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va的业绩评价对央企过度投资行为的统计实证探讨

基于eva的业绩评价对央企过度投资行为的统计实证探讨

ID:16509803

大小:3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10

基于eva的业绩评价对央企过度投资行为的统计实证探讨_第1页
基于eva的业绩评价对央企过度投资行为的统计实证探讨_第2页
基于eva的业绩评价对央企过度投资行为的统计实证探讨_第3页
基于eva的业绩评价对央企过度投资行为的统计实证探讨_第4页
基于eva的业绩评价对央企过度投资行为的统计实证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eva的业绩评价对央企过度投资行为的统计实证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EVA的业绩评价对央企过度投资行为的统计实证探讨一、引言企业投资行为与效率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投资增长速度一直很快,但更为突出的现象是过度投资行为及由此引发的低效率。①为了促进国有企业提高投资效率,首先必须要严格规范企业经营者行为,通过完善的业绩评价与考核体系引导其理性投资。为此,国资委从2010年率先在央企全面实行经济增加值(EVA)业绩评价制度。EVA是企业的税后净利润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差额,该指标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简单变换业绩评价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求对所有投资都考虑机会成本问题。其结果就是企业投资规模越大机会成本越高,EVA指标越低。这对

2、于习惯一味追求做大、严重过度投资的个别企业而言EVA指标将急剧下降,从而更为准确地反映该企业有可能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毁灭价值。因此,国资委实施EVA考核评价体系,将是国有企业降低管理层投资行为的代理成本,提升国有企业经济绩效的重要举措。但由于业绩评价系统本身比较复杂,加上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国资委推行的EVA业绩评价体系能否取得理想中的效果仍需要实证检验提供数据支撑。基于此,本文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实施EVA评价标准前后的投资行为进行了研究。我们首先构建了企业投资的理论模型,并对投资过度程度进行了度量。以此为基础,本文的研究发现EV

3、A业绩评价指标实施前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投资行为表现迥异。上述结果表明,EVA的实施影响了央企投资行为,减少了非理性投资,对投资行为引发的代理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治理效果。论文代写本文其他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相关的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第四部分是多元统计分析的实证研究结果;最后是全文的总结。二、文献回顾、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一)文献回顾Modigiliania和Miller(1958)指出,在无摩擦的理想条件下,拟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考虑的决定因素,企业将资金投资于净现值为正的项目。[1]然而,在现实世界中

4、,诸多因素影响着投资决策和投资绩效。其中,财务学者们普遍认为,代理问题是影响企业资本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Stein,2003)。[2]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解释,一方面,企业投资对经理人而言是有私人收益的,经理人可能会有建立“企业帝国”的冲动(Jensen,1986,1993),[3-4]并产生经理人防御行为(ShleiferandVishny,1986)[5]以及经理人过度自信的问题,经理人可能选择净现值小于零的投资项目,引起过度投资行为。另一方面,企业投资对经理人而言是有潜在成本的(BertrandandMullainathan,2003;AggarwalandSamw

5、ick,2006),[6-7]如对投资项目的监管责任和对新知识的学习而付出的更长的工作时间等,因此经理人可能放弃一些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引起投资不足。这就是代理问题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解释。论文网为了缓解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提高投资效率,股东应该寻找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对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纷纷展开了研究。作为研究公司治理对投资决策影响的第一篇实证文章,Richardson(2006)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制度和机构投资者持股等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有效缓解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8]我国学者也立足我国企业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研究公司治理机制对过度投资行为的作用。范从来

6、等(2006)指出债务融资能够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阻止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9]唐雪松等(2007)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机制基本上能够抑制过度投资行为,但是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不大。[10]维安等(2007)指出股东行为治理、董事会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治理对制约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积极有效。[11]魏明海等(2007)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国企分红制约了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行为。[12]罗进辉等(2008)的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有一定的治理效应。[13]姜付秀等(2009)的研究发现,管理层的背景特征对过度投资有影响。[14]蔡吉甫(2009)的实证研究发现,管

7、理层持股能够减轻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15]覃家琦(2010)的研究发现,战略委员会没有起到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的作用。[16]杨兴全(2011)的研究发现,终极股东的两权分离导致公司过度投资,指出协调控制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有助于优化公司投资行为。[17]实际上,除了上述公司治理制度安排,设计良好的经理人薪酬契约,是协调股东和经理人目标的主要机制之一。辛清泉等(2007)研究指出,经理薪酬安排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象也有显著影响。[18]代写论文经过对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