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LHLS实证分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LHLS实证分析

ID:17389202

大小:1.08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8-08-30

上传者:文档小小白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LHLS实证分析_第1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LHLS实证分析_第2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LHLS实证分析_第3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LHLS实证分析_第4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LHLS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LHLS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硕士学位论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LHLS实证分析培养单位:劳动经济学院学科专业:社会保障作者姓名:郭淑婷指导教师:纪韶教授 ResearchondemandwillingnessandinfluencingfactorsofCommunityhomeendowmentservice--basedonCLHLSempiricalpointsCandidate:GuoShutingSupervisor:Prof.JiShao 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有关资料和数据是实事求是的。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和致谢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他人为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出了明确的说明。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同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权使用本学位论文(包括但不限于其印刷版和电子版),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保留学位论文,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学位论文,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借阅和复印,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劳动力流动增强等因素均在破坏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依托社区的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解决养老压力的发展方向。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但总体上,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不成熟,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本文基于CLHLS,运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和二元logit回归分析,对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对象界定60周岁以上老人,并对特殊人群,如高龄、失能、空巢老人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通过2008、2011、2014年纵向数据探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动态变化趋势。结合国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典型案例,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研究表明:城乡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需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上门看病送药、提供保健知识、精神慰藉、组织社会娱乐活动、起居照料、解决家庭邻里纠纷、维权服务、日常购物。需求程度最高的是医疗照护服务,其次是精神慰藉服务。在需求影响因素方面,分为个人特征、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和代际支持。自评健康状况、资金是否够用、子女经济支持是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显著因素。在代际上,子女的数量和经济支持会对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儿子的数量并不是显著影响因素,说明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对不同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存在差异。特殊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较老年人平均水平更强烈,尤其是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农村老年人面临着比城市更高的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通过对比2008、2011和2014年数据得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供给仍然难以满足需求。城乡统筹静海模式、虚拟养老院模式、“走进去、走出来”海曙模式、社会合作型北京社区新模式都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程度,因地制宜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新模式。未来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需求更加多样化,社区I 摘要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处于动态变化中,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广泛。健康服务和精神慰藉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最需要加快发展的项目。因此,需要明晰各方责任,探索市场化养老路径;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养老模式;政府养老服务政策和财力支持向农村倾斜;提高服务主体认知度;增加服务项目数量和保证服务项目的质量,努力提高供给的精准度,使得供需得以匹配。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需求意愿;养老服务;影响因素II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Alongwiththesocialeconomicdevelopment,populationagingdegreedeepening,thefamilystructureminiaturizationandlabormobilityenhancementfactorsaredamagingthefoundationofthetraditionalfamilypensionmode.Thecommunity-basedsocialhomecareservicemodelisdevelopmentdirectiontosolvethepensionpressure.Thestatehasintroducedmanyrelevantlawsandregulation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old-ageserviceindustryandimprovethequalityofold-ageservice.Overallcommunityendowmentserviceinourcountryisstillinitsinfancyandnotmature,whichisdifficulttomeettheincreasingdiversificationandindividuationofpensionservicedemand.Thepresentsituationandinfluencingfactorsofurbanandruralcommunitypensionservicesarestudiedempiricallyinthispaperusingdescriptiveanalysis,comparativeanalysisandbinarylogitregressionanalysisbasedontheCLHLSdata.Theresearchsubjectsdefinedtheagedover60years,andanalyzedthesensitivityanalysisofthespecialpopulation,suchasoldage,disabilityandempty-nestelderly.Throughthelongitudinaldataof2008,2011and2014,thispaperdiscussesthedemandofcommunityhomecareserviceandthetrendofsupplydynamicchange.Combiningwithdomesticcommunityhomeendowmentservicepracticeconditionandexistingproblems,targetedmeasuresaresuggested.Researchshowsthat:thedegreeofurbanandruralelderlyhomeendowmentserviceneedsofthecommunityprojectsfromhightolowinturnisthedoortoseeadoctortosendmedicine,providinghealthcareknowledge,spiritualcomfortandchatpermitted,organizingsocialandrecreationalactivities,dailylifecare,familyneighborhooddisputes,rightsprotectionservices,dailyshopping.Thehighestlevelofdemandismedicalcare,followedbyspiritualcomfort.Intermsofdemandfactors,dividedintopersonalcharacteristics,economicstatus,livingstatusandintergenerationalsupport.Whetherself-reportedhealth,ormoneyenoughfinancialsupport,theirchildrenarethesignificantfactorsinfluencingthecommunityhomeIII 摘要endowmentserviceneeds.Ontheintergenerational,thenumberofchildrenandeconomicsupportwillhaveasignificantimpactonthedemandfortheelderlycareservicesinmostcommunities.Butthenumberofsonsisnotasignificantfactor,suggestingthatthetraditionalconceptof"old-agecare"ischanging.Theinfluenceofage,maritalstatusandeducationdegreeondifferentpensionservicedemandswasdifferent.Specialforelderlycommunityhomeendowmentservicedemandwillmorestronglythanaverageintheelderly,especiallyinhealthcareandspiritualcomfortrequirements.Duetoanageingpopulationinversion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theruralelderlyfacehigherthanurbanpensionservicedemandathome.Bycomparingthedataof2008,2011and2014,itisknownthattheprovisionofcommunityhomecareserviceshasbeengivenacertainscaleovertime,butthesupplyisstilldifficulttomeetdemand.UrbanandruralareasasawholeJinghaimode,virtualnursinghomemode,"walkin,walkout"Haishumode,socialcollaborativecommunityofBeijingnewpatternsarebasedonlocaleconomicdevelopmentlevelandagingdegree,whichistheinnovativemodeofcommunityhomecareserviceforlocalcommunities.Inthefuture,theagingpopulationwillbedeepened,theneedsoftheelderlywillbemorediversified,andthedemandwillingnessofthecommunitywillbeinadynamicchange,andthefutureofthepensionindustrywillbewidelydeveloped.Healthservicesandspiritualcomfortarethedevelopmentprojectswhicharemostlyneededtospeedupinthefuturecommunityhomeendowmentservice.Therefore,weneedtocleartheresponsibility,toexploremarket-orientedpensionpath;Wewillbuildacommunityhomecareserviceinformationplatformandsmartold-agecare;Governmentpensionservicepolicyandfinancialsupporttoruralareas;Raiseawarenessofservicesubject;Increasethenumberofserviceprojectsandensurethequalityofserviceprojects,strivetoimprovetheaccuracyofsupply,makethesupplyanddemandtobeabletomatch.Keywords:Pensiondemand;Home-basedCarefortheAged;Communityendowmentservice;influencingfactorIV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第1章引言.....................................................................................................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11.2.1现实意义......................................................................................11.2.2理论意义......................................................................................21.3研究综述................................................................................................21.3.1国外文献综述..............................................................................21.3.2国内研究综述..............................................................................31.3.3文献述评......................................................................................51.4研究方法与框架....................................................................................61.4.1研究方法......................................................................................61.4.2技术路线图..................................................................................71.5拟创新点和不足之处............................................................................71.5.1研究重点和难点及拟创新点......................................................71.5.2不足和后续研究问题..................................................................8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92.1相关概念界定........................................................................................92.1.1高龄老人......................................................................................92.1.2失能老人......................................................................................92.1.3空巢老人......................................................................................92.1.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92.2相关理论基础......................................................................................102.2.1需求理论....................................................................................102.2.2代际理论....................................................................................112.2.3社会嵌入理论............................................................................112.2.4增能理论....................................................................................12第3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分析......................................................133.1养老居住方式意愿分析......................................................................133.