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课时训练(第五章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必修三课时训练(第五章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ID:1553761

大小:5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2

必修三课时训练(第五章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第1页
必修三课时训练(第五章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第2页
必修三课时训练(第五章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第3页
必修三课时训练(第五章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第4页
必修三课时训练(第五章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三课时训练(第五章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密码原创)我国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在《乙亥杂诗》中有一句诗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落红”指的是落花,落地后其中的有机物可以再次被植物吸收B.“落红”入地后需要分解者的作用才能化为春泥,重新作为植物生长的营养C.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句诗体现了自然界的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落红”中有机物中的能量可以被植物重新利用解析:“落红”就是落花,落花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后,才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落花中的有机物和有机物中的能量不

2、能直接被植物利用。这种现象还能体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B2.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解析:由题图示可知,D为生产者,A、B、E为消费者,F为分解者,C为大气中的CO2,所以碳元素由D传到A和F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所以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D→A→B→E;因为F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环节,所以与B之间不存在竞争或捕食关系。答案:B3.在浮游植物

3、→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碳是以哪种形式流动的(  )                A.二氧化碳B.有机物C.碳酸盐D.二氧化碳和有机物解析: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碳以CO2的形式循环往返。在食物链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在各营养级传递。答案:B4.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 ②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 ④其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流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产者、消费

4、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回到无机环境。物质是循环的,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答案:B5.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  )A.a>b>c  B.c>b>aC.c=b>a  D.a>c=b解析:由题图可知a地区落叶量大,但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最少,说明a地区的有机物分解速度快,以此类推b地区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小于a大于c。由此可推知,分解落叶的能力a>b>c。答案:A6.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寒带地区有时对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

5、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解析:森林中残枝落叶较多,微生物不能及时分解。若辅助以人工火攻,可使有机物加速转变成无机物,加速了物质循环。答案:C7.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回归无机环境的途径包括(  )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 ③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④人类生产活动中的燃烧过程 ⑤生产者的化能合成作用 ⑥硝化作用A.①⑤⑥B.②③④C.②③⑥D.②③④⑥解析: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都是将无机环境中的CO2固定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硝化作用指将NH3氧化成NO的过程,②③④都可将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碳转化成CO2回归

6、到无机环境中。答案:B8.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联系: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包括三部分:生产者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

7、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答案:C9.(密码改编)下图1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下图2是人们绘制的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A.该生态系统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解析: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增强了

8、光合速率,提高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