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北湖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郴州市北湖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ID:17253187

大小:2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9

郴州市北湖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_第1页
郴州市北湖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_第2页
郴州市北湖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_第3页
郴州市北湖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_第4页
郴州市北湖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郴州市北湖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郴州市北湖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黄晨峰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站在全局和发展的高度,统揽全局、审时度势、着眼长远作出的一项关于解决“三农”问题、改善民生,解决9亿多农民生存和发展重大问题的战略举措。这一决策是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变化,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作出的。   在过去的一年中,作为区纪检部门,从繁忙的工作中分开身来,统筹安排工作,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亲身经历和感受了新农村建设的火热气息和场景,掌握了大量生动详实的基层一线材料。在与农民朋友的交往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深厚感情和信任,以及他们对党和政府寄予的迫切期望

2、。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和能力,积累了经验,加深了在中国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领会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锁定“三农”问题的深刻用意。   一、对当前农村现状的分析   北湖区同和乡长廊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小山村,现有人口875人,218户,分为长廊、荷卜园、杉木冲三个自然村,自然村间有山相隔,呈一字排开,彼此相距近2公里。当前农民增收难度大、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通村公路建设难度大等问题成为历届班子最头痛的问题。   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

3、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也是有目共睹的。农民从整体上脱离了贫困,近几年又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负担,实行了很多惠农政策。但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农民思想

4、还很落后,农村经济还很薄弱,农业改造升级的难度还很大,农民致富奔小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民要实现从封闭的、落后的小农思想到有市场观念、经营头脑的新型农民的转变,农业要实现从粗放型、零散型到集约型、产业规模经营的转变,农村经济要实现从发展滞后、不平衡到走向共同富裕的转变。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改革开放在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农业和农村带来了新的问题:农民集体意识观念淡化、集体经济发展迟缓、村民难于组织发动、协作搞大建设办大事能力大大降低,导致村内公共设施建设、文化设施建设一度处于荒废、闲置,甚至是空白状态。长廊村

5、无集体经济收入,是个实实在在的“空壳村”,历年来村集体就是靠一点扶贫款、项目款搞点建设。该村现有村小学一座(已闲置)、村组织活动中心(07年由区组织部援建),路仍然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群众反映强烈。   二是产业结构陈旧。在“散兵游勇、八仙过海”的小农经济条件下,越来越暴露出单位产出低、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大部分农业生产还是靠肩扛、手提、锄挖、畜耕,大量先进的技术难以推广应用,大量的人力、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得不到整合,在当前世界经济社会大生产和大协作背景下,零散的、粗放的、无组

6、织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如当前大量农田的“抛荒”问题、大量农民外出打工谋生等。   三是技术落后、信息闭塞的现状还未得到根本改变。一部分人以经商、读书、做工走出农村,剩下的人又无技术专长,靠的是摸索经验和劳动实践。除了通过有限的电视广播、电话和与人交往外,既无培训和学习机会途径,也无获取社会信息的渠道,且本来就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几乎很少能从书本上获取信息或者大部分根本就不看书。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

7、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   四是农村缺少致富带头人。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结束了吹哨出工、生产队集体管理模式后,政府组织管理程度大大放开,农村进入了各管“一亩三分地”、各扬所长的时代。优秀的、年壮的都以外出、打工、经商、举家迁出等形式走出农村,剩下

8、的“386199”和比较保守的人群留守,乡土人才紧缺,村民真希望有人站出来,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为村里办事。在与村民的接触中,村民们的热情、纯朴和迫切寻求出路的愿望表露无遗,他们希望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能有几位领头人物带领他们走上脱贫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