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第二册教案设计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第二册教案设计

ID:16517447

大小:137.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8-13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第二册教案设计_第1页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第二册教案设计_第2页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第二册教案设计_第3页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第二册教案设计_第4页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第二册教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第二册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孩子的成长不容错过——《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第二册第一讲教案设计【教学内容】:1、今天的碗我来洗2、爸爸,你还爱我吗?【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学习,让家长认识到爱孩子要讲究方法,了解培养孩子生活能力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2、帮助家长避免或者改掉对孩子溺爱或过分严格的毛病,掌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家长了解爱孩子要讲究方法。难点是帮助家长避免或者改掉对孩子溺爱或过分严格的毛病。【教学方法】采访对话式、案例分析式、讲授说理式【教学过程】一、现场采访,问题导入1.开场谈话师: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再次走进我们的教室,感谢您百忙中抽出时间

2、来参加本次家长学校的学习!不知不觉,我们的家长学校课程进入了新的学期。本册教材的题目是《好孩子是怎样炼成的》,这个题目相信大家都很感兴趣,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啊!这一学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共同探讨、学习炼出好孩子的方法。相信本学期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同时也祝愿各位家长在新学期里学习愉快、收获多多。2.现场采访师: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想先和大家探讨一个家庭教育中普通而又美丽的话题——爱。采访:(1)你爱孩子吗?(2)你都怎样爱孩子?家长自由回答、交流。3.导入新课45师:“爱子乃人之天性”,哪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但是,天下爱孩子的父母,不一定都会爱孩子

3、。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曾经有个女孩写过一篇文章,她取的题目叫:妈妈,请爱我少一点!在当代家庭中,这份如此重要的感情,竟产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爱的误区”。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精神世界,就无法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爱,而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一旦因为不当的爱错过相应阶段正确的教育方法,就会造成孩子任性、叛逆等问题。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正确地爱孩子呢,相信,在我们共同学习完《孩子的成长不容错过》这一课后,您会有所启迪,有所收获。二、解读溺爱,深入分析(一)情景对话请两位家长声情并茂阅读﹕情景对话《今天的碗我来洗》

4、和心灵独白(方式自定)(二)案例拓展我们听完《心灵独白》后,发现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孩子要成长,要自己做家务,而妈妈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遇到过的请举手。好像孩子和妈妈谁都没有错。我们不忙判断谁对谁错,我们先一起去了解两个案例。案例一:《东方神童魏永康》魏永康三岁能认2000个字,十三岁考入湘潭大学,十七岁考入中科院念研究生。他母亲一直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于是,她就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都包下了,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他的母亲还亲自给他喂饭。后来读大学时

5、,他母亲也一直跟在儿子的身边“陪读”,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到北京读书后,魏永康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便执意不要母亲“陪读”,孤身一人北上求学。身边突然没了母亲的照料,魏永康感到很不适应,竟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年冬天,他竟然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周围的游客像看怪物一样使劲盯着他看。由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2003年8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回家。是谁造成了魏永康这样的结果呢?案例二:无独有偶,在天津南开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从南方某城市高分考取南开大学的一位同学,在开学不到两

6、个月的时候,生病感冒,硬是打电话回家让他妈妈去照顾他。结果他妈妈真的请假去了,问他怎么感冒的?他说:“按你标的衣服顺序穿,就感冒了。”(1)家长发表看法,现场采访(2)教师总结爱孩子是人的天性,两个故事中的父母爱孩子没有丝毫的错。错的是父母以爱孩子为借口、以爱的名义破坏了孩子的成长。他们一只手帮助孩子成长,另45一只手阻碍孩子成长。结果把孩子变成了人格分裂的两个人:从身体方面看,他发育良好,简直像个大人了;可从心理方面看,他还是个幼儿。以至一旦要独自面临新的挑战时,便无所适从。(三)深入剖析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语:“惯子如杀子”。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尽管我们有这样的

7、古训,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根本就听不到“惯子如杀子”的声音,看不到“惯子如杀子”的现象,更感受不到这个“惯子如杀子”的体验。因此就不知道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有多深。从上面的案例可以分析出来:1.容易受挫折,遇到问题总想寻求帮助或逃避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想拿一个10米外的玩具,大人懂了他的意图,于是急走几步,将这个玩具拿给了孩子。殊不知,相比拿到这个球的目的,孩子更重要的需要是要独立完成这个过程。在跌跌撞撞地走向这个球的过程中,他的手、脚和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感觉和体验,他会感觉到,是他在努力,是他在运动,是他在感受……这样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顺利地拿到了球,他会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