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执业药师-药物化学

2014年执业药师-药物化学

ID:16461502

大小:8.06 MB

页数:111页

时间:2018-08-10

2014年执业药师-药物化学_第1页
2014年执业药师-药物化学_第2页
2014年执业药师-药物化学_第3页
2014年执业药师-药物化学_第4页
2014年执业药师-药物化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执业药师-药物化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药物化学第一章 抗生素  按结构类型分4类(作用机制):  1.β-内酰胺类(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大环内酯类(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3.氨基糖苷类(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4.四环素类(干扰蛋白质的合成)。第一节 b-内酰胺类    (1)含四元b-内酰胺环,与另一个含硫杂环拼合青霉素类基本结构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头孢菌素类是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  (2)2位含有羧基,可成盐,提高稳定性。  (3)均有可与酰基取代形成酰胺的氨基,青霉素类6位,头孢菌素类7位;  酰胺侧链引入,可调节抗菌谱、作用强度、理化性质。  (4)都具有不对称碳,旋光性,青霉

2、素母核:2S、5R、6R;头孢霉素母核:6R、7R。  一、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类    2.性质不稳定:  3.过敏反应:  外源性过敏原主要来自在生物合成时带入的残留蛋白质多肽类杂质;内源性过敏原来自于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β-内酰胺环开环自身聚合,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反应。  过敏源的抗原决定簇:青霉噻唑基。  4.青霉素半衰期短,排泄快:与丙磺舒(抗菌增效剂)合用。111  半合成青霉素  这个考点的学习方法共4个代表药: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莫西林。  1.药物名称记词干“西林”,双环基本结构;  2.性质同青霉素;  3.结构特点记与青霉素的区别(6位不同取代基); 

3、 (一)氨苄西林    (1)化学性质同青霉素,可发生各种分解;  (2)含游离氨基具有亲核性,极易生成聚合物(共性,如阿莫西林);  (3)对酸稳定,可口服给药。  第一个广谱青霉素,不耐β-内酰胺酶。  (二)阿莫西林  1.结构类似氨苄西林,苯环4位酚羟基;  2.同氨苄西林,四个手性碳,R右旋体;  3.性质同氨苄西林,可分解和聚合,聚合速度快;  4.同氨苄西林,不耐β-内酰胺酶。  (三)哌拉西林  1.是氨苄西林引入极性较大的哌嗪酮酸的衍生物;  2.在氨基上引入极性大基团,改变抗菌谱,可抗假单孢菌;  3.对酸不稳定,口服给药易被胃酸破坏,不能从胃肠道吸收,注射给药。  

4、(四)替莫西林    6位有甲氧基,对β-内酰胺酶空间位阻,具耐酶活性。  总结:  二、头孢菌素及半合成头孢菌素类111   共性:  结构特点:比青霉素稳定(双键与氮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轭,为四元环和六元环的稠和,张力较青霉素小);  临床应用特点:对酸稳定、可口服、毒性小、与青霉素很少交叉过敏。    这个考点的学习方法,共8个代表药: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克洛、头孢哌酮钠、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硫酸头孢匹罗。  1.药物名称记词干“头孢”,双环基本结构;  2.重点掌握头孢氨苄;  3.其它代表药结构特点记住与头孢氨苄的区别(3位和7位有不同取代基);  4.其它

5、各自的特点。    (二)头孢羟氨苄    1.结构特点:头孢氨苄的苯环对位羟基;  2.临床特点:口服吸收好,排泄速度慢,作用时间长。  (三)头孢克洛  1.结构特点:头孢氨苄的3位Cl取代;111  2.临床特点:改善药代动力学,氯原子亲脂性比甲基强,口服吸收优于氨苄西林。  (四)头孢呋辛(新)  特点:  1.3位氨基甲酸酯;  2.7位顺式的甲氧肟基,甲氧肟基对β-内酰胺酶有高度的稳定作用,因此耐酶,对耐药菌作用强。  3.本身口服吸收不好,注射给药。做成头孢呋辛酯可口服。  (五)头孢克肟    特点:  1.3位乙烯基;  2.7位顺式的乙酸氧肟基,耐酶;  3.侧链氨基

6、噻唑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结构特点;  4.不良反应为肠道功能紊乱,需停药。  (六)头孢曲松   特点:  1.7位顺式的甲氧肟基,耐酶;7位氨基噻唑是第三代;3位1,2,4-三嗪-5,6-二酮,酸性强的杂环,产生独特的非线性剂量依赖性药代动力学性质。  2.可以通过脑膜,在脑脊液中达到治疗浓度。单剂可治疗单纯性淋病。  (七)头孢哌酮钠  特点:  1.3位硫代甲基四氮唑杂环;  2.7位氨基上哌嗪二酮(同哌拉西林);  3.亲水性提高其抗菌性,显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八)硫酸头孢匹罗(新)111  特点;  1.7位同头孢曲松;  2.3位甲基上引入含有正电荷季铵基团,能迅速穿透

7、细菌的细胞壁,增强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作用快,抗菌谱广;  3.季铵,故口服不吸收,注射。  三、b-内酰胺酶抑制剂  非经典的b-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青霉烯、氧青霉烷类、单环b-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是细菌产生的酶,使某些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未到达细菌作用部位之前被酶分解失活,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设计酶抑制剂,解决耐药性。  按结构分两类:   四、非经典的b-内酰胺类抗生素(共二类)  (一)碳青霉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