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372694
大小:1.08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9
《发生在北京地区的赵连荣凶杀案(转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999年5月30日凌晨近3时,租住在石景山区某路23号院2号楼1单元3室的8名外地女孩儿被害。杀人凶手就是家住隔壁的中年男子赵连荣。行刑前,笔者对凶手进行了独家专访。建国以来发生在北京地区最大的一起恶性凶杀案件这是一段极度罪恶的过程,8名女子系福建省金得利工艺品有限公司驻北京办事处的职工。5月30日凌晨3时许,赵连荣为谋取钱财,戴手套、持尖刀、脱鞋着袜,从其家的外窗台跃到隔壁的女工集体宿舍的阳台,并潜入南屋内,持刀先后猛刺居住在此屋的公司雇员李美琪(24岁)、江雪金(22岁)、王马玉(17岁)、吴盛丹(
2、20岁)、徐慧娟(20岁)颈、胸等部位,造成5人的颈动静脉和心肺分别被刺破导致急性失血性休克。此后,赵连荣又窜至该屋北侧的卧室内将该公司雇员肖梅芳(22岁)刺伤,肖受伤后跑出室外在楼下奋力呼救,赵连荣遂持刀追杀将肖扑倒,向其颈、胸等部位猛刺数刀,造成肖被刺穿胸壁伤及两肺急性失血性休克。随后,赵连荣又返回集体宿舍的作案现场,在客厅门口向正在打电话求救的该公司雇员陈瑞花(21岁)的颈、胸部位猛刺数刀,造成陈因被刺穿胸壁伤及心肺急性失血性休克。此时,赵连荣又发现在北侧卧室内的该公司另一名雇员薛珠英(24岁)欲关
3、门躲避,遂将房门撞开,持刀猛刺薛的颈、胸等部位,造成薛因被刺穿胸壁伤及心肺急性失血性休克。此后,赵连荣对当时已受重伤,但尚未的被害女子们又逐一补刀,将她们全部杀死。赵连续后在现场未搜寻到钱财才逃离现场。 一审判决宣告后,在法定期限内被告人赵连荣没有提出上诉。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依法定程序将本案报送北京市高级人民进行死刑复核。根据最高人民关于授权高级人民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规定,北京市高级人民作出了核准对赵连荣判处死刑判决的裁定。本案是建国以来发生在北京地区最大的一起恶性凶杀案件,赵连荣为谋取钱财,故意非法剥夺
4、他人生命,且手段极为恶劣,情节、后果特别严重,危害性和民愤极大,必须严惩。1999年7月21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遵照高级人民院长下达的执行死刑的命令,已将杀害8名外地“打工妹”的罪犯赵连荣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1999年5月30日凌晨近3时,租住在石景山区某路23号院2号楼1单元3室的8名外地女孩儿被害。杀人凶手就是家住隔壁的中年男子赵连荣。行刑前,笔者对凶手进行了独家专访。口碑颇佳却难以沟通 妻子印象与真实满拧 赵连荣无不良记录,无犯罪前科,工作表现很好,直到案发前最后一刻,他一直都是个口碑颇
5、佳的人。 笔者曾问赵是否把作案后的苦恼告诉过妻子,他说:“我没有告诉她,她不太了解我。” 妻子说他特开朗,他却说自己孤僻,好走极端好偏激。 妻子说,他曾对她说:“那么多下岗的,还有要饭的,跟他们比比,我们很幸福,应当很知足。”他却常常因为自家仍然使用着7年前买的18英寸黄河牌电视机、至今没有vcd机而耿耿于怀。 妻子说他“对钱不太看中”,还常常夸奖他安于清贫。而他却说自己只要听说有人如何如何能挣钱,就立刻觉得周身不自在,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无可倾心交谈之友内心淤积诸多不平 但有一点夫妻说的一样
6、,赵连荣不好交际,也很少去跟别人争什么,基本没有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他出门就是送孩子、上班,下班就回家看孩子,三点一线,天天如此。 “我在厂里贡献很大,所付出的和得到的相比,差得太多!”他心里很不平衡。 赵连荣曾经到街头找人算命,算命的说他“生命线短”、“命中无财”。对这几句话他深信不疑。当日潜入现场作案时他都认为“这是死催的,就像鬼使神差似的”,“当时就想杀人”。 赵连荣甚至觉得活着太累、太乏味,“真的不想活了”!心中充满恶念时刀成为行凶工具 赵连荣与刀有着一种很难割舍的情感。他在跟笔者说起刀时
7、,神情很专注,语调很柔和。他说他从小就喜欢刀。他对刀的要求很高、也很专业。作案用的那把水果刀同样被他磨得飞快,正是这把本应用于日常削梨切苹果的刀在8名女孩儿身上留下了120处创伤。 赵连荣说自己很爱武侠小说,他说金庸的书他基本都看过。他还特别爱看功夫片和枪战片,这种推崇暴力美学的理念思维和特定的行为模式深深地吸引着他。杀富济贫、为民除害、为国除奸的侠客精神深深感染着他,这种长期的耳濡目染,谁能说没有对他日后的犯罪产生重要影响呢? 发誓杀尽恶人懊悔只为家人 他不满很多社会现象,他感到世风日下,恶人太多
8、。他曾暗暗发誓:要杀尽天下所有的“恶人”。 赵连荣在念及家人的时候,也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但是他从来没有对那个无辜女孩儿的死有过真正的忏悔。他至多认为是“杀错了”。几次提审中,他都一再申明,如果那几个女孩儿是好人,他劝大家不要学他;如果她们不是好人,那她们就该死。 极少与人沟通,心事又难于排遣,“很多事”日复一日地在他心中“淤积”、“发酵”,使他的承受力一步步接近极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