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ID:16790619

大小:180.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24

【语文】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语文】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语文】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语文】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语文】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忠县石宝中学高2015级高二10月考语文试题试卷说明:本试卷总分值150分,150分钟内闭卷完成;考生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完成试题卷上的试题,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只交答题卷,请保存好试题卷,以备教师讲评。I卷一·现代实用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每小题3分,共6分)美和美的东西蒋孔阳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

2、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

3、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的。”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18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都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汤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

4、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两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濛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时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见,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美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

5、,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

6、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白;谈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有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吗?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选自《美学新论》,有删改)1.下列说法,

7、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18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一般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所以容易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B.希庇阿斯没有从美的东西里概括出美的本质来,而苏格拉底却寻找到了美的普遍规律,说出了美的本质。C.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中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为什么美,它本身也必须是美的。D.晴光潋滟的西湖是美的,而山雨空濛的西湖就可能不美了。因为美的东西是相对的,是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2.根据文意,下面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A.“美是难的”,这

8、是因为“美”不等于“美的”,我们要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寻找美的规律是十分困难的。B.《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边城》里的翠翠,她们都是漂亮的姑娘,都包含着美的规律。但从美的本质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