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中位线》导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中位线》导学设计

ID:1587414

大小:2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12

九年级上册《中位线》导学设计_第1页
九年级上册《中位线》导学设计_第2页
九年级上册《中位线》导学设计_第3页
九年级上册《中位线》导学设计_第4页
九年级上册《中位线》导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中位线》导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九年级上册《中位线》导学设计九年级上册《中位线》导学设计【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性质2.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到后,进一步探索梯形的中位线性质3.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得证明及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乎逻辑的思考能力难点: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索过程中抽象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正确的书写证明过程【学习过程】一、前预习1已知DE是△AB的中位线,则△ADE和△AB的面积之比是()(A)1:1(B)1:2()1:3(D)1:42已知△AB

2、中,D、E分别是AB、A边上的中点,且DE=3,则B=3已知梯形的上底长为3,中位线长为6,则下底长为。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则由它的三条中位线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周长为。已知等腰梯形的中位线的长为,腰的长为,则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为二、堂学习1.三角形中位线:.2.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定理符号语言的表达:如图,在△AB中∵D、E是AB、A的中点∴(一)探索活动一:已知:如图,点D、E、分别为△AB边AB、A的中点求证:DE∥B且DE=B.想一想:①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几条?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

3、有什么区别?探索活动二:已知:在梯形ABD中,AD∥B,E、F分别是AB、D的中点求证:EF∥B,EF=(B+AD)梯形中位线性质:.例题1如图,△AB中,AD是B的中线,EF是中位线,求证:AD、EF互相平分。2如图,在梯形ABD中,AD∥B,AB=D,BD⊥D,且BD平分∠AB,若梯形的周长为20,求此梯形的中位线长三、反思与心得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堂检测1.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

4、AB外选一点,连结A和B,并分别找出A和B的中点、N,如果测得N=20,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理由是.2.△AB中,D、E、F分别是AB、A、B的中点,(1)若EF=,则AB=;若B=9,则DE=;(2)中线AF与DE中位线.3.若梯形中位线的长是高的2倍,面积是182,则这个梯形的高等于(  )(A)6(B)6()3(D)34.已知:在四边形ABD中,AB=D,E、F、G分别是BD、A、B的中点。求证:⊿EFG是等腰三角形。五、后作业:1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3,过三角形各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则这三条平行线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2.

5、已知三角形的3条中位线分别为3、4、6,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3B.26.24D.63梯形的中位线长为1,一条对角线把中位线分成3:2两部分,那么梯形的上底、下底的长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4.如图所示,中,中线BD、E相交于,F、G分别为B、的中点。求证: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已知:如图(1),在△AB中,DE是△AB的中位线,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若B=14,则DE=____________(2)若DE=2,AB+A=12,则B=___________,则△

6、AB的周长=____________,梯形DBE的周长=____________6.已知:如图(2),△AB中,D、E、F分别是三边的中点,则(1)△ADF与△AB的面积之比是____________(2)若△AB三边长分别为6,8,10,则由它的三条中位线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周长为_____________。(1)(2)7若梯形的中位线长为3,高为2,则该梯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8.如图,已知△AB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B,A为边向外侧作两个等边△AB和△AN.D,E,F分别是B,B,N的中点,连结D

7、E,FE,求证:DE=EF.思考题:9已知:如图1,BD、E分别是△AB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E,垂足分别为F、G,连结FG,延长AF、AG,与直线B相交,易证。若(1)BD、E分别是△AB的内角平分线(图2);(2)BD为△AB的内角平分线,E为△AB的外角平分线(图3);在这两种情况下,线段FG与△AB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其中的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