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doc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doc

ID:14663920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9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doc_第1页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doc_第2页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道德;研究  论文摘要: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网络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随着网络的普及而在校园中蔓延开来,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网络的普及一方面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传递起到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提供海量信息资源,并且蕴藏着无尽的发展潜能;另一方面由于其自由性、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比较严重,如网络犯罪、反动文化、暴力游戏等等。网络生活直接影响着

2、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和学习生活,特别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在这一时期个性和人格结构尚未成熟,自律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追新猎奇。因此,高职院校更需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树立网络新风。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社会上很多人仍然对高职院校存有偏见,作为高中生普遍也不会视高职院校为自己心目中的“象牙塔”。由于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占有以及教育经费的获取方面均和普通高等院校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导致学生是迫不得已才选择高职院校。此种情况的直接后果就是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差,相比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素

3、质差,不好管理。笔者在高职院校工作,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有以下特点:部分学生自我要求不严,不良习气较重,没有责任感,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克服困难的毅力;个别学生上课迟到、早退、吸烟、打架斗殴,直接影响到教学的秩序和校园的稳定;学习上不刻苦,学习方法欠缺,不求上进,而对谈恋爱、泡网吧等兴趣浓厚,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逆反心理严重,以我为中心,经受不了挫折,不服从学校严格制度的管理;心理问题日渐明显,长期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心,或者表现为情绪过于亢奋,行为偏激,对老师、对同学容易产生敌对情绪。感到迷茫、苦闷、烦躁、焦虑等,

4、日渐显露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面对压力,许多学生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上课分心,下课揪心,平时上网,考试作弊。  二、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网络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负面的、消极的道德影响和由此产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也不可避免。1、网络生活使学生的道德失去了有效的管理,社会责任意识淡薄3高职院校部分学生本来就存在没有责任感,胸无大志,不求上进,不愿被约束的特点。就目前情况而言,网络生活尚无从制约,难以规范。学生在无人监管下进行网络生活,其思想和行为不受外界约束,其潜在陋习易在上网时迸发。在网络社会中可充分张扬自

5、我个性,网络被视为自由的国度,脱离现实社会的约束,同时也存在网络道德失范和败德行为,如在聊天中侮辱谩骂,在BBS中散布谣言,缺少诚信等行为都普遍存在。在网络生活中人们往往不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者出现不道德行为时对自己影响不大,这引发了学生滥用权利,产生不道德行为。如在某贴吧中,大学生通过匿名登陆留言版,肆意妄为地发表言论,对平时不满的同学或老师发出人身攻击等等。导致网络道德失范的直接原因是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道德意识弱化。2、网络生活导致学生道德情感淡漠,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流方式,从现实

6、生活的人与人交流,转变成了人与机器的交流,进人了虚拟世界。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往往借上网游戏,找网友聊天等方式进行逃避。由于长期沉迷于网络,缺乏与社会正面的接触,缺乏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一部分学生就有可能逐步远离集体,走向孤独,继而形成消极的处世态度。由于学生的学识水平、社会阅历、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限性,很难做好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的角色转换和行为协调。一些大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中,远离现实世界,与家人、同学、老师和朋友的关系日益冷淡,性格开始扭曲,伦理情感日益冷漠。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现

7、实生活的乐趣,导致网络孤独症、痴迷症等形式的心理障碍,也对现实生活和学习活动失去了参与的激情,淡化了人际关系。同时,现实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比如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等等在网络中已不存在,这就减弱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化。3、网络心理自制力差,道德行为失范网络信息空前开放,大学生自我意识过度膨胀,面对网络的无限吸引力,大学生往往自控力差,无法抵制网络诱惑。网络资源的丰富与便捷使得一些同学滋长了弄虚作假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利用网络传输信息进行考试作弊,败坏学风。不讲真话、弄虚作假、言行不一、考试舞弊、

8、“枪手”盛行、令人感觉到今天的高职院校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它正严重影响、腐蚀着学生的心灵。  三、应对网络道德问题的对策研究从以上网络的种种负面影响,我们可以认识到:网络平台不仅是一个技术平台,而且是一个社会平台,是一个思想阵地。德育工作者必须把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