书或职业资格任证;3.3人下企业兼职锻炼1个月的证明材料;4.开展3项技术服务活动记录。验收要点:1.选派4名教师到国内院校学习或IT企业培训学习材料、获得的证书或职业资格认证;2.到企业兼职或锻炼1个月的证明材料;3.开展的3项技术服务活动记录。验收要点:1.5名教师到国内院校学习或IT企业培训学习材料、获得相应的证书或职业资格认证;2.到企业兼职或锻炼1个月的证明材料;3.开展的4项技术服务活动记录。3.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预期目标:聘请60名企业管理、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王发鸿验收要点:1.聘请的20名兼职教师协议书;2.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参与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的材料;3.顶岗实习管理记录,到校授课课表,开展技术讲座的材料。验收要点:1.聘请的20名兼职教师协议书;2.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参与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的材料;3.顶岗实习管理记录,到校授课课表,开展技术讲座的材料。验收要点:1.聘请的20名兼职教师协议书;2.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参与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的材料;3.顶岗实习管理记录,到校授课课表,开展技术讲座的材料。4.其他教师培养进修预期目标:培养10人,提高其专业教学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成长为骨干教师。王发鸿验收要点:1.确定的培养人选合同书;2.至少1个月的到企业调研学习10人次证明材料;3.外出参加专业学术会议5人次材料;4.参加专业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5人次;5.参与3项技术服务活动的记录。验收要点:1.至少1个月的到企业调研学习10人次证明材料;2.外出参加专业学术会议5人次材料;3.参加专业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5人次;4.参与3项技术服务活动。验收要点:1.至少1个月的到企业调研学习10人次证明材料;2.外出参加专业学术会议5人次材料;3.参加专业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5人次;4.参与4项技术服务活动的资料。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总体建设目标与建设8门专业核心课程及资源,开发5部教材,建立网络型课程教学与资源管理系统(二次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管理生成公共平台)。王发鸿1.新建网络型课程教学与资源管理系统预期目标:按系统的设计目标,搭建网络系统及应用软件平台,达到“三实现”,实现在线网络(远程)型课程教学与资源管理,实现在线形式的课上和课后教学,校内或校外远程访问,实现网络型、交互性、共享性功能。邱春民验收要点:1.网络系统及应用软件平台、网络教学与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邮件系统开设课程的资源与管理策略配置书;2.在线运行课程5门,用户400-500人的应用证明。验收要点:1.在线运行课程8门的系统;2.容量到100门课程的软件设备条件及运行环境的验收证明。 2.专业群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构建预期目标:完成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贺向光赵雪峰验收要点:1.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标准。验收要点: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标准。验收要点:1.完善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完善的课程标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3.专业群核心课程及教材建设预期目标:按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5本教材。贺向光赵雪峰验收要点:1.按精品课程标准建设的软件测试、C/C++程序设计、JAVA设计书;2.出版的《基于应用项目的Access数据库应用教程》、《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服务器技术》3部教材。验收要点:1.NET技术、数据库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维修与维护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课程标准;2.出版的《ASP.NET技术应用教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材。 专业群建设资金预算如表4-4-3-15所示。表4-4-3-15专业群建设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资金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课程体系建设04482师资队伍建设12.514.51542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48720120总计60.590.519170(四)师资队伍建设经过三年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拥有12名专任教师,40名兼职教师,其中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4名。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100%,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60%。“校企互通,双向流动”,通过到思科、华为3COM、电信等企业培训、实习、主持参与企业应用技术更新和研发、职业资格培训和取证、参加其他示范院校的培训班、发表教科研论文等方式,培养教师的协作精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培育优秀教师队伍,提升专业技术创新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建设资金预算如表4-4-3-16所示。表4-4-3-16师资队伍建设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资金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双师结构教学团队181313442专业带头人1277263兼职教师1512.512.540总计4532.532.5110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建设期内,使教学团队成员数达到12名,在原有5名双师素质教师基础上,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100%,培养4名骨干教师。制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相关制度,建立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激励机制,加强对教师企业锻炼的考核和监控。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每年至少4位教师顶岗锻炼6个月;每年取得新型实用专利1项、参与纵向课题研究1项;参加H3CNE或CIW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三年内完成专业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引导教师对课程进行能力本位、项目化的改造,完成主攻课程整体设计。使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第一年达到72%,第二年达到90%,第三年达到100%。 制定骨干教师选拔标准,建设期内培养4名专业骨干教师。分期分批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1个月以上。每位骨干教师负责一个课程团队的建设,制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设计课程的项目方案、制定课程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考评,按照学院职称量化赋分指标体系、“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矩阵组织、360度考核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等方法考评,按考评结果,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奖惩。选拔优秀教师,分期分批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到国外进修学习,拓宽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2.专业带头人培养三年建设期内,聘用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制定聘用标准,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在企业聘用1名专业带头人。聘用的专业带头人须具有高级职称,取得CCNP或H3CSE职业资格认证,具有网络设备制造商或运营企业五年以上工作经验,主持过两项以上电信级网络建设项目。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参加H3CSE职业资格认证讲师培训,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企业网络的规划设计及实施,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建设思路。专业带头人到国外相关行业企业或职业教育学校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培训与实习;到合作企业进行累计6个月的锻炼;参与合作企业的技术研发;带领教学团队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进行专业课程开发、设计,主持或承担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专业带头人必须主持或参与1项企业重大项目的开发,主持制定和修改本专业及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参与培养4名骨干教师,主持开发新的实训项目,主编1本项目化教材,完成1项市级以上教改科研项目。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三年建设期内,聘请40名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60%。在落实学院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明确聘用标准。兼职教师需具有CCNA、H3CNE或CIW职业资格认证,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参与过一项大型网络项目建设,通过试讲及教师基本素质测评,签订聘用合同。建立兼职教师档案,成立兼职教师教学团队,定期开展与专业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兼职教师能够掌握职业教育规律,安排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及教学设计。 结合学生评教和反馈信息,建立兼职教师激励、淘汰机制。组织兼职教师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评审。争取主管部门支持,为兼职教师单独设立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并组织推荐评审。兼职教师主要承担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工作,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承担的课时比例第一年达到35%,第二年达到45%,第三年达到60%。(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总体建设目标为:建设期内实现各类社会服务到款额91万元。具体如下:1.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农村信息化建设和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项目每年不低于3项;提供技术支持每年不低于5次;面向企业或农村的此类技术人员培训第一年不低于100人次,第二年不低于500人次,第三年不低于1000人次。2.依托信息工程学院“山东省星火培训基地”,开展面向农村信息化建设、高技能和新技术的信息技术培训,借助国家星火科技培训计划使培训人次每年达2000人次以上。3.积极参与滨州电信、华为3COM、山东滨州国家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及广大涉农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每年参与企业研发及承担课题1项以上。4.建设期内成为思科、华为3COM公司在山东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技术培训点,每年培训200人次以上。5.对口帮扶区域内中职学校。一方面进行师资培训,一方面开放专业实训基地;每年为中职学校培训师资15人次,对中职生进行高职教育培训100人次以上。6.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区域内沾化、无棣、阳信、惠民县建设星火培训分点;与无棣、惠民、阳信、沾化四所职业中专建立校际合作关系,签署师资培养、实验实训基地共享、学生培训协议;与山西晋中职业学院、陕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深入校际合作,2011年接收5名、2012年接收8名、2013年接收12名西部院校教师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交流培训,为西部院校联合培养学生2011年10名以上,2012年16人次以上,2013年24人次以上。7.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1个院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2012年引进外教1人;三年内联合培养学生10人,联合培训师资1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资金预算表如表4-4-3-17所示。表4-4-3-17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资金预算(万元) 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技术服务455142社会培训11133辐射带动能力54413总计10101030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一)资金预算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投入资金1000万元,具体见表4-4-4-1。表4-4-4-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中央财政投入市级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学院自筹合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9228020140师资队伍建设486200110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建设20300050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60290050500社会服务能力建设02001030专业群建设0505070170合计320480501501000(二)预期效益1.成立董事会管理体制下的滨州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实现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2.构建完成“多元合一、五段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计算机网络管理国家标准和思科、华为3COM职业资格认证资质标准,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实行“校园网引导、企业网同步实训、电信级网络综合实训与测评”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3.建成一支拥有专任教师12名,兼职教师40名,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00%,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60%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4.新(扩)建完成4个校内实训基地,建成15处校外实训基地。5.社会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建设期内,实现社会服务到款额91万元,提供各级各类培训8500人次以上,参与企业研发及承担课题每年在1项以上。6.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与西部技术学院开展深入校际合作。与国外1个院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2012年引进外教1人;三年内联合培养学生10人,联合培训师资1人。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 成立专业建设工作小组(见表4-4-5-1),落实《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对于每项建设内容,层层分解,将每项建设任务分解到教学周,实行专人负责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检查各项工作进度及建设任务落实情况。表4-4-5-1专业建设工作小组成员表建设项目负责人职称职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王发鸿副教授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师资队伍建设张晓菊副教授信息工程学院书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建设张晓菊副教授信息工程学院书记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王发鸿副教授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张金邦副教授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专业群建设张晓菊副教授信息工程学院书记(二)政策保障学院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建立建设项目的整体绩效考核和分级绩效考核两级考评体系,对专业建设成绩显著、效益突出的项目参与人员,予以奖励。制订并认真实施项目建设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对项目进行考评,以确保项目如期保质完成。(三)制度保障1.通过有组织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动员发动,使每位教师都意识到重点专业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并积极投身到重点专业建设中来。2.通过经常性的开展教研活动、教改研究、培训进修、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参加专业建设的能力与水平。3.加强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监督、调控机制,定期调度,重点督察,保证建设项目按期完成。 第五部分非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项目一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负责人:徐红护理学院院长教授项目组主要成员:许红梅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苏全志滨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吴树辉滨州市立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肖清明医疗学院副院长教授高希海护理学院副院长讲师谢根坦护理学院教学科长助理讲师孙殿凤护理学院教授李玲护理学院副教授孙慧静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王海英护理学院临床护理教研室主任讲师韩玉霞护理学院医学基础教研室主任讲师一、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及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显示,至2009年底,我国注册护士184.1万人,执业(助理)医师220.5万人,护医比1:1.20,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37;护士数与床位数比0.42: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每千人口护理人员为1.39人,远低于发达国家6.25人的平均水平。《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提出,到2015年,我国护医比要达到1:1,依据此标准预测和规划,我国每年尚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15万人。至2009年底,山东省注册护士10.38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4.64万人,山东省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12人;滨州市注册护士3256人,执业医师3477人,执业助理医师1076人,护医比1:1.4,护士数与床位数比0.4:1, 滨州市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人。由上可知,山东省与滨州市护士数量均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护士荒”现象在各国日益突出,国外教育机构看好中国教育市场的潜在价值和护理人力资源,通过教育和培训,许多中国护士走出了国门,加重了我国现有护理人员的不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只有我校和山东胜利职业学院设置高职护理专业,山东胜利职业学院护理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年招生规模只有100人左右;我校护理专业具有53年的办学历史和优越的办学条件,每年招生人数在800人左右,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腹地,所以,我校护理专业必将肩负起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护理专业具有53年办学历史,为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护理人才。2001年开办高职护理专业,2005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高职教育示范专业,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目前在校生人数2883人。1.校企合作护理专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49家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院校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护生,联合承担科研课题,共同进行科研攻关,初步形成了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2.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本专业实施“2+1”“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2年、在医院顶岗实习1年;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和岗位需求在第二年选择1~2个专业方向课程进行学习,使之具有某一方面的专能。打破“小医生”的培养模式,建立了富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即二突出:突出现代护理理念与服务意识培养,突出护理专业技能训练;二优化: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优化学生素质结构;三加强:加强外语、计算机和人文素质教学。根据护理岗位能力要求及工作任务改革课程内容,融入护士执业考试内容,课程建设成绩突出。《母婴护理技术》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药理学》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3.专业教学团队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9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9人,“双师” 素质教师22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7.9%;校内兼课教师5人,聘用兼职教师60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市级及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滨州市优秀教师1人。近年来,护理教师取得市级以上教科研成果44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奖2项;主编、参编教材43部;对外技术服务21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2007年,护理专业教研室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首届省级教学团队。4.实训基地建设护理实训基地2005年被确立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在承担实训教学的同时,也承担着职业技能鉴定、卫生类专业技术人员实践能力培训与考核、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等。拥有二级以上实习医院49家,完全能够满足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的需要。5.社会服务能力广泛开展育婴师、营养师、保健按摩师、妇幼保健员等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与医院联合科研攻关。完成技能鉴定5232人次、社区医护培训1625人次、教学医院护理人员培训750人次,技术服务数万人次。6.人才培养质量及教学成果近二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及省级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个人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护理专业生源质量高,第一志愿录取率100%,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以上,对口就业率99%以上,1123名毕业生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用人单位满意度高。7.专业群建设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带动了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口腔技术、医学检验技术4个专业的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专业群共发展。(二)存在的不足1.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有待深入;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2.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和质量监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3.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规模和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师双师素质培养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展;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实训管理和考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健全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探索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长效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创新“院校融通、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护理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探索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打造一支能教会做、善于育人、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和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升校企合作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护理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培养能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二)具体目标1.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成立校企合作董事会,负责审定护理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等;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每年举办1次大型院校合作联席会议,密切院校合作。2.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人才需求调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建立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的动态机制。院校深度合作,构建“院校融通、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基于护理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标准;开展项目化课程设计,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分段式临床实践递进式教学组织形式;重点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与合作医院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教材8部、实训教材6部。建设以优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网络课程,构建护理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使培养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99%以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0%之上,就业起薪值平均在1500元左右,就业层次高,社会满意度高。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校院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为集教学、技能鉴定、科研、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建成面积8000m2、120张床位的附属医院。再开辟5家三级医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实训基地。 3.师资队伍建设培养2名专业教师、聘用1名知名护理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开展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开展优秀双师素质教师评选,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并全部通过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聘用150名临床一线优秀护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做到“校企互聘,双向流动”,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2%。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加强与医院及社区合作,开展护理科技研发,促进成果转化;承担临床护理攻关课题,开展医院和社区护理培训项目,为医院提供技术服务,为社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居家护理等服务;为社会培训中高级护理员、营养师、育婴师等,为医院在岗职工进行培训;三年社会培训达到8000人次以上;技术服务到款额75万元。加强与周边和中西部地区卫生职业院校在教学、科研、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三年建设期内,完成区域教师师资培训39人次,对口支援中西部师资培训17人次,为中西部培养学生34人次,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三、建设内容(一)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表5-1-3-1创新校企合作体制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资金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校企合作董事会866202校企合作制度建设1032153院校联席会议55515总计231413501.成立校企合作董事会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成立由滨州市卫生局、滨州职业学院护理学院、滨州市护理学会、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滨州市人民医院、滨州市立医院及滨州职业学院附属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组成的校企合作董事会。下设教学部、实习就业部和监督部,分别负责教学管理、实习就业管理和监督检查。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护理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方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等,并上交董事会审定。卫生局负责为院校合作提供政策支持,下达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的任务,协调院校合作,为毕业生见习、实习、就业等提供服务。教学部 负责医院员工岗前培训;制定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规划及培养方案,改革人事管理分配制度,报酬与岗位挂钩;负责《顶岗实习》课程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毕业设计的选题及指导工作、学生的实习分配和就业安排工作;对外提供技术服务,为护理临床解决技术难题;负责协调医院和学校联合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负责对护理人力资源状况、人才需求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率、对口率、稳定率、起薪值等)及新生素质进行调研,每年1次,作为制定各种建设方案和教学改革的依据;负责教师的培训、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等工作;定期进行教学业务培训和召开经验交流会,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护理学会医院卫生局护理学院校企合作董事会董事长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院长监督部教学部实习就业部图5-1-3-1董事会组织结构图实习就业部负责见习学生教学安排及管理、顶岗实习课程教学计划的落实、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的过程指导、实习学生科室轮转表制定及管理、临床带教指导教师的选派及教学任务的安排、优秀带教教师的评选、校内专业课教学兼职教师的选派、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安排、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安排和技术应用推广、毕业生留用等。监督部负责督查以上两个部的工作,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和评价,使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制定《董事会章程》、《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专任教师顶岗实践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准入制度和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见习管理制度》、《毕业设计管理规定》等配套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明确医院和学校各自的职责和义务,解决兼职教师聘用、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先进技术应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见习实习和就业等问题,为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提供保证,全面推进学校和医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机制建设,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和责任共担的长效体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护理学院主动为医院服务。落实专业教师临床顶岗责任;与医院护理工作者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促进成果转化,为医院提供技术服务;负责医院在岗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支付课时津贴,安排一定比例的职称晋升和教学成果评奖;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在医院中建立“护理技能实训室”,供实习学生技能训练、医院护理人员技术培训和考核等。医院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负责学生见习、顶岗实习的带教和管理工作;提供高素质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的校内教学工作;对优秀毕业生享有优先选择权。表5-1-3-2校企合作制度建设项目制度措施资金预算责任人医院参与教学1.董事会例会制度2.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3.毕业设计管理规定4.校院合作教材建设及管理办法5.院校合作联席会议制度1.调研、论证2.制定相关制度3.董事会例会,审定制度,决定院校合作重大事项4.医院安排顶岗实习带教教师、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研究、选派优秀护理专家参加教材编写5.召开院校合作联系会议,研究医院参与教学工作的事宜3万元卫生局医院学校兼职教师聘任1.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2.兼职教师课时津贴分配管理办法3.兼职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实施细则4.优秀带教教师评选办法5.兼职教师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6.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成果奖励暂行办法1.调研、论证2.制定相关制度3.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4.安排兼职教师的教学任务5.期末根据规定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考核6.对兼职教师教学考核7.优秀带教教师评选,颁发证书及奖品8.按考核成绩发放课时津贴9.对符合条件的兼职教师评聘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10.对符合条件的兼职教师教学成果进行奖励2万元学校 教学内容更新1.专业教师顶岗实践管理办法2.专业教师岗位聘任实施细则3.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管理办法4.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办法5.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6.专业教师顶岗实践考核实施细则7.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办法8.专业教师量化考核管理办法1.调研、论证2.制定相关制度3.选送专业教师顶岗实践、转岗培训等,并考核4.选拔专业带头人,落实培养措施5.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6.期末进行教师量化考核7.开展专业调研8.召开董事会,审定人才培养方案9.召开岗位能力和工作任务分析会10.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11.开展教学内容研究与改革2万元学校先进技术共享1.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2.院校共享教学资源暂行办法3.专业教师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管理办法1.调研、论证2.制定相关制度3.院校人员联合科技研发、临床难题攻关4.为合作医院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5.对在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2万元学校医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若干规定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标准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标准4.实训基地管理办法1.调研、论证2.制定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3.院校双方履行各自职责,按标准建设实训基地建设4.实训基地正常运行及管理2万元学校医院学生就业1.校企合作协议2.学生顶岗实习准入制度和顶岗实习管理办法3.学生见习管理制度4.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1.调研、论证2.制定相关制度3.学生顶岗实习、见习工作安排及实施4.合作医院对毕业生实习、见习、就业优先选择、优先安排5.对毕业生跟踪调查4万元学校医院3.校院联席会议实行校院联席会议制。学校每年主办1次大型校院联席会议,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医院共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育人大计和校院发展大计,增加院校双方师资的柔性流动与互通,建立临床顶岗实习的管理网络和临床带教资源共享机制。(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表5-1-3-3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建设项目资金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优化专业设置74415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177253课程体系构建15101035 4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31155优质核心课程建设866206教学模式866207教学组织形式1087258教学资源库建设181314459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86620总计8861612101.