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ID:16556664

大小:6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上期期中试卷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2009年9月2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了孔子的标准像。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表现出自信大方、谦谦君子的形象。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儒

2、家思想。材料反映的是君子的形象,分析选项,C项的含义与此理念相吻合。故应选C。2.“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A.大一统思想B.“天人感应”思想C.万物的本原是道D.“君权神授”理论【答案】B【解析】考点:汉代儒学。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

3、主要论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思想。所以答案选B。3.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D.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政治与思想之间的关系。依据所学可知,A明显错误;B与题意无关;C项符合题意,思想的统一是实现政治上统一的前提,13百家争鸣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西汉在秦朝确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而“独尊儒术”是加强的政策之

4、一;D只是表象。所以应选C。4.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反躬践实【答案】C【解析】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而是敏感于地方

5、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可知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一统。所以C正确;ABD材料都没体现。5.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材料的“□□”指的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依据材料“真理……显示……不再需要什么著作……是实践”可知这应为程朱理学所倡导的“格物致知”的理论。故排除A、C、D三项

6、,所以应选B。6.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答案】B【解析】考点: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宋明理学发展包括两个阶段,一个是程朱理学,一个是陆王心学阶段。程朱理学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强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王阳明提倡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成成为圣贤,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因

7、此他们的共识是B。7.《史记》载,汉文帝问冯唐曰:“父老,何自为郎?”是称其臣为父也。赵王谓赵括母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是称其臣之母为母。此种“称臣下为父母”13的行为得到了顾炎武的充分肯定,这表明他()A.提倡经世致用B.主张众治C.宣扬三纲五常D.反对传统礼教【答案】D【解析】考点:顾炎武的思想。仔细阅读材料,顾炎武举出这些事实,旨在反对传统礼教,表明他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故选D。8.李贽有句话:“人所同者谓礼,我所独者谓己”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A.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B.揭露道学

8、家的虚伪本质C.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D.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材料的意思是说“与众人的看法相同叫做知礼,自己有独特的看法叫做自己的意见”。学者大都固执己见,尤其是明清之际,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民主进步的思潮不断兴起。A、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对材料理解不全面。所以应选D。9.“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最早为这种体制的存在构建了理论基础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