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内容的原因分析..........................................143.2.1经济收入减少............................................................................143.2.2自理能力下降............................................................................153.2.3慢性病比例增多........................................................................16V 目录3.2.4角色转变....................................................................................173.2.5自我维权意识薄弱....................................................................183.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描述性分析..........................................183.3.1生活照料需求............................................................................183.3.2医疗照护需求............................................................................193.3.3精神慰藉需求............................................................................193.3.4法律援助需求............................................................................203.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对比分析..............................................213.4.1需求意愿和现实供给的对比分析............................................213.4.2需求意愿和现实供给的城乡对比分析....................................223.4.3需求意愿和现实供给2008-2014年纵向对比分析................223.4.4需求意愿和现实供给的特殊人群对比分析............................243.5归纳总结..............................................................................................26第4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84.1研究设计和研究假设..........................................................................284.1.1模型设定....................................................................................284.1.2变量选取和描述性分析............................................................284.1.3研究假设....................................................................................314.2交互分析..............................................................................................324.2.1个体特征....................................................................................324.2.2健康状况....................................................................................324.2.3经济状况....................................................................................334.2.4居住状况....................................................................................334.2.5代际支持....................................................................................334.3二元logit回归分析..........................................................................334.3.1回归结果分析............................................................................334.3.2敏感性分析................................................................................394.4结论和讨论..........................................................................................43第5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典型案例分析......................................................455.1天津静海城乡统筹模式......................................................................455.2虚拟养老院模式..................................................................................465.3海曙模式..............................................................................................475.4社会合作型新模式..............................................................................485.5归纳总结..............................................................................................48VI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6章未来发展和措施建议..........................................................................496.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未来发展方向..........................................496.1.1老年群体差异性将带来更多的需求多样性............................496.1.2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前景广阔....................................................496.1.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处于动态调整中........................506.1.4健康服务和精神慰藉是未来最需要加快发展的项目............506.2全面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措施建议..........................................506.2.1明晰各方职责,探索市场化养老路径....................................506.2.2以需求为导向,在质和量上齐发力........................................516.2.3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养老模式................................................516.2.4政府养老服务政策和财力支持向农村倾斜............................526.2.5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服务主体认知度....................................52结论......................................................................................................................54参考文献..............................................................................................................5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0致谢......................................................................................................................61VII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1]重大战略问题。