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doc

浅析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doc

ID:16018194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7

浅析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doc_第1页
浅析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doc_第2页
浅析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doc_第3页
浅析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道德教育 途径评价机制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塑造人才灵魂的工程,它应渗透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本文从高职生源特殊性谈起,提出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必须积极探索出适合高职生特点的、有效的德育途径和合理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关注、群众关心、家长揪心、学生忧心的民生问题。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成功与否,需要接受市场等多方面要素的检验,其中就业率是关键。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虽呈上升的趋势,但受大学扩招、国

2、家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减员增效等因素的影响,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的企、事业单位用人理念更趋于理性与实际,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评价的重点也不在局限于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的掌握,学生的道德素质正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成为影响就业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积极探索出适合高职学院学生特点的德育工作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  1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对象特点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点,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其生源主要来自三种途径:一类是经历过高考落榜对复读没有信心的高中生;一类是参加了

3、三校生高考成绩优异被录取的中专、职、技校生;还有一类是对普通高考、三校生高考信心不足,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进来的学生。他们无论在认知方式上,情感归属上,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1.1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信心不足  高职生从入学的考试录取成绩上看远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文化知识掌握相对薄弱,部分学生会有较强的自卑感。受一些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家长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低等次教育,只有考不上“大学”或是急于就业的学生才会选择的教育类型;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高职生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时大部分单

4、位、部门纷纷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另外高职学院的办学时间不长,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都对高职学生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产生了一定的挫折感,对自己能否成才信心不足。  1.2动手能力较强,环境适应能力欠缺  高职生中有部分学生为了准备三校生高考和自主招生考试“3+综合”的科目组合,在中学阶段就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考试前更是侧重加强了专业性方向的训练。有了基础再加上高职三年的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加强,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就表现了出较强的专业技能。然而这些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深受家长的溺爱,对于挫折和艰难的考验甚少

5、,在家中唯我独尊,占有欲强,与他人相处、分享、合作能力较差。特别是高职院校招生中本地区学生的比例较大,他们周末经常回家“享乐”4,每学期开学、放假常常是全家出动接、送,由此更加突显出环境适应这方面的不足。  1.3社会活动能力较强,自我约束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学院的学生大都思维活跃、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对院、系各级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和校外的公益组织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乐于在各类社会活动中寻求一切可能的力量提升活动质量。他们进入大学后也暴露出在中学阶段养成的一些毛病:学习、生活习惯较差,组织纪律性方面疏于要求自己,常常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找借口

6、、理由,对他人的不满情绪较强,以自我为中心,且好自我表现。高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虽喜好求新、求变但辨别能力不强,容易被人引导,缺少自我约束的锻炼。  2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有效途径探究  面对21世纪科技、文化、教育大发展给我国高校德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形势和学生德育工作环境、对象变化的新特点。高职学院必须积极探索出符合自身要求、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道德教育途径,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协调发展的、个人潜力得以显现的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  2.1重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的道德教育方式  受学制的影响,高职院

7、校目前开设的道德教育相关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势与政策》等,这些课程虽然所占课时不多但却是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培养高职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显性德育课程的接受程度有了一定的变化,高职德育要想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就应重视结合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把显性教育的主导作用和隐性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特点相结合。道德教育应更多的应融入在非德育课的教学中,融入在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