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

试述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

ID:15877164

大小:4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6

试述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_第1页
试述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_第2页
试述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_第3页
试述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_第4页
试述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述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述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陈寅恪先生(1890—1969)是享名中外的史学大师,历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寅恪先生祖籍江西修水,生于湖南长沙。祖父陈宝箴,官至湖南巡抚。父陈三立,出身进士,随宝箴任推行维新诸政甚力。戊戌政变,父子均革职。6N,P;YW%x/A2W  陈先生自幼聪颖好学,有惊人的记忆力。继承家学,博览群书。先后游学东西洋十余年,从名师问业,身通二十多种中外古今语文。他留心各国政治社会嬗变情况,深感我国学术落后,立志建立以中国为本位的东方学,写出高水平的

2、“中国通史”和“中国历史的教训”。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尤以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给我国造成惨重破坏,先生琐尾流离,书稿毁佚,心身俱瘁,遂致失明。先生的学识与怀抱,终未得到应有的发挥。但只就已印行的著作,如《陈寅恪文集》七种(①《寒柳堂集》附《诗存》,②《金明馆丛稿初编》,③《金明馆丛稿二编》,④《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⑤《唐代政治史述论稿》,⑥《元白诗笺证稿》,⑦《柳如是别传》)而言,在史学上的贡献,就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划时代的。至于所开拓的研究领域和指出的发展方向,广阔而明通,更为难能可贵。'R+R-y6t3_  现就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略述

3、个人粗浅体会:%avZ8Q"?h)O)b  !F"~5f4io0B.a+v%[9

4、0K7`7i&q一、崇高的爱国思想:}+y'G%~,s5v0Y!5X:u+m7V7D-o3W,~#X2v&I%X9Z7w-M8Z2N3j&Z  一、读书以明治乱。陈寅恪先生生当前清末世,内政腐败,外患日逼,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先生尚在少年,即欲广涉载籍,寻求兴衰成败的历史教训。6I'q1J*O(A4?5y(r,C'nK  二、为国存史。先生留学国外,看到世界学术潮流的趋向,回顾我国自古许多学者,其心意中有一共同观念,即“国可亡而史不可灭”。深以当时(二二十年代)“

5、全国大学未必有人焉,能授本国通史,或一代专史,而胜任愉快者”为虑;而以日本“以三十年来学术锐进之故,其关于吾国历史之著作,非复国人所能追步”为耻(《陈寅恪文集》之三页317。以下简作“文集三”)。1929年,先生《北大学院己巳史学毕业生赠言》诗云:1t0[F._(b+

6、/~(O  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田巴鲁连两无成,要待诸君洗斯耻。天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平生所学宁堪赠,独此区区是秘方。(浦江清《清华国日记》页42)3{,u4_+n4P(B-p;J心情十分沉重,态度非常坚决。-h'u0z2G!K4@6X5l7j  三、却聘归国。先

7、生多年留学在外,在1923年从德国发回的《寄妹书》中说:-t(j5^4c(W7g2?*Y  我现在必需之书甚多,……若不得之,则不能求学。我之久在外国,一半因外国图书馆藏有此项书籍,一归中国,非但不能再研究,并将初着手之学亦弃之矣。我现甚欲筹得一宗巨款购书,购就即归国。此款此时何能得,只可空想,岂不可怜!(文集三页311)5f6H"b'@;b0?适在此时,得知哈佛大学得到一笔巨额捐款,有意请先生担任讲座,薪金很高,每四年还给连家属回国一趟的川资的待遇。这正可解决缺钱缺书等困难,可是先生却说:“我不想再到哈佛,我对美国留恋的只是波士顿中国饭馆醉香楼的龙

8、虾。”&u8ot+G!B;`5g5r  不久,先生接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聘请。当时先生提出两个条件:仍要留欧一年继续研究,要求清华购买必要的外版图书(据当时研究院主任、先生推荐人吴宓教授后来面告)。结果,先生代研究院选购了一批最基本的图书,满怀壮志,于1926年7月来到清华,就任教授之职。6j1T9

9、2S+i"L:P(F  四、开辟新境。先生初到清华国学研究院,每周为全院学生讲授“西人之东方学之目录学”,使国内有志研究国学的青年了解世界学术现状,一破抱残守缺的旧习。同时,先生开设五项学科,为指导研究范围:'p4e*y$t7G9h!U"]7Q]!~  1

10、.年历学:中国古代闰朔、日月食之类;2.古代碑志与外族有关系者之比较研究;3.摩尼教经典与回纥文译本之研究;4.佛教经典各种文字译本之比较研究:梵文、巴利文、藏文、回纥文及中央亚细亚文诸文字译文与中文(慧按:指汉文)译本比较研究;5.蒙古、满洲之书籍及碑志与历史有关系者之研究。/B.c*g5c5n8a1H-Y5T6q  次年春季,每周加授“梵文”一次。:v:`9A)g3G,O2b  据当时先生的助教,原东南大学英文系毕业生浦江清教授回忆:0]*Z#D'D9Oy'W*G  时陈先生研究东方学,授佛经考订方面功课。我帮助他编了一本梵文文法,又习满洲文,为

11、清华购买满文书籍。公余我补习法、德文,旁听功课。在研究院作事两年,得益不少,国学书籍也是在那时研读的。(浦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