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生物】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ID:16369246

大小:596.3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9

【生物】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_第1页
【生物】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_第2页
【生物】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_第3页
【生物】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_第4页
【生物】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第1卷(选择题共5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图甲是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乙表示DNA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由a到b的过程中,必须脱去一个水分子B.图甲的全过程都发生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C.图乙中的a可表示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D.限制酶的作用位点在图乙中的①处2.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A.神经细胞的树突B.线粒体的嵴C.唾液腺细胞中的内质网D.叶绿体的基粒3.下图甲是人的红细

2、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o)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从图甲可知,250mmol/LNaCl溶液不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B.图乙中植物细胞体积的变化是先增大后减小C.图乙中细胞在b点时开始吸水D.图甲中红细胞长时间处在300mmol/LNaCl溶液可能会死亡4.研究人员把噬菌体和细菌按l:10混合,然后除去游离的噬菌体,在培养过程中定期取样,稀释涂布在连片生长的细菌平面(菌苔)上,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后24min内取样涂布,菌苔上无空斑:混合24min后取样,菌苔上空

3、斑数日迅速增加;再过lOmin取样,菌苔上空斑数稳定。下列有关分析和推理错误的是A.24min内取样,新繁殖的噬菌体还未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B.34min时取样,根据空斑数量可推测样液中噬菌体的数量C.取样液中的噬菌体涂布到菌苔上以后噬菌体不再增殖D.实验证明病毒是一种生物,其具备在细胞内增殖的特性115.下图为某植物细胞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过程的[H]全部来自于线粒体基质B.温度下降可引起过程①的反应速率下降C.过程②中的[H]从类囊体膜移向叶绿体基质D.停止光照,则①过程发生,②过程不发生6.20世纪60年代后,科研人员开始用淀粉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下图为某

4、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应先将各组试管淀粉酶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与淀粉混合B.pH为3和9的两只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D.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7.前不久,南京一小学生的大拇指端被门夹烂,医生将其指端截下接在他的腹部皮肤上,待其长出新的皮肤后再接回到大拇指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学生大拇指端细胞的死亡为细胞凋亡B.若将该学生大拇指端接在他的父亲腹部皮肤上,一定不能长出新的皮肤C.该项治疗病例充分说明人体皮肤细胞仍然保持了细胞的全能性D.指端新皮

5、肤的长成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8.下图甲~戊表示二倍体高等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相关图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图所表示的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可为l6条B.若甲与丙是同一细胞分裂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个时期,则先出现的是甲C.甲、乙两图在丁、戊中对应的区段是相同的D.丙图只能对应于戊图中的Bc段,而不能与丁图对应9.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l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只有2种B.黄花(aaBBDD)×金黄花,F1自交后代F2中黄花基因

6、型有9种C.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予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D.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乳白花10.下列是设计DNA鉴定实验的1管与2管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111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鉴定组织中还原性糖时,应依次向待测样液中加入甲液和乙液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不能辨别哪条染色体携带突变基因C.设计探究实验时,自变量的设置应考虑周全,而无关变量可忽略不计D.调查某荒地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12.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

7、图l所示;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共同进化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存在竞争关系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D.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地理隔离13.下图为哺乳动物某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示意图,其中I、II为无遗传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