以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的标准计,中国已经在2000[2]年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而且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还非常快快,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为例,2000年达到7.0%,2002年为7.3%,2012年为9.4%,2014年上涨到10.1%。根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为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老年抚养比提①高到28%。高龄、独居和空巢老人分别增到加2900万人左右和1.18亿人左右。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更加严峻。家庭养老在日渐膨胀的养老需求下难以为继,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开始受到重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中政府责任进行界定,提出“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意见对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光明前景进行阐释,认为不仅关系亿万民众福祉,而且是③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因此,应以多样化、多层次化需求为导向,全面放开和繁荣养老市场,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可见,在老龄化速度加快、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形势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2年提出“积极度晚年”的口号,各国政府都根据本国国情民意对养老模式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如英[3]国的社区照顾模式、荷兰的AWBZ老年照料基金计划等。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相较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我国社区居家养老仍存在供需不均衡、发展水平低等问题。因此,以需求为导向,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对影响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未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2研究意义1.2.1现实意义与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相比,社区居家养老具有独特的优势。既可以让老年人居住①数据来源:十三五规划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http://www.nhfpc.gov.cn/jtfzs/s3580e/201307/6de2e73ecd1b4cdb8530c468d431cfba.shtml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1612/20161200002746.shtml1 第1章引言在熟悉的生活环境里,又可以以低廉成本享受到多样化的服务。尤其是对于有失能老人的困难家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现阶段我国社区居家养老供需关系发展不均衡。一方面现实供给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现实供给利用率又比较低,供求之间存在矛盾。以需求为导向才可以更好的进行市场定位,提供更精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因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大规模的CLHLS数据,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不断发展,实现养老方式的顺利转型。1.2.2理论意义近年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以何种方式养老和提供哪些养老服务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人群的膨胀的养老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现有的研究形式与内容大都比较单一,仅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或个案访谈,得到的是某个或某些地区需求程度和影响因素,不具有代表性。本文基于增能理论、需求理论和代际理论,分析了三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对更需要政府发挥“兜底”作用的特殊人群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前沿性。1.3研究综述1.3.1国外文献综述无论是在养老理念上还是养老水平和内容上,国外的养老模式都较为成熟和完善。积极养老、呼唤个人责任回归的自助养老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老年人树立积极的养老观,增强自我认同感。国外一般将社区居家养老称为社区照顾(communitycare),英国是起源国。社区照顾涵盖比较宽泛,既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差的老人也包括可以自理的居家老人;服务提供者既包括社区内正式资源提供的有偿专业[4,5]服务,也涵盖了家庭、朋友、邻居等非正式的互助服务。较于其他养老模式,社区[6]养老最独特优势在于可以让老年人不离开熟悉的环境就能享受更加便捷、及时服务,[7,8]对于慢性病患者和失能老人以需求为导向、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提高了资源使用[9]效率,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尽管如此,社区养老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NorikoTsukada和YasuhikoSaito(2006)通过分析老龄化大型调查数据发现,近50%[10]的老人不愿意接受社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25%的老人拒绝日间照料服务。老年人对服务的满意度和子女的支持有着重要的影响。KaneR.A(1997)较早就提出延伸家庭照料[11]概念和模糊家庭照顾、机构养老和社区服务界限的建议,才能更好的开展社区养老。国外学者较早地研究了养老服务需求,并将其描述为3M,分别是指Money、Medical、Mental,即经济需求、医疗需求和心理需求,通过老人消费习惯和需求之间关系、来研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究对不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差异。需求影响因素起源较早,多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究显著影响因子。关注因素主要分为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教育程度等个体特征和养老政策、居住状况和经济收入等综合因素两个方面。尽管年龄没有直接引致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但这一需求却和年龄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年龄的提高,[13]慢性病比例增加自理能力下降,社区起居照料的需求增加。自身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SussanHillier和GeorgiaM.BarrowC1999)对美国老人的调查研究表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近一半,需要社会资源提供养老服务支撑[14]。人口结构变迁会带来人口抚养比的变动,人均赡养负担加重的趋势会影响到老年人[15]对社区养老的认同和需求程度。BettinaMeinow(2005)通过2002年SNAC-K数据,运用工具生活能力量表和伯格量表得出影响老年人照料需求的因素是多样的,有自身的[16]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年龄因素、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和家庭居住情况等,因此社区养老照顾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差异化的需求。1.3.2国内研究综述1.3.2.