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浅析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浅析

ID:16736236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4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浅析_第1页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浅析_第2页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浅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浅析《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五年内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政治、军事、社会、文化诸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居为《春秋》三传之首,是主流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既然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涉,便少不了外交官间的唇枪舌战,少不了精彩的外交辞令。《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逻辑之谨严、道理之明晰、辞采之华瞻、委实让人叹为观止,有着极为动人的感染力。无论是在敌强我弱,还是在敌胜我败,甚至是在订立城下之盟,身为俘

2、虏之时,外交官都能巧妙地使自己的说辞入情入理,起到折冲樽俎、消弭战祸的作用。它不但反映了春秋时代复杂严峻的政治形势和机巧微妙的外交活动,同时又表现了春秋时代外交场合那种彬彬有礼的风尚和高度的语言技巧。先看其中的两个外交事例。在《秦晋殽之战》中,秦军在盂明、西乞、白乙的率领下浩浩荡荡过周及滑时,被郑国商人弦高偶遇,他急中生智,送牛犒师,并用略带欢迎的口吻说出了弦外之音:“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敞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弦高这一番话,表面上在犒劳秦师,实际上是在警告秦

3、军休要轻举妄动;表面上是说为秦师提供粮草,做好保已工作,实际上是告诉他们郑国已经作好了应战的充分准备。郑穆公接到弦高报信后,派使者到客馆看视,知道了秦客已收拾好车子,磨好兵器,喂饱马匹而枕戈待旦,于是郑穆公又派大夫皇武子去客馆辞谢秦客。皇武子绵里藏针、巧揭实质,用挽留式的语言下达了使对方非走不可的逐客令:“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圃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这一番辞令,表面上句句是颇具歉意,恭敬协商的客气话,实际上却句句带刺,嘲讽与谴责双管齐下

4、的逐客令;表面上显得热情好客,实际上却表现了对他们的无限憎恶。它妙就妙在:言在北而意在彼,它既没有当面提出他们的阴谋,也没有叫他们赶快回国,然而意在言外,三人都深知阴谋已败露,再也无法呆下去了,只好逃之夭夭。而《烛之武退秦师》一篇中,烛之武出使秦国,用意显然是为了维护郑国的利益,但他却在对秦晋郑三国间的利害关系作具体分析时,先把郑国放在一边:“郑既知亡矣。”他这种不用秦晋攻打就知道郑会灭亡的表态,便于其分析郑亡后秦晋的利害关系。之后替秦国“展望”郑亡以后到底有没有实际利益:“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

5、以陪邻?邻之厚,君主薄也”,做出保郑对秦有利无害的结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最后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

6、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忘恩负义,并做出推论:如此贪得无厌的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由此,让秦穆公感到帮晋灭郑,不但对自己无益,反而有大害,立即改弦易辙,不但停攻郑国,还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从而孤立了晋国,使秦师退后晋师也跟着撤退,收到了一箭双雕之效。烛之武有理有节,站在秦国的立场分晓利害,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可得,颇有外交家的风度。又如《齐桓公伐楚》一篇中,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带领诸侯军队去伐楚,齐国一副霸主的态度,找出“尔贡包茅不入

7、,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的无理入侵借口,楚子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于是诸侯的军队向前推进,驻扎在陉地。由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有着鲜明的特点: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这与春秋外交辞令的形成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诸侯小国夹介于诸侯大国之间,往往进退维谷,徘徊不安,甚是狼狈。这种不平等的国与国间的关系也十

8、分微妙,战争很可能就不约而至。诸侯小国往往为了免于一场不必要的战争所带来的劳命伤财之灾而大动脑筋。最终都要请一些能深谋远虑且经验丰富谙于世故的外交家,他们有理有节,不卑不亢,刚柔相济,在人格和礼节上赢得强国尊重的同时,也因此避免一场不必要的战争。“行人”这一职主外交的群体逐渐形成。“行人”这个特殊的称谓也只专属于春秋战国这个特殊的时期,是《左传》中描写的特殊群体,他们活跃在当时列国的政治、外交舞台,参与国与国之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