优化专业方向每年开展1次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对人才培养规格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临床护理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形成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的动态机制。(1)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本专业所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备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全面素质、创新精神,能在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从事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宣教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2)人才培养规格①知识规格: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A.基本的文化知识,包括“两课”、外语、计算机知识等。B.适用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护理伦理与法规、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知识等。C.必需、够用的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如正常人体学基础、疾病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知识等。D.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护理专业知识,包括护理学基础、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知识等。②能力规格: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A.现代护理技能和能力,如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的能力;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及护理能力;急危重症的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较强的健康教育指导能力;初步的社区护理服务能力;一定的护理管理能力。B.现代社会技能和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③素质规格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A.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等;B.人文素质: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C.科学素质: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良好的科学思维、足够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修养;D.身心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医院深度合作,学校主动为医院服务、医院积极参与专业建设,使教学与临床实践工作“无缝”对接;签定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院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监控体系,确保人才的校企共育,构建“院校融通、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1)院校融通①教学资源融通:医院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场所、兼职教师和病例资源,让学生在救死扶伤的实践中学做合一,得到职业熏陶和能力训练。医院为专任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场所,丰富专业教师实践经历,提高实践技能;学校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可为医院护理人员培训和技术研发提供条件和场所。②专业师资融通:专任教师定期参加顶岗实践和各种培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学校定期为兼职教师举办教学培训班,提高教学能力,实现专任教师与临床兼职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有机融通。③教学过程融通:让学生从入学就开始递进式的接触临床护理实践,不断增强对职业的感悟,提高融入职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缩短从护生转变为护士的适应期。④教学管理融通:从教学实施到目标考核以及临床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都是由学校和医院的专兼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合作完成的。前两年以学校为主、医院为辅,第三年以医院为主、学校为辅。同时,医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考核标准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如《学生见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双重考核制度》、《学生顶岗实习准入制度和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2)学岗直通教学过程按护理程序进行组织与安排(图5-1-3-2),通过校内教学、岗位见习、岗位实习等环节,逐渐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完善职业能力,毕业前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生一毕业就能顶岗,实现“学岗直通”(图5-1-3-3)。 图5-1-3-2教学过程流程图图5-1-3-3学岗直通模式图继续完善“分方向”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地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根据不同护理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不同方向的能力培养内容。根据护理工作的主要面向和特殊领域的人才需求情况,分4个培养方向:临床护理方向——面向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为主;社区护理方向——面向社区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以能够解决一般护理问题、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工作为主;重症监护方向——主要从事重症监护工作,具备对危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和监护能力,能熟练操作各种急救设备;涉外护理方向——面向国外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国内的涉外医院,以从事临床和社区护理工作为主。分方向培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通学的基础上再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特殊技能,使之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3.构建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面向,在对山东省各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岗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和行业专家对护理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再由学校教师与课程开发专家共同设计, 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护理工作标准,基于专业特点、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双融、三基于”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护考大纲标准为主线,基于人的生命周期构建课程体系(图5-1-3-5)。课程嵌入职业标准(如在老年护理课程中嵌入老年护理员职业标准),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行的“双证书”制度,有些课程实行以证代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考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使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0%以上。4.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依据“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方向,以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以护理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高度重视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图5-1-3-4)。5.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按照行业专家对护理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和临床一线护理岗位的任职要求,选择与护理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及护士执业考试关系紧密衔接的课程作为优质核心课程进行建设,核心课程内容编排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项目化设计,主要建设《护理学基础》、《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5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计划投入资金20万元。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见表5-1-3-4。表5-1-3-4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表课程名称责任人合作单位建设基础投入资金建设计划护理学基础孙慧静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滨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院级精品课程3万元2011年修订课程标准,完善教学资源;年参加编写《护理学基础》;2013年完成工学结合校本实训教材编写;实训条件不断完善。母婴护理李玲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滨州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6万元2011年修订课程标准,完善和更新教学资源;2012年授课录像上网,发挥国家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2012年完成校本教材编写。儿童护理孙殿凤山东省立医院滨州市人民医院滨州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省级精品课程4万元2011年修订课程标准,完善和更新教学资源;2012出版主编的教材;2012年授课录像上网并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完善。 成人护理何宗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滨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院级精品课程3万元2011年修订课程标准;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完善。老年护理刘福青滨州市人民医院滨州市老年护理院2010年省级精品课程4万元2011年修订课程标准,完善教学资源;2012授课录像上网;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完善。计划投入资金。表5-1-3-5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设计表课程名称课程内容护理学基础临床兼职教师制定护理基础技术项目及操作流程,专任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修订形成规范的教学素材。教学内容共有15个项目,50项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学会用整体护理程序的工作步骤指导护理实践,用常用护理技术帮助护理对象,满足其生理、心理治疗需求。母婴护理以妊娠的发展过程为主线,重构课程内容,整合为正常妊娠的护理、异常妊娠的护理、产程观察及护理、分娩期并发症的护理、正常产褥及异常产褥的护理、新生儿的护理等9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并提出工作任务目标,突出能力训练。儿童护理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组建基于儿童护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体系,统筹考虑护理技术操作行业标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护理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等。分正常儿童保健和患病儿童护理两大项目,每一项目又分成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成人护理课程内容依据成人护理岗位能力需求选择,按各系统的护理划分工作项目,以完成各个工作项目为目标。各系统的比重对应临床实际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主要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神经、感觉、运动系统常见疾患的护理。老年护理以老年保健护士工作任务为主线,重构课程内容,分健康老年人护理、患病老年人护理、临终老年人护理三大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突出能力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高职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我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信息处理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正常人体学基础疾病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护理人际沟通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就业竞争力课程:护理伦理与法规护理研究与论文写作护士礼仪与形体训练社区护理中医护理……方向课程:临床护理方向课程社区护理方向课程涉外护理方向课程重症监护方向课程具有实施护理常用操作技术、治疗配合及检查配合能力;具有应用护理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力;具有对常用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处理等用药护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对社区人群开展卫生调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能力;具有应用护理程序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健康教育能力;具有实施居家护理、对社区病患进行康复能力;具有预测疾病发生变化能力;具有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具有重症监护能力;具有在国外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和社区护理工作及健康保健服务的能力;具有在国内的涉外医院从事临床、社区护理工作及健康保健服务的能力;中医护理、营养与膳食、护理伦理与法规社区护理、卫生统计公共英语、护理英语、多元文化与护理重症监护技术、重症监护仪器使用与维护课程体系临床护理社区护理重症监护涉外护理培养方向图5-1-3-4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示意图 表5-1-3-6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护理学基础按照解决护理工作的实际问题来展开,先在校内课堂讲授和在仿真的实践基地演练,然后由临床兼职教师带教,在临床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战练习,使学生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专兼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技能项目达标考核与综合能力考评,考核标准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及职业能力要求制定。顶岗实习前由兼职教师对全部技能进行集中考核,通过者方可参加顶岗实习。母婴护理依照课程对应岗位能力进行内容重构,以知识的应用和护理能力训练为主,使学生从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参与,实行学做一体化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实训室仿真模拟、医院见习、岗位实习等,培养学生对孕产妇、新生儿护理的综合能力。采用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的知识、技能、态度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顶岗实习前由兼职教师对全部技能进行集中考核,通过者方可参加顶岗实习。儿童护理根据儿童护理工作岗位的特点进行项目化教学。在教学中紧密结合临床实例,以工作过程为线索,按照整体护理的程序进行: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选择护理措施并实施、评价护理效果。围绕护理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设计教学情境,在仿真的实训场地或医院中进行学做一体的教学,完成护理工作任务。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顶岗实习前由兼职教师对全部技能进行集中考核,通过者方可参加顶岗实习。成人护理根据护理工作岗位的特点,按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划分工作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在教学中紧密结合临床实例,以工作过程为线索,按照整体护理的程序进行:根据病案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选择护理措施并实施,评价护理效果。不分解为知识和技能,而是围绕护理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设计教学情境,在仿真的实训场地或医院中进行,完成护理工作任务。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知识、技能、态度综合评价的考核方法,注重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顶岗实习前由兼职教师对全部技能进行集中考核,通过者方可参加顶岗实习。老年护理根据老年护理工作岗位的特点进行项目化教学,不分解为知识和技能,而是围绕护理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设计教学情境,在仿真的实训场地或医院中进行,完成护理工作任务。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知识、技能、态度综合评价的考核方法,注重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顶岗实习前由兼职教师对全部技能进行集中考核,通过者方可参加顶岗实习。教学资源库建设: 与合作医院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成果教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与医院合作、引进与自主开发结合、动态更新积累等方式,开发和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资料图片、录像、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电子教案、实训指导、考证资源、在线练习、网络测试、在线论坛等),搭建公共资源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开发虚拟医院、虚拟实训项目,与医院合作开发工作过程教学录像,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提高教学效益。6.教学模式实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由学校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将教学内容删减、整合、归纳为教学项目,再将教学项目进一步分解为可操作、具体的教学任务,每一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是在创设的临床情境下按照临床工作过程逐渐展开,“通过工作来学习”创新教学形态,融教学做于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7.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阶段临床实践递进式教学组织形式(图5-1-3-5),实现“院校共育、分段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做法是:第一学年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时,安排37周学校内教学、2周临床实践(第一学期1周、第二学期1周),并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医院从事辅助性护理工作,通过观察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体验服务需求,感受职业氛围和医院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职业意识。同时,将医院优秀护士请进课堂,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感受白衣天使职责的崇高和使命的神圣,增强职业情感,培养职业道德。第二学年学习专业课程时,安排34周校内教学、2周临床护理技能考核(由兼职教师完成)、4周临床实践(包括1周实训中心轮值)。其中,1周实训中心轮值是让学生进入校内实训基地的模拟病房和技能训练室,模拟临床实际进行护理技术训练和值班。第三学期的临床见习是安排学生到教学医院的门诊、急诊、病房及社区进行见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实习基础护理技术;第四学期的临床见习是安排学生到医院各科病房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见习,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实施护理,完成简单的护理任务。第三学年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践为主,为就业做准备。在临床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顶岗实习,在卫生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完成护理任务。为保证护生顺利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在第六学期嵌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就业考试辅导完善职业能力顶岗实习两周综合考核整体护理二周临床实践护理通用技术二周临床实践辅助护理一周临床实践职业体验一周临床实践第六学期图5-1-3-5临床实践递进式教学组织形式图8.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护理实训中心和附属医院)建设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助资金、示范校资金和配套资金,扩大实训基地规模,并进一步将现有资源优化整合,加强内涵建设,营造职业氛围,健全运行管理制度,添置仪器设备,实现学校教学环境与医院职业环境高度统一,成为集教学、科研、培训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护理实训中心。①附属医院: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助、共同发展的原则,采用“筑巢引凤”模式,由滨州信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出设备,共建滨州职业学院附属医院,为专业教师的顶岗实践及学生临床见习、实习、就业等提供条件。②护理实训中心建设整体布局和职业文化建设:实训基地的布局参照医院的病区设置,创设职业文化氛围。实训中心入口处悬挂南丁格尔的半身塑像、生平介绍、事迹简介等;每一实训室的墙壁上都设有相对应的图片及相关知识介绍,例如:母婴护理实训区则有相应的“母乳喂养好”、“分娩后饮食指导”、“新生儿沐浴指导”等图片,使学生在职业的文化氛围中,仿真的临床情境下,锻炼技能,提升素质。并要求满足课程功能需求,设护士站、基础护理等17个功能区,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营造护理职业文化氛围。设备添置: 根据完成护理工作任务所需对急救护理实训区、基础护理实训区、临床护理实训区、社区护理实训区、医院信息处理实训区等进行重点建设,添置相关设备以增强实训功能,同时根据需要配备多媒体设备、触控显示设备,用于实训前的示教,便于学生的反复观摩和自主训练。实训基地管理:在建立健全实验实训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值班制度的基础上,学生志愿者参与实验实训室管理,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实训基地对学生实施全天候开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进度及技能掌握情况,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及时进行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非上课时间学生练习时,值班教师可通过中央控制系统观看学生技能操作情况,对学生实行远程指导。建立健全实验实训中心仪器设备管理条例和使用手册,做到物、帐、卡对应统一,实行课程老师负责制,提高实验实训设施的使用率、利用率和使用寿命。护理实训中心建设框架见(表5-1-3-7),护理实训中心设备拟购清单见(表5-1-3-8)。表5-1-3-7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建设框架实训区名称新增功能新增主要设备项目负责人1.基础护理实训区触控显示系统可供学生自主学习;承担社会培训和船员基本安全和精通急救实训;增加台套数提升实训功能和规模带警示臀部肌肉注射训练模型及对比模型、全功能模型人、折叠式操作台、触控显示系统、牙护理保健模型等孙慧静2.儿童护理实训区婴幼儿生活护理训练与考核、儿童心肺复苏技术训练与考核、儿童保健技能训练与考核、育婴师培训与考核婴儿心肺复苏模型、儿童心肺复苏模型、高级婴儿护理人模型、婴儿静脉穿刺模型、儿童股静脉与股动脉穿刺训练模型、儿童身高坐高计、儿童卧式身长测量仪等孙殿凤3.母婴护理实训区在创设的临床情境中,开设妊娠期妇女、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新生儿护理实训项目的练习与考核。妇幼保健员及社会人员的相关培训与考核等病床、婴儿床、全功能模型人、多参数术后监护仪、红外线治疗仪、新生儿沐浴装置、沐浴操作台、母婴监护仪、多功能产床等李玲秦清荣4.成人护理实训区构建模拟病房,在仿真情境下锻炼学生临床护理能力,提高学生护理技能及综合素养;触控显示系统可供学生自助学习;承担社会培训和船员基本安全及精通急救实训触控显示系统、全功能模型人、监护仪、呼吸机等王海英何宗明5.老年护理实训区开展老年护理技能练习,提高学生综合护理能力;承担社会培训与考核工作多功能护理床、沐浴装置、轮椅等刘福清、王海英6.ICU实训区提高学生综合应变能力,开展护理技能综合演练和社会培训全能呼吸机、ECS、监护仪、除颤仪、AED基础生命支持训练系统等李凤霞 7.中医康复护理实训区训练关节活动度测评、心肺功能评定、步态分析;训练学生掌握运动疗法、神经易化技术、关节松动术、牵引疗法、作业疗法等康复治疗技术;提高学生使用理疗设备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推拿按摩技术的操作技能立式远红外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仪、针灸模型、按摩床、全息生物电检测仪、电脑中频治疗仪、多媒体按摩点穴电子人体模型、足部按摩针灸穴位脚模型等王志国刘翠梅8.急救护理实训区急救技能训练与考核;承担社会培训和船员基本安全和精通急救实训;实行全天候对外开放教学功能开放式急救护理辅助教学系统、高级人体气管插管训练模型、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自动体外除颤仪、多功能呼吸机、洗胃机、带警示透明洗胃机制模型等荆波9.手术室护理实训区在仿真手术室情境下,提高学生手术室护理操作能力;承担社会培训和船员培训术前无菌操作模型人、麻醉机、器械托盘等王海英王玉三李欣10.形体训练室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学会护士最基本的坐、站、走、持物、推车等姿势,以及如何穿衣、搭配等,充分体现护士的仪态美和精神面貌镜子、把杆等专业设备李林林11.形态实验区适应护理专业岗位需求新增实验项目;社会服务(承接标本的处理与检测)病理切片、视频录像、解剖标本、组织标本、多媒体及投影仪、解剖互动实验室、物品橱等孙佳郭红丽韩玉霞12.机能实验区适应护理专业岗位需求新增实验项目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单筒肺活量计、兔固定箱、多媒体及投影仪等周朋进韩玉霞13.医院信息处理实训区承担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医嘱和书写护理病历的能力训练习电脑、HS系统软件等李林林14.健康评估实训区紧贴护理工作岗位,科学性、开放性、系统性进行健康评估基本理论、健康评估技能训练教学等;社会服务诊察床单位、心电图机、电脑、投影仪等于明燕张文霞韩玉霞15.社区护理实训区健康教育、家庭访视模拟、社区健康档案管理计算机、电视机、心电图机、床单位、各种诊疗仪器设备、健康档案软件、DVD机、投影仪、健康教育展牌李红梅16.中央控制室通过中控系统,教师可以清楚地观察每个实训室学生实训情况,了解学生情况,并即时指导中央控制系统孙慧静李凤霞17.护士站新建护士站,增设治疗室、静脉配置室等,完善护士站功能病房呼叫对讲系统、静脉输液孙慧静 表5-1-3-8护理实训中心主要设备拟购清单单位:万元实训区名称设备名称规格要求数量单价金额地方投资1.基础护理实训区前臂静脉穿刺外套GD/HS14E100.121.201.20模拟人陈列橱国内主流品牌100.222红外耳式体温计MC-51020.060.120.12牙护理保健模型GD/H11100.020.20.2红外线灯国内主流品牌30.010.030.03带解剖结构臀部注射模型GD/HS10C30.361.081.08不锈钢紫外线消毒器手推式二联ZXC-II50.211不锈钢治疗车(中号)CR-B12-250.120.60.6全功能静脉输液臂GD/HS3100.292.92.9不锈钢屏风CR-B4360.150.90.9带警示臀部肌肉注射训练模型及对比模型GD/HS10B100.757.57.5多功能呼吸机(屏显)PA50019.69.69.6高级全功能护理训练模拟人GD/H120B300.51515中心供氧负压设备带及管路国内主流品牌800.0544折叠式操作台180X90cm100.030.30.3多媒体示教及反示教系统TY—S113317.57.57.5多功能护理床及配套装置(床单位用物)HH/BC3SI-C5155医教素材及课件平台2002SR12341181818固定阶梯座椅国内主流品牌60座0.042.42.4开放式基础护理辅助教学系统GD/MTV00153.517.517.5小计96.832.儿童护理实训区物品橱5×0.8×2.510.50.50.5儿童身高坐高计SZG50.060.30.3儿童杠杆式体重计RGT-16050.10.50.5婴幼儿卧式身高座高计YSZ-150.060.30.3儿童床单位1780*810*400mm50.63.03.0不锈钢治疗车(中号)CR-B12-250.10.50.5婴儿心肺复苏模拟人EHSY50.63.03.0高级婴儿护理人模型KAR/180060.21.21.2儿童心肺复苏模拟人KAR/CPR17050.63.03.0护理操作台1000*1000*800mm60.10.60.6儿童股静脉与股动脉穿刺训练模型KR/H321850.42.02.0高级婴儿静脉穿刺模型KAR/2050.31.51.5吸氧头罩wi28623100.020.20.2注射泵FA31120.20.40.4小计17 3.母婴护理实训区多功能护理床及配套装置HH/BC3SI-C40.522婴儿床单位BLY018L(IV型)40.10.40.4物品橱5×0.8×2.540.2511女性模拟人125型40.31.21.2高级婴儿护理人模型BOU/180060.251.51.5圣光红外线治疗仪HG-H2140.050.20.2多参数术后监护仪SPR900010.60.60.6高级乳房检查模型BOU/F7A60.140.840.84海尔电热水器FCD-JTHC40-Ⅲ(E)60.10.60.6防水胎儿模型KAS-FT460.050.30.3新生儿磅秤YEB-1560.050.30.3沐浴抚触台60.050.30.3母婴电子监护仪CMS800G2122病床A05型30.20.60.6产前宫颈变化模型KAS-2020.20.40.4无影灯KL09L10.50.50.5多功能产床国内主流品牌1111多媒体设备国内主流品牌10.80.80.8小计14.544.成人护理实训区高级全功能护理训练模拟人GD/H120B20.511多功能护理床及配套装置(床单位用物)HH/BC3SI-C21.022护理人实习模型SJ/2140.11.41.4平行床单位及配套用物E-1860.31.81.8病房呼叫系统FJ-50040.150.60.6不锈钢治疗车(中号)CR-B12-240.120.480.48不锈钢屏风CR-B4340.150.60.6生命体征监测仪VS-80040.10.40.4高级多功能气管插管模型GD/J5521.22.42.4中心供氧负压设备带及管路国内主流品牌160.050.80.8血糖仪100MM-X-58MMX21MM80.040.320.32AED基础生命支持训练系统02006040.83.23.2高级成人气管切开护理模型HR/H2340.351.41.4呼吸机SC-3002244雾化装置KS-408A40.72.82.8手指式血氧饱和仪PC-60A80.040.320.32开放式临床护理辅助教学系统GD/MTV00123.50007.07.0气管插管固定器600-0004010.120.120.12牵引床单位国内主流品牌10.50.50.5全功能创伤模型BOU-J110十二导联训练模型20.81.61.6 吸痰练习摸型国内主流品牌41.24.84.8组合运动训练器E-ZHY11.21.21.2多媒体平台系统天津天堰自主研发1222冰帽CS-CH-I70080.030.240.24小计40.985.老年护理实训区多功能护理床及配套装置(床单位用物)HH/BC3SI-C21.022高级全功能护理训练模拟人GD/H120B20.511起居室家具和室内装饰品套11.51.51.5座便器42×38×42(CM)日本爱丽思10.040.040.04电子血压计BP3BU1-120.050.10.1轮椅HBL35-SJZ2030.120.360.36拐杖佛山牌100.010.10.1助步器80×68×10050.10.50.5地板革防滑0.30.30.3水银血压计及听诊器鱼跃牌20.020.040.04沐浴装置M-G3011320×800×950mm1222电视机海信TLM42V66PK10.40.40.4K-A328A助起立床186×79×10910.30.30.3娱乐设施10.50.50.5雾化装置KS-408A20.71.41.4病房呼叫系统YSZF-200220.30.60.6多功能健身器KLS-2122B11D10.60.60.6助听器西门子Lotus23P10.80.80.8不锈钢治疗车(中号)CR-B12-210.120.120.12床上洗头车、洗头盆套20.10.20.2日常生活料理系列套0.10.10.1生命体征监测仪VS-80020.10.20.2YC-EOI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CPM仪)YC-EOIIIB型10.150.150.15迅铃腕式无线呼叫器APE660050.040.20.2组合运动训练器E-ZHY11.21.21.2体重计HN-28210.050.050.05小计14.766.ICU实训区自动体外除颤仪国内主流品牌2122除颤监护仪REANIBEX7002122平行床单位及配套用物E-1850.31.51.5AED基础生命支持训练系统02006060.95.45.4血氧饱和仪2500PALMSAT10.450.450.45带警示透明洗胃机制模型GD/H7-150.120.60.6多功能电动呼吸机(带空压机)SC-300113.113.113.1小计25.05 7.中医康复护理实训区立式远红外治疗仪HW-8309D50.020.10.1电子煎药壶4L30.0090.0270.027中药离子导入仪NP6NPD-4AE30.020.060.06全息生物电检测仪三杰2010款20.0350.070.07人体针灸模型178cm20.180.360.36人体针灸模型男,50cm100.0050.050.05人体针灸模型女,48cm100.0050.050.05人体针灸模型26cm200.0350.070.07足部按摩针灸穴位脚模型12cm200.00450.090.09人体针灸模型耳模型22cm200.0040.080.08头针灸模型20cm200.00350.070.07多媒体按摩点穴电子人体模型MAW-170A1222电脑中频治疗仪J48A型20.61.21.2按摩床木制二折100.040.40.4中药粉碎机风选中药10.40.40.4小计5.0278.急救护理实训区随身呼吸面罩820011100.010.10.1简易人工呼吸器BE-170350.050.250.25HLJ-F脊柱固定转移板HLJ-F100.252.52.5麻醉喉镜DG-03110A100.222全自动自控洗胃机(数显式)YK-1A10.80.80.8不锈钢治疗车(中号)CR-B12-250.10.50.5电动洗胃机YB.DXW-A10.20.20.2中心供氧负压设备带及管路国内主流品牌200.0511全自动自控洗胃机(指针式)YK-11111HLJ-D多功能颈托HLJ-D100.020.20.2自动体外除颤仪国内主流品牌2122折叠式铲式担架ST05006A20.511CPR按压板60.9X43.2X7.6cm100.1011多功能护理床及配套装置(床单位用物)HH/BC3SI-C5155迷你型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GD/CPR168300.051.51.5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GD/CPR400101.51515高级人体气管插管训练模型GD/J50100.555吸痰练习摸型国内主流品牌51.266多功能呼吸机(数显)PA50013.83.83.8开放式急救护理辅助教学系统GD/MTV00623.577气管插管固定器600-0004050.10.50.5小计56.35高级全功能护理训练模拟人GD/H120B20.511 9.手术室护理实训区术前无菌操作模型人wi1815951.36.56.5旋转坐凳可调式20.010.020.02麻醉桌多功能20.40.80.8器械托盘100.050.50.5急救车750×475×920mm10.40.40.4操作台(1mX2m)40.20.80.8生命体征监测仪VS-80020.10.20.2更衣橱(可供20人储存衣物)20.250.50.5不锈钢Ⅱ型无菌室感应洗手池G-2(带热水器)2150×650×800/1700mm17.37.37.3麻醉喉镜DG-03110A20.20.40.4气管插管固定器600-0004010.10.10.1多功能麻醉机金陵-0110.80.80.8戊二醛消毒箱(全自动气体熏蒸灭菌箱)TJKS-JK-00310.50.50.5中心供氧负压设备带及管路国内主流品牌20.050.10.1小计19.9210.形体训练室镜子20.250.50.5拉杆40.10.40.4木地板1222物品橱20.511病例夹、隔离衣等500.010.50.5小计4.411.形态实验区多媒体及投影仪国内主流品牌41.24.8解剖互动实验室113护理应用解剖标本1200.09171111解剖教学模型(件)4000.0251010组织切片18000.00081.441.44病理切片9000.00252.252.25环保标本保存液2244显微互动实验室维修、改造1333小计39.4912.机能实验区多媒体及投影仪国内主流品牌21.22.42.4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等设备MedLab-U/4C501H 61.81O.810.8兔固定箱HE66TGX1120.030.360.36计算机联想20.40.80.8小计14.3613.医院信息处理实训区电脑、投影仪HiS软件等国内主流品牌1100.4549.549.5小计6.514.健康评估实训区心电图机ECG-650180.544诊察床单位国内主流品牌100.111电脑、投影仪M430020.751.51.5小计6.5 15.社区护理实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配置1232323小计2316.中央控制室中心控制装置HA-88001303030小计3017.护士站护士站与医院护士站规格一致1555更衣橱900×500×1800mm80.151.21.2治疗室操作台国内主流品牌10平米0.050.50.5病房呼叫对讲系统ETC-41666小计12.7通过3年努力,使护理实训中心成为:A.护理专业(群)技能教学场所:以一流的管理水平、富有专业特色的职业文化氛围、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数字化信息系统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并为以任务为引领的、突出技能操作的、学做结合的学习模式的实施提供保障。B.区域护理技能培训考核基地:开展区域护理人员中短期新技术培训和特殊行业人员急救技术培训;承担中高级护理员、妇幼保健员、健康管理师、育婴师、保健按摩师、公共营养师的培训与鉴定工作,以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培训与考核工作。C.护理技术革新平台:先进的实践教学条件和信息技术优势,既能促进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又能为本院与社会合作完成科研与技术革新提供良好平台。(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稳定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础上,新增5家三级实习医院,开辟5家社区实训基地。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由实习医院与学校相关部门共同完成实习生管理工作;实习医院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医院护理部、各实习科室共同负责实习生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制定实习管理制度,使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学校由实习办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安排实习人员、定期到各实训基地进行教学检查、加强实习过程全程监控、建立专业教师和实习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指导制度和带教教师评优制度。 9.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医疗机构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知识、技能、素质相结合等多元评价考核方式。过程考核主要依据学生课堂学习及完成作业情况、完成任务情况,如课堂提问、课业成果、教学单元考核等;综合实训考核是在第四学期由临床护理专家对护理技能进行全面考核,依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不合格者不得顶岗实习;医疗机构评价是指学生在岗位见习、实习过程中或结束后,由带教教师和医院护理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按岗位的实际要求进行全面测试,重点测试学生是否已达到专业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的实习档案;技能操作考核严格按照护理行业岗位技能训练标准中规定的要求进行,以保证教学与临床护理实际岗位工作的一致性。以儿童护理课程考核为例,说明护理专业校内教学人才质量评价办法(表5-1-3-9)。顶岗实习考核是在顶岗实习期间由各科室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在本科室的学习和工作情况给予考核。表5-1-3-9儿童护理校内教学学生成绩评定办法(百分制)考核项目及评价方法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综合素质(教师评价)技能项目及课业(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笔试)专业技能(口试、操作)仪表课堂表现项目操作案例分析百分比10%10%15%15%20%30%顶岗实习学生成绩评定采取等级制。