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ID:16396371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9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4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5《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2.背诵三首诗歌,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3.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愤激之情。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5.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情景导入一、导语设计 一代诗圣杜甫,见证唐朝盛衰,抒发社会巨变。他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抱负,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他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怀。他一生坎坷,生活艰辛,壮志未酬,仕途抑郁,却始终忧国忧民,生命竟如此厚重。却始终胸怀国家与人民!他是诗国天空

2、里的一颗恒星,是中国史册中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杜甫曾评价李白的诗歌时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实他自己的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著名评论家胡应麟就曾称赞杜甫的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律诗来体会一下沉郁顿挫的风格,品味诗歌的意境。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清狂”的生活。天宝五年(746),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

3、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有《杜少陵集》。2.基础积累(1)认读字音:凋(diāo)伤塞(sài)上急暮砧(zhēn)(2)理解词义: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萧森(萧瑟阴森)兼天(连天)系(指系舟上岸)寒衣(指冬天穿的衣服)催刀尺(指赶裁新衣)9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3.文学常识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

4、、平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什么叫意境?意,即情感、意绪,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

5、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义的,不单指景,还指诗人所见所历之事。意与境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意象着眼于某种物象中的主观意向,而意境则是由艺术形象所表露出来的整体境界。读者运用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就能在思想感情上与作品产生共鸣。信息筛选一、介绍写作背景(请选看下文课堂建议补充资料)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

6、杜甫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二、熟读诗歌,掌握内容1.请学生吟诵诗歌,感受音韵和节奏。注意节奏,如: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7、节奏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一字尺”构成。2.结合背景,明确感情基调。明确:孤独抑郁的感情。3.掌握诗歌内容。9(1)先让学生串讲每联的大体意思。明确:第一、第二联形象描绘了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第三联由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第四联写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所打断。(2)概括主要内容。明确:这首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4.请学生在掌握诗歌的节奏和内容的基础上背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