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四古”文化(古村落、古祠堂〈古戏台〉、古矿冶、古寨堡)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我县“四古”文化(古村落、古祠堂〈古戏台〉、古矿冶、古寨堡)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ID:48811305

大小:23.6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27

关于我县“四古”文化(古村落、古祠堂〈古戏台〉、古矿冶、古寨堡)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关于我县“四古”文化(古村落、古祠堂〈古戏台〉、古矿冶、古寨堡)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关于我县“四古”文化(古村落、古祠堂〈古戏台〉、古矿冶、古寨堡)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关于我县“四古”文化(古村落、古祠堂〈古戏台〉、古矿冶、古寨堡)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关于我县“四古”文化(古村落、古祠堂〈古戏台〉、古矿冶、古寨堡)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我县“四古”文化(古村落、古祠堂〈古戏台〉、古矿冶、古寨堡)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我县“四古”文化(古村落、古祠堂〈古戏台〉、古矿冶、古寨堡)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经2018年11月9日政协桂阳县九届七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中共桂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促进我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挖掘我县“四古”文化(古村落、古祠堂〈古戏台〉、古矿冶、古寨堡)资源,进一步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根据县委批转的《政协桂阳县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在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忠,县政协副处级干部邓启昆的带领下,7至9月,县政协文史委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和有关人士,对我县“四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四古”

2、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和现场察看了部分“四古”文化遗址现场,听取县文物管理和旅游等部门有关情况介绍,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士进行座谈,并外出学习考察。通过调研,深入了解我县“四古”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四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一)我县“四古”文化基本情况1、古村落文化内涵丰富。我县古村落形成年代主要为三类,一是指元代以前建成,至今尚保留较为完整的村落建筑;二是指明代的建筑;三是指清、民国时期的村落建筑。2012年5月,我县组织住建、文物等部门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

3、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要求,对保护比较完整、富有特色的一些传统村落进行调查摸底,选择性登记了20余个,其中符合文件标准的村落12个,分别是洋市镇庙下村、和平镇筱塘村、正和镇阳山村、黄沙坪街道办大溪村、仁义镇长江村、太和镇地界村、洋市镇南衙村、雷坪镇新村村、龙潭街道办溪里魏家、莲塘镇锦湖村、荷叶镇鑑塘上王家村、莲塘镇大湾村等,这些村落整体性保存良好,且富有地域特色。其中我县荷叶镇鑑塘上王家村、洋市镇庙下村、龙潭街道魏家村、太和镇地界村、莲塘镇大湾村、和平镇筱塘村、正和镇阳山村等村落已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他村落的申报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中。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古文化遗址13处

4、,古建筑77处,近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处,特别是千家坪古村落遗址的发现,均为震惊全国的重大发现。我县古村落历史源远流长,古村落布局星罗棋布,村落风格多姿多彩,村落文化底蕴深厚,见证了元、明、清、民国的建筑发展脉络,传承了古朴的风俗风情。近年来,我县以“综合保护、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为原则,把正和镇阳山村、黄沙坪街道办大溪村、洋市镇庙下村、莲塘镇大湾村、荷叶镇鑑塘上王家村等古村落纳入旅游规划。通过对村庄整治,古村落的古民居和生态景观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保护了特色文化资源,而且与古村一体的古书院等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如欧阳海镇振南村的振南书院,通过整修恢复了

5、教育功能。目前全县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1个即正和阳山村,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古村落)2个,分别是正和镇阳山村和洋市镇庙下村。古村吸引众多游客参观。阳山古村还获得“全国十大古村”“3A景区”“全国美德在农村示范点”“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2、古祠堂(古戏台)文化韵味十足。我县深受楚文化的濡染,重祭祀礼仪,尊儒重教。在明代,全国人口一次大迁徙,江西填湖南,全县境内多处居民,是外来定居的。随着人口增多,形成同姓家族分立村庄。及至清代,往往一个始祖的后裔,发展成几个村落。为了祭祀祖先,各村兴起建造宗祠的热潮,其最大特点是吸取外来宗祠文化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用在建筑业上

6、,使宗祠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据《中国文物报》报道,1950年以前“全国遗存的古公祠戏台约10万余座”。桂阳县统计481座,占全国戏台总数0.5%。而今,“全国仅存1万座”。桂阳尚存300余座,占全国总数的2.5%。我县宗祠的建筑工艺非常讲究,整体布局分两类形制。一类为四合院式,这类结构,用于祭祀、议事、教学、集会之用,祠内无戏台,犹如一座古代书院。另一类宗祠,前有庭院,穿庭院而入宗祠,宗祠第一进是戏台,第二进是天井,第三进是中堂,第四进为神堂。宗祠山墙砌马头墙,整体布局充满儒教礼俗和道教天地人合的思想理念。我县古戏台有6种形式:宗祠戏台、墟场戏台、庵庙戏台、草坪戏台、临时戏台和会馆戏

7、台。从2002年起,我县公祠戏台列入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座,市保单位的14座,县保单位的15座。3、古矿冶文化得天独厚。我县古称八宝之地,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采矿冶炼重地,全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达11类103种,为全国同级政区无出其右,堪称“天然矿产博物馆”。我县冶炼历史悠久,西汉桂阳郡设置金官,唐代设桂阳监,成为中国重要的金属矿产和铸币重镇,清朝时期桂阳仍然为铸币原料主要产区。我县矿冶遗址数量多、规模大,冶炼金属类型多样,历史悠久、内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