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比较优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区居家养老表现出独特优势。首先,与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相结合,能满足老年人的心理[17][18]和情感需求,老人在熟悉的环境里心情会比较放松,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其次,社区区养老融合了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的优点,在实现就业服务、发挥家庭功能[19]等方面具有优势。当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为继,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20]成为解决养老服务的必然选择。1.3.2.2社区养老服务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尽管社区养老服务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在我国它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21]题,尤其是我国城乡、东中部和西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不均等、不均衡的现象。[22][23][24]蔡中华(2013)、张艳(2010)、张晓峰(2015)等通过对部分地区(吉林、苏州沧浪区、兰州市C社区、等)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责任定位不够明确,支持力度不足;二是社区养老服务资金来源单一。资金周转出现困境;三是专业技术人才和适老化的设施供给不足,服务项目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群多样化的需求;四是法律法规亟待完善,政策落实困难。1.3.2.3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在需求影响因素上,国内学者认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包括经济发展状况、国民生活水平和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等的宏观因素;另一是包括老年人个体特征以及家庭经济水3 第1章引言平等微观因素。关注之初,贾云竹(2002)对北京市城市老年人是否对社区助老服务的[25]需求进行研究。在后续研究中,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影响需求的因素,如从个[26][27][28]体差异的视角、网络养老服务视角、家庭养老替代机制等对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许琳将老年人细分为失能老人和非失能老人以及对残障[29]人士的专门研究;曲绍旭(2014)从福利效能的角度对农村养老服务影响因素进行分[30]析;王琼(2016)改变以往自变量的选择,创新的考虑了文化因素对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如崇尚节俭、为子女着想,得出崇尚节俭和为子女着想会抑制社区养老服务的需[20]求。1.3.2.4对未来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建议研究归纳现有研究,对未来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史薇(2015)对中部城市太原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和类型进行了详尽描述性分析,得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31][32]力量的共同参与,韩俊江、刘迟(2012)则提出构建相互支持的多元服务体系,王莉莉(2013)以“服务链”的理论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三个理念和五个主体定位的政策[33]建议。二是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监管,保证政策落实到位。李兵、张航空等(2015)[34]提出五个理论命题,在社会政策理论的视角下论述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章晓懿(2012)基于与民间组织合作的视角,认为政府主导地位表现在承担养老服务投资主体[35]角色,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合作模式已经建立。三是拓宽筹资渠道、优化服务项目。杨翠迎、茆长暄等(2014)基于货币化子女照护责任的视角,以中低收入人群为研究对象,提出互济合作、个人账户和税收统筹的筹[36]资基金模式。廖楚晖(2014)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出政府对养老机构的资助力度在不断扩大,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功能健全程度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实际需求是否[37]吻合,从优化居家护理人员、鼓励多元投资等角度提出措施建议。四是理念界定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赵晓芳(2014)运用SWOT模型,扩展“医养结合”的内涵和外延,在老人健康状况和意愿两个依据下,提出以健康老龄化为中心,在四个战略层面上构建居家、社区和机构三类养老服务模式。基于健康老龄化的背景下提[38]出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构建的设想。丁建定(2013)对社区居家养老中的认识误区进行澄清,界定相关理论和关系,提出尊重老人选择意愿和共同责任是建立社[39]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理念,进而提出措施建议。1.3.2.5国外养老服务的经验与启示国内还有很多学者,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力图通过他山之石来给我国社区养老服务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发展带来借鉴。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是“品质养老”的典范,使得老年人实现了“安养—乐活—善终”生活目标。主要包括全托制的“退休之家”、日托制的“托老中心”、互助养老和上门服务四种做法,同时也包括自理、协助、特殊护理和持续护理四种类型[40]。在全美1900处持续护理退休社区(CCRC),通过护理员制度,使得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享受有品质和保障的养老。同处在亚洲的日、韩两国的养老服务制度存在的差异,丁英顺(2013)通过研究这一差异给我国带来启示:强化政府责任、以长期护理保险制[41]度为支撑、加强护理人才的培养。1.3.3文献述评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适合各国特点的养老照顾模式,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尚且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从既有研究看,分为两类:一类是定性描述。学者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相关政策建议、国际经验等,缺乏定量数据的支持。另一类是实证分析。在概念界定方面尚不清晰、变量选择方面不够确切、影响因素分析的不够深入和充分,通过微观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和政策建议之间存在脱节。首先,在已有的实证分析中文献大多采用了自行组织问卷调查的方法,大多是地区[25][42][30][29]性的调查数据(贾云竹2002,郭延通2016,曲绍旭2014,许琳2013,张晓[24]峰2015),由于各地存在不协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老服务模式,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而老龄化严重地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难以和西部地区或者三线城市的需求数据进行横向比较,难以在全国推广和借鉴。其次,很多是描述部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现状,对影响需求的因素分析不够深入。有些是对养老需求的简单排序(蔡中[22]华2013),有些在需求方面没有详细区分不同的项目。如贾云竹(2002)仅是对社[25]区助老服务的需求,没有对需求类型进一步的细分。郭延通(2016)分为医疗照护、[42]生活照料和养老设施需求这三类,涵盖的内容不够全面,缺乏对精神慰藉和法律援助需求的探讨。再次,在数据和影响因素变量选择上。边恕(2016)将问卷中的“老年人[43]自评生活状况”作为因变量老年需求进行研究,精准度值得进一步的斟酌,生活状况[20]和需求存在一定差异。王琼(2016)运用的全国数据,创新加入文化因素,因变量分析的也很全面,但是采用的是2010年数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近年来发展迅速,数据差异可能会导致对市场真实需求的错误判断。因此,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选用北京大学“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中2014、2011、2008年的截面数据,将具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细化为:生活照料需求(起居照料、日常购物)、医疗照护需求(上门看病送药、保健知识)、精神慰藉需求(社会娱乐活动、保健知识)、法律援助需求(法律援助、家庭邻里纠纷)四个方面的八个具体项目,涵盖比较全面。