学生在科室轮换时,严格按岗位要求由临床带教教师、护士长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出科考核,包括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采取笔试、口试和现场操作等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探索引入第三方----即服务对象对实习学生的评价,评价标准依据技术精湛情况、健康教育、日常护理、态度四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评价,该评价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一并记录在实习鉴定簿上,对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需重新进行该科室的实习。建立由护理学院领导、教师、学生及医院护理专家参加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完善制度建设,在学校教学督导部门的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实现实习岗位跟进、指导教师跟进、教学管理跟进、课程任务跟进、过程评价跟进等“五个跟进”,构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处理、数据应用及数据分析功能。 (三)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金预算如表5-1-3-10所示。表5-1-3-10师资队伍建设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资金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双师素质教师202217592专业带头人777213兼职教师20251560总计475439140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建设目标:增加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具有教师资格,熟悉护理学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①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卫生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②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③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医院使用,效益良好。培养措施:制定专任教师顶岗实践制度,每学期至少选派20%的专业教师参加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且将企业研修纳入职称晋升及评优标准;支持和鼓励非护理专业教师转岗培训、顶岗进修,顶岗进修单位评价优秀者优先转岗,优先选岗;鼓励专业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产生社会效益;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改工作;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竞赛;考取相关证书;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工作,开展课程项目化设计,推动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在课程中的普及;派送专业教师国内外进修访学、参加学术会议;引进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充实师资队伍;聘请国内外知名护理专家来校讲学等。2.专业带头人培养培养目标: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3名,使之能够掌握国内、外护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引领护理专业改革,学术水平高,在国内护理专业领域里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培养措施:从学校护理专业教师选拔2名、从教学医院有行业影响力的知名护理专家中聘任1人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承担教改及科研项目、主持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顶岗实践及出国培训等途径,使之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在护理行业有一定影响力,能把握护理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资源整合能力,并能对护理专业进行总体规划和实施的专业带头人。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目标:提高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使兼职教师达到150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比例达52%。培养措施:“校企互聘,双向流动”,聘请临床护理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护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选聘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将兼职教师的聘用、考核、管理纳入教师管理整体工作,严格执行兼职教师试讲制、聘用制。为保证护理教学质量,学校每学期均举办兼职教师培训班,开展专业教学公开课、教学观摩课、教学督导听课,实施兼职教师与校内对应学科教师结对,加强互相听课、评课,不断提高兼职教师与教学工作要求的契合度;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兼职教师能够掌握职业教育规律,适应高职教学岗位需要;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作用,引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和校本教材;落实学校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安排医院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励及专业职务评聘等。(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围绕行业人才需求,每年为滨州市乃至全国输送800名左右高素质高级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并利用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制定专任教师社会服务制度、技术服务收入奖励制度,并将社会服务与职称晋升、派出学习交流及评先评优挂钩。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资金预算如表5-1-3-11所示。表5-1-3-11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资金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技术服务433102技术培训与考核33173辐射带动433104国际交流645155技能鉴定3238总计20151550 1.技术服务利用现有实验实训条件,根据合作医院的要求,联合攻克临床护理难题,为医院提供技术服务,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将现有科研成果、专利推广到临床,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展三下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送医下基层,服务进社区。组建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队和推拿按摩队,为滨州市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健康咨询服务。三年内承担纵向课题2项、横向课题3项,申请专利1项,技术服务到款额达到91万元。2.技术培训大力开展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职业培训,为滨州市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临床护理科研培训、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带教师资培训;承担滨州市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培训及考试、卫生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开展海员基本安全和精通急救项目培训等。三年内,社会培训8000人次。3.辐射带动为同类职业院校培训师资、派送骨干教师到周边地区卫生职业院校开展交流与对口支援,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等方面给予指导,为其提供教学资源及技术指导,发挥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三年内,完成区域师资培训39人次,对口支援中西部师资培养培训17人次,为中西部培养学生34人次。4.加强国际交流加强与国际护理院校间合作关系,签定合作协议,派送教师到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研修;引进外教;派送学生到国外实习、就业,力争接收国外留学生。三年内,中外交流学生28人,中外交流教师7人,引进外教3人。5.技能鉴定依托“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滨州职业学院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考核,在逐年增加鉴定规模的同时,申请增加鉴定工种,并逐年提高通过率。(五)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包括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4个专业。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联系行业、企业、医院,组建校企合作董事会,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形成规范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建立有效的议事办事机制,激发办学活力,实现互利共赢。2.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优化专业结构每年开展1次人才需求调研、论证,适时调整群内专业,优化群内专业结构,形成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的动态机制。(2)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医院深度合作,深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专业群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专业方向,明确专业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在行业专家指导下,参照行业职业标准,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实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岗位需求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每个专业重点建设1门优质核心课程,开发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教学资源;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质量保障体系。(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和完善各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满足在校学生实训、400人社会培训及技能鉴定培训与考核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合作医院先进的设施设备,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专业群内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和专业发展需求,制定中长期师资建设计划。通过专业教师顶岗实践、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应用技术研究等措施,加强各专业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培养或聘用专业带头人2名,聘用兼职教师60名,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医院科技攻关,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送医下基层,服务进社区,开展三下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周边地区卫生职业院校的合作交流和合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一)资金预算 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投入4100万元,具体见表5-1-4-1。表5-1-4-1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中央财政投入市级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学院自筹合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0190020210师资队伍建设014000140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建设0500050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0550300003550社会服务能力建设02003050专业群建设050050100合计0100030001004100(二)预期效益通过三年建设,健全“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组织体系,成立校企合作董事会;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完善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的职能,使其成为“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纽带和桥梁;学校每年举办1次大型院校联席会议,密切校院合作。增强办学实力,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采取分阶段护理实践递进式教学组织形式,实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构建“院校融通、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护士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重构基于护理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内容体系。重点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加强教材建设,与合作医院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成果教材。通过建设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的网络课程,构建护理专业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加强对专业教师培养,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并全部通过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聘请150名临床一线优秀护理人员作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2%;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熟悉护理行业发展趋势、具有较强决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领导班子。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校院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技能鉴定、科研、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建成面积8000㎡、120张床位的附属医院。进一步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功能,使其集学生见习、顶岗实习、教师实践锻炼于一体。开辟5家三级医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实训基地。 拓展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区域师资培训和社会培训。对口支援中西部,进行师资培训和学生培养;加强与医院及社区的合作,开展科技开发,并促进成果转化,承担临床护理攻关课题,横向、纵向联合科研攻关,申请专利1项,开展医院和社区护理培训项目,为医院提供技术服务,为社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居家护理等服务;为社会培训护理员、营养师、育婴师等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外教,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中外交流。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成立专业建设工作小组(见表5-1-5-1),落实《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对于每项建设内容,层层分解,将每项建设任务分解到教学周、每项教学任务落实到责任人,使人人肩上有任务,实行专人负责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检查各项工作进度及建设任务落实情况。发挥校企合作董事会的作用,审定护理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等;同时邀请行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作用,使其承担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校企合作等部分建设任务,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校技术职务评聘和教改项目评奖,为兼职教师提供培训机会,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共同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表5-1-5-1专业建设工作小组成员表建设项目负责人职称职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徐红教授护理学院院长师资队伍建设高希海讲师护理学院副院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建设郭建镇副教授护理学院书记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徐红教授护理学院院长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高希海讲师护理学院副院长专业群建设肖清明教授医疗学院副院长(二)制度保障1.引入开放式项目管理模式,吸引企业投入技术、资金、设备,设立研发中心,建立一体化实训场所,促进实践基地和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 2.加强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监督、调控机制,定期调度,重点督察,保证建设项目按期完成;学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建设项目的整体绩效考核和分级绩效考核两级考评体系,对专业建设成绩显著、效益突出的项目参与人员,予以奖励。制订并认真实施项目建设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对项目进行考评,对考评不合格的给予相应的处罚。项目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项目监督:刘玉春(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项目负责人:麻鹏波(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院长)项目组成员:王军(滨州市财政局会计管理科科长)韩效志(滨州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副局长)明新(中国农业银行滨城区支行副行长)张玉鹏(齐商银行滨州分行副行长)李芳(滨州东慧会计师事务所所长、滨州中成会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强(山东新华会计师事务所滨州分所所长)王云刚(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屈明道(山东滨州交运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臧成华(滨州银座购物广场有限公司财务部长)陈立华(安邦财产保险股份公司滨州支公司总经理)王蕊(中信万通证券滨州分公司总经理)刘新生(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李莉(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张格杨(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教学科科长)刘翠霞(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教学科副科长)马红(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教学科副科长)丁希宝(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教研室主任)沙利臣(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教研室主任)王成艳(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丁雪慧(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李艳梅(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一、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已经超过44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会计从业人员6000余万人。滨州经济社会发展迅猛,每年新增会计岗位逾2000个。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滨州作为其主战场,必将为我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前景。2009年末,我校对滨州市100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表5-2-1-1),共调查会计从业人员469名,会计岗位覆盖出纳员、记账员、报税员和财务分析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47.8%,能够进行电算化操作人员占50.5%;特别是在蓬勃发展的服务业中,大专以上学历占39.4%,能够进行电算化操作人员仅占32.8%。企业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表5-2-1-1滨州市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情况调查汇总表企业类型企业个数岗位人数学历构成会计电算化应用大专以上中专其它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纺织企业15864248.8%2529.1%1922.1%5665.1%制造企业81096156.0%3128.4%1715.6%6862.4%化工企业5653553.8%1726.2%1320.0%4163.1%服务企业681987839.4%4723.7%7336.9%6532.8% 事业单位411872.7%00327.3%763.6%总计10046922447.8%12025.6%12526.7%23750.5%通过本专业建设,可以有效满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的需求,并带动区域内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及其专业群又好又快发展。(二)专业基础与优势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于2001年,已有毕业生8届,共计1222人,现有在校生1005人;专任教师26人,兼职教师2人;拥有校内实训室5个,校外主要实训基地15处,稳定的校外实习点50个。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改革情况(1)探索实践“虚实交替”和“后置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在完善校内虚拟实训的基础上,广泛寻求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和实训点,探索了“虚实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先后与东营信誉楼百货有限公司、滨州一松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和美集团合作,进行了“后置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订单培养学生229人。(2)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针对企业会计的岗位能力要求,参照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和会计师资格标准,通过能力分解,确定核心能力,形成能力模块,以此构建相应的模块式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虚实交替组织教学。通过以上改革,《统计基础》、《审计实训》、《纳税申报技术》3门专业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会计基础》、《ERP电子实训》4门专业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序化了教学内容。(3)以案例教学、角色教学等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开发典型会计工作案例,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模拟会计工作环境,学生扮演会计人员,进行情境教学。另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企业及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案例库、学生自测系统、试题库等网络教学资源。(4)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 现已正式出版《统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6部教材。同时,还根据实践教学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基础会计实训》、《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审计实训》等校本实训教材。2.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对某一会计核算单位而言,会计岗位较少且人员流动性较小,人才需求难以形成规模,导致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岗位相对较少且比较分散。为此,积极拓展渠道,一是扩建和完善校内实训室,进行仿真模拟式模块教学;二是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和实训点。表5-2-1-2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训室场所名称个数面积(m2)价值(万元)会计电算化实训室214038.5多功能实训室216039.1ERP电子实训室18019.1合计538096.7表5-2-1-3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主要实训基地一览表类别基地名称实训岗位建立时间校外实训基地滨州东慧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审计2002.03山东黄河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审计2005.03滨州愉悦家纺有限公司会计、出纳、纳税2003.01山东京博控股发展有限公司会计、出纳、纳税2003.01山东亚光纺织集团会计、出纳、纳税2002.01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会计、出纳、纳税2002.03滨州海得曲轴有限公司会计、出纳、纳税2003.01联通滨州分公司会计、出纳、纳税2006.12滨州东方地毯有限公司会计、出纳、纳税2007.01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票据审核与录入2007.09上海交通银行票据审核与录入2009.09东营信誉楼百货有限公司会计、出纳、纳税2007.10济南山木培训学校会计、出纳、纳税2008.11山东和美集团会计、出纳、纳税2009.11山东一松科技有限公司会计、出纳、纳税2010.04校外实训点现已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点50余处,进行会计岗位实训3.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情况本专业现有教师28人,其中专业教师26人,兼职教师2人;专业教师中,拥有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资格证书教师21人,占现有教师的75%;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4.社会服务情况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深入研究财税改革政策,积极进行会计准则推广,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培训,累计达7700余人。开展会计、税务、投资、财务管理等社会咨询服务,累计1200余次。另为60余家企业开展了代理记账、税务代理、资产评估、验资、审计、财务分析、企业诊断等专业技术服务。5.人才培养质量及教学成果自2001年以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社会培养会计及企业管理人员8600余人,其中高职毕业生1222人。高职毕业生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电算化证获取率均为100%,初次就业率达98%,用人单位综合评价称职率100%,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业务主管。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对抗赛总决赛一等奖。2009年会计电算化专业被遴选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教学改革项目“‘筑巢引凤’建设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企业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研究”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6.专业群建设情况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专业间的相互协调和融通,逐步形成了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龙头,会计专业为支撑的财经类专业群。(三)存在不足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尚待创新;“虚实交替”、“后置订单”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实践、探索和创新,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还不能完全适应行业企业实际需要,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尚不能完全满足实训需要;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偏低;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辐射带动能力有待加强。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主动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数量不断增长需要,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以会计专业理事会为平台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深化“虚实交替”、“后置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专业核心能力及拓展就业能力为本位的“一线三点”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建设一批具有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培训和就业功能“四位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教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通过3年建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水平提升,辐射带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中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及专业群的改革与发展。 (二)具体目标1.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成立由滨州市财政局、滨州市地方税务局、滨州东慧会计师事务、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等组成的会计专业理事会。按理事会章程规定,理事会成员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实习就业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2.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会计专业理事会的组织下,每年与理事会成员共同完成1次企业调研,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虚实交替”和“后置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力本位的“一线三点”课程体系,开发建设优质核心课程8门,编写校本教材8部;《会计实务》、《企业纳税实务》2门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并根据工作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组织教学;新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实训室、沙盘模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10个,组建山东鼎鑫会计服务中心,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0处、实训点40个;建立以学生能力为导向基于CSR(客户满意度)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监控信息处理和纠偏系统,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管理。辐射带动会计专业建设。3.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企业研修锻炼,使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6%;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聘用专业带头人2人;依托专业理事会成员单位,建成5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聘用兼职教师26人,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5%。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通过新组建的山东鼎鑫会计服务中心,开展代理记账、税务代理等会计服务,3年内技术服务收入92万元,承担纵向课题2项、横向课题2项;开展社会财务人员多样化继续教育培训、资格证书培训(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等级证书、ERP工程师证书等),3年累计培训8000人次;构建中高职衔接的教育网络体系,带动本区域中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3年内职教师资培训39人次;对接中西部2所高职院校,开展师资培训17人次,学生培养34人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聘请外教1人,交流学生2人次,交流教师7人次。三、建设内容(一)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1.成立滨州会计专业理事会根据“开门开放、多元多样” 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成立由滨州市财政局、滨州市地方税务局、中国农业银行滨城区支行、齐商银行滨州分行、滨州东慧会计师事务所、滨州中成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山东新华会计师事务所滨州分所、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滨州交运集团有限公司、滨州银座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安邦财产保险股份公司滨州支公司、中信万通证券滨州分公司、滨州市会计学会、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组成的会计专业理事会(图5-2-3-1)。理事会下设人才培养委员会、实习就业委员会、社会服务委员会三个常设部门。理事会以山东鼎鑫会计服务中心为载体,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2.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及制度建设建立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专业理事会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理事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外理事单位可共享专业实训室、技术成果及其他教学资源,优先选拔优秀毕业生,享有教学质量提升带来的社会声誉。理事会成员共同承担人才培育、师资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专业办学的责任。图5-2-3-1会计专业理事会组织结构(1)组织设置滨州会计专业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3名,秘书长1名,由全体会员参加的理事会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可以连任。人才培养委员会、实习就业委员会、社会服务委员会的主任分别由3名副理事长兼任,秘书处设在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2)运行机制 ①会计专业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规范理事会组织结构及其成员行为;建立理事会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负责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校企合作政策研究、专业设置及调整、教学质量评价及保障体系建设。②人才培养委员会:负责开展市场调研,落实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的动态调整、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等工作;整合各方资源,落实课程建设;利用资源平台,落实课程实施、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等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工作;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指导督查日常教学工作。③实习就业委员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等校企合作事宜;兼职教师选拔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作;指导实习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④社会服务委员会:负责企业职工和社会人员多样化继续教育及资格证书培训;整合校企优势资源,联合申报横向课题,做好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转化和会计服务等工作。⑤秘书处:负责理事会年会的召开及临时会议的召集,负责理事会日常事务处理。(3)制度建设制定《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办法》、《校企技术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成立会计专业理事会并建立相应运行机制需要投入资金50万元(表5-2-3-1),其中成立会计专业理事会10万元,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及制度建设40万元(表5-2-3-2)。表5-2-3-1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建设内容资金预算责任人2011年2012年2013年成立会计专业理事会55刘玉春麻鹏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及制度建设151510合计202010表5-2-3-2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及制度建设单位:万元建设内容主要措施资金预算责任人2011年2012年2013年企业参与教学(1)制定《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办法》;(2)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3)每年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4)校企合作制定教学质量考核标准;332刘玉春麻鹏波 (5)成立联合教学质量检查小组,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及督导。兼职教师聘任(1)制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2)以理事单位为主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3)从理事单位聘请兼职教师;(4)校企合作加强兼职教师管理。332教学内容更新(1)制定《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2)联合制定课程标准;(3)每年适时修订课程标准;(4)合作开发并更新教学案例;(5)合作开发并修订校本教材。221先进技术共享(1)制定《校企技术合作管理办法》;(2)横向课题联合研发;(3)纵向课题联合研发;(4)科研成果理事单位优先共享。111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2)合作制定实训室建设方案;(3)合作进行实训室建设;(4)理事单位优先使用实训设备进行员工培训;(5)理事成员提供见习场景。332学生就业(1)制定《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办法》;(2)理事单位安排学生顶岗实习;(3)理事单位优先挑选毕业生;(4)理事单位负责一定数量毕业生就业。