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课程纲要

ID:15608143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4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课程纲要_第1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课程纲要_第2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课程纲要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课程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授课时间:30课时  教材简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祖国、社会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二儿童的生活

2、是课程的基础;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三教学目标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

3、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应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4、。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二、教学安排:单元序号单元专题学习重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1家庭、学校和社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生活1、我爱我的家2、我们的学校3、我生活的社区102 我在学习中长大如何学习1、我学会了2、向“谁”学3、做学习的主人4、大家都在学83我和规则交朋友如何遵守规则1、规则在哪里2、规则有什么用3、我我们贵自己定规则64我的角色与责任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与责任1、我是谁2、我

5、的责任3、我能做好6三、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个积极向上很有潜力的班级。学生学习习惯,风气,态度良好。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有一定安全意识。四、教学措施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时要善于跳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6、,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充实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吧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五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五、课程评价:1、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方式进行评价。2、评价方法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描述性评价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

7、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进步。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评价。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