在具体影响因素方面分为个体特征、居住状况、经济状况、代际支持,再具体进行细化,并且对高龄、失能、空巢老人进行敏感性5 第1章引言分析。除此之外,对三年不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纵向比较,探究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趋势,从而使得研究更具有说服力。1.4研究方法与框架1.4.1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国内外相关文献、学术论文、期刊等纸质材料以及CNKI、万方、惠普等网络资源,搜集并研读国内外有关养老服务、居家养老以及CLHLS研究的文献,充分了解以往的研究成果,以期获取本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分析现有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后续的分析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2)实证分析法本文运用STATA统计软件对影响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交互分析以及二元logit回归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通过描述分析得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具体现状,通过交互分析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交互关系,最后通过二元logit分析,计算边际效应进行实证检验。(3)比较分析法文章通过数据分析,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对比,得出供需失衡的现状;将2008、2011和2014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纵向动态变化趋势;将高龄、失能、空巢老年人和全部老年人群进行对比,得出最需要服务的特殊人群的需求项目和影响因素;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典型实践进行比较,得到启示和经验。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2技术路线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LHLS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引言研究方法国外综述创新点及不足之处国内综述文献综述述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概念界定理论基础需求理论、代际理论、社会嵌入理论、增能理论实证分析生活照料城乡统筹模式医疗照护需求意愿分析虚拟养老院模式法律援助典型案例交互分析海曙模式精神慰藉需求影响因素社会合作型新模式Logit分析未来发展建议措施发展趋势图1-1技术路线图1.5拟创新点和不足之处1.5.1研究重点和难点及拟创新点本文研究主题为养老服务,重点是研究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有哪些需求,影响这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难点是对特殊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分析、需求变动趋势以及针对实证分析提出有效的对策。文章拟创新点如下:(1)选题具有前瞻性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成为解决养老服务的必然选择。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因此选题比较切合时事前沿。(2)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具有一定深度。首先,对2008、2011和2014年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和7 第1章引言需求动态变化趋势,这是以往文献所没有的。其次,文章对高龄、失能、空巢老人这些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更加需要社会保障提供“兜底”责任的特殊老人进行了供给和需求比较分析,并对后续回归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弥补了以往研究中没有根据老年人特征进行细分的缺陷。(3)侧重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文章立足于全国性大数据,对现实需求和供给、对城乡差异都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互分析和二元logit实证检验,更加科学的了解城乡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状况,帮助市场了解养老服务需求的目标群体,以便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在已有的实证分析中,大多是描述部分城市或者地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某一地区数据可能在全国并不具有代表性。1.5.2不足和后续研究问题由于数据限制,文章未对经济需求进行分析,这是文章不足。由于作者水平和精力有限,对影响因素差异没有进行从2002年以来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也没有对数据进行汇合分析模型。即加入调查年份的虚拟变量t,建立城乡差异和t之间的交互效应,探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城乡差异是否随着时间t呈现动态变化。期待在以后工作和学习中进行下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界定2.1.1高龄老人1982年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将发达国家65岁以上者和发展中国家60岁[44]以上者称为老年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老年人界定为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认为“老年期被视为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内部又划分为低龄和高龄老年人”①。本文根据我国具体实践和普遍规定,将高龄老人界定为8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2.1.2失能老人失能是指丧失自理能力,衡量标准为国际上通用的卡茨(Katz)量表。分为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室内走到、控制大小便六项日常活动能力,至少有一项难以独立完成需要外界帮助便称之为失能。根据需要帮助的项数不同区分失能程度,轻度失能为一[45]到两项需要寻求帮助;中度失能为三到四项需要帮助,重度失能为五到六项需要帮助。本文的失能老人是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外界帮助的60周岁以上的人群。2.1.3空巢老人本文所指的空巢老人主要是指独居或和配偶同住,没有子女陪伴的60岁以上人群。主要包括三种情形:一种是无儿女无配偶的孤寡老人;二是有子女但不同住,独自或者和配偶居住的老人;三是子女外出打工或者远在他乡不得不独自或者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2.1.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了法律法规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规范。如《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②和《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③都对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经分析可以得知,第一,社区居家养老是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政府发挥着主导责任,这是对三方责任进行的界定。第二,提供服务内容涵盖了专业化服务和公益互助服务;提供主体包括社会组织的专业人才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志愿者;服务项目是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关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老年人可以居住在家中,是对传统养老补充和更新,建立养老服务系统的重要内容。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http://www.nhfpc.gov.cn/jtfzs/s3580e/201307/6de2e73ecd1b4cdb8530c468d431cfba.shtml②《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http://zfxxgk.beijing.gov.cn/mtg11J038/flfg22/2015-07/06/content_37065.shtml③《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zwgk/2008-02/25/content_899738.htm9 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尽管如此,现实中,仍存在着居家养老即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即机构养老、机构养[39]老即市场化养老的误区,忽视了养老服务的公益性是养老服务的本质属性。