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ID:16645791

大小:184.9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历史】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历史】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历史】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历史】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历史(选修)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由此可知春秋时期A.分封制完全被县邑制取代B.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C.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D.天子不再直接统治臣民2.“秦汉以后中国的皇权政体在其建

2、立之初,是一项伟大的创制,因为它所取代和超越的,是以往那种狭蹙的制度模式”以下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①结束封建政体,统一国家产生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③打破了宗法束缚,给各阶层民众提供发展契机④三公制度确立,权力制衡机制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吕氏春秋》中写道:“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这表明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主要是为了A.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B.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C.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D.保证人民的安

3、居乐业4.某同学以明朝中叶以后的民营手工业为研究对象,以下哪一内容可以为其研究提供素材(  )水排灌钢法珐琅彩花楼机A.水排B.灌钢法C.珐琅彩D.花楼机5.范蠡提出:广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治国之道也。”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A.重农抑商B.农商并重C.政府调控物价D.自由放任6.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对这句话判断正

4、确的是A.事实正确,观点错误B.事实正确,观点正确C.事实错误,观点错误D.事实错误,观点正确7.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8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

5、的和平为己任8.麦梦华评价《临时约法》时指出“我虽采用法制,然《约法》所定总统之权视法制则远有不逮,其荦荦大者约有数端:(一)法总统得上院之同意有解散议会之权,我则并此而无之(二)法总统有召集议会之权,而我之参议院得自行集会闭会(三)法总统有任命官吏之权,而我则任命阁员须得参议院之同意(四)法总统有交还议案法案求下院再议之权,我则无此规定”。据此可知《约法》A.具有责任内阁之体用而无责任内阁之精神B.制定时具有“因人设法”的理性和进步因素C.制定者尚缺乏对西方宪政理性和成熟的认识D.总统权力受到国会的严格限制,充分体现了西方宪政民主的

6、精神9.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10.《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

7、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1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国时期的法家也主张“法治”。下列对两个时期“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是A.立法理念都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法律内容都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C.立法程序都体现民主特点D.司法实践都有有效的监督机制12.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

8、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D.参加日内瓦会议13.在回顾中国参与联合国事务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