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频分析与小波变换的发展历程

时频分析与小波变换的发展历程

ID:15742769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5

时频分析与小波变换的发展历程_第1页
时频分析与小波变换的发展历程_第2页
时频分析与小波变换的发展历程_第3页
时频分析与小波变换的发展历程_第4页
资源描述:

《时频分析与小波变换的发展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转载]时频分析与小波变换的发展历程已有1441次阅读2010-6-1313:07

2、个人分类:学术

3、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4、关键词:时频分析,发展傅立叶分析的发展历程 1807年,法国学者Fourier指出任何周期函数都可以用一系列正弦波来表示,开创了傅立叶分析。 (1)操作过程:从数学角度而言,对一个函数进行傅立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FT)。从信号处理的角度而言,对任意信号f(t) 的频谱F(ω)进行分析。 (2)优点:能够准确刻画平稳信号在整个 时(空)域的频率性质。 (3)缺点:不能反映非平稳信号在局部区域的频域特征及其对应关系,即FT在时域没有任何分辨率,无法确定

5、信号奇异性的位置。 [转载]时频分析与小波变换的发展历程已有1441次阅读2010-6-1313:07

6、个人分类:学术

7、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8、关键词:时频分析,发展傅立叶分析的发展历程 1807年,法国学者Fourier指出任何周期函数都可以用一系列正弦波来表示,开创了傅立叶分析。 (1)操作过程:从数学角度而言,对一个函数进行傅立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FT)。从信号处理的角度而言,对任意信号f(t) 的频谱F(ω)进行分析。 (2)优点:能够准确刻画平稳信号在整个 时(空)域的频率性质。 (3)缺点:不能反映非平稳信号在局部区域的频域特征及其对应关系,即FT在时域没有

9、任何分辨率,无法确定信号奇异性的位置。    1946年,Gabor提出了短时傅立叶变换(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 (1)操作过程:对信号进行加窗,再对加窗后的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从而得到信号在局部区域的频谱。 (2)优点:能够分析信号局部频域特征。 (3) 缺点:由于STFT中时间窗的宽度与频率无关,它仍然是一种恒分辨率分析。 1948年,Ville提出了维格纳-威尔分布(Wigner-Ville Distribution,WVD),并引入时频信号分析。 (1)操作过程:信号中心协方差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2)优点:具有对称性、时移不变性、真

10、边缘性、平均瞬时频率等优良性质,WVD的时频分辨率比STFT的分辨率高。 (3)缺点:存在交叉干扰项(Cross-Term Interference,CTI),这是二次型时频分布的固有结果,大量的CTI会淹没或严重干扰信号的自项,模糊信号的原始特征。  小波分析的发展历程 一、    小波分析 1910年,Haar提出了L2(R)中第一个小波规范正交基,即Haar正交基。 (1)操作过程:Haar正交基是以一个简单的二值函数作为母小波经平移和伸缩而形成的。 (2)优点:Haar小波变换具有最优的时(空)域分辨率。 (3)缺点:Haar小波基是非连续函数,因而Haar小波变换的频域分辨率非常

11、差。 1936年,Littlewood和Paley对傅立叶级数建立了二进制频率分量分组理论,(即L-P理论:按二进制频率成分分组,其傅立叶变换的相位并不影响函数的大小和形状),这是多尺度分析思想的最早起源。 1952年~1962年,Calderon等人将L-P理论推广到高维,建立了奇异积分算子理论。 1965年,Calderon发现了著名的再生公式,给出了抛物型空间上H1的原子分解。 1974年,Coifman实现了对一维空间和高维空间的原子分解。 1976年,Peetre在用L-P理论对Besov空间进行统一描述的同时,给出了Besov空间的一组基。 1981年,Stromberg引入了

12、Sobolev空间Hp的正交基,对Haar正交基进行了改造,证明了小波函数的存在性。 1981年,法国地球物理学家Morlet提出了小波的正式概念。 1985年,法国数学家Meyer提出了连续小波的容许性条件及其重构公式。 1986年,Meyer在证明不可能存在同时在时频域都具有一定正则性(即光滑性)的正交小波基时,意外发现具有一定衰减性的光滑性函数以构造L2(R)的规范正交基(即Meyer基),从而证明了正交小波系的存在。 1984年~1988年,Meyer、Battle和Lemarie分别给出了具有快速衰减特性的小波基函数:Meyer小波、Battle-Lemarie样条小波。 198

13、7年,Mallat将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多尺度分析思想引入到小波分析中,提出了多分辨率分析的概念,统一了在此前的所有具体正交小波的构造,给出了构造正交小波基的一般方法,提出了快速小波变换(即Mallat算法)。它标志着第一代小波的开始? (1)操作过程:先滤波,再进行抽二采样。 (2)优点:Mallat算法在小波分析中的地位相当于FFT在经典傅立叶分析中的地位。它是小波分析从纯理论走向实际应用。 (3)缺点:以傅立叶变换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