332合计151510(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主动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人才需求规格的不断变化,按照学院“市场需求与人才规格紧密结合、企业生产与培养过程紧密结合、岗位要求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双证制度与就业能力紧密结合”的“四结合”总体要求,在会计专业理事会的组织下,每年与理事会成员完成1次会计专业人才调研,形成行业企业标准分析报告、会计岗位知识能力素质分析报告、职业资格证书分析报告,与企业共同修订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1)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或事业单位,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记账、纳税申报等会计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2)人才培养规格 知识规格:①通晓现金管理规定;②熟悉支付结算管理办法;③掌握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④熟悉企业常见税种的基本法律规定;⑤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力规格:①能准确、快速地进行货币清点、验查,办理支付结算一般业务;②能熟练地制作财务图表;③能够整理、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④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⑤能办理税务登记,进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一般税种的计算与纳税申报;⑥能进行会计信息化处理;⑦能进行筹资、投资决策,进行财务预测及编制财务预算。素质规格:①实事求是,遵纪守法;②周密细致,一丝不苟;③分工合作,内部牵制;④诚实守信,不记假账。2.完善“虚实交替”和“后置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力本位的“一线三点”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核心能力课程(1)完善“虚实交替”、“后置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据专业特点,依托专业理事会,进一步完善“虚实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后置订单”模式培养企业订单学生。①“虚实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虚实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图5-2-3-2)就是通过虚拟实训与企业实境实训循环交替,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根据会计工作业务流程和岗位需要,分模块教学。第一学年:针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会计岗位认知、会计处理程序等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的“虚实结合”模式进行。第二学年:依托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山东鼎鑫会计服务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记账能力、纳税申报能力、稽核能力等会计岗位核心能力。该过程以校内虚拟实训为主。第三学年: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训点进行顶岗实习,该过程以实境实训为主。 图5-2-3-2“虚实交替”人才培养模式②“后置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后置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图5-2-3-3)就是前两个学年主要由学校完成人才基本技能的培养,第三学年,根据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人才订单要求由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毕业后到合作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图5-2-3-3“后置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前两学年):以校内培养为主,培养会计从业道德、学习会计基础理论,并在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和实习点开展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阶段(第五学期前期):根据校企签订的人才订单,成立订单班,按照企业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规格,融入企业文化,校企协商制定培养方案,双方合作培养订单人才岗位技能。第三阶段(第五学期后期与第六学期):经订单培养考核合格,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而实现顶岗工作。(2)能力本位的“一线三点”课程体系构建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①能力本位的“一线三点”课程体系构建当前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可分为初级会计人员、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会计人员、财务决策人员三个层次(图5-2-3-4)。通过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出纳员、记账员、报税员和财务分析员等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根据会计岗位任职要求,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基于专业特点、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改革《出纳实务》、《会计实务》、《企业纳税实务》、《会计信息化》和《财务管理》等课程,构建以培养会计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的“一线”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表5-2-3-3)。在此基础上,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对未来人才的需求,选取与会计岗位关联度较高的银行、保险、证券作为“三点”,加强就业能力拓展课程《银行柜员实务》、《保险实务》、《证券期货实务》的建设(表5-2-3-4),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学分,学生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达90%以上。图5-2-3-4企业会计岗位②优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及就业能力拓展课程建设 专业核心能力课程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岗位能力分析,选取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序化教学内容;联合滨州银座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滨州东慧会计师事务所、用友集团、山东新华会计师事务所滨州分所等企业,完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案例库;联合建行滨城区支行、齐商银行滨州分行、阳光保险滨州支公司、安邦保险滨州支公司、中信万通证券滨州营业部、齐鲁证券滨州营业部等金融企业,完善就业能力拓展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表5-2-3-5,表5-2-3-6)。③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搭建校企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企业兼职教师可以在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成以《企业纳税实务》、《会计信息化》为主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库(课程标准、考核标准、演示课件、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书)、工作案例库、图片库、视频库、动画库,在线学习中心、测试中心、职业资格考试中心、资料中心,广泛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实现项目教学和虚拟教学。 表5-2-3-3会计电算化专业能力本位“一线”课程体系主要会计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主要岗位能力专业能力课程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出纳员货币收付及保管,结算票据领购及填制,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货币资金核对(1)能熟练进行货币整点及识别;(2)能办理货币资金收支结算业务;(3)能熟练领购并填制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等结算工具;(4)能按照规定保管现金和各种结算票据;(5)能熟练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6)能按照规定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出纳实务企业会计制度会计从业资格标准(1)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2)会计从业资格证书;(3)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记账员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登记,对账、结账(1)能熟练审核原始凭证;(2)能熟练填制记账凭证;(3)能熟练登记总账、明细账登记;(4)能熟练对账、结账;(5)能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实务会计信息化报税员税额计算、纳税申报(1)能熟练进行开业、变更税务登记;(2)能够领购、开具和保管发票;(3)能熟练计算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额;(3)能熟练运用纳税申报系统进行纳税申报。企业纳税实务财务分析员财务风险分析,投融资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成本分析与控制,编制预算(1)能熟练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2)能够进行短期、长期投资分析;(3)能够对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融资方式分析;(4)能够进行现金流量分析;(5)能够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6)能够编制预算。财务管理表5-2-3-4会计电算化专业“三点”课程体系 主要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主要岗位能力就业能力拓展课程银行前台柜员银行后台柜员前台柜员:储蓄柜面业务;对公存款柜面业务;贷款柜面业务;银行卡业务;柜面代理业务;支付结算柜面业务;日终处理业务后台柜员:存款业务的核算;贷款业务的核算;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国际结算业务的核算(1)能熟练点钞及货币识别;(2)电脑传票输入重要单证、印章及重要机具的领用与保管;(3)熟练储蓄存款开户、支取、续存、销户、存款利息计算;(4)熟练个人贷款业务发放、回收、担保物处理技术;(5)熟练掌握票据结算业务处理;(6)熟练掌握保险、证券代理业务技术;(7)熟练掌握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核算。银行柜员实务保险代理保险电销坐席客服保险代理:向客户介绍、推销保险;与新老客户维持融洽的关系;及时向公司反馈市场信息。(1)能够向客户推介合适的保险险种,帮助选择组合;(2)能够熟练地向客户详细解释保险合同的条款,帮助了解投保单等保险合同的内容,建议合适的保费支付方式;(3)能够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向公司反映最新信息。保险实务保险电销坐席:电话产品销售;建立和维护客户档案;收集和分析市场数据,并定期反馈最新信息。(1)能够熟练地通过电话销售产品;(2)能够了解客户需求并完成销售;(3)能够开发新客户并拓展老客户并管理好客户档案;(4)能够收集和分析市场数据,掌握并反映新情况。客服:定期对已购买保单及初次购买保单的客户进行电话回访、接待来访客户、解决客户投诉等,催促客户交续期保费、及上门收取。(1)能够对老客户进行回访;(2)能解决来访客户投诉及处理相关问题;(3)能够催促客户交续期保费。证券投资分析助理证券客户投资顾问助理(1)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发展新客户,销售公司发行或代销的金融理财产品;(2)负责根据客户的要求,给用户提供专业的证券知识咨询和服务,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基础服务; (1)能够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发展新客户,销售公司发行或代销的金融理财产品;(2)能够根据业务操作规则,给用户提供专业的证券知识咨询和服务,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基础服务;(3)能够按照公司要求,向客户提供与证券经纪业务相关的其它服务。证券期货实务 表5-2-3-5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建设目标建设年度合作单位责任人资金预算(万元)1出纳实务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案例库,编写校本教材2011-2013滨州银座购物广场有限公司王成艳62会计实务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案例库,编写校本教材,由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11-2013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丁希宝73企业纳税实务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案例库,编写校本教材,由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11-2013滨州东慧会计师事务沙利臣64会计信息化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案例库,编写校本教材2011-2013用友集团岳可强75财务管理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案例库,编写校本教材2011-2013山东新华会计师事务所滨州分所丁雪慧5合计---------------31表5-2-3-6就业能力拓展课程建设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建设目标建设年度合作单位责任人资金预算(万元)1银行柜员实务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多媒体课件,编写校本教材2011-2013建行滨城区支行、齐商银行滨州分行周龙升32保险实务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多媒体课件,编写校本教材2011-2013阳光保险、安邦保险李菊强33证券期货实务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多媒体课件,编写校本教材2011-2013中信万通、齐鲁证券李艳梅3合计---------------9(3)会计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课程设置、专业技能大赛、专题报告、社会警示教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不记假账”的诚信教育。将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融入到《会计实务》、《企业纳税实务》等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职业素养;围绕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开展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行业专家专题报告、图片展等教育活动,提高学生“不记假账”的意识;建立学生诚信档案。3.教学模式改革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及就业能力拓展课程中,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根据企 业真实工作情境,实行项目化教学设计;根据工作过程,通过任务驱动组织教学。例如《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把制造业、服务业的典型企业作为课程的工作情境,把企业纳税申报的主要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必要的纳税基础作为课程7个具体项目,再根据每个项目税额计算、纳税申报、账务处理的工作过程,通过设置任务情境、进行任务指导、组织任务实施、开展任务训练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图5-2-3-5)。图5-2-3-5《企业纳税实务》教学组织配合“虚实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试行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第一学年,安排1周会计岗位认知实践;第二学年,安排4周会计模拟顶岗实训;第3学年,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①新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建设理由:会计电算化实训场所设备不足,软件需要升级,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校内实训基地,为社会培训服务创造条件。建设目标:新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2个,安装各种先进的专业软件及考试培训软件,满足100人同时上机实训。承担实训项目:会计电算化课程模块实训(总账、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采购、销售、库存、成本);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全过程的电算化会计操作实训;职业岗位认知;会计电算化考证培训及考试。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表5-2-3-7)。 表5-2-3-7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单位:万元序号设备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采购年度责任人1服务器浪潮英信NP3060台11.001.0020112012沙利臣2教师专用机联想扬天A6800K台20.501.003学生计算机联想家悦i2676台1000.3030.004计算机桌椅按室内环境要求定做套1000.022.005立式空调格力空调,大3P台21.002.006投影仪爱普生EB-D290套21.002.007交换机华为QuidwayS2352P-EI(AC)个60.301.808打印机HPP1606dn台20.200.409文件柜按室内环境订购个20.050.1010会计电算化软件会计电算化考试系统套16.706.70合计47.00②新建ERP实训室建设理由:ERP实训场所设备不足,软件需要升级,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校内实训基地,为社会培训服务创造条件。建设目标:新建ERP实训室2个,购置配套设备,满足100人同时实训。承担实训项目:预算和商业计划的制定,管理与控制,竞争与挑战应对,合理平衡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财务分析和财务安全,财务决策对公司利润的影响,财务政策的制定等模块实训,职业岗位认知。ERP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表5-2-3-8)。表5-2-3-8ERP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单位:万元序号设备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采购年度责任人1服务器浪潮英信NP3060台11.001.0020122013王成艳2教师专用机联想扬天A6800K台20.501.003学生计算机联想家悦i2676台1000.330.004计算机桌椅按室内环境要求定做套1000.022.005立式空调格力空调,大3P台21.002.006投影仪爱普生EB-D290套21.002.007交换机华为QuidwayS2352P-EI(AC)台60.301.808ERP软件U-872套19.709.709文件柜根据环境订购个20.050.1010打印机HPP1606dn台20.200.40合计50.00③新建沙盘模拟实训室建设理由:原有沙盘模拟实训室1处,无法满足教学实训需要,通过新建 沙盘模拟实训室,改善当前实训条件,为课程改革提供必要条件,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标:新建沙盘模拟实训室1个,购置配套设备,满足100人同时实训。承担实训项目:设计和构建企业,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财务分析、职业岗位认知。沙盘模拟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表5-2-3-9)。表5-2-3-9沙盘模拟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单位:万元序号设备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采购年度责任人1服务器浪潮英信NP3060台11.001.002011岳可强2教师专用机联想扬天A6800K台10.500.503学生用微机联想家悦i2676台200.36.004立式空调格力空调,大3P台11.001.005投影仪爱普生EB-D290套11.001.006沙盘教学实训桌椅浪潮套100.202.007沙盘教学用品沙盘教具、分析工具、控制工具套12.502.508电子沙盘模拟系统24口百兆,可堆叠可网管,VLAN套12.002.00合计16.00④新建制造业、商品流通业会计综合实训室建设理由:为学生提供制造业、商品流通业仿真实训条件,为课程改革提供必要基础。建设目标:根据制造企业会计工作情境、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工作情境,新建制造业会计综合实训室、商品流通会计综合实训室,购置会计模拟软件、纳税申报软件、财务分析软件、出纳套件、审计套件等,满足100人同时实训。承担实训项目:会计模拟实训、出纳实训、纳税申报实训、财务管理、职业岗位认知。制造业会计综合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表5-2-3-10),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表5-2-3-11)。表5-2-3-10制造业会计综合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单位:万元序号设备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采购年度责任人1服务器浪潮英信NP3060台11.001.002012丁希宝2教师专用机联想扬天A6800K台10.500.50 3学生计算机联想家悦i2676台500.3015.004计算机桌椅按环境要求定做套500.021.005立式空调格力空调,大3P台11.001.006投影仪爱普生EB-D290套11.001.007交换机华为QuidwayS2352P-EI(AC)个30.300.908打印机HPP1606dn台10.200.209文件柜按环境订购个10.050.0510会计软件会计岗位实训软件套15.005.0011纳税申报软件待定套11.001.0012出纳套件待定套11.001.0013支票打印机东波DB310A个10.150.1514点钞机天龙伟业WJD-TR-2000个10.100.1015制造业场景按环境要求定做处11.101.1016模拟纳税大厅按环境要求定做处11.001.00合计30.00表5-2-3-11商品流通会计综合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单位:万元序号设备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采购年度责任人1服务器浪潮英信NP3060台11.001.002013丁希宝2教师专用机联想扬天A6800K台10.500.503学生用微机联想家悦i2676台500.3015.004计算机桌椅按环境要求定做套500.021.005立式空调格力空调KFR-72LW/P1(72533L1)FNFa-2台11.001.006投影仪爱普生EB-D290套11.001.007交换机华为QuidwayS2352P-EI(AC)个30.300.908打印机HPP1606dn台10.200.209文件柜按环境要求订购个10.050.0510出纳套件待定套11.001.0011支票打印机东波DB310A个10.150.1512点钞机天龙伟业WJD-TR-2000个10.100.1013商品流通场景按环境要求定做处10.600.6014模拟工商场景按环境要求定做处10.500.50合计23.00⑤新建银行柜员业务、保险业务、证券期货业务模拟实训室建设理由:培养学生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的拓展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建设目标:依据银行前台柜员及后台票据处理(票据录入、票据审核)的各工作环节情境建设模拟操作实训室,依据保险工作岗位(保险代理、营销、客服等)建设模拟实训室,依据证券期货业务内容(品种分析、买卖交易、技术分析等)建设模拟实训室。购置银行业务操作软件、保险业务软件、证券期货分析软件及配套设备,分别满足50人同时实训。承担实训项目:银行柜员及票据处理模拟实训、保险业务实训、证券期货操作实训、职业岗位认知。银行综合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表5-2-3-12),保险综合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表5-2-3-13),证券期货综合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表5-2-3-14)。表5-2-3-12银行综合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单位:万元序号设备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采购年度责任人1服务器浪潮英信NP3060台11.001.002012周龙升2教师专用机联想扬天A6800K台10.500.503学生计算机联想家悦i2676台500.3015.004计算机桌椅按室内环境定做套500.021.005立式空调格力空调KFR-72LW/P1(72533L1)FNFa-2台11.001.006投影仪爱普生EB-D290套11.001.007交换机华为QuidwayS2352P-EI(AC)个30.300.908打印机HPP1606dn台10.200.209文件柜按环境订购个10.050.0510银行业务软件实训软件套12.002.0011支票打印机东波DB310A个10.150.1512点钞机龙伟业WJD-TR-2000个50.100.5013银行前台场景按室内环境定做处10.700.70合计24.00表5-2-3-13保险综合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单位:万元序号设备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采购年度责任人1服务器浪潮英信NP3060台11.001.002011李艳梅2教师专用机联想扬天A6800K台10.500.503学生专用机联想家悦i2676台500.3015.004计算机桌椅按室内环境定做套500.021.005立式空调格力空调KFR-72LW/P1(72533L1)FNFa-2台11.001.006投影仪爱普生EB-D290套11.001.007交换机华为QuidwayS2352P-EI(AC)个30.300.908打印机HPP1606dn台10.200.209文件柜按室内环境订购个10.050.0510保险业务软件待定套11.001.0011支票打印机东波DB310A个10.150.15 12保险业务场景按室内环境定做处11.001.20合计23.00表5-2-3-14证券期货综合实训室设备采购预算清单单位:万元序号设备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采购年度责任人1服务器浪潮英信NP3060台11.001.002013丁雪慧2教师专用机联想扬天A6800K台10.500.503学生专用机联想家悦i2676台500.3015.004计算机桌椅按室内环境定做套500.021.005立式空调格力空调KFR-72LW/P1(72533L1)FNFa-2台11.001.006投影仪DLP,3200流明,1024*768套11.001.007交换机华为QuidwayS2352P-EI(AC)个30.300.908打印机HPP1606dn台10.200.209文件柜按室内环境订购个20.050.1010证券期货软件待定套10.300.3011证券期货业务场景按室内环境定做处11.001.00合计22.00⑥组建山东鼎鑫会计服务中心建设理由: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工作情境,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标:由滨州东慧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山东新华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滨州分所、滨州职业学院会计学院等单位合作建设,开展记账代理、税务代理、会计服务等业务,为学生提供实境实训。承担实训项目:企业工作过程认知和岗位认知、真实案例的校内综合实训、教师科研专业实训基地、技能鉴定中心。山东鼎鑫会计服务中心设备采购预算清单(表5-2-3-15)。表5-2-3-15山东鼎鑫会计服务中心设备采购预算清单单位:万元序号设备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采购年度责任人1笔记本电脑联想台100.505.002011刘新生2投影仪三洋PLC-XU300C台11.001.003扫描仪惠普(HP)ScanJetG4050台20.200.404DV摄像机索尼HDR-XR550E台11.001.005彩印机三星CLX-3186台10.300.306打印机HPP1606dn台10.200.207保险柜待定台10.500.508点钞机惠朗台10.100.109复印机富士施乐台12.002.00 10立式空调格力空调KFR-72LW/P1(72533L1)FNFa-2台11.001.0011立式陈列柜定制个100.050.5012办公桌椅定制套100.202.0013会议桌椅定制套11.001.00合计15.00(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理由:改善学生顶岗实习条件,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实践锻炼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企深度融合长效机制,健全实训基地管理的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3年内,投资30万元(表5-2-3-16),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0处,校外实训点40个。表5-2-3-16校外实训基地(点)建设计划及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时间拟建校外实训基地拟建校外实训点数量资金预算合计责任人数量(处)资金预算数量(个)资金预算2011年度331058李莉刘翠霞2012年度3310582013年度44201014合计1010402030以上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共需投入资金280万元(表5-2-3-17)。表5-2-3-17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及预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基地名称总投入其中其中建成年份责任人地方投入企业投入地方投入企业投入2011年2012年2013年2011年2012年2013年1新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474724232013沙利臣2新建ERP实训室505025252013王成艳3新建沙盘模拟实训室1616162011岳可强4新建制造业、商品流通会计综合实训室535330232013丁希宝5新建银行柜员业务、保险业务、证券期货业务模拟实训室69692324222013丁雪慧李艳梅周龙升61515152012刘新生 组建山东鼎鑫会计服务中心7校外实训基地及实训点30301010102013李莉刘翠霞合计2802808811280-(3)实训基地管理校企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实训基地在开发使用、维修保养、共享管理等制度;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会计岗位的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编写实训教材;引入企业文化,形成仿真企业工作环境;按合作协议,在基地的统筹协调下,开展科研、社会培训等相关服务活动。实训基地建成后,能满足专业认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需要,形成企业文化培养中心。培养和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校企合作搭建起一个平台,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服务良性循环。5.教学质量评价及保障体系建设(1)成立由学校、企业、家长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由会计学院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联合进行教学质量的督察与评价。(2)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重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各教学实训过程的工作标准。建立以学生能力为导向基于CSR(客户满意度)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起薪值、3年稳定率、企业满意度、个人业绩水平作为教学质量的核心评价指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98%,起薪值不低于1200元,企业满意度高。(3)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职业技能大赛与科技创新大赛获奖情况、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水平等,作为教学实践过程的监控点。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90%以上。(4)完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机制,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形成监控信息处理和纠偏系统,加强人才培养数据平台建设。(5)在实训基地中建立企业工作站,延伸教学管理职能,实现实习岗位跟进、指导教师跟进、教学管理跟进、课程任务跟进、过程评价跟进等“五个跟进”,构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模式。(三)专业群建设 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3年内投资100万元,重点用于课程、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建设。(表5-2-3-18)。表5-2-3-18会计类专业群建设计划及资金预算表专业群面向专业总投资(万元)资金来源(万元)地方财政投入学院自筹2011年2012年2013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会计类专业群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100102515102515完成专业群内其他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和优质核心课程的开发,编写工学结合校本教材2部;聘用专业带头人1人,每名专任教师3年连续企业实践经历不少于6个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不低于1:1;建设1处共享型实训基地。(四)师资队伍建设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自2011年起,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每学期按专任教师不低于20%的比例选派5名教师到企业研修锻炼,连续时间不少于6个月。专业教师全部通过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国内外培训学习20人次,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等资格证书考试,并获取相应资格。运用职称量化赋分指标体系、360度考核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等量化管理工具,推动教师主动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和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提高业务能力。通过3年建设,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6%。自2011年起,聘用的专业教师须有2年以上行业企业经历。2.专业带头人建设专业带头人,在专业教师中选拔培养2人,在行业企业中遴选聘用2人。选择条件:较好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创新能力强,实践技能过硬,社会知名度高,在行业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较高学术水平,熟悉国际会计准则,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培养方式:主持教科研课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到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外实训基地承担技术服务项目。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企互聘,双向流动”,聘请行业企业一线会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立5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聘用兼职教师26人,落实学院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和兼职教师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将兼职教师纳入正常教学管理秩序中,在各类教学检查和年度考评中,与专任教师同等对待, 做到优质优酬。加强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每学期对每名兼职教师听课不少于1次,组织兼职教师观摩教学1次,吸收兼职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及教学研究。兼职教师主要担任实习实训课程。通过3年建设,兼职教师年总课时达410学时,承担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5%。师资队伍共需投资100万元(表5-2-3-19)。表5-2-3-19师资队伍建设项目资金预算表序号项目建设目标总投入(万元)年度实施计划(万元)责任人2011年2012年2013年1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6%3514138刘玉春2培养聘用专业带头人培养、聘用专业带头人4人30101010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用兼职教师26人,承担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5%。35111212合计100353530(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在会计专业理事会协调下,依托山东鼎鑫会计服务中心,实现社会服务功能。1.会计服务依托技术优势和师资优势,开展代理记账、税务代理、会计咨询等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收入2011年15万元、2012年26万元、2013年51万元,3年内承担纵向课题2项、横向课题2项。2.社会培训完成社会人员多样化继续教育,开展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等级证书和ERP工程师等级证书的考证培训工作,2011年培训1200人次,2012年培训3200人次,2013年培训3600人次。3.辐射带动构建中高职衔接的教育网络体系,带动本区域中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2011-2013年每年培训区域内职教师资13人次;与中西部2所高职院校加强交流,培养师资2011年3人次、2012年6人次、2013年8人次,中西部学生培养2011年6人次、2012年12人次、2013年16人次;开展国际院校之间合作,与英国或澳大利亚1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2013年引进外教1人、中外交流学生2人次,交流教师2011年2人次、2012年2人次、2013年3人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资金投入(见表5-2-3-20) 表5-2-3-20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预算表建设内容总投资(万元)资金来源(万元)责任人地方财政投入学院自筹2011年2012年2013年2011年2012年2013年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会计服务刘新生社会培训30101010辐射带动201055合计501055101010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一)资金预算会计电算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投入700万元,具体见表5-2-4-1。表5-2-4-1会计电算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中央财政投入市级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学院自筹合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0100020120师资队伍建设010000100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建设0500050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028000280社会服务能力建设02003050专业群建设050050100合计06000100700(二)预期效益1.成立由滨州市财政局、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学院等组成的会计专业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2.形成科学完善的“虚实交替”和“后置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专业理事会,形成以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公众“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3.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线三点”课程体系,建成8门优质核心课程,制定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标准,与企业合作编写8部校本教材。4.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优秀教学团队。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聘用专业带头人2人;建成5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聘用兼职教师26人,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5%;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6%。5.建成一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新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多个模拟实训室;组建山东鼎鑫会计服务中心;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0处、实训点40个。