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ID:17017211

大小:1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6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_第1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_第2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_第3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_第4页
资源描述: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答案【知识积累】子瞻东坡居士文忠唐宋八大家苏辛与可胸有成竹【学习过程】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稍纵即逝: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庖丁解牛: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胸有成竹:成:完全的。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前已有成熟的计划。通假字:1、与可没与陈州:没,通"殁",死亡 

2、 2、少纵即逝矣:少,通"稍",稍微3、而节叶具焉:具,通"俱",俱全古今异义:1、贵重,古:看重;今,价值高2、许,古:这样;今,也许3、废,古:停下,放下;今,废弃4、以为,古:把……当作;今,认为5、发,古:打开;今:发送6、与,古:赞成;今:给7、遗,古:赠送;今:遗失形容词做动词:1、老,养老2、实,证实3、厌,厌恶名词作状语4、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蜩腹蛇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意动用法5、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判断句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

3、之过也。2、庖丁,解牛者也3、轮扁,斫轮者也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省略句5、子由为《墨竹赋》以(之)遗与可曰6、吾将以(之)为袜7、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定语后置8、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状语后置9、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10、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11、足相蹑于其门固定句式12、岂复有竹乎:岂……乎:哪里……呢?13、世岂有万尺竹哉?:岂……哉?:哪里……呢?解释词义:1、执笔熟视:仔细而操之不熟者:熟练2、今语士大夫:告诉有"车过""腹痛"之语:说法3、不学之过也:过错有"车过"

4、"腹痛"之语:经过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4、自视了然:……的样子予不能然也:这样然二百五十匹绢:然而5、以追其所见:来,从而因以所画筼

5、筜谷偃竹遗予:把……,表对象与可以书遗予曰:把……吾将以为袜:把……当作6、竹之始生:取独标志一寸之萌耳:的生而有之也:代词,代节叶临事忽丧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士大夫传之:代词,指与可之言而读书者与之: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7、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表对象与可没于陈州:在,表地点8、而节叶具焉:助词而临事忽焉丧之:无义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兼词9、乃见其所欲:代词,代"画家"以追其所见:代词,代"画家"其所以然:代词,代提到的事情岂独得其意:代文与可10、而节叶具焉:但是,表转折生而有之也:就,表承接废卷而哭失

6、声:表承接【感悟赏析】1、明确:“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前者:“故画竹必先……少纵则逝矣。”其含义是:心中要有事物完整鲜明的形象,灵感来时,要适时捕捉,一气呵成,使胸中的形象成于笔下。后者:“夫既心识其所以然,……不学之过也。”。其含义是:要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逐渐做到熟练地掌握技巧。2、(1)将求画者送来的缣素视为袜材,对求画者多不感自行而觉讨厌。——脱俗,淡泊。(2)作者与文与可关于“万尺竹”之辩,由诗书往来之中,既见其才情过人,又见风趣,旷达。(3)与可赠画给作者,作者还之以诗,可见对挚友情谊之深,

7、为人的无拘、率直。3、(1)“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典故。前者出自《庄子养生主》,后者出自《庄子天道》。引用这两个典故是用庖丁解牛、轮扁斫轮技艺的纯熟来比喻文与可画艺之高,不光有成竹于胸,亦能心手相应。表现对文与可画竹技艺的赞美。(2)“渭滨千亩”的典故。出自《史记货殖列传》,比喻洋洲多竹。从苏轼的诗看,是诙谐地说文与可是个清而贪吃的太守,洋洲又盛产竹,那么生出来的笋,必然他吃到肚里去了。这两句话,一是赞文与可两袖清风的操守,一是写密友间的戏笑。作者回忆这两句诗,可见作者与文与可生前之情和失友之痛。(3)

8、“车过腹痛”的典故。出自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用此典故是说桥玄与曹操二人因关系密切而做戏笑之语,苏轼用此典故来指他与文与可关系亲密,才会写文章来记载二人戏笑之语。4、本文开头写自然之竹的形象,然后联系到文与可论画竹,提出了“胸有成竹”“心手相应”的文艺创作思想;接着记述文与可的几件轶事,都与画竹有关;最后以作者在湖州曝晒文与可所画之竹,睹画思人作结。文中的材料有书札、人物轶事,也有画竹理论和寓言、典故,看似零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