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州文化—微派建筑—古牌坊、古祠堂、古石桥、古书院、古园林

微州文化—微派建筑—古牌坊、古祠堂、古石桥、古书院、古园林

ID:15574823

大小:98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4

微州文化—微派建筑—古牌坊、古祠堂、古石桥、古书院、古园林_第1页
微州文化—微派建筑—古牌坊、古祠堂、古石桥、古书院、古园林_第2页
微州文化—微派建筑—古牌坊、古祠堂、古石桥、古书院、古园林_第3页
微州文化—微派建筑—古牌坊、古祠堂、古石桥、古书院、古园林_第4页
微州文化—微派建筑—古牌坊、古祠堂、古石桥、古书院、古园林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州文化—微派建筑—古牌坊、古祠堂、古石桥、古书院、古园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微州文化—微派建筑—古牌坊、古祠堂、古石桥、古书院、古园林古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是用来标榜功德,宣扬封建礼数的。歙县多牌坊,这与徽商的发展、兴起和程朱理学的发源、影响有着渊远流长的关系。以儒学思想为精神世界主要内容的古代徽州人,地少不足以耕的自然条件成为他们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主要动力。歙县人少小离乡背井,外出经商,足迹遍天涯。出门少则三年五载,多则数十载,为了高堂双亲有人照应,行前一般都要先完婚。在外经商,若不能发迹,则羞见家乡父老。商人发迹了,钱财显赫,明清时期,徽商达到鼎盛,出现了"无徽不成镇"的盛况,其财力左右国家经济命脉达三百余年之久。朝庭对徽商当然刮

2、目相看,恩宠有加,徽商于是进入了"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发展轨道。浪迹天涯而发迹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他们奏请皇上恩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义寿、贞节……,树碑立传,以求流芳百世。黄山市现存的明清两代的牌坊甚多。著名的如歙县棠樾牌坊群、黟县西递胡文光刺史牌坊、歙县县城的许国石坊等等。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规定:祭天天先祭灵星。到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筑郊台(祭祀天地的建筑)外垣,设置灵星门。后移置于孔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人们认为汉代祭祀灵星,是为了祈求丰年,与孔庙无关。又见改灵星为棂星。宋(南宋)

3、元年以后,尤其是明清,这种建筑不仅置于郊坛、孔庙,还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旁、里前、路口。也不仅用于祭天、祀孔,还用于褒扬功德,旌表节烈等等,于是灵星门不仅一变成为棂星门,而且再变为牌坊。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  古祠堂: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徽州祠堂遍布城乡,现存祠堂最早的建于明弘治年间,至清代,多不胜举。总祠,作为当时重要的公共建筑,一般多置于村镇两端、傍山或有坡度的地方,规模较大,少则二进,多则四、五进,建筑依地形浙次高起,主体建筑置殿后,颇富变化。单面为中轴线上两个或多个三合院相套而成

4、,配以牌坊。支祠平面多为四合院式。仅在歙县一地,一般较大的村镇,如许村、昌溪,总祠与支祠在12个以上,现存的尚有5-6个。祠堂外观,正面较豪华,门厅多为五凤楼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余三面较简洁。其结构与民居相同: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一般外檐柱多用木石混合,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粗硕。斗柱为标准南方式,节头多为象鼻、凤头、如意,有时上面装有翼形云板。有些祠堂寝殿虽为双层,但底层梁架仍齐整,一如单层,并绘有精致的彩画。由于“新安人近雅”,故彩画色彩淡雅,其构图设色不同于北方,直接画于木地上。黟县南屏村的叶家祠堂、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摄影地,《菊豆》、《风月》

5、、《卧虎藏龙》等多部著名影片,均在此取景拍摄。位于徽州区的呈坎罗东舒祠,在六十年代就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堪称国宝。古石桥:徽州大地,人杰地灵。黄山白岳簇拥其间。新安江上、率水之滨,一座座古桥横卧于溪涧清流之上,给妩媚秀丽的山川平添了一种气势,正是一道风景,几多古韵。黄山市的古石桥,数量之众多,规模之宏伟,质量之坚固,工艺之精湛,造型之优美,堪称桥梁建筑艺术之大观。据志籍记载,仅石拱桥原有就700多座,现存490多座,50米以上工程浩大的石拱桥100余座。观其桥梁造型多姿,有平桥、拱桥、曲桥、月桥、廊桥等等。黄山多古桥是因为"郡处万山之中",地势高峻,江河纵横,水流

6、迅急,阻隔商旅,不得不叠石为桥。明清时期,徽商鼎盛,资财殷实,又为建桥提供了物质条件。徽州自明代以来受程朱理学熏陶,郡邑多慷慨好义之士,愿出巨资或倡募筹资修桥。这些古石桥,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与古塔、古民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构成古桥、流水、人家的古悠境界,是游者观光揽胜的好去处。古桥赏月更是别有一番情韵。“出云片片拥寒溪,江底初沉月一钩”的景象,令人迷醉,如幻如梦。徽州古桥无数,著名的如:歙县太平桥,修建于明弘治年间。纵列式发券,16孔,桥面与栏杆用青色泥灰质角砾岩,桥身与分水垛用红色粉沙岩砌成,长268米,宽7.1米,系安徽省现存最长的古石桥。桥中心原有亭,亭内北面供奉佛

7、像,两旁立碑记,建国后为便于汽车行使,将亭拆除。1969年“七.五洪水”将栏杆、桥面冲毁。后来桥面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用“悬挑”加筑两侧人行道,架装栅栏。歙县还有一座很有特色的廊桥,位于北岸乡,棉溪河上,建于清中叶,石质,3拱券,长33米,宽4.7米,高6米,桥建廊,砖木结构,高约5米。南端门额“乡贤星”,北端门额“廉庵旧址”。廊内11间,中间原有佛龛。沿墙置坐凳。东侧墙上辟8个大方窗,砖砌龟纹、梅花纹等花格;西侧辟8个风洞窗,样式有满月、花瓶、桂叶、葫芦等。北端西侧第二间置一敞窗,外装“美人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