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101027

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101027

ID:15940212

大小:601.0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8-08-06

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101027_第1页
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101027_第2页
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101027_第3页
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101027_第4页
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101027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10102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临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2第三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8第四章城乡人居空间发展规划10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13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15第七章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9第八章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规划22第九章空间管制规划25第十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7第十一章城镇密集区协调发展29第十二章重点城镇建设引导41第十三章实施政策与行动建议43第十四章附则4556临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修编背景与目的为落实国务院和山西省关于资

2、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资源型产业的相关政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积极利用新的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机遇,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协调和管理市域城乡空间发展,促进临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编制《临汾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第2条指导思想对接省域城镇体系布局,依据临汾资源分布特征、生态环境特征对市域发展空间格局进行整体性重构,促进人口、经济要素和各项设施的合理分布。将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做为工业化城镇化互动的枢纽,整合重组资源型企业,大力调整资源型工业的空间布局,推动循

3、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口和新兴产业向平川主要城镇集聚,实现可持续发展。第3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5—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第4条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5)《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6)56临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

4、09-2020)文本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19号)(1)《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2)国家、省、市相关的其它政策性和法律性文件。第1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临汾市域全部范围,面积20275平方公里;第二层次是城镇密集区,范围是霍州市、洪洞县、尧都区、襄汾县、曲沃县、翼城县、侯马市,面积6727平方公里。第2条规划区临汾城市规划区包括尧都区行政辖区、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洪洞

5、县甘亭镇、襄汾县襄陵镇和邓庄镇。城市规划区总面积1513平方公里。第3条强制性内容文本中标下划线的条文为强制性内容。第一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第一节 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第4条发展总目标(1)区域发展目标。山西省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示范城市和先导城市;率先并带动晋南地区产业转型和城市功能升级的增长极;山西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晋南地区的能源化工和原材料深加工产业基地。(2)经济发展目标。资源型产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污染排放大幅度减少,在循环经济园区中高度集聚56临汾市域城镇体系

6、规划(2009-2020)文本;新兴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持续上升。(1)城镇化发展目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城镇的综合服务职能得到加强,承载新兴产业的能力显著提升。(2)生态环境发展目标。市域生态环境得到整体性改善;重点人居空间生态环境显著优化;逐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第1条发展目标指标体系发展目标指标体系分为引导型指标和控制型指标,其中控制型指标是考核规划实施的主要依据,详见附表1。第二节 发展战略第2条总体战略实行双向转移的总体战略。(1)资源型产业向东西两侧山区转移。山区发挥资源条件好、生态环

7、境容量大的优势,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山区移民,保育生态环境。(2)新兴产业和人口向平川城镇转移。平川发挥城镇基础好、发展新要素密集的优势,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人口集聚,优化人居环境。第3条产业发展策略(1)传统产业新型化。推动资源型企业整合重组,扶优汰劣,关小上大,延伸产业链条,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2)新兴产业规模化。通过传统产业链深度延伸、承接东部制造业转移,依托开发区和重点城市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新兴产业扩大规模,形成新的产业集群。(3)工业布局园区化。扭转工业(不含采

8、掘业)布局分散的现状,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开发区——工业小区的56临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文本三级园区体系。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全部进入统一规划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采取远离城镇、“大分散小集中”的据点式布局模式;新兴加工制造业应集聚在临汾、侯马两个省级开发区,或者安排在平川各县城的工业区内,采取依托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