6.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服务,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3年内技术服务收入92万元,承担纵向课题2项、横向课题2项;开展 社会培训8000人次;职教师资培训39人次;对接中西部2所高职院校,开展师资培训17人次,学生培养34人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聘请外教1人,交流学生2人次,交流教师7人次。7.建设专业群。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会计专业建设,3年内编写工学结合校本教材2部;聘用专业带头人1人,每名专任教师3年连续企业实践经历不少于6个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不低于1:1;建设1处共享型实训基地。五、保障措施(一)成立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项目组邀请政府、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参加,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项目组,由会计学院院长任组长,组织协调专业建设。(二)保障措施1.建立项目管理机制。根据建设内容划分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五大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各项目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按周调度。2.建立项目考评机制。落实《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监督、调控机制,定期调度,重点督察;建立建设项目的整体绩效考核和分级绩效考核两级考评体系,配套建设社会服务、联系企业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构建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项目建设团队的积极性。3.引进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的会计人员担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不断扩大专业教学团队的规模;将兼职教师纳入项目建设团队,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作用。 项目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总负责人:吴俊本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责任人:王斌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造价工程师、资产评估师项目组成员:李建国建筑工程技术教研室主任、一级建造师韩国栋滨州鑫星置业有限公司经理、一级建造师李建业滨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高级工程师胡其勇滨州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站长、高级工程师王洪中滨州城建集团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建锋滨州中晨桩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卢兆光滨州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一级结构师吴逸雄滨州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长、一级结构师张勇滨州永信项目管理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一、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0年末建筑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未来,建筑业规模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明显增大,对建筑工程技术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也是旺盛且长期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顺利推进,工业园区、住宅工程、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截至2010年底滨州建筑业特级及一级企业仅有5家,建筑业总产值145.07亿元,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9.1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0.31亿元。仅就企业及项目管理层人员的不完全统计,学历结构比例分析,本科学历占4.2%,专科学历占30.4% ,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65.4%,生产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大部分仅具备中职或中职以下学历,而大量从事建筑业的工人及农民工,基本上都是无学历人员,建筑业从业人员很多没有受过培训,也无职业资格;全市建设行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比例就更低。滨州市城镇化建设会议确定,2012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2020年突破60%。根据《滨州市建筑业中长期发展纲要(2006年~2020年)》要求,一线操作工人持证上岗率达到95%以上,关键岗位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区域建筑业高速发展急需大量高技能人才。据调查,施工企业人员缺口主要为一线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且现有的技术与管理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一些从业时间较长的工人晋升上来的,传统施工经验丰富,但专业综合素质低下,远不能适应新技术、新材料、新机械大量应用的现代施工业的需要,企业急需补充综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从以上分析可见,无论从全国还是从滨州范围看,社会大量需求的是生产一线的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施工员、质量员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主要面向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单位,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能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二)专业基础1.校企合作办学情况本专业与滨州城建集团、滨州建工集团、山东金宇集团等10家企业单位进行了深入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初步形成。2.师资队伍情况专业骨干教师、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紧密合作中组建形成了一支业务精良、有开拓精神的专业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双师”素质教师2人,具有全国执业资格证书4人。3.实践教学条件本专业建有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训中心、测绘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总价值148.788万元。4.“双证书”情况2003年起,我院实行了“双证书” 制度,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获取毕业证的同时,取得施工员、质量员等职业岗位证书,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取证内容相互衔接和渗透。5.社会服务情况2005年,专业加入山东建筑业教育协会,并被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建设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中级)资质。近年来,我院积极与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培训中心、滨州市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等联合,培训建筑企业施工员、项目经理等4000余人次,涉及滨州150余家建筑企业。6.人才培养质量情况根据对2008届、2009届两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状况分析,学生基本实现对口就业。专业积极开拓滨州市及周边地区,乃至生源所在省份的就业渠道,基本满足了毕业生不断增长的岗位需求。三年来,初次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3%、95%、98%。(三)存在问题与不足1.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尚显不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能适应专业发展,合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实质性建成。2.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项目化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深化;实训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3.教师队伍存在人员偏少、“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偏低的现状,尚未形成一支符合专业发展的兼职教师队伍,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有待进一步提高。4.社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不足。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到2013年,建成面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与建设的建筑施工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形成校企合作育人体制机制,建成区域一流的专兼师资队伍,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乃至全省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二)具体目标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为契机,顺接建筑产业链,由学校牵头,联合当地政府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材料企业、社会咨询机构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滨州职业学院城建产业联合理事会, 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师资队伍培养、专业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大加深合作力度,三年内计划投资100万元,理事会成员单位投资20万元,形成适合本专业发展的长效模式。2.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在专业调研基础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开门开放、多元多样”的办学体制,推行“学做交融、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建筑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按照“专业岗位定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思路,重构课程体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按照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和建设“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创新“在建项目灵活分段”教学组织形式;发挥滨州职业学院城建产业联合理事会作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3.师资队伍建设采用聘用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期内,专业专任教师数量达到13人,兼职教师达到40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100%;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1%;提升领导科学决策能力、执行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形成精干高效的专业团队。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面向区域建筑行业企业,利用山东省建设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资质,发挥师资和设备优势,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三年内承担纵向课题1项,横向课题3项,专利1项,技术服务创收91万元;三年内区域职教师资培训42人次,社会培训达到8000人次,对口支援中西部培养培训师资17人次、培养学生34人次,外教交流1人、中外学生交流2人、中外教师交流5人。三、建设内容表5-3-3-1创新校企合作体制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资金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成立城建产业联合理事会110001102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60063校企合作保障制度建设4004总计12000120(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建筑工程学院牵头,联合房地产业(或新建工业园区)、规划(设计)部门、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材料供应(生产)商、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造价咨询机构、监理企业、建筑类软件开发企业等建筑工程产业链单位,组建滨州职业学院城建产业联合理事会。 1.理事会成员理事会的成员拟定为20家,具体为:滨州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房地产开发企业1家、规划(设计)单位1家、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2家、专业承包施工企业4家、建设项目管理企业2家、工程监理企业2家、材料供应(生产)商3家、建设(规划)行政职能机构2家及建筑类软件开发企业2家。理事长由滨州职业学院校领导担任,副理事长由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担任,理事会秘书由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担任,各单位为理事会成员。2.投资主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投入专项资金100万元,其它成员投入总额20万元,根据实际出资额分享理事会工作的决策权。项目产生利润部分,各成员单位均享有优先注资权。3.运行机制(1)学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建筑工程学院以理事会方式,参与或负责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并以学校的基本建设作为理事会工作的启动项目,相应的工程造价编审、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等工作由理事会成员承担,费用执行国家规定标准;(2)理事会各成员间以联合体方式共享资源,任何成员单位均可承接产业链上的业务项目,承揽单位为项目的主要运作人和受益者;(3)项目承揽后,承揽单位可组织各成员单位论证项目的实施方案并进行融资,成员单位自愿出资;(4)项目的投资以各成员单位在该项目的实际出资额或工作报酬为依据,依法享有该项目的回报;(5)理事会各成员单位共同设计、使用和维护教学实训基地;(6)各成员单位与建筑工程学院进行“项目化人才交流”,即一个项目承接后,专任教师进入项目运作,由成员单位直接管理;等额成员单位技术人员进入实训教学,由学院直接管理,交流人员按各自的岗位得到报酬。专任教师进入项目后,根据项目实际归纳出工作任务,形成项目化教学资料,带领20~40名学生完成任务驱动教学;(7)成员单位技术人员进入模拟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教学,完成学院规定的项目化教学任务,享受职称评聘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并作为学院引进人才的依据; (8)在实际项目运作中,各成员单位可将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研讨,组织优势技术人员研发解决,或开发新的技术,形成最终技术成果。技术成果在成员单位中共享;(9)各成员单位优先安排我院在校生参加顶岗实习;(10)各成员单位享有优先选聘优秀毕业生的权利。4.议事和决策制度理事会采取学期会议制度和项目会议制度。每学期放假第一周内由学院组织召开学期例会,解决各成员单位总结理事会成立以来的各项工作、校企合作成果总结、分析实际工作配合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对现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修改意见、部署下学期主要工作、研究通过各项决议并形成会议纪要;由项目承揽单位组织项目会议,根据实际项目运作情况解决项目运作基本情况、项目资金使用及投融资计划、各成员单位所承担的具体工作安排、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使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安排、项目具体运作规程。5.保障制度为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长效运行,由理事会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制定各项保障制度,具体应包括:(1)制定滨州职业学院城建产业联合理事会章程;(2)确定学校对理事会运作的支持政策;(3)建立理事会各成员单位间人才交流工作制度和专业技术评聘制度,以解决兼职教师管理、“双师”培养等问题;(4)制定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制度,解决企业参与教学、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管理、项目化教学、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等问题;(5)制定理事会各成员间技术成果共享制度和教学成果共享制度,以解决先进技术共享问题;(6)制定实训基地建设、使用和维护制度,以解决实训基地建设问题;(7)确定理事会成员参与具体项目运作规程;(8)制定理事会财务管理制度;(9)制定其它保障制度。(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发挥理事会成员单位作用,每学年开展1次人才需求调研,把握人才需求变化,划分专业方向,强化专业核心能力, 使学生规格与社会需求同步、学生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同步。表5-3-3-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资金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人才培养方案优化532102“学做交融、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51103基于施工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532104专业课程开发建设121810405整体素质提升教育22156“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推行352107专业教学资源建设10105258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22159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215总计455025120表5-3-3-3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资金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扩建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训中心3923622扩建测绘实训室32513503新建1个建筑工程实物模型室40404新建2个建筑工程技术模拟实训室96965新建2个工程算量实训室1021026新建1个工程过程实训室95957校外实训基地3115总计35378374502.“学做交融、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开门开放、多元多样”的办学体制,推行“学做交融、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培养专项能力、综合能力;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融入企业,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全面总结建筑业关键岗位、中级岗位培训经验的同时,把职业资格考核内容与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教学进度与职业鉴定考试同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学分,确保“双证书”通过率达到95%以上。“学做交融、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分3个过程渐进式实施,见图5-3-3-1。第一过程:完成全部核心课程的学习。这个过程是针对建筑施工一线岗位工作所需单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第二过程:在校进行综合实务训练。这个过程是将知识点和技能按照施工一线岗位工作程序进行串接。 第三过程:进行岗位综合实训。这个过程是实战过程,是第一个过程的学习成果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通过锻炼使学生具备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第一、二个过程是前两学年按项目在校内专业教室和实训室进行学习和实训,第三个过程是第三学年到在建项目中进行顶岗实习实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有工程和在建工程相结合,直接以实际工程案例开展教学,学生可以既有工程为基础得到感性知识,以在建工程为基础得到现场知识,顺畅对接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并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以最快适应企业的现实需求。通过实践具备岗位工作基本能力岗位综合项目训练,包括建筑施工技术综合项目、工程项目管理综合实训项目通过第三个教学平台,在建工程做为实训基地,编写岗位综合项目实训任务书、指导书(教学资料)按照施工工序串接单点知识和技能,建立有效联系,整体把握应用真实工程的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测量放线与施工工艺操作、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工程成本控制实训、工程资料整理实训、工程经济分析通过第二个教学平台,建立校内施工现场环境和施工软件实训室,建立工程资料库掌握工作所需的单点知识和技能施工图识读与CAD技术、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施工成本控制与技术经济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管理程序与实务、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安全管理通过第一个教学平台,建立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情境和实训环境;以训练为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保障第一过程:全部核心课程学习内容:单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内容:单点知识和技能的串接第二过程:校内综合实训内容:学习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三过程:岗位综合实训主力能线图5-3-3-1“学做交融、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基本素质:(1)通用知识包括;a.熟悉国家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b.熟悉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c.掌握施工图绘制、识读的基本知识;d.掌握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方法;e.熟悉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2)基础知识包括:a.熟悉建筑力学知识;b.熟悉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c.熟悉工程预算的基本知识;d.掌握计算机和相关资料信息管理软件的知识。 (3)岗位知识包括:a.熟悉与本岗位相关的标准和管理规定b.掌握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和方法;c.熟悉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d.掌握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e.熟悉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f.熟悉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4)能力目标有:a.能够识读施工图和其他工程设计、施工等文件;b.能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c.能够编写技术交底文件,并实施技术交底;d.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器具,进行施工测量放线;e.能够正确划分施工区段,合理确定施工顺序;f.能够进行资源平衡计算,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需求计划,控制调整计划;g.能够进行工程量计算;h.能够确定施工质量控制点,编制质量控制文件,并实施质量交底;i.能够确定施工安全防范重点,编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技术文件,实施安全交底;j.能够识别、分析、处理施工质量缺陷和安全危险源;k.能够对施工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分析;l.能够记录施工情况,编制相关工程技术资料;m.能够利用专业软件对工程信息资料进行处理。(3)素质目标有:a.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作;b.在建筑业界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c.思路开阔、敏捷、能够处理施工现场突发事件;d.能够在工程施工现场组织协调工程各方关系;e.具有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施工工艺创新能力。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课程学习,可以考取建筑业关键岗位中级施工员职业岗位证书;经过一定的工作实践可以考取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3.基于施工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分析,参照施工员(建造师)岗位任职要求,将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纳入专业课程,重构基于施工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修订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工作过程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见表5-3-3-4。表5-3-3-4工作过程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融职业技术标准)课程实践内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1.承接施工任务1-1具有编制投标文件的能力;1-2具有运用投标报价技巧的能力;1-3具有合同管理的能力;1-4具有施工索赔的能力建筑施工管理程序与实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写和合同签订2.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与会审2-1具有较强的建筑施工图的识读能力;2-2具有结构构件受力分析的能力;2-3具有构件结构安全验算的能力;2-4具有建筑施工图的绘制能力施工图识读与CAD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建筑构件的结构受力分析;建筑构件的结构验算;房屋建筑构造节点设计。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3-1具有施工方案的制定的能力;3-2具有现场条件的准备的能力;3-3具有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能力建筑施工管理程序与实务(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施工方案)4.物资材料准备4-1具有材料的准备的能力;4-2具有材料质量检测的能力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各种常用建材质量检测和使用标准5.施工放线5-1具有建筑施工放线的能力;5-2具有标高引测的能力;5-3具有施工观测的能力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测量仪器的使用操作、建筑物定位、放线6.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生产管理)6-1具有熟悉施工规范能力;6-2具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操作的能力;6-3具有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操作的能力;6-4具有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操作的能力;6-5具有钢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操作的能力;6-6具有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操作的能力;6-7具有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操作能力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操作7.工程施工质量检测7-1具有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判定的能力;7-2具有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测的能力;7-3具有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及采取处理措施的能力;7-4具有工程竣工验收的能力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安全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查验收与质量事故分析)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实训8.施工安全管理8-1具有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能力;8-2具有安全技术交底文件,并实施安全技术交底的能力;8-3具有识别施工现场安全危险源,并对安全隐患和违章作业进行处置的能力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安全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9.施工技术资料整编9-1具有收集、整理、编制施工技术资料的能力;9-2具有施工技术资料归档的能力建筑施工管理程序与实务(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设工程文档资料整理实训;常用软件程序的应用操作10.工程预(结)算10-1具有工程计量的能力;10-2具有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的能力;10-3具有投资偏差分析的能力;10-4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能力;10-5具有工程竣工结算书编制的能力施工成本控制与技术经济分析(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计量与工程竣工结算书编制11.交付使用11-1具有工程质量保修管理的能力;11-2具有项目后评价的能力施工成本控制与技术经济分析(工程经济分析)工程项目方案评价及经济分析实训基于以上分析,重构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图5-3-3-2),施工管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方向的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图5-3-3-3)。 构建《施工图识读与CAD技术》、《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管理程序与实务》、《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安全管理》、《施工成本控制与技术经济分析》6门专业核心课程。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典型工作过程提炼职业岗位(群)行动领域施工准备竣工验收资料整理归档承接施工任务保修现场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图纸会审承接施工任务编制施工方案及资源计划定位放线、抄平放线、沉降观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职业情境认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分析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测量放线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顶岗实习图5-3-3-2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图 专业方向能力施工管理方向质量及安全管理方向检查、验收工程质量控制施工成本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保修工程技术资料编制、整理与归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技术资料编制、整理与归档建筑工程质量检查施工成本控制措施编制与实施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使用建筑工程质量检查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编制与归档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图5-3-3-3专业方向学习领域课程体系4.专业课程开发建设(1)课程标准建设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建筑企业技术标准,成立专业带头人负责、企业专家不少于50%的课程标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课程标准的调研,并形成编制计划,导入施工技术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建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建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小组,理事会单位专业人员不少于3人,对应岗位职业能力,确认专业核心课程,将职业资格认证的核心课程与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整合,使课程内容顺序与工程施工过程一致,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相适应。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这一学习领为例(表5-3-3-5),在课程中将学习情境按照任务或项目的形式来进行设计,并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由易到难排序,同时在学习内容中有机融入企业行业相关标准和规程。建立教材开发项目小组,由专业带头人担任组长,各教材的负责人、企业专家任组员,融入建筑施工企业标准,组织教材调研,编写教材计划,进行教材开发。计划三年内建设并出版6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见表5-3-3-6。 表5-3-3-5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学习情境表学习领域课程名称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学习目标描述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识读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图的能力;能正确选择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能编制施工方案,并能在保证环境和安全(特别是用电安全)的条件下组织施工;熟悉工程质量标准,会进行施工质量检查验收;会编制施工技术文件并进行归档学习情境学习情境1:单层砖砌体房屋施工学习情境2:单层砌块砌体房屋施工学习情境3:多层砌块砌体房屋施工学习情境4:高层房屋框架填充墙施工说明1.本课程学习情境1~4均包含非配筋砌体和配筋砌体、正常施工和季节性施工两种;2.学习内容中,应有机融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知识和建筑行业岗位培训教材的内容,同时导入建筑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和砌体工程施工工艺规程;3.本课程学习情境1~4均以简单房屋为载体开展项目教学表5-3-3-6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建设目标建设年度责任人资金预算(万元)1施工图识读与CAD技术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案例库,编写校本教材2011杨会芹72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案例库,编写校本教材2011-2012韩龙73建筑施工管理程序与实务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案例库,编写校本教材2011-2012刘伟74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案例库,编写校本教材2011-2012李建国75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安全管理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案例库,编写校本教材2011-2013高静66施工成本控制与技术经济分析制定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案例库,编写校本教材2011-2013张秀燕6合计40(3)顶岗实习课程建设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典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组织管理、质量检验及评定、安全管理、内业技术资料整理及编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在建筑生产一线基层的技术及管理岗位上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顶岗实习课程内容及要求,见表5-3-3-7。 表5-3-3-7顶岗实习岗位与课程内容及要求表序号岗位顶岗实习课程内容及要求课时1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岗位①能够完成单位工程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②掌握图纸自审的重点及图纸会审程序;③能定位、放线、抄平,能对关键部位、关键过程进行技术复核;④掌握有关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⑤掌握工序交接、分部分项工程交接、单位工程竣工等的验收组织及验收程序;⑥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协调组织和安排各施工班组、各专业施工队伍之间的交叉施工;⑦能进行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与归档工作;⑧掌握技术质量安全交底的内容及组织程序。3602工程质量验评岗位①熟悉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②熟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③熟悉工序交接、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及单位工程竣工验收程序;④能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工作;⑤能进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的编号与整理;⑥熟悉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方法。2403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岗位①掌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能够制定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②能协助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对工程进行安全管理;③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有关主管部门关于安全的方针政策、规范、制度的规定;④能够检查督促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的劳动保护,落实各项安全规定;⑤参加施工方案中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条款拟定工作,检查督促条款的实施负责安全措施标识的管理和使用,及时记录好安全台帐;⑥能够对工程的常规安全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协助落实奖惩措施,对违章现象进行制止,对一般事故做出处理和记录;⑦能够参加对工伤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总结、上报等工作。180合计7805.素质教育重视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达到全面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1)过程渗透,贯穿始终根据专业的实际工作特点,教师精心研究课程,确定专业的第一堂课为职业道德教育课,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质培养,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2)专题讲座以实际工作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为出发点,结合最新理论,为学生开展每学期不少于2次的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意识。(3)专业文化建设提炼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地域建筑文化,丰富专业文化内涵,强化职业道德养成。