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ID:16122327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8

上传者:U-3204
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_第1页
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_第2页
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_第3页
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学生正处在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是他们社会化的要求。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抓起,它是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道德上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单靠说教及强制的措施行为是难以奏效的,这就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过多年工作经验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的精神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对世人多元化的利益概念,很多学生失去了自我。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的精神已显得尤为重要。人格自尊是规范基础道德的前提,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说:自尊需要属于四个层次。就是说,一个人在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时,才会产生自尊的需要。从而达到更高层次,为自我实现需要,也就容易从他律走向自律。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基础道德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要避免在行为规范的养成上实行一管到底,对一些学生行为规范出现的偏差一味地指责和批评过多。而要从学生的自尊问题去思考,激发学生希望成功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去自尊和要求别人对其尊重的自尊心理。才会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合乎公共利益。这实际上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本。所以,在班级中,我要求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班规,然后,要求每个学生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21世纪职业高中人的形象应该具备哪些道德品质,作为职业高中的同学应该具备怎样的道德素质。2、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 随着独生子女的比重增多,独生子女的处事态度、观念,越来越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未来社会充满着挑战和竞争,在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名利诱惑,或面临各种价值的选择,而要成为能立足于社会的现代人关键在于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坦胸襟荡的,开朗坚定的立身处世原则,不自高自大,不亢不卑,诚实,平等态度处世待人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高中学生无论在心理和生理上正处于走向成熟时期,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会处世这点上,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引导。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处世的重要性。给每个学生都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其体验人际交往的锻炼。比如在班级管理中我采取了班干部竞选轮换制,给每个学生都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其体验人际交往的锻炼。特别对于哪些性格内向,平时胆子比较小的同学要多加鼓励,给他们创造机会参与竞选进行锻炼,使这些同学在工作中认识到与别人打交道的重要和艰辛。班上有位同学,由于家庭的影响,性格孤僻,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不会干,没有别人那样的工作能力,还老是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我通过多次找她谈话,并以自己在高中时的亲身经历鼓励她,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还动员其他同学鼓励她,举行了“夸夸她”为主题的班会,让同学夸她的优点,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同学终于报名参加了竞选,并当上了班长,并在工作中表现很好。事后她对我说:“从小我就害怕与别人打交道,当上了班长后,也只好硬着头皮学会与同学和老师去打交道,从而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了,也学会了怎样尊重人。”其母亲高兴地对我说:“现在孩子象变了个人似的,懂事多了。”其次要让学生获得学会处世的能力,即获得以后能否适应环境,能否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因此,我尽量找机会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帮助搞卫生;上街道帮助美化、保护环境;组织学雷锋小组上街服务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与社会上各类人打交道。很多学生不再怯懦和自卑,变得自信,知道了自己是社会的普通一员。3、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精神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学会主动学习。应从抓好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入手,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主动学习 的精神。现代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将是人一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当代发展性教育理念下的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更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其关键就是要学会具有一种在各种环境和走上社会后能根据个人和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其次,除了满足书本的学习外,还要学会在社会中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从中汲取养料,弃恶扬善,锤炼自己。从培养能力的角度讲,就是要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有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判断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是否符合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的能力;有与教师或其它学习者进行协商的能力及监控学习调整学习态度、动机等情感因素的能力和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为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从每学期开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学习目标和实行目标的具体措施,鼓励每个学生能充分调动自我的学习阶段性。期中考和期末考后,让考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通过班刊、班报的形式向全校作宣传。就德育的角度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主要的是对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4、教育学生达到行为的自我约束发挥“内因”的作用,使学生达到行为的自我约束。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外在教育要求和影响没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主观要求,受教育者处于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的形态称之为“纪律”。反之,外在教育影响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主观需求,并在尔后的言行中自觉地体现这种内化的影响,则称之为“自我约束”。学会做人的关键是在“做”即行为本身,我们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整体修养,关键在于发挥“内因” 作用,而强化以自省性、自控性、自励性为内容和目标,达到行为自我约束。真正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稳步向前发展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具体做法如下:(一)不断自省促使学生对自己行为作出评价。所谓自省就是让学生对自己个人身心活动的观察。自省过程也是学生对自我行为评价和反思的过程,是个性社会化的过程,意味着学生对自己的各种素质发展有了一个自我评价和反思的积极要求,通过学校的道德品质考核和班级的行为规范量化考核记载,建立学生的自评考核制度,通过班级日记的形式,一天一评,值周班干部和值日班长共同考核,一周利用德育课时间评议一次。这样不断自省内察在行为自我约束的导向上是积极有效的。(二)从抓学生平时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冲突事件入手,结合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控,以达到身心修养的成熟境界。中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形成是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进行的。无论是知与行矛盾、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渴望得到尊重与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矛盾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控制自我要求和情感欲望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在球赛和运动会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比较激动的倾向,或者因此而发生的一些冲撞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懂得“礼让三分”“三思而后行”重要。在讨论中,有同学举例说:在国际比赛中,当我们的运动员输了,还是彬彬有礼,显示了中国人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假如反之又将如何呢?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不如意,我们都应该理智地对待,做到凡事“三思而后行”,这是文明的标志,也是一个人良好道德素质的体现。(三)让学生不期自励,使学生在人格上不断迈向自我完善,以达到行动自我约束的最高层次。通过每学期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行为规范方面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自我激励。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适应社会”、“主动学习”、“自我约束”的精神,必将提高民族素质,为中国走向强国行列奠定重要的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