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ID:16300665

大小:87.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8-09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_第1页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_第2页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_第3页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_第4页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申海涛干部人事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关于干部人事工作的规章制度的总称,包括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和干部人事管理的具体的规章制度两个部分。改革创新是干部人事制度的活力之源,生命之本。今天我想通过对干部人事制度建设历史沿革和现状的分析,探讨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供大家参考。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条件(一)古代人事制度“变则兴”的启示干部人事工作在古代又叫用人治事,是古今中外都很重视的问题。我国古代政治家议政、学者论政,都把用人治事当作主要题目之一加以研究。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讲用人治事的占了很大比重,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

2、古代人事制度和古代官吏制度。像《三国志》、《三国演义》,还有《资治通鉴》等,都对怎么招贤纳士、识人用人,作了精辟的论述,留下许多千古流传的佳话。并且,在夏朝就有掌管人事的专职机构和官员,到隋朝,这种机构已基本定型,叫吏部,位置排在当时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之首,民间称其为“天关”。41从国外看,具有现代意义的人事制度是资本主义进入成熟阶段以后,以实行公务员制度与行政学研究为标志,大约有100多年。1865年,德国学者最早提出行政学,后来美国的帕金森把它推向了极至,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几个著名定律。开始时行政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此后逐渐分离出来,变成一个独立学科,叫

3、行政学和公共行政管理,人事行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行政学学派很多,众说纷纭,但每一个学派都很重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效益。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要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西方国家当然都有专门管理人事工作的机构,有的叫部,有的叫委员会,有的叫署,如美国叫人事总署,加拿大是公务员委员会,日本叫人事院。纵观我国几千年历史,有两条主线,那就是变与不变。提倡变者的口号是“变则兴,不变则亡”,坚持不变者的理由是“祖宗之制不可变,祖宗之法不可移”41。作为后人我们去看古代,变与不变的利弊当然已经很明了。一个朝代因为实行变法而果真图强了的莫过于秦朝。在战国时代,秦原来是一个很原始、很落后的诸侯国,

4、根本不足其它六国挂齿,但从商鞅变法开始,在不到几十年的时间里,它发生了迅速而又深刻的变化,先是一跃而为七国之霸主,其后再跃而消灭其它六国,统一中国。一个朝代因为墨守成规而灭亡了的莫过于清朝。清朝来源于一个没有成规的新兴民族,建立大清王朝后,它在废旧举新的过程中也确实保持过相当长时间的欣欣向荣景象,但是到了晚期,它那些曾经属于新的范畴的东西逐渐变得旧起来了,但它还当稀世传家宝抱着不放,以至有言变法者杀无敕,于是,把中国带向了落后、挨打的苦难深渊,它本身也很快衰败、灭亡。我们看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有一套书是毛泽东在世时提议搞的,叫《中国历史地图集》(陈宝骧主编),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

5、三个时期中国的疆域最大,一隋唐,二元朝,三清初。这都是由于变革,国家的强大而带来的扩疆。当然,古人讲的变法是个大概念,包括整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各种规矩、规定,但勿庸置疑,在那个以人治为核心的社会里,人事制度必然是所谓“法”的核心。(二)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我们党的干部人事制度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总体说三大段,第一段:新中国成立前28年,党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认真探索,从起步到逐步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适应革命战争需要的干部人事制度。第二段: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30年,党对

6、执政条件下干部人事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有经验,也有深刻教训,初步形成了一套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制度。第三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7年,党对不合时宜、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正在逐步形成。41革命战争年代有过三次重大的干部制度改革,或者说是三次重大的干部路线调整。一次是国共两党合作初期,我们党在三大上作出了共产党员因工作需要且经组织同意后可加入国民党,并在国民党及其政府内担任职务的决定。这个决定一作出,顿时给国民党输入了大量骨干力量,把整个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直接推动北伐的胜利。

7、一次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后,毛泽东同志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地作出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的判断,并以此作为干部路线的理论依据,把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视为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发动了以农民为主体的第一个革命起义,建立起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红军及其干部队伍,使得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出现了又一次高潮。再一次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根据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再次作出重大的干部路线调整,进一步放宽了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党和根据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