通过专业文化精神、专业文化氛围和专业文化活动3个角度,构建建筑专业职业教育的特色文化体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职业要求、团队精神及专业文化知识的魅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专业文化建设计划见表5-3-3-8。 表5-3-3-8专业文化建设计划表责任人:徐洪盛建设内容计划完成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制订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指南√√开展专业趣味知识比赛√√√参与工程项目组具体实务√√√开展文体活动等√√√专业文化建设的具体与措施包括:①制订学生职业道德指南。通过实习基地、就业网络资源、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校友报告会等途径,让学生感受先进的企业文化,明确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总结形成我院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指南,培养学生安全施工、团结协作、爱岗敬业、诚信守时的职业道德品质。②开展专业趣味知识比赛。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及各种有形活动中,通过趣味游戏比赛、形式多样的专业文化知识比赛(构造、材料、安全、施工等专业知识抢答赛、识图比赛、不同工种技能比赛、软件比赛等),丰富专业文化内涵,强化职业道德养成,营造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环境氛围。③参与“工程项目组”具体实务。通过学生参与各“工程项目组”具体实务,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和专业文化活动,以项目组具体实务带动并形成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达到学生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的整体提升。④开展文体活动、第二课堂、心理咨询、就业咨询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练就健康的体魄。(4)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氛围建设为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以城建产业理事会成员单位为依托,有计划地导入先进的企业文化,专业核心课程在全部实行模块化教学的同时,不但引入企业兼职教师,而且还要在授课过程中聘请企业领导层举办企业文化讲座,潜移默化地营造职业意识氛围,建筑特色鲜明、建筑文化浓郁,使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同时,教师也能提炼职业素养,并最终达到塑造“职业人”和“社会人”的目标。6.“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推行以重点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1)项目引入 在培养过程中,引入三个项目,搭建三个教学平台。以学校2#教学楼为基础,搭建成多层公共建筑项目教学平台(第一教学平台);以华清园A座为基础,搭建成高层住宅建筑项目教学平台(第二教学平台);以理事成员单位在建工程项目为基础,搭建项目实训教学平台(第三教学平台)。(2)任务提炼围绕三个教学平台,教师提炼出相应的具体任务并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按任务组织教学。(3)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建筑工程季节性施工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依据在建项目开展灵活分段组织教学模式。①职业道德与素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社会主义理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融合在项目化教学中。②基础素质(体育、英语、计算机)课程:安排在第一、第二、第三学期完成。③第一教学平台(2#教学楼多层公共建筑项目):结合专业基础课开展项目化教学,学生精细化掌握,第四学期完成。其中,第一学期专业核心课程为《施工图识读与CAD技术》;第二学期专业核心课程为《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第三学期专业核心课程为《建筑施工技术》;第四学期专业核心课程为《建筑施工管理程序与实务》、《施工成本控制与技术经济分析》、《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安全管理》。④第二教学平台(华清园A座高层住宅建筑项目):安排在第一至四学期,配合第一教学平台,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在第四学期,若企业需要学生顶岗,则学生可带项目任务在顶岗中由兼职教师指导完成。⑤第三教学平台(滨州职业学院城建产业联合理事会各成员单位在建的工程项目),安排在第五、第六学期,在学生顶岗实习时由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完成。7.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创新教学形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到2013年,建成共享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图5-3-3-4)。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共享资源库仿真实训库知识试题库精品课程库工程案例库教师库视频库规范与规程库实训技能题库图5-3-3-4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示意图教学资源库储备任务分解,见表5-3-3-9。表5-3-3-9教学资源(照片、录像、实物)储备任务分解项目总责任人:赵景利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内容(体现细部节点构造)责任人1土方工程土方勘测、调土、运土、夯实、平整等李建国2桩基工程夯扩灌注桩、预制桩、管桩、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粉喷桩等赵霞3基础工程砖基础、钢筋砼条形基础、桩承台、独立基础、满堂基础等杨会芹4砌体工程砖、加气砼、轻质墙、烟道通风道等任昭君5砼及砂浆砂石料、预拌砼厂、搅拌机械、柱梁板浇筑等李建国6钢筋工程调直、冷拉、加工等李建国7模板工程木模板、钢模板、其它模板等李建国8脚手架工程单排、双排、满堂等李建国9地面施工垫层、找平层、水泥砂浆面层、块料面层等刘伟10屋面工程找平层、保温层、网架、落水管等刘伟11防水工程楼面防水、地面防水、屋面防水、墙体防潮防水、基底防水等张荣美12门工程木门、库房大门等韩龙13窗工程木门窗、铝合金窗、塑钢门窗、幕墙等韩龙14抹灰工程水泥砂浆抹面、混合砂浆抹面等张荣美15墙面装饰软包、木作、造型等夏峰华16瓷砖及大理石工程地面砖、墙面砖、大理石、花岗岩、人造板等张琦17天棚工程轻钢龙骨石膏板、铝合金龙骨、硅钙板、造型、灯池等夏峰华18水卫工程洁具、上下水、管道、阀门、水表等孙金芳19采暖工程器具、管道、阀门、计量表等崔苗苗20电气工程灯具、开关、插座、电线、电缆、配电箱等王琢21弱电工程电视、电话、宽带、安检系统等祖德斌22燃气工程管道、报警阀等宋芳芳23外网配套场区道路、人行道、大门、围墙、灯具、绿化、景点、雕塑等管其军24招投标及合同资料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材料购销合同等梁慧25安全资料规定、实施节点等丁友平 26施工现场资料塔吊等主要机械、现场布置、规章制度等张秀燕27前期手续资料发改委批文、土地征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房产预售许可证、公示、公告、工程报建等资料高静28外墙保温系统材料、施工、检测等赵霞29房屋销售资料项目策划、户型设计、销售方案等张青云30酒店装饰资料体现酒店文化、格调等云门张岩需购置视频教学资源,见表5-3-3-10。表5-3-3-10建筑工程系列视频资料责任人:赵景利类型VCD数量(张/系列)单价(万元/系列)数量(套)金额(万元)经费来源完成时间市级财政建筑施工操作技能系列200.1220.240.242011建筑装饰操作技能系列50.0420.080.082011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系列110.0520.100.102011施工工长系列210.1220.240.242011施工现场管理系列570.320.600.602011创建优质工程系列200.1220.240.242011施工事故案例剖析系列100.120.200.202011其它270.1520.300.302011合计2.002.008.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和建设“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建立企业工作站,延伸教学管理职能,实现实习岗位跟进、指导教师跟进、教学管理跟进、课程任务跟进、过程评价跟进等“五个跟进”,构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模式。三年建设期内,投入450万元扩建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训中心和测绘实训室,新建4个教学实训场所(建筑工程实物模型室、建筑工程技术模拟实训室、工程算量实训室、工程过程实训室);学院与滨州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共同建设“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基地”;以理事会成员单位为基础,校外实训基地达到25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见表5-3-3-11。 表5-3-3-11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汇总表责任人:李建国实习实训基地名称现有基础新(扩)建理由新(扩)建目标新(扩)建功能新(扩)建效益完成时间资金(万元)校内实训基地1.扩建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训中心原实训中心建筑面积165㎡,可同时容纳30名学生进行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实训。原有场地狭小,设备,设备不能配套,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校企合作扩建1个养护室(40.5㎡)和水泥检测实训室(108㎡)、砂石检测实训室(121.5㎡)、混凝土与砂浆检测实训室(108㎡)、防水材料检测实训室(121.5㎡)、力学性能检测实训室(121.5㎡)5个检测实训室,主要购置水泥胶砂搅拌机、数显勃氏透气比表面积测定仪、数显电热鼓风干燥箱、混凝土加速养护箱、强制式单卧轴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搅拌机、混凝土标准养护箱、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防水卷材不透水仪、电子式万能试验机、全自动混凝土压力机、安全技术技能鉴定等设备,可容纳60人同时进行实验实训。主要用于常用建筑工程材料的性能检测,并承担建筑工程材料的展示功能,使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建筑材料检测技术课程。在满足师生基本实训需求的基础上,可承担常用建筑材料的配比实验、检测等任务,预计年均社会服务收入2万元以上。2013年62.02.扩建测绘实训室原有测绘实训室100㎡,能够同时解决50名学生的测绘实训。测绘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基本技能之一,原有测绘实训室设备陈旧、老化,数量偏少,已无法满足近1000名在校生的教学需要。扩建约150㎡的测绘实训室,增加较为先进的水准仪、电子经纬仪等仪器、安全技术技能鉴定等设备,满足学生对测量仪器的使用与调试训练、建筑施工测量基本训练的教学需求。通过建设,在校园里布置上相应的控制点、导线点,既可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还可作为学生技能大赛、毕业考核使用。主要用于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实践教学,使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建筑测绘课程。在满足教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先进仪器,开展水平位移监测、沉降监测等社会服务,预计年均收入2万元以上。2013年50.0新建建筑面积约150㎡的模型室,购进或自行制作500余套建筑模型。2012年40.0 3.新建1个建筑工程实物模型室学生对建筑实体的感性认识是职业技能学习的前提条件,以模型的形式使学生认知建筑构件最为直观和有效。主要用于专业认知学习及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识读,使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专业认知及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课程。4.新建2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模拟实训室为解决学生的施工现场经验严重不足问题,校企合作建设2个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模拟实训室,通过现场实际案例,学生身临其境,对接理论和现场,培养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处理现场情况的能力。模拟实训室总体规划平面布局要考虑到系统设备对环境要求的差异、数据处理的工艺流程,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环境与身心健康,同时还要考虑防火要求。每个实训室建筑面积约320㎡。采用1.8m×1.8m带背板隔断的工作桌,配置72台计算机及土木工程模拟实验软件、安全计算软件、施工现场设计软件、岩土工程软件等系统以及安全技术技能鉴定等设备。能同时容纳72名学生进行现场仿真和实例教学。主要用于仿真现场观摩和实例教学,使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施工技术及实践教学课程。2012年96.05.新建2个工程算量实训室工程算量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重要技能之一,学生通过算量实训,可以培养其对整体工程的认知,细化各分部分项工程量,并能够形成技术经济分析的理念。校企合作建设2个工程算量实训室,以三个教学平台为实际案例,使学生系统、全面掌握工程算量技能。模拟实训室总体规划平面布局要考虑到系统设备对环境要求的差异、数据处理的工艺流程,每个实训室建筑面积约320㎡,采用1.8m×1.8m带背板隔断的工作桌,配置72台计算机及工程算量软件、钢筋抽样软件、安装算量软件、工程计价软件、软件视频教学系统、软件教学互动平台、教学考试及认证等软件系统。能同时容纳72名学生进行现场仿真和实例教学。用于完成工程计量计价及投资控制教学,使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监理、工程造价专业的工程计量计价及成本控制等课程。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基础上,以工程算量实训室为基础,成立工程算量工作室,面向各社会咨询机构开展算量服务,预计年均创收3万元以上。2012年102.0校企合作建设工程过程实训室,拟建实训室建筑面积约320㎡,用于工程过程管理教学,使用于2012年95.0 6.新建1个工程过程实训室学生对工程过程管理、常用软件的应用能力是其就业成长的主要技能之一,从实际项目运作入手进行全过程管理是培养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必要手段。配备24组实训平台,每个平台内嵌5台电脑及可升降设备;配置软件系统有:系统平台、项目可研分析软件、招投标管理软件、施工组织设计软件、合同管理软件、建筑工程资料、施工技术交底、施工现场安全资料软件、项目管理沙盘等软件系统以及、安全技术技能鉴定等设备。能同时容纳24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监理、工程造价专业的工程招投标、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基础上,以工程过程实训室为基础,成立工程管理工作室,开展招标投标、项目管理等社会服务,预计年均创收2万元以上。小计445.0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现有校外实训基地10个。校外实训基地既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必须条件之一,也是开展社会服务、校企密切合作的基础。继续扩大与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3年内投资5万元,再建15个具有良好合作机制的、能满足工学结合教学要求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稳定实习实训基地6个、动态实习实训基地9个),总数达25个。学生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教师企业锻炼、校企共同进行核心课程的开发。2013年5.0小计5.0合计450.0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施工企业职业氛围、制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签订共建协议、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教师进行培训、营造基于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境、制定实习实训手册、指导书及考核标准、签订学生安全管理协议等。 9.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结合学校教学信息数据平台,发挥理事会成员作用,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形成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主要从企业满意度和就业水平两个方面进行评价。(1)企业满意度评价毕业生满意度的调查工作由建筑工程学院就业科负责,会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指导教师共同实施,建立每一名毕业生个人信息档案、用人单位档案、信息统计档案。通过跟踪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非正式交谈(电话访谈)等调查方式,定期反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操作技能、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9个指标的评价,各指标均为四级量化指标,即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并以此做出综合评价。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反馈意见的统计分析,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作出合理评价,并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2)毕业生就业水平评价整个评价系统分为5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工作能力、竞争环节、工作稳定性、评价系统。①个人基本信息:户口所在地、性别、学习费用来源、学生来源、收回投资预期年限等。②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外语水平及计算机等级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工作经验、政治面貌等。③竞争环节:心理底线、期望起薪、乐观起薪、目标地域、工作选择依据等。④工作稳定性:家庭背景、工作经历、个人奖惩情况等。⑤评价系统:竞争力指数、收回年限指数、财富指数、可信指数、就业指数等构成。综合各项指标,设计总体指标:总体指标则将各个指标占据一定的比例分配来计算,真实全面的展示毕业生就业水平。(3)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作用,及时将其数据进行采集、更新、处理、分析和运用,为最终决策提供数据支持。10.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重点专业为核心,滨州职业学院城建产业联合理事会系统设计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使培养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5%之上,就业起薪值平均在1500元左右,就业层次高,社会满意度高。(1)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质量因素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学习评价、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质量管理规范与“质量记录”信息等。(2)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其结构如图5-3-3-5所示。培养目标调整质量标准过程监控质量要素质量评价信息处理保障主体教学质量目标修订图5-3-3-5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结构图(3)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是执行力的关键。①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包括:设立质量要素、质量监控点,并完善相应的质量标准。建立校内外质量监控点及评价信息互通机制,建立校外质量督导员队伍,通过城建产业联合理事会聘任校外督导员,形成有利于工学结合、内部质量控制与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制;制定配套的程序性和制度性规章。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包括: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目标考核体系;加强教学法规建设,严肃查处教学事故和违纪行为;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师综合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实行质量问题“一票否决”制;改革原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提高学习质量的学生管理办法。③建设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队伍,包括:提高质量意识;提高研制质量标准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水平;提高实施质量监控的能力;提高处理质量信息和对“质量记录”信息整理的能力。 ④形成自觉维护质量的氛围,包括: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系统化并编印成册;创造以提高质量为荣,以损害质量为耻,人人维护和提高质量的氛围;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及奖励办法时,以是否有利于质量提高为判断标准。(三)专业群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重点建设,将带动工程监理、工程造价、装潢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专业群建设计划投入10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50万元、学院自筹50万元用于教学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见表5-3-3-12。表5-3-3-12专业群建设计划表建设方案计划实施年预算资金(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教学实习实训条件建设√√√24.0师资队伍建设√√√33.0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43.0合计100.0以三个教学平台为基础,构建符合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室内设计技术、装潢艺术设计、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岗位要求的任务化教学的核心课程、专业拓展及专业实训单元(项目化任务),共同构建建筑类“双证书”教育框架,使专业群岗位取证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取证相互衔接和渗透。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带头人1名、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带头人1名,带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聘用专业教师3人,转岗培训2人,使专业群师资队伍达到21人。为改善专业群实习实训条件,在共享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实习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投资24万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见表5-3-3-13。表5-3-3-1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汇总表责任人:夏峰华实训室(中心)名称主要功能相关专业与课程完成时间预算资金(万元)装潢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主要用于完成装饰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技术工作室内装饰构造、室内空间设计、装饰工程预算,装潢设计专业的3DMAX、展示设计20115.0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室内内装饰施工实训室主要用于完成装饰施工技术工作室内设计专业的室内装饰构造、室内空间设计、装饰工程预算201215.0室内设计技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实训室主要用于造型基础课程等课程装潢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基础造型、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装饰画等课程20134.0合计24.0(四)师资队伍建设 表5-3-3-14师资队伍建设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资金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引进(或聘用)和培养专业带头人555152引进(或聘用)和培养双师骨干教师152015503兼职教师建设5151535总计254035100外引内培,通过对职称量化赋分指标体系、“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矩阵组织、360度考核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职业能力测试等量化管理工具,利用3年时间,建立一支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专兼合理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1.聘用、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并聘用1名在当地业界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声望、熟悉建筑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动态、能把握施工技术改革方向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1)聘用校外专业带头人:到国内的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提高其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发挥其行业影响的带动作用,挖掘其在专业课程开发、实训基地、产学研建设等方面的潜力。(2)培养专业带头人:将专业带头人送往高职教育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组织完成专业建设的各项内容,至少建设核心课程1门、主编教材1部、主持1项省级以上教研或科研项目;每年至少参加1次学术交流研究活动或参加1次由教育部或行业举办的专业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项目开发等具体服务,逐步提高行业影响力。2.培养、聘用专业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到2013年,聘用5名具有2年以上施工经验的专业教师,培养3名骨干教师,具体培养方法如下:(1)到国内、外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进行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养;(2)参与专业建设,至少参与1门核心课程开发,编写教材1部;(3)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至少6个月,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项目开发等技术服务。2年内,全体任课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测试,不参加测试或测试不合格者不予推荐评审技术职务职称。提高教学团队整体素质和能力,经过3年的建设,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达到100%。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3年内,聘用40名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主要负责专业课、顶岗实习、安全教育等具体教学工作;使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课时比例达到51%,具体专业课时分配见表5-3-3-15。表5-3-3-15专业课(专兼职教师)学时分配表学期周数专业课学时数专任教师承担课时数兼职教师承担课时数第一学期1518012060第二学期1872720第三学期17272160112第四学期1832423490第五学期19570190380第六学期18540180360合计10519589561002注:1.总学时按2698学时考虑,其中专业课学时按1958学时考虑。2.第五、第六学期的兼职教师周课时数,按20学时进行了折算。对兼职教师的培养与管理:“校企互聘,双向流动”,聘请施工企业专家和施工现场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选聘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将兼职教师的聘用、考核、管理纳入教师管理整体工作,严格执行兼职教师试讲制、聘用制。学校每学期均举办兼职教师培训班,专业教学公开课、教学观摩课、教学督导听课并要求兼职教师与校内对应学科教师结对,互相听课、评课,不断提高兼职教师与教学工作要求的契合度;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兼职教师能够掌握职业教育规律,适应高职教学岗位需要;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作用,引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和校本教材;落实学校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安排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励及专业职务评聘等。(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以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为契机,通过滨州职业学院城建产业联合理事会,整合技术和人才优势,面向社会大力开展建筑工程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服务。表5-3-3-1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资金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1社会培训与继续教育32162技术服务752143辐射带动与国际交流53210总计15105301.社会培训与继续教育利用学院建筑从业人员岗位培训二级资质,根据“十二五” 全省建设教育培训工作计划,针对建筑企业职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建筑工程新技术培训、新规范(标准)宣贯以及职业技能考核培训。2011年达到1200人次、2012年达到3200人次、2013年达到3600人次。2.技术服务以解决理事会成员单位技术难题为切入点,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营造“立项来源于企业、成果服务于企业、校企合作科研”的氛围,三年建设期完成,完成纵向课题1项、横向课题3项、专利1项,技术服务到款额2011年达到15万元、2012年达到26万元、2013年达到50万元。3.辐射带动开展与鲁中职业学院及周边省市等3所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对口交流,计划三年内区域职教师资培训每年14人次;开展对口支援中西部,2011年师资培养培训3人次、学生培养6人次,2012年师资培养培训6人次、学生培养12人次,2013年师资培养培训8人次、学生培养16人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013年外教交流1人,2013年学生中外交流2人,教师中外交流2011年1人、2012年2人、2013年2人。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一)专业建设资金预算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投入920万元,具体见表5-3-4-1。表5-3-4-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中央财政投入市级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学院自筹合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0100020120师资队伍建设010000100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建设0100200120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045000450社会服务能力建设0003030专业群建设050050100合计080020100920(二)项目建设预期效益专业及专业群紧紧围绕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定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优化课程体系,办出水平和特色,对当地的经济建设、文化与科技发展起到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作用。经过三年建设,成立滨州职业学院城建产业联合理事会,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适合本专业发展的长效模式;实现“开门开放、多元多样”的办学体制,形成 “学做交融、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成基于建筑施工岗位,融企业技术标准的课程体系;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实行“在建项目灵活分段”教学组织形式;建成省内先进、工学结合的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与滨州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共同建设“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基地”;形成精干高效的专业团队,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1%;建设期内,技术服务创收91万元;社会培训达到8000人次。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成立专业建设工作小组(见表5-3-5-1),落实《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对于每项建设内容,层层分解,将每项建设任务分解到教学周、每项教学任务落实到责任人,使人人肩上有任务,实行专人负责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检查各项工作进度及建设任务落实情况。表5-1-5-1专业建设工作小组成员表建设项目负责人职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吴俊本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王斌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李建国建筑工程技术教研室主任专业群建设赵大梅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师资队伍建设赵景利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办公室主任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王晓芹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二)制度保障1.引入开放式项目管理模式,吸引企业投入技术、资金、设备,设立研发中心,建立一体化实训场所,促进实践基地和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2.加强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监督、调控机制,定期调度,重点督察,保证建设项目按期完成;学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建设项目的整体绩效考核和分级绩效考核两级考评体系,对专业建设成绩显著、效益突出的项目参与人员,予以奖励。制订并认真实施项目建设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对项目进行考评,对考评不合格的给予相应的处罚。项目四师资队伍及领导能力建设 项目负责人:王长坤组织人事部部长一、建设目标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和“领导能力提升工程”,优化双师结构、提升教师素质,提升领导水平,提高行政效能。确保3年建设期末,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由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领导干部的办学治校、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大幅度提升。二、建设内容(一)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1.加强教师研修锻炼管理及考核。完善教师行业企业研修锻炼考核办法,自2011年起,在知名行业企业建立教师研修锻炼工作站,每学期选派不低于20%的专业教师进站研修锻炼,到2013年,所有专业教师均具有6个月以上的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研修锻炼实行项目化设计,让教师带着任务去,带着成果回,把学到的最新技术管理规范及行业企业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同时,把专业教师研修锻炼、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及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聘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职称评聘方面实行一票否决。修订职称量化赋分办法,自2013年起,把是否具有连续6个月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一票否决的依据。2.加强教师服务行业企业的考核及奖励。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把教师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纳入职称量化赋分指标体系,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对主持(或主要参与)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被行业企业应用且效益良好的教师予以奖励。职称量化赋分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学工作量与教学质量评价、学历、任职年限、任职年度考核、教科研成果、论文论著、荣誉称号、业务称号、精品课、班主任或辅导员年限、实践锻炼经历、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等12部分。在职称推荐评审中,量化赋分占总分的80%,评委投票占20%,职称量化赋分指标体系可有效的淡化人为因素,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量评价,树立以工作业绩评判的职称评聘导向。3.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及培训。一是推进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项目。按照“6+2”现代教育教学理念(6即“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项目载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突出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2即“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内容、外语内容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 ,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法,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等上课的方式。”),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的培训,并逐个测评,提高教师一体化课程设计能力,带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改革。自2011年起,全面启动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工作,并按照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到2013年全部完成。二是每年选派一定比例的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双师型”教师培训。三是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大赛,对获取各类高级考评员资格及技师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予以奖励。4.建立专业教师准入制度。修订专业教师引进办法,自2011年起,采取聘用等灵活形式,重点聘用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行业企业骨干作为专业教师。(二)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1.完善专业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专业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到2013年,聘用15名左右的校外专业带头人,重点选拔培养30名左右的校内专业带头人。校外专业带头人应具备以下条件:副高级以上职称,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人物或规模以上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校内专业带头人应具备以下条件: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中级职称;具备“双师”素质;专业知识扎实,能正确把握本专业及专业群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专业规划能力;能系统讲授本专业两门及以上主干课程;在专业建设、教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符合专业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规定。2.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通过选派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出国培训进修、承担市级以上教研和科研项目,主持专业建设及核心课程开发等途径,拓宽专业带头人视野,提高其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增强其专业总体规划及资源整合能力。