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导学案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导学案

ID:16890510

大小:10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25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导学案_第1页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导学案_第2页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导学案_第3页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导学案_第4页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1.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熟课文,说出文章大意。2、准确翻译课文1、2自然段。3、理解“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这一段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预习案】的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你需要先用15分钟的时间预习课文:第一步:诵读课文三遍,注意注释中有注音的字;第二步:根据注释,能大概翻译1、2自然段。第三步:将你不理解的词语在课本上圈画。(2)然后用15分钟来完成【课前预习案】。【知识链接】1、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2、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2、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一、自主学习1、解释加点的词。(1)缘溪行()(2)屋舍俨然()(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黄发垂髫()(5)落英()(6)缤纷()(7)仿佛()(8)豁然开朗()(9)阡陌()2、

3、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3、翻译句子: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缘溪行,忘路之远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新课探究1、翻译课文前两段。(不理解的词句在课本上圈画,小组释疑)2、第一段“渔人甚异之”中的“之”指的是什么内容?渔人为什么会“甚异”?如何理解这一段描写在文中的作用?3、第二段渔人进入桃花源后见到了怎样的景象?设想一下,渔人此时此刻的感受。三

5、、【达标检测】(一)《桃花源记》,作者,名,字,(朝代)著名诗人。(二)解释加横线的词语1、渔人甚异之:2、欲穷其林:3、落英缤纷:4、仿佛若有光:5、其中往来种作:6、悉如外人:7、黄发垂髫:8、并怡然自乐:(三)翻译语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作业】1、翻译课文1、2自然段。2、背诵课文1、2自然段第二课时forthequalityofreviewsandreview.Article26threview(a)theCCRAcompliance,whethe

6、rcopiesofchecks;(B)whetherdoubleinvestigation;(C)submissionofprogramcompliance,investigationorexaminationofwhetherviewsareclear;(D)theborrower,guarantorloans11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翻译课文3、4、5自然段。2、正确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预习案】的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你需要先用15分钟的

7、时间预习课文:第一步:仔细阅读,根据注释,能初步翻译3、4、5自然段。第二步:将你不理解的词语写到学案上。(2)然后用15分钟来完成【课前预习案】。【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之时。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他仓促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隐

8、居田园,躬耕僻野。  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新知自学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便要还家()(2)屋舍绝境()(3)无论魏晋()(4)具言()(5)叹惋()(6)及郡下()(7)便扶向路()(8)诣太守()(9)寻向所志()⑽遂迷()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