而居家养老是对居住在家中老人提供的服务,责任主体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政府、社区、家庭责任共担,提供具有社会化的、福利性的公共设施和服务。综上,本文所研究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社区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完成其需要的吃、住、行、玩、乐、养等六方面的活动。其特点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养老机构为补充,将三种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在一起。2.2相关理论基础2.2.1需求理论马克思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人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从自然界获得各种需要以得到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与生俱来的最基本的需求[46]分为五种: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种需求层次逐渐增加,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和潜在性。如图2-1所示,其中生理需求是指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它是最低层次的需求;安全需求是指人身安全保障的需求;社交的需求是指人在社会生存中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归属感和存在感,渴望爱与被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是指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达到人生理想的需求。只有当最低需求得以满足之后,才会有新的高一层次的需求。但不同人群以及不同人生阶段,需求等级是不断变化的。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活照料,吃穿住用行的需求,也需要满足精神慰藉的需求,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和水平。我国“六个老有”的养老目标是对老年需求的精准概括,在初级阶段的老有所依和所养实现的基础上,努力使得老有所乐、所教、所学和所为。自我实老有所乐精神需求现需要老有所教(中高级阶段)尊重的需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社交需要物质需求安全需要老有所依(初级阶段)老有所养生理需要图2-1马斯洛需求理论1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2代际理论“代”首先是一个自然范畴,即年龄或生理,具有自然属性。但是年龄本身并不能构成“代”实质内容,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代”与传统意义上的“辈”存在差异,倾向于以社会文化属性作为划分标准。因此,“代”指的是一定社会中具有大致相[47]同年龄和类似社会特征的人群,具有辈分关系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内涵的社会属性。代与代之间由于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48]为模式、情感体验和语言习惯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代差”或“代沟”。代际差异是代沟的基本层面,进一步加剧为代际冲突。对不同代人之间思想和行为方式差异[47]和冲突进行描述和研究的理论就是代际理论。代际差异广泛存在于人类历史中尤其是巨变的社会环境下。在巨变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社会规范、价值体系受到冲击并发生断裂。年轻一代面临的是与父辈完全不同的境遇,从而父辈的经验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转向在同辈寻求经验和认同,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代际关系不仅存在着差异和冲突,还存在父代资源对子代的代际传递以及子代对父代的代际支持。由于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和“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代际之间冲突和支持对老年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存在重要影响。2.2.3社会嵌入理论嵌入是新社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观点,起源于卡尔波兰尼(Polanyi)在《TheGreatTransformation》提出的“嵌入”的概念。他探讨了19世纪前后经济是否嵌入在社会关系中。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批判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发表了《经[49]济行为和社会结构:嵌入问题》,使得嵌入性成为基础概念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他认为个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结构和关系中,不断通过和外界的互动进行社会化。过度社会化和社会化不足都不可取,他主张个体与结构之间融合和互动,[50]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实现个人追求的目标。人的一生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以及角色的转化,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精神慰藉缺失的问题,如孤独、焦虑、失落等,需要通过社会嵌入实现[50]社会化,转变角色适应新生活。如图2-2所示,传统的家庭养老面对庞大养老需求可能会出现老年人再社会化不足的问题,机构养老又使得老年人面临过度社会化的危险。社区居家养老以社区为依托,既可以满足老年人在熟悉环境下生活的需求又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度社会化的良好的平台。由此可见,社会嵌入理论是研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极佳的视角和理论基础。11 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社会化不足过度社会化传统家庭养老社会嵌入理论社会机构养老需要需要角色转换适度社会化重新适应平台平台社会居家养老图2-2社会嵌入理论运行结构图2.2.4增能理论增能一般用于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领域,又称为增权、赋权和充权。意思是给予更多的能量和权利,从而可以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价值和目标。增能理论(EmpowermentTheory)最早源于20世纪70年代。BarbareSoloman首先于《黑人的增权:被压迫社[51]区里的社会工作》标志着增权取向实践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诞生。在概念框架方面,增能理论认为:在与外界交往时,弱势群体和消权者存在着负性[52]经验和无力感,无法实现良性的有效互动。个人、群体和社区具有多种能力、潜力和价值,因此可以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外界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激发其潜能和对生活的掌控力。因此,增能发生的层次有:个人、人际和环境。增能理论成为社会工作领域经典理论,并逐渐被运用到弱势群体。老人随着身体机能下降,社会角色的转变,经济收入减少,尤其是失能、失独和空巢老人等,容易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产生无助的负面感,自我封闭。因此,需要从增能理论视角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及积极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态度。1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分析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调查起源于1998年,后续分别在2000、2002、2005、2008、2011和2014年进行跟踪调查。七年来的调查涵盖了中国31个省中的23个,样本包含这些省份的近50%的县(市、区)的60-110岁的城乡老年人。1998年基线调查涵盖区域总人口9.85亿,2010年总人口为11.56亿,大约占全国总人数的[53]85%,因此样本具有多学科、大范围的特点,数据来源可靠科学。本文采用的主要是2014年、2011年和2008年数据,本部分描述分析以2014年数据为主,后续的对比分析综合三年数据进行分析。3.1养老居住方式意愿分析根据代际理论,代际冲突和代际互动影响着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老年人出于归属感和安全感需求,一般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所以大部分老人都愿意居住在家中。