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利他行为弱化现象研究

当代利他行为弱化现象研究

ID:16073998

大小:4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7

当代利他行为弱化现象研究_第1页
当代利他行为弱化现象研究_第2页
当代利他行为弱化现象研究_第3页
当代利他行为弱化现象研究_第4页
当代利他行为弱化现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利他行为弱化现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利他行为弱化现象研究摘要:“药家鑫案”全民皆知,这一社会事件发生的背后隐含着很多社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利他动机弱化问题。“雷锋年代”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究竟是什么让现代人变得如此冷漠?长此以往,和谐社会又何以构建?文章从探究利他动机弱化的具体表现入手,重点分析其形成与存在的社会背景与原因,并呼吁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公德、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词:利他动机弱化原因中图分类号:c91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10-02利他行为属于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研

2、究范畴,其实自20世纪60年代起学者们就开始研究利他行为,两门学科对其界定也不尽一致。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利用“利他”来说明一个人对别人的无私行为。社会心理学家则界定其为不指望未来酬赏而处于意志自由的行为,即出于自愿、自择的助人行为。尽管他们对利他动机的定义说法各异,但可以肯定的是:学者们都把利他动机与利己动机放在相互对立的位置上来理解。伴随我国社会的急速转型、经济的迅速腾飞,社会问题日益凸现,“药家鑫案”的发生更加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整个案件的发生与处理所引发的社会争论让我们深深感到人们的利他动机在

3、逐渐降低,关心他人、爱戴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早被一些人抛置脑后,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淡、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态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完全相背离,并向中国传统的社会公德提出了挑战。一、利他行为弱化的具体表现1.助人者的助人意愿弱化。中国人的利他行为与西方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助人行为的“施报观”是由两个主要的原则构成的:即受恩者的“知恩必报”和施恩者的“不思回报”。可以说,正是这种给予的一方的“不思回报”和收受一方的“知恩必报”,才保证了整个社会体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助人和利他行为的持续不断。在

4、中国人的“施报观”中,物质性酬赏和精神性酬赏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别,但两者的价值都不在酬赏本身,而是在于它是表达心意的方式。所以,中国人一般都认为对助人行为应有所酬赏,不管是行为的物质的报答,还是精神的言语的感激。然而近年来,见义勇为者好心不得好报的事例屡有发生,尽管这只是极个别现象,但是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其恶劣。几年前的“彭宇案”依然让很多的助人者在助人时心怀芥蒂。“彭宇案”不是个例,正是由于社会上一件件“彭宇案”的出现,使得助人者不敢主动、独自去助人。另外,施助者的利他心理常常会被假求助者利用,例如“职业乞丐

5、”,他们利用人们的助人心理从中获利,当助人者事后发现上当受骗时,就会严重地挫伤其助人心理,当再面对求助行为时,就会采取一概不理的态度,从而使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失去了得到救助的机会。2.被助者的戒备心理增强。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时代,“金钱至上”与“利益至上”的观念已被很多人内化于心,表面上单纯的助人活动背后也有利益的驱使。例如,很多志愿者服务就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丰富简历内容。所以在面对非单纯的利他行为时,被助者往往会增强戒备心理,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救助。另外,商品时代让生活其中的人们每天都能听到、看到“免费

6、试用”、“买一赠一”这些从天而降的大便宜,但是当“捡便宜”时却发现,这只是商人在美丽的招牌下设置的骗局。在经历了大量日常生活教训后,人们“吃一堑,长一智”,懂得了社会上大量的“利他”行为都带有利己的目的,从此不愿意再度接受救助。3.旁观者的冷漠不屑增多。有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即旁观人数越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这种效应在我们的社会上经常出现,它也是利他行为弱化现象的具体表现之一。在

7、“药案”审判前,药家鑫的同校师妹在微博上发贴认同师兄的残暴行径,“我要是他(药家鑫)我也捅……怎么没想着受害人(药家鑫事件中的死者)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牌?”她的冷漠令人震惊,虽然是个案,但是不能否认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大量存在,程度不同而已。每一个冷漠旁观者的心理都是与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所感知到的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利他行为的重要主体——助人者、受助者、旁观者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他们的协调一致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提高社会公德、发扬传统美德。 二、利他行为弱化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1.转型时期的社会问

8、题导致焦虑增多。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转型中的矛盾也在凸显:贫富差距的拉大、市场秩序的混乱、医疗教育资源的不公、失业和下岗人数的剧增等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这些现象的出现又引发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一切变化都使人们感知到未来潜在的风险,无形中形成了压力。房价非理性上涨让他们遭遇“买房难”、“住房难”,物价飞速上扬使他们的工资“入不敷出”;食品安全问题让他们苦不堪言。所有的焦虑都让人们的自我防卫意识加强,同时也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