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ID:16187156

大小:18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8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1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2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3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4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中加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1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综合题。全卷共七大题,19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省(市)芜湖市学校安徽中加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打印:中加学校文印室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第1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震憾通霄达旦殒身不恤B.点缀良辰美景焕然一新C.膨胀明辩是非饱经苍桑D.暇想萍水相逢粗制烂造2.下列句中划线句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经过奋力拼搏

2、,他最终在运动会上获得跳高比赛冠军,真是大快人心。B.面对困境中等待救援的群众,公安干警再三表示警方一定会鼎力相助。C.曾经炙手可热的商品房,受金融危机影响,销售状况变得不太景气了。D.随着中央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中部六省的崛起应该指日可待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逐步健全和建立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B.这家企业重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仅报刊每年就订了大约百种以上。C.问题奶粉全面曝光以后,食品安全问题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D.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行

3、为的不再发生,学校在教学楼内安装了屏蔽设备。4.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所有这一切都唤起了游子们浓郁的中华情。②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天之涯、海之角,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四合院,故乡的竹篱笆。③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④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⑤还有那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阴历年大门上贴的红纸黑字的春联。A.④③②⑤①B.③④①②⑤第7

4、页共7页C.③②⑤①④D.④②①⑤③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诗文都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做诗文有一些专门的学问,前人对于这些学问已逐渐蓄积起许多经验和成绩,而不是任何人只手空拳、毫无凭借地在一生之内所可得到的。自己既不能件件去发明,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绩。文学家对于语言文字是如此,一切其他艺术家对于他的特殊的媒介也莫不然。各种艺术都同时是一种学问,都有无数年代所积成的技巧。学一门艺术,就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古今大

5、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例子。中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莫过于李太白,但是他的集子中摹拟古人的作品极多,只略看看他的诗题就可以见出。杜工部说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他自己也说过:“解道长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他对于过去诗人的关系可以想见了。艺术家从模仿入手,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跳舞者学步法一样,并没有什么玄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

6、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我们在前面说过,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大半得诸模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模仿有流弊,但是这也不是模仿本身的罪过。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骂模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实并不冲突。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这是一段极有意味的话,但是他的结论是突如其来的。“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一

7、句和上文所举的理由恰相反。他一方面见到模仿古人不足以为诗,一方面又见到不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诗。这不是一个矛盾么?这其实并不是矛盾。诗和其他艺术一样,须从模仿入手,所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但是它须归于创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不能无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则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

8、匠人虽比诗人身份低,但亦绝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节选自朱光潜《谈美》,略有改动)5.对上文讨论的关于文学创作的话题,概述准确的一项是()(3分)A.谈模仿与创造的区别B.谈模仿对创造的制约C.谈模仿对创造的促进D.谈模仿与创造的关系6.对文中引用《日知录》中一段话的目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说明完全模仿前人决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B.为了说明不注意模仿前人也不能创作出好作品。C.为了说明模仿和创造在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