3.在政策上实施重点倾斜。对校外专业带头人申报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与学院教研、科研项目及成果评审等予以支持;对校内专业带头人职称晋升、申报教科研项目、参加国内外进修学习培训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设立专业带头人专项基金,在经费使用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三)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1.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与管理。制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规范聘任资格,进一步提高兼职教师课时津贴。聘用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到2013年,建成不少于70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做到“校企互聘,双向流动”。 2.逐步提高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至2011年上半年,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以后逐学期递增5%,到2013年上半年达到50%以上。3.组织兼职教师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评审。争取主管部门支持,为兼职教师单独设立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并组织推荐评审。2011年,制定兼职教师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评审讲师3名;2012年,评审副教授2名、讲师10名;2013年,评审副教授3名、讲师15名;2014年后逐渐增加评审指标。4.开展兼职教师培训。一是组织开展兼职教师岗前培训工作;二是把兼职教师纳入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三是定期组织兼职教师座谈、经验交流、研讨和联谊活动等,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鼓励参与学校建设;四是选派优秀兼职教师参加国家、省级业务培训。(四)领导能力提升工程1.加强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坚持学习制度,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大领导干部培训力度。以理论学习、国内外学习培训、行业企业及有关院校任职等为主要手段,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提升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2.加强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力度。学校班子成员及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至少联系一个行业企业单位,经常深入行业企业考察调研,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校企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校领导每年负责一定数量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协调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承担横向课题。3.加强领导干部校外挂职锻炼。自2011年起,每年选派3~5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与知名企业挂职锻炼。4.加强作风建设及干部考核。制定《关于加强行政后勤人员作风及效能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工作效能;加强对内设机构及其领导成员的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先树优挂钩。三、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一)资金预算该项目资金预算为300万元,具体投入见表5-4-3-1。表5-4-3-1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预算表(7个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除外)项目资金预算(万元) 市政府财政投入学院自筹合计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2030207055102090专业带头人建设1010103055102050兼职教师聘任20304090551020110领导能力建设10151540551050合计60858523020203070300(二)预期效益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在企业建立工作站20家,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培养专业带头人30人,从行业企业聘用专业带头人15名;领导干部的办学治校、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大幅度提升。 项目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负责人:张循浩科研处处长张丽生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傅智端教务处处长一、建设目标以高水平专业建设带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通过实验实训条件改善提升技术研发装备水平,通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服务社会的实践水平,全面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鼓励和推动教师深入企业、社区和中职学校,服务企业和社会需求,开展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培训与培养,开展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与推广。积极扩大校际交流和国际合作,实施先进文化和教育理念的传播辐射。打造具有鲜明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的技术技能培训教育中心、新技术研发推广中心、学习型社会引领支持中心、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中心。二、建设内容(一)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紧贴“两区”经济开发,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等,大力开展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1.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学院人才、技术、装备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突出产学研结合,强调企业横向合作,通过重点项目对接、技术研发、政策咨询等,广泛参与和融入到“两区”经济建设中去,实现服务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学院的良性互动、多方共赢。科学定位工作重点。 面向新农村建设,开展农业技术推广;面向行业、企业、社会,解决管理和技术难题,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在自然科学领域,开展周期短、实用性强、与市场结合紧密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围绕重大经济、社会现实问题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重点为:新型织物纤维、应用软件设计、自动化控制电子产品、纺织工艺设计、耐盐作物机理及新品种选育、生物发酵技术、滨海地区建筑施工技术、滨海地区绿化及土地保护技术、地方性流行病学研究、科技创新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深入企业一线锻炼。充分利用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难题,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研发,提供配套技术服务,把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到企业中去。“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建立校企合作的立项、研发、应用、推广一体化成果开发模式,使技术服务成为促进和推动校企合作的“粘合剂”和“润滑剂”。完善引导激励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将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工作议程,制定社会服务战略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建立和完善学院内部激励、评价、约束机制,制订并实施学院《科技服务管理办法》,构建鼓励教师和二级学院参与社会服务的制度体系,提供优惠条件和保障措施,科技服务收入的10%用于奖励和返还完成单位和个人;修订学院《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定》,明确技术服务的收益分配,进一步向成果完成人倾斜;修订《专业技术职务量化赋分办法》,将技术服务列入职称晋升的考核内容,增加赋分项目;修订《科研业绩考核管理办法》、《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经费奖扣管理办法》等,将教师技术服务列入职称晋升、个人业绩考核、评先推优、二级学院考核,提高广大教师和二级学院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团队引领作用。培养团队、规范管理、项目带动,倡导联合攻关,整合优势资源。加强科研团队建设,老中青、高中低组建团队,以团队引领,以点带面,提升广大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搭建科研支撑平台。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搭建平台,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提升技术研发的装备水平。发挥学校科研所、博士研究中心、科技示范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滨州市纺织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发挥优势,开放管理,校企资源共享,承担企业项目,提升学校科技研发能力。3年内承担各级各类纵向课题30项,面向中小企业完成委托课题30项,申请专利10项。三年内技术服务收入逐年递增,2011年至少完成135万元、2012年225万元、2013年419万元。2.开展社会培训制定并实施《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社会培训收入的分配比例进一步向教学单位倾斜, 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和教学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动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山东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滨州市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基地、滨城区工商联民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山东省星火培训基地等为平台,以社会培训项目化为总抓手,实施“金钥匙”培训工程。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企业职工上岗、在校生技能提升、技能鉴定等,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社会培训。培训思路。分类培训:面向行业、企事业单位基层管理干部、一线技术骨干以及企业转岗人员等不同培训对象,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分类培训。服务产业:立足于区域经济的现状,结合各教学单位专业优势和特点,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整体素质技能为目标,围绕各行业开展培训,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服务。注重实效:紧密结合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使受训人员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培训内容。实施“滨州职业学院滨州行动计划”,开展“金钥匙社会培训工程”,制定《社会培训工作考核办法》,将社会培训纳入各教学单位的重点工作。根据行业、企业实际及市场需求,结合各自专业优势,科学确定培训项目、找准培训对象、扩大培训规模,实现社会培训项目化、基地化。紧密结合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针对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转岗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积极开展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建筑管理、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培训方式。加强同市内骨干企业的合作,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合作办学,采取学校培养、岗位培训、师傅带徒弟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探索组织开展订单式、项目式、示范基地式、点菜式等多种培训模式,主动适应企业需求,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设施、信息资源、专业人员等优势,设置培训项目,调整教学内容和培训目标,提高培训质量。不断加强与中小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根据企业需求,重点围绕技术服务,确定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办班授课、技术讲座、技术咨询与服务等方式,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灵活培训。培训效果。 良好的培训组织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也是实施培训工作的保证。加强组织领导,组成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培训协调工作,继续教育学院负责日常管理;培训资金专账管理,保证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加强培训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明确培训课时;实施培训评估,贯穿培训始终,确保培训质量,并为后续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培训的效果。3年内,完成社会培训87000人次,其中,2011年度完成社会培训15000人次,2012年度33200人次,2013年度38800人次。表5-5-2-1技术服务任务分配表单 位2011年9月2012年9月2013年9月三年合计纵向委托专利收入纵向委托专利收入纵向委托专利收入纵向委托专利收入生物工程学院*221511271115144193电气工程学院115111261115023291轻纺化工学院2215212615033291护理学院1151126215023191会计学院*115112615122092信息工程学院1121511261115033391建筑工程学院151126215013191重点专业小计564105871183485352172110640基础课教学部124810014社会科学部*111121104继续教育学院410111611030机械工程学院31811511026医疗学院212141108工商管理学院*2131511010航海学院112151108科研所115511522015科技示范中心15511521015网络中心512122009其他单位小计3103052042560671390139合计87413513912259145419303010779表5-5-2-2教学单位社会培训任务分配表单位2011年度培训(人次)2012年度培训(人次)2013年度培训(人次)三年合计(人次)基础课教学部60070010002300社会科学部60070010002300继续教育学院900180024005100生物工程学院1500320036008300电气工程学院1500320036008300机械工程学院900190023005100轻纺化工学院1200320036008000护理学院1200320036008000医疗学院900190023005100会计学院1200320036008000工商管理学院900190023005100信息工程学院1500320036008300建筑工程学院1200320036008000航海学院900190023005100合计15000332003880087000 3.开展继续教育面向行业、社区,积极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3年内达到2000人次,其中2011年300人次、2012年700人次、2013年1000人次。(二)骨干带动能力建设学校增强在服务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上的骨干带动能力,加大对本区域职业院校服务和支持力度,推动对外交流与合作。联合区域职教中心、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组建中高职衔接的网络体系,共享教育教学资源,联合培养技能人才。学校制定骨干带动中高职发展和开展中西部交流的规划,充分发挥学校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通过人员互派、交流学习、专题讲座、顾问团、师资共享、资源开放等方式,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校际合作,为对口支援学校提供指导和帮助。1.构建中高职衔接的网络体系联合区域职教中心、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构建中高职衔接的网络体系,共享师资团队、设施设备、教学成果等资源,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制订区域内中职毕业生直接升高职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建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3年内,区域师资培训达300人次;中职生培训达3000人次,其中2011年800人次,2012年1000人次,2013年1200人次。2.开展与中西部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东西部学校对口帮扶先进单位”和“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作用,在扩大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中西部院校的帮扶力度,扩大省外招生比例,联合培养师资和学生。3年内,对口支援中西部院校新增10所,其中,7个重点专业必须开展工作;跨省招生比例达到20%,西部招生比例达到15%,师资培养培训达到151人次,学生培养达到302人次。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围绕重点建设专业及其专业群,与国外职业院校联合,开展学生和师资培养,引进国外职业资格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课程、教材等,提高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3年内,国际合作院校新增9所;外教交流达到10人,学生中外交流达到52人次,教师中外交流达到49人次。三、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一)资金预算该项目资金预算为200万元,具体投入见表表5-5-3-1。表5-5-3-1社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项目资金预算(万元)市政府财政投入学院自筹合计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353035100100社会培训13962828继续教育4421010小计393437110138区域职业教育网络5321010中西部交流与合作10662222国际交流与合作13893030小计1811114062合计57454815023151250200(二)预期效益建立校企合作的立项、研发、应用、推广一体化成果开发模式,使技术服务成为促进和推动校企合作的“粘合剂”和“润滑剂”。三年内,完成各级各类纵向课题30项,面向中小企业完成委托课题30项,申请专利10项;技术服务收入779万元。实施“滨州职业学院金钥匙社会培训工程服务滨州行动计划”,制定社会培训工作考核办法,面向农村、企业、社区,开展社会培训达87000人次;面向企业职工、社会成员及中职毕业生,提供继续教育2000人次。组建中高职衔接的网络体系,开展区域职教师资培训达300人次,中职生培训达3000人次;扩大与中西部院校的对口交流,对口交流中西部院校达到12所;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合作交流院校达到15所。 项目六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项目负责人:李清后勤管理处处长一、建设目标投入4450万元,完成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筑采用全框架、大空间,与企业深度合作,引进生产线和生产设备,满足现代纺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食品生物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等专业实验实训的场地需要,建成融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信息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二、建设内容(一)建筑面积及布局实训广场面积为24000米2,包括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纺织材料实训室、纺织实训中心、染整放样实训室、染整工艺实训室、纺材实验室、纺纱实训室、产品质量分析室及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液压气动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机械技术实训室、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室、CAD/CAM实训室及教研室;数控技术专业的钳工实训中心、机加工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电气焊实训室及教研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水泥检测实训室、沙石检测实训室、混凝土与砂浆检测实训室、防水材料检测实训室、力学检测实训室及教研室;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轮机模拟器实训室、轮机实训基地及教研室;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植物组培中心、产品分析检验实训室、实验动物功毒室、生物化学实训室、甲壳素及衍生物实训室及教研室。(二)“开放、共享”的建设运行机制联合黄河三角洲地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及全院师生,按照“开放、共享”的思路,集中、整合学院专业实训资源,深化合作,引进生产与实训设备,建成具有“超市”特征的实训广场。1.多元投入在建设上,实训广场联合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同投入,加强市场化运作,通过对外承包租赁、股份制合作、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市场运作、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共建共管”。 一是积极运用中央财政资金、滨州市政府资金、学院自筹资金,联合区域内职业院校,建设主体工程,购买设施、设备。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发挥学院人才、设备、土地、厂房等优势,吸引行业、企业投入,引进企业设备,在实训广场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如轻纺化工学院与东方地毯有限责任公司、龙福环能科技合作设立转杯纺生产线,机械工程学院与滨州滨威活塞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设立活塞生产基地。三是申请地方政府资金,在广场设立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提升设备技术水平,开展技术研发。如滨州市纺织研究中心、滨州市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四是积极运用市政府政策、资金等优惠措施,借力发展,与知名大学开展合作,在广场设立研发机构。如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清大粉体技术研发中心等。2.资源共享在多元共建的基础上,实训广场实行共享化的运行模式,对内整合提升校内实训资源,成立专门机构;对外开展合作,促进校内、校外资源共享。一是整合校内资源,成立学院实训中心。改变原有以专业门类为依据的实训资源建设方式,打破各二级学院行政壁垒,集中、整合不同二级学院的同质实训资源,成立学院实训中心,完善实训广场功能分区,建立一体化实训室,实现多专业共同使用。二是依托广场,建立滨州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和支持下,运用省、市政府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资金,联合滨州市其他职业院校,开展校际间职教师资培训、学生实训,促进资源共享,建成滨州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三是服务区域建设,开展社会服务。面向黄河三角洲区域内行业、企业、社区、农村、学校,联合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信息交流等,面向社会实现资源共享。四是建章立制,促进资源共享。制定促进实训基地共享的管理考核制度,将行业企业参与度、设备的利用率、社会服务项目的扩展及创收增长幅度等纳入考核;建立实训中心岗位责任制及其他管理制度,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岗位职责,提高管理效率和共享效果。3.开放服务发挥广场功能,积极开展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信息交流等服务。一是发挥教学实训功能。面向全院专业及专业群,实训室全部 采用一体化设计,集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于一体,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教学做融合,提升师生技能水平。二是发挥社会培训功能。积极对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利用广场设施设备,开展“金钥匙”培训。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面向全国及区域职业院校,开展职教教师培训、学生实训;面向黄河三角洲“三农”,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三是发挥产品生产功能。利用校企共建的生产线和实训设备,承接企业少量生产订单,生产真实产品,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四是发挥技能鉴定功能。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农业、卫生等职能部门合作,面向社会人员及在校生,在依托学院山东省农业特有工种鉴定点、卫生部技能鉴定培训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点,利用广场实训设施设备,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五是发挥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功能。与黄河三角洲地区职能部门、行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发挥学院滨州市纺织研究中心、滨州市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清大粉体技术研发中心及4个博士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作用,依托广场先进技术设备,推动产学研结合,承接纵向及企业委托课题,开展技术研发,推广科技成果。六是发挥信息交流功能。充分发挥学院人才、信息优势,依托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加强信息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开展决策咨询、技术信息等服务,积极打造技术信息交流平台,为区域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服务。三、资金预算与预期效益(一)资金预算该项目资金预算为4450万元,具体投入见表5-6-3-2。项目2011年开始建设,2012年5月完成并投入使用。(二)预期效益建成24000平方米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满足现代纺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食品生物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等专业实验实训的场地需要。探索实践“开放、共享”的建设运行机制,面向黄河三角洲地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及全院师生,积极开展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信息交流等。 表5-6-3-2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建设项目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学校自筹合计2011年2012年2013年小计2011年2012年2013年小计1基础工程桩基础工程337.5337.5337.52基础工程350350437.5437.5787.53主体工程混凝土工程90090073873816384砌筑工程7027027025装饰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1171171176楼地面工程1171171177墙柱面工程87.7587.7587.758天棚工程1171171179门窗工程58.558.558.510油漆涂料裱糊工程29.2529.2529.2511耐酸防腐保温隔热工程58.558.558.512水电暖工程400400400合计3509001250775242532004450 第六部分建设预算及进度一、建设项目预算根据中央确定的“以地方投资为主”的精神,地方财政按照中央资金1︰3的比例资金投入,同时学院加大自筹和吸纳企业资金的力度,保证资金按需、按时足额到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预算总经费为15989.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2100万元,滨州市政府财政支持6300万元,学院自筹4200万元,企业投入3389.5万元。建设经费主要用于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等项目。各项资金使用安排、来源及比例、年度预算见表6-1-1、6-1-2、6-1-3。(一)中央财政支持经费使用安排中央财政经费2100万元,主要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4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等项目。其中100万元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1030万元用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311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659万元用于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资金按年度安排如下:1.2011年投入829万元,其中10万元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275万元用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项目,94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项目,33.5万元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416.5万元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项目。2.2012年投入637.5万元,其中6万元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197.5万元用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项目,106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项目,23.5万元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304.5万元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项目。3.2013年投入633.5万元,其中4万元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186.5万元用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项目,111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项目,23万元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309万元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项目。 (二)举办方投入经费使用安排滨州市政府财政投入经费6300万元,主要用于中央财政和非中央财政支持的7个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等项目。资金按年度安排如下:1.2011年投入2122.7万元,其中1606.7万元用于中央财政和非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516万元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建设等全院公共项目。2.2012年投入2915.9万元,其中1720.9万元用于中央财政和非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095万元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建设等全院公共项目。3.2013年投入1261.4万元,其中1092.4万元用于中央财政和非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69万元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建设等全院公共项目。(三)学院自筹资金使用安排学院自筹资金4200万元,主要用于中央财政和非中央财政支持的7个重点建设专业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等项目。资金按年度安排如下:1.2011年投入1151.5万元,其中291.5万元用于中央财政和非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860万元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建设等全院公共项目。2.2012年投入2773.5万元,其中254.5万元用于中央财政和非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2519万元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建设等全院公共项目。 3.2013年投入275万元,其中204万元用于中央财政和非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71万元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建设等全院公共项目。(四)企业资金使用安排企业资金投入3389.5万元,主要用于7个重点建设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项目。具体安排为:2011年投入2568万元,2012年投入556.5万元,2013年投入265万元。表6-1-1建设项目资金安排表序号建设内容资金来源合计(万元)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学院自筹企业投入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10036030205102实训条件建设10302930.5204.673369.57534.673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311878.5201.331390.834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65952122414045社会服务能力2602405006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建设1250320044507项目建设费100100200合计2100630042003389.515989.5 表6-1-2各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及其比例一览表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万元)中央财政举办方自筹企业投入项目经费合计金额比例金额比例金额比例金额比例金额比例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200.95%500.79%300.71%1000.63%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现代纺织技术67031.90%5308.41%501.19%254.57.51%1504.528.45%机电一体化技术67031.90%5308.41%501.19%651.92%1315生物技术及应用42020.00%4306.83%501.19%900计算机网络技术32015.24%4306.83%801.90%830小计208099.05%192030.48%1805.48%319.59.43%4499.5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护理95015.08%501.19%300088.51%400033.90%会计电算化5508.73%501.19%600建筑工程技术75011.90%501.19%200.59%820小计225035.71%1503.57%302089.10%5420专业群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群500.79%501.19%1004.8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500.79%501.19%100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群500.79%501.19%100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500.79%701.67%501.48%170护理专业群500.79%501.19%100会计电算化专业群500.79%501.19%100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500.79%501.19%100小计3505.56%3708.81%501.48%770其他项目教学团队与领导能力2303.65%701.67%30032.21%社会服务能力1502.38%501.19%200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建设125019.84%320076.19%4450项目建设费1001.59%1002.38%200小计173027.46%347081.43%5200总计2100100.00%6300100.00%4200100.00%3389.5100.00%15989.5100.00% 表6-1-3建设资金年度投入预算表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中央财政举办方自筹企业投入合计2011年2012年2013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10641915161299100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75197.5186.520.218.417.4342323795师资队伍建设941061117784.582.5555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33.523.52344.53431.5190实验实训条件建设416.5304.530956652834650254.5652839.5社会服务能力302020403129170其他0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53132105281616450师资队伍建设107129104340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143342320220实验实训条件建设34866127125003002004280社会服务能力181111372924130其他0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626.522.51931.533.5159师资队伍建设25.521.517.54146.8343.5195.83实训条件建设48.51214142.577.1735482415.17教学团队与领导能力608585202030300社会服务能力574548231512200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基础设施建设35090077524254450项目建设费305020305020200小计829637.5633.52123.72914.91261.41151.52773.52752568556.526515989.5合计2100630042003389.515989.5 二、项目建设进度2011年,在省教育厅、财政厅等主管部门领导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编制建设方案,制订建设项目任务书,并通过专家论证。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制订项目管理的保证体系和相关制度,确定项目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充分发动广大教师参与示范院校建设,将建设任务落实到人。全面启动2011年建设项目,按月落实实施计划,以工作周报、月报表的形式检查项目建设进度与质量情况。2012年,按照项目投资规划,进行投资。三级校企合作组织组建并运行,制(修)订校企合作制度,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初见成效;7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质核心课程及专业资源库建设建设初见成效;师资队伍完成部分投资,培养或聘用一部分专业带头人和兼职教师,实施出国培养计划,“双师型”素质教师比例及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时比例实现年度目标,领导能力建设逐步开展;一部分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建设完成;社会服务能力、骨干带动能力等项目逐步开展。2013年,按照项目建设进度,进行投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成功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完成预定目标,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完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双师型”素质教师比例及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时比例全面实现目标,领导能力全面提升;实训基地建设基本完成;社会服务能力、骨干带动能力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可监测指标阶段性成果见表6-2-1。