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社会公德观

儒家的社会公德观

ID:15965177

大小:5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6

儒家的社会公德观_第1页
儒家的社会公德观_第2页
儒家的社会公德观_第3页
儒家的社会公德观_第4页
儒家的社会公德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的社会公德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的社会公德观杜振吉/郭鲁兵【专题名称】伦理学【专题号】B8【复印期号】2008年03期【原文出处】《孔子研究》(济南)2007年6期第4~15页【作者简介】杜振吉,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郭鲁兵,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副研究员。(曲阜 273165)【内容提要】儒家从基于血缘亲情的人伦关系出发,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因此特别注重社会公共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协调,在社会公德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论述,提出了“约之以礼”、恭敬谦让,以和为贵、和谐相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扶贫济弱等社会公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儒家所提出的这些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至今仍然

2、在人们的生活实践和行为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和道德氛围的形成,对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儒家/孔子/社会公德/道德规范儒家的社会公德观杜振吉/郭鲁兵【专题名称】伦理学【专题号】B8【复印期号】2008年03期【原文出处】《孔子研究》(济南)2007年6期第4~15页【作者简介】杜振吉,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郭鲁兵,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副研究员。(曲阜 273165)【内容提要】儒家从基于血缘亲情的人伦关系出发,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因此特别注重社会公共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协调

3、,在社会公德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论述,提出了“约之以礼”、恭敬谦让,以和为贵、和谐相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扶贫济弱等社会公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儒家所提出的这些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至今仍然在人们的生活实践和行为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和道德氛围的形成,对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儒家/孔子/社会公德/道德规范儒家的社会公德观杜振吉/郭鲁兵【专题名称】伦理学【专题号】B8【复印期号】2008年03期【原文出处】《孔子研究》(济南)2007年6期第4~15页【作者简介】杜振吉,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4、    郭鲁兵,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副研究员。(曲阜 273165)【内容提要】儒家从基于血缘亲情的人伦关系出发,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因此特别注重社会公共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协调,在社会公德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论述,提出了“约之以礼”、恭敬谦让,以和为贵、和谐相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扶贫济弱等社会公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儒家所提出的这些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至今仍然在人们的生活实践和行为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和道德氛围的形成,对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儒家/孔子/社会公德/道德规范儒家的社会公

5、德观杜振吉/郭鲁兵【专题名称】伦理学【专题号】B8【复印期号】2008年03期【原文出处】《孔子研究》(济南)2007年6期第4~15页【作者简介】杜振吉,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郭鲁兵,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副研究员。(曲阜 273165)【内容提要】儒家从基于血缘亲情的人伦关系出发,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因此特别注重社会公共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协调,在社会公德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论述,提出了“约之以礼”、恭敬谦让,以和为贵、和谐相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扶贫济弱等社会公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儒家所提出的这些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至今仍然在人们的生活

6、实践和行为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和道德氛围的形成,对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儒家/孔子/社会公德/道德规范儒家的社会公德观杜振吉/郭鲁兵【专题名称】伦理学【专题号】B8【复印期号】2008年03期【原文出处】《孔子研究》(济南)2007年6期第4~15页【作者简介】杜振吉,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郭鲁兵,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副研究员。(曲阜 273165)【内容提要】儒家从基于血缘亲情的人伦关系出发,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因此特别注重社会公共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协调,在社会公德

7、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论述,提出了“约之以礼”、恭敬谦让,以和为贵、和谐相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扶贫济弱等社会公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儒家所提出的这些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至今仍然在人们的生活实践和行为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和道德氛围的形成,对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儒家/孔子/社会公德/道德规范儒家的社会公德观杜振吉/郭鲁兵【专题名称】伦理学【专题号】B8【复印期号】2008年03期【原文出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