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

ID:23522347

大小:18.1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_第1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_第2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_第3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_第4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教材简析: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

2、》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学习时要用心把握诗作风格的变化。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文言字词,查阅相关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知识。  2、教师:查阅资料,准备录音机、磁带或制作课件。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杜甫的《望岳》、《春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二、学习《望岳》:  1、播放录音,学生朗读。注

4、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3、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4、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

5、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  明确:1、唐朝盛世。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5、合作探究: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6、朗读背诵,并以“我想对杜甫说,诗人啊,你

6、………”的句式,讲讲你学了《望岳》的感受与收获。  三、阅读赏析《春望》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2、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这首诗与《望岳》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创新学习,能力升级  1、学生合作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三。并分别以这两首诗的题目为上、下联的开头,试写一组对偶句。(示例:《望岳》叙写少年志,《春望》抒尽家国愁)。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

7、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2、有人将“国破山河在”一句中的两个字调换了一下位置,便成了一条保护环境的警示语,你能写出这个句子吗?(明确:国在山河破)  3、把这两首诗译成现代诗歌,尽量做到押韵。  五、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石壕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年青时期朝气蓬勃到中年目睹战乱的杜甫,诗歌中吟咏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读一读杜甫的《石壕吏》。  二、介绍有关《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

8、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现河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