表6-2-1可监测指标阶段性成果项目指标单位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扩)建校内实训中心(室)个24273889校外实训基地(达到)个160205249生产性实训比例%60%70%82%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比例%100%100%100%100%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位3010545教师企业半年实践锻炼%40%80%100%教师职业能力测试%20%80%100%兼职教师资源库人数位55060070070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658090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354550课程建设优质核心课程门17213068人才培养方案个77工学结合特色教材部11192353多媒体课件个11231751 试题试卷库个12231853案例库个20211152视频库个8191441网络课程门10161945社会服务对口交流与支援中西部院校个24410国际合作办学学校数个3339承担企业横向课题个791430承担纵向课题个813930申请专利数个41510技术服务到款额万元135225419779“金钥匙”培训人次人次15000332003880087000继续教育人数人次30070010002000培训职教师资数位100100100300人才培养质量用人单位综合评价称职率%9898.899学生双证书获取率%9798%98.5学生初次就业率%9595.596.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成立董事会(理事会)数个77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数个98117140办学主体单位个666合作办学单位(机构)个145156189 第七部分项目建设的预期效益分析一、全面提升学院综合实力,打造学院特色品牌(一)全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开门开放、多元多样”的办学体制和“矩阵组织、项目管理”的内部管理机制,整合办学资源,拓宽办学渠道,创新办学形式,增强办学活力。(二)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和提升进一步促进校园基本建设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保障,并在产学合作中发挥显著作用。(三)建成7个国家重点专业及其专业集群建成现代纺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护理、会计电算化、建筑工程技术等7个特色专业及其专业集群,形成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布局。(四)形成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两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服务滨州“中国家纺基地”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代纺织技术等7个重点专业多途径、多形式创新具有专业和产业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五)建成一批条件完善、实力雄厚的实习实训基地校企紧密合作,建成纺织实训基地、机电实训基地、生物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护理实训基地、会计实训基地、建筑工程实训基地等7个融教学实训、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六)建成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成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企业参与、校企互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人员精干,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师资队伍。(七)“双融、三基于”专业课程开发建成一批工学结合、职业能力突出、理论实践一体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达到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八)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面向服务对象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发挥利益相关方作用,构筑以学院为主导、社会参与的监控有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九)强化领导能力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办学治校和科学决策能力、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二、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搭建研发平台,形成公共服务基地,提高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拓展社会服务范围,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三、进一步增强骨干带动能力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增强学院对本区域乃至全省、全国职业院校的服务和支持力度,增强学院在区域及中西部高职教育发展上的骨干带动能力;同时推动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院的国际化水平。 第八部分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管理,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滨州市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和校纪委书记任组长的项目建设监控小组。为加强项目实施,成立校长任主任的项目建设办公室,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等七个职能组、现代纺织技术等七个专业及专业群项目组。二、强化制度监管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2号)文件精神及项目建设需要,制定《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分别加强对项目实施、建设资金和仪器设备的管理。三、确保资金投入市政府承诺,分年度拨付项目配套资金6300万元;建立生均经费基本标准拨款制度,形成举办方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保证生均经费逐年递增,三年内达到省内本科标准;增设校企合作专项补贴,主要用于支持学校实习实训;加大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建设等专项资金投入,提高学校基础能力。学院将盘活现有土地资产,对学院沿黄河十二路地段进行开发,预计收入3亿元,用于学院建设。四、深化合作办学在互利共赢中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政府、学校、学院(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的决策、咨询、指导机构,形成政府引导、院校主动、行业协调、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和行业协调指导工作机制,推动校企共享资源、共同治理、共创效益、共育人才。适应企业需求,创新多形式、多途径、体现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加强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五、采用项目管理按照“项目管理、责任到人、全程监控、定期考核”的原则,对全校重点工作和骨干校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承担重点工作和建设项目的部门负责人或组长是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按照重点工作和建设项目的预期目标,负责工作实施,并配合督查办做好工作的监控和验收。 六、实施动态监控制定《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整体绩效考核和分级绩效考核两级考评体系,实行不定期的跟踪检查和定期的学期考核、年度考核及终期验收,统筹协调,落实责任,过程监控,纳入考核,确保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 附件1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提高投资效益,达到预期建设目标,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建设管理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是:通过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整体优化“双高”人才培养的构成要素和支持系统,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建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带动黄河三角洲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第三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是:经批准的《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中确定的内容,即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和领导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项目。其中列入项目资金支持的七个重点专业建设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核心建设内容。第二章项目管理与职责第四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负责制,按照“项目管理、责任到人、全程监控、定期考核”的原则,实行项目化管理,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明确各项责任目标和各级项目责任人,逐级签订项目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第五条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滨州市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领导工作。成立校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工作小组,负责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工作。成立项目建设监控小组,负责项目的监控工作。第六条为保障项目建设计划的实施,成立项目建设办公室、八个职能分项目建设工作组、现代纺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护理、会计电算化、建筑工程技术等七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工作组等办事机构。第七条各项目建设单位分别或交叉成立项目建设二级领导小组,实行项目负责制,确保建设任务的完成。第八条 项目建设办公室制定管理办法,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监督、调控机制,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各项目均采用“一页纸”项目管理方法,保证项目监控的实时性、即时性和准确性。第三章项目实施第九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以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方案》和《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为依据,保证建设进度,实现预期目标。第十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任务书中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进度及年度预期目标、验收要点等,任何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更改。若因客观原因确需对计划进行局部调整,须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第十一条制定并实行项目建设月报、阶段验收报告等信息发布制度,动态公布各项目建设小组建设信息、阶段性成果,实行项目建设的全程跟踪、全面监控。第十二条项目建成后,由二级项目建设小组向院级工作小组提交结项验收申请报告,全面阐述该项目计划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成果,由院级领导小组聘请有关专家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验收小组,依据建设方案、建设任务书及所签订的项目建设责任书对项目进行验收。第四章项目资金和仪器设备管理第十三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采取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专人负责、单独核算。制定《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设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资金总体规划和预算方案审批,各级项目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合理使用资金。第十四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和管理,实行招标、检查、监督、考评与审计。制定《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规范仪器设备购置、使用和管理。各使用单位应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益,落实专人,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转、功能开发、日常保养和维修、填写设备使用记录等日常管理工作。第五章考核与奖惩第十五条制定《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整体绩效考核和分级绩效考核两级考评体系,对各工作组实行不定期的跟踪检查和定期的学期考核、年度考核及终期验收。第十六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成果,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鉴定,并进行成果登记,成果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专利权归学校,成果可按有关规定申报各级奖励。第十七条对于考核成绩突出、效益显著的项目建设小组、个人以及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学校将予以表彰和奖励。第十八条对于影响项目正常建设和验收,学校将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追究承担该项目的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给学校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给予处分;对协作不力的部门和责任人适当扣发岗位津贴补助。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学校项目建设工作小组负责解释。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学校正式启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之日起执行。 附件2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2号)的规定,结合《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的要求,按照《滨州职业学院关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针对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资金包括用于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地方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企业投入和学校自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三条学校对专项资金管理遵循“集中使用,突出重点;总体规划,分年实施;项目管理,绩效考评”的原则,建立资金管理责任制。建设项目预算作为学校综合预算的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总体预算。按照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严格项目管理,任何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截留、挪用和挤占。第二章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责第四条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是专项资金的主管机构,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制定学校专项资金总体建设目标;2.负责学校专项资金的筹措及配置;3.负责审批学校专项资金的项目申请计划;4.负责审批学校专项资金预算草案和预算调整方案;5.负责审批学校专项资金决算。第五条学校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行资金管理责任制。各二级项目组是专项资金的直接使用部门,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组织建设项目的论证;2.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3.负责专项资金的项目申请计划; 4.负责预算调整方案的起草;5.负责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台帐。第六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建设办公室”)是专项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对项目预算编制原则的制定和申报立项、可行性论证和预算的汇总;2.负责项目专项资金的中期检查和期末验收;3.负责项目成果评估和效益分析;4.负责专项资金使用的审核、考评和监管;5.负责财务报告的审核等。第七条财务处负责专项资金的收支管理,在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责:1.参与专项资金预算草案的编制、汇总,提请工作小组审定后,上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批;2.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批复下达的专项资金预算进行总体和项目控制;3.负责按来源渠道、项目单位等分配经批准的专项资金到各子项目,并单独设立项目账进行会计核算,运用项目预算控制系统等有效手段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实施跟踪管理;4.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支付,并设置单独账簿进行核算,对专项资金各子项目采取专账管理,保证专项资金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5.严格项目管理,强化会计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年度使用计划按期完成;6.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本管理办法,审核专项资金开支的合理性、合法性,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与项目建设进度、预期目标相一致;7.按时编制财务报告和年终决算,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第八条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负责专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与检查。第九条使用专项资金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材料以及支付修缮工程款项等,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按照招投标程序办理。第三章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第十条 专项资金预算是学校综合预算的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总体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第十一条专项资金预算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经过项目申报、审核论证、立项审批、预算核定等程序,逐级建立严格、规范的评审机制,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制定预算方案。第十二条专项资金年度项目预算一经审定,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作调整。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需按管理程序逐级上报各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第十三条各项目单位在上报项目预算时,应严格按照相关项目申报文本的要求进行申报。第四章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第十四条专项资金专款用于我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中的项目建设支出。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点专业内涵建设与体制机制创新,不得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专职人员引进等方面;地方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等;企业投入和学校自筹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及专业群、社会服务及对口支援等。专项资金必须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统一管理,专人负责。项目工作组必须严格按计划分配使用经费,加强专项资金预决算管理,保证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第十五条专项资金支出主要包括:1.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费,是指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立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人事制度发生的费用。包括:(1)董事会或理事会成立、运作产生的办公费、调研费和专家论证、咨询费等费用;(2)校企合作保障制度的制定、开发、调研和资料费等费用;(3)教师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建设等费用。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费,是指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按照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对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专业进行教学研究;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发生的费用。包括: (1)有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调研费(包括差旅费)、资料费、材料汇编、教材编写、印刷装订、课件制作等费用;(2)企业和课程专家论证、咨询等费用及由此发生的差旅费用;(3)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专业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网络设计、资料费、劳务费等。3.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费,是指用于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专业带头人和兼职教师的聘用(聘任),以及领导能力的提高等发生的费用。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从行业企业聘用(聘任)有丰富一线实践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和兼职教师,以及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央专项资金用于师资队伍建设部分的经费一般不超过其总额的15%,其中1/3可用于聘用上述类型兼职教师。包括:(1)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费用(出国培训、国内院校进修、实践锻炼、参加学术研讨或交流会等)及相关的差旅费等;(2)聘用(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以及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所需费用;(3)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培训等费用;(4)为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学校举办和个人参加的培训、讲座和调研产生的培训费、会议费、差旅费和劳务费等。4.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费,是指项目建设过程中购置、调试、改造、维护实验实训设备以及相关实训制度建设、规程设计发生的费用。其中中央专项资金只能用于购置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上述支出,并且中央专项资金用于教学实验实训设备购置部分的经费一般不超过中央专项资金总额的50%。包括:(1)仪器设备及软件的购置、运输、安装、调试、维护以及相关费用。(2)新建、改建、扩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所需要的基本建设、配套设施购置、运输、安装、搬迁等费用。(3)实训项目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以及相关实训制度建设、规程设计等费用。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费。包括:(1)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发生的费用; (2)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发生的费用等;(3)对西部支教支援、合作办学产生的费用等。6.基本建设费,是指与建设任务相关的基本建设支出,按照现行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7.项目管理费,是指项目建设办公室在实施项目建设中,所必需开支的经费。主要用于项目建设办公室统一组织的项目论证、评审、考核、验收所需的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交通费和专家劳务费等。第十六条专项资金支出审批程序1.专项资金支出须按照《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规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及年度建设计划,制定建设单位年度资金支付计划。2.年度资金支付计划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项目建设专家论证,并经建设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建设组所在单位负责人确认后,提交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审查。3.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组织学校项目建设专家组审核并确认后实施。4.审批后的专项资金,由各二级建设项目组具体管理使用。在项目实施前,按项目管理的要求,按类别填写《滨州职业学院骨干校建设经费使用审批单》,办理经费使用审批手续;报销时,填写《滨州职业学院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报销单》,办理报销手续。财务处根据项目建设年度预算和年度实施计划、项目经费审批表以及报销单支付建设资金。5.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原则,依照学校现行财务管理规定,办理专项资金报销审批程序。各院经费签字报销程序为:经办人、三级建设项目负责人、二级建设项目负责人在原始票据上签字,项目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在报销单上签字(须附《滨州职业学院骨干校建设经费使用审批单》);部门及学校公共预算经费签字报销程序为:经办人、部门主要负责人、二级项目组负责人在原始票据上签字,项目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分管校领导在报销单签字(须附《滨州职业学院骨干校建设经费使用审批单》);子项目开支超过1万元的,须经校长在报销单上审签。专项资金各项开支,一律填写《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报销单》。 6.骨干校项目建设过程中,如需调整资金支付计划,必须由项目建设单位重新进行项目论证,并重新执行以上操作程序后,方可支付建设资金。7.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实施全过程审计监督。第十七条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支付利息、捐赠赞助、对外投资、抵偿罚款等与骨干校建设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以及未经申请批准的超出项目专项资金预算或定额的费用。第十八条专项资金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支出审批程序必须按照校现行财务制度执行。第十九条凡纳入政府采购的支出项目,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执行,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第五章专项资金决算管理第二十条年度终了,各类专项资金必须根据主管部门决算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结帐手续,财务处编报财务决算,经项目建设办公室和工作小组审定后,上报教育部、财政部。第二十一条财务处上报决算时,须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提供必要的文字说明,其主要内容包括: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资金的使用效益、资金的管理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等。第六章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第二十二条每月末,财务处公布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运用项目控制系统等管理手段,项目建设办公室、财务处对专项资金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反馈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会同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实施全面监督。第二十三条实行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如发现有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行为,以及因管理不善导致资金浪费、物资设备毁损情节严重的,将对责任部门(项目)和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同时要求责任部门(项目)在限期内予以纠正。情节严重者,将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第二十四条所有与专项资金有关的各级领导、项目负责人和财会人员,都应自觉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同时接受教育部、财政部和有关审计、检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和财务处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3滨州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对利用专项建设经费购置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保障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仪器设备(以下简称设备),是指利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经费(含接受捐助经费)购置的根据规定需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种设施设备、软件与器材;也包括无偿调入、接受捐赠以及自制的设备、软件与器材;还包括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不属于房屋及建筑物的其他固定资产。附属于房屋及建筑物建设项目一并采购的设施设备必须纳入设备管理范围。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管理,包括设备计划、申请、审批、购置、验收、使用、维护维修、变动、处置等全过程。第四条在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的领导下,由各重点建设专业所在院和归口部门负责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设备的申购论证、采购与验收的技术把关、使用管理等具体工作,资产管理处负责国家骨干院建设项目设备的采购、验收、后期管理、使用评价等具体工作。第五条严格按照我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及任务书,做好设备的申购论证工作。每个建设项目涉及的仪器设备的购置都要填报“滨州职业学院仪器设备购置项目论证报告书”。第六条仪器设备管理实行三级管理体系: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工作小组是设备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资产管理处是设备管理的职能机构;各院、各部门是设备管理的具体执行部门。各院、各部门要设一名资产管理员,并安排一名负责人分管设备工作。 第七条资产管理处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设备计划审定、日常审批、组织购置、组织验收、入账、建档、变动、处置、统计、组织清查等相关管理工作,指导各部门资产管理员做好管理工作,对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和主管校领导负责。第八条各院、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设备管理的具体工作,落实设备管理员和管理、使用、维护责任人,对分管设备工作的部门领导负责。第二章计划第九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的申购论证专家组必须由5人以上(含5人)组成,贵重设备的申购论证必须有校外同行专家参与论证,单价在40万元以上(含40万元)的设备的申购论证必须有2名以上(含2名)校外同行专家参与论证;单价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设备的申购论证必须有3名以上(含3名)校外同行专家参与论证。第十条申购的同类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设备有多台(套)的,按设备总价参照第五条进行申购论证。第十一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设备申购论证的主要内容有:设备购置的必要性,与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一致性;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开展市场调研情况,经济性与合理性;设备的利用率与使用效益分析,校内外同类设备拥有量与使用情况,以避免重复购置;设备的场地、环境等条件准备情况;贵重设备和特种设备的专职使用与管理人员准备情况。第十二条设备购置项目经论证通过后,需经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同意;报经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工作小组、资产管理处审核,并经主管校长签字同意。申购的设备与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不一致时,须经学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审批同意,方可执行。第十三条申报的设备采购计划,要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需要划分成不同的项目。原则上,同一类型(不同型号规格)的设备应归为同一项目;同一供应商能提供的设备应归为同一项目,属于财政规定的特殊设备的同类设备应集中单列为一个项目。申报采购计划时,禁止将本应作为集中采购的项目拆分为多个自行采购项目。学校资产管理处可根据政府采购规定将多个自行采购项目合并为集中采购项目。第十四条设备购置项目必须指定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要充分了解拟购置设备的市场行情,各使用部门主管领导对购置项目负全责。 第十五条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计划申报年度设备购置计划时,必须优先考虑设备安装使用场地,没有落实场地的不能列入年度购置计划。第三章购置与管理第十六条设备购置要严格按照滨州市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与程序进行操作。所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设备全部纳入市政府采购计划,由资产管理处组织,统一申报市政府采购中心集中采购。各建设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对设备的技术把关负全责。第十七条资产管理处为设备购置的组织、协调与执行部门。学校监察部门对设备购置过程进行监督,资产管理处要主动接受监督。第十八条凡市政府采购委托我校采购的分为集中采购和自行采购项目;集中采购项目又分为公开招标、定点采购、指定品牌型号询价(没有特别原因不能采用)等不同的采购类型。1万元以下的项目(不含财政规定的特殊设备)可列为自行采购项目。第十九条属于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设备,由资产管理处组织采购,相关使用部门提供技术要求并在技术上把关。第二十条属于自行采购范围的采购项目,单价1万元(含1万元)以下的,由使用部门自行采购,资产管理处可提供协助,可采用询价采购方式;单价1万元(不含1万元)以上的,由资产管理处与使用部门共同组织采购,相关使用部门提供技术要求并在技术上把关,可在询价基础上采用联合谈判方式采购;单价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原则上要参照政府集中采购的方式进行校内招标采购,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采购。第二十一条各部门应成立设备采购小组,自行采购项目应由三人(含三人)以上实施,其中一人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采购项目的实施过程。第二十二条单价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上的采购项目必须签订采购合同,经监察审计室审核,有立项部门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资产管理处盖骑缝章备案。第二十三条设备验收合格后,设备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员负责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建立分户账、设卡;资产管理处负责归口审核、归口明细账,打印验收单;财务部门负责财务审核,记总账;有关采购资料由资产管理处归档,有关技术资料由使用部门保管归档。第二十四条 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负全面责任,对所管理的设备要落实使用责任人,掌握设备使用情况,保持账、卡、物一致,及时做好设备维护与维修,及时做好有关数据和资料的上报工作,及时将异常情况报告本部门资产管理员,及时办理有关手续。设备管理员变动后,应及时办理所管设备的交接手续。第二十五条资产管理处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设备清查(以抽查为主),了解、掌握设备使用单位对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技术状态及其完好率、使用率等信息。对贵重设备要进行使用考核,及时、真实、准确地向上级有关管理部门报送各类统计数据与资料。第四章使用和维护第二十六条设备开始使用后,要在包修期内充分使用,并有意识地全面测试设备的各项性能及其稳定性,考验设备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保修。第二十七条设备使用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做好使用记录。第二十八条设备使用部门要重视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设备维修要立足校内;需要送校外维修的,需经资产管理处组织人员鉴定。第二十九条未经批准,不得将设备拆卸、改装和分解,确因功能开发、改造升级或研制新产品需要拆卸、改装和分解时,应向资产管理处办理有关审批手续。第五章变动与处置第三十条设备在部门之间变动时,由资产管理员负责办理相关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变动。根据学校发展和实际使用需要,资产管理处可以统筹调配设备,以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第三十一条对闲置设备,资产管理处有权进行调配。对长期不投入使用和利用率很低的设备,要追查原因,分清责任,确系人为因素造成的,应予处理。第三十二条未经批准,不得将以实习实训室建设名义申购的设备作为行政办公设备使用或个人使用,也不得将实习实训设备作为行政办公使用或个人使用。第三十三条未经批准,不得将设备借出或携出其使用保管场所。校内借用设备,要经双方部门同意,并由资产管理员办理借用手续。不得将公用设备或贵重设备长时间借给个人使用。未经批准,不得将设备携出校外使用;确需携出校外的,必须经设备所在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报资产管理处备案。第三十四条因管理不到位、操作不当或其他主观原因造成设备损坏、丢失的,要及时上报资产管理处,并按有关规定赔偿,同时进行账务处理。第三十五条设备无偿调出或出售,要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第六章考核和奖惩 第三十六条资产管理处及使用部门要对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状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通过考核,促使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水平。第三十七条学校将对设备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不负责任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的人员,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赔偿损失或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设备管理员的工作绩效,由其所在部门、资产管理处共同进行考核。第三十八条学校鼓励部门或个人联系社会各界向学校无偿捐赠设备,鼓励合作办学;成绩显著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第七章附则第三十九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仪器设备管理,校内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没有涵盖的管理内容按学校相关规章制度执行。第四十条本办法由资产管理处负责解释。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