由于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以及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很多老人希望与子女同住,享受天伦之乐。另一方面,代际之间由于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方式的差异,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同,由此也会带来一定的家庭矛盾。因此有些老人愿意居住在家中却不愿意与子女居住。根据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的数据,在问题您最喜欢哪种居住方式的选择上,13.99%老人认为愿意独居或与老伴同住,子女在不在身边无所谓,32.18%老人愿意独居或与老伴同住,子女最好住在附近。可见45%的老人不愿意与子女一起住,说明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社区服务提供显得尤为重要。还有2.24%的老人愿意住在养老院、老年公寓或福利院。在为什么选择入住养老院的问题上,61.58%的老人是因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不方便入住,22.66%的老人不愿意麻烦子女,1.97%的老人没有自己的房子愿意有子女分开住,3.45%老人认为可以跟其他老人多交流,还有10.34%的拆迁等其他原因。所以老年人养老居住意愿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环境的影响。13 第3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分析60.00%51.60%50.00%40.00%独居子女在不在附近无所谓32.18%独居子女最好在身边30.00%比例与子女住养老机构20.00%13.99%10.00%2.24%0.00%居住意愿图3-1养老居住意愿分析3.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内容的原因分析由社会嵌入理论,作为个特殊的群体,可能面临着自身身体机能下降、角色转变、身边亲人的突然离去带来的内心失落、孤寂等,因而他们需要进行适度的社会化,进行重新适应社会。在进行适度社会化的进程中,老年人需要通过社会关系获得各种信息和资源的支持。3.2.1经济收入减少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逐渐从之前工作单位退休下来,不再有工资收入或者有低于之前收入的养老金或退休金。身体衰退使得看病、治病的花成本较年轻时大幅增加。支出增加而收入减少使得老年人面临经济的需求。一般这种需求是子女予以援助,国家和政府也会有针对高龄、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人进行补贴。经济需求是老年人进行生存和进行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享受其他需求的前提。据数据,在您所有的生活来源是否够用上,有约80.8%认为他们资金来源是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认为不能满足的仅占19.2%。而这些资金的来源主要子女支持占到53.44%,将包括配偶、子女、孙子女以及其他亲戚所有加起来,家庭代际支持占到了59.76%。可见,老人经济需求主要还是通过家庭支持实现的。退休金占到了25.95%,政府和社团支持占到了7.1%。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大部分。1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2资金主要来源3.2.2自理能力下降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年龄的增加使得他们难以独立完成一些家务劳动,甚至自身难以自理。如果与亲人居住可以获得家人帮助,计划生育贯彻实施,“四二一”家庭的出现,年轻子女既要承担经济压力又要承担照顾责任,家庭养老难以为继。据数据,近6月以来,老年人是否因为健康问题而使日常活动受到限制,受到限制的老年人占比高达48.33%。具体到各个项目,洗澡、穿衣、上厕所、上下床、吃饭需要帮助的比例分别为37.1%、20.9%、21%、18.1%、13.5%。其中,8.8%的老人是卧床不起,只能在床上由他人帮助使用便盆,有10.8%的老人不能控制大小便或使用导管协助控制。由此可见,老人对生活照料等家政服务的需求非常大。而这些服务大部分是由家庭成员如配偶、子女等来照顾,社会服务的仅占到3.85%,给家庭成员带来巨大的养老压力。老人认为照料者愿意照料,没有出现不耐烦不情愿的仅占到35.7%,更多的老人碍于亲情选择了不填写这一选项,可见在长期照料尤其是失能老人家庭,家庭成员面对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20.73%受到很大限制51.67%27.60%一定程度受限制没有受到限制15 第3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分析图3-3近六月社会活动是否因健康而受到限制3.2.3慢性病比例增多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衰退,老人面临越来越多身体疾病的困扰,使得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病有所医的需求是低层次的需求,需求是最强烈的。结合老年人自身生理特点开展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就近医疗机构选择、医疗保险的参与是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方面。据数据,80岁以上的城市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如图3-2所示,患病率最高的为高血压,占28.8%,而且有近一半都经过医院诊断,有30%影响了日常生活。同时心脏病、白内障、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病或肺炎、关节炎的患病率都较高。28%的人群认为白内障影响了日常生活,13.2%的人群认为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由数据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患病的风险急剧增加。不仅慢性病,一些譬如中风及脑血管疾病的突发疾病也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就医看病的需求之外,医疗保健需求也日渐重要。虽然在问题生重病能否及时得到医院治疗,94.68%的老年人认为可以得到救助,但是在你是否每年常规体检一次问题上,72.15%的老人认为没有常规体检过,说明老年人日常保健意识还比较薄弱。表3-1高龄老人患慢性病情况表是否经过医院诊断指标是否有病(%)是否影响日常生活(%)(%)病种有没有是否相当大一点儿没有高血压28.871.148.751.36.423.769.8糖尿病3.896.221.978.11.3593.8心脏病15%85%32.667.45.515.379.2中风及脑血管疾8.891.2%24.675.486.385.7病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病或肺14.485.628.871.26.515.677.9炎肺结核1.398.713.386.70.72.397白内障19.280.832.167.913.214.872.1青光眼3.09714.985.12.73.993.4癌症0.999.111.288.81.01.897.2前列腺疾病12.987.123.876.26.011.882.2胃肠溃疡5.194.917.282.81.87.490.81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续表3-1高龄老人患慢性病情况表帕金森氏病1.498.611.089.01.12.396.6褥疮1.498.612.487.60.92.996.2关节炎14.385.720.579.56.216.277.6痴呆5.594.512.587.55.54.290.3癫痫0.499.610.889.20.51.598.0胆囊炎或胆石症4.895.217.482.61.75.892.6血脂异常3.296.815.085.00.54.095.5风湿或类风湿9.290.818.581.5%4.910.884.3慢性肾炎1.198.910.889.2%0.62.696.8乳腺增生0.799.39.990.1%0.61.597.9子宫肌瘤1.198.910.389.7%0.51.797.8前列腺增生10.789.320.379.75.29.385.4肝炎0.499.611.188.90.31.997.93.2.4角色转变人到老年,从之前工作岗位退休回到家中。新角色的转变,使得老年人缺乏了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容易出现孤独、寂寞、失落的情绪,加上身体健康的变化,使得老年人产生老了不中用了的负面情绪。周围同龄老人的“突然离去”也使得他们在精神上难以接受,更加需要沟通和交流。除了物质需求之外,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的需求更加重要。据数据,您是不是经常觉得孤独,只有34.91%的老年人认为自己从不觉得孤独寂寞,总是和经常感到孤独的老人分别占到了1.39%、5.17%。在问题您是不是经常感到紧张害怕上,只有37.2%的老人认为自己从不紧张害怕;在问题您是不是觉得自己越老越不中用的问题上,只有14.7%的老人认为从不觉得自己越老越不中用。这种难过、压抑、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时间,有47.8%的老人认为自己有半天及以上的时间持续这种负面情绪。可见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空间很大,他们渴望与子女或者其他人员倾诉内心的孤独无助和失落,寻求帮助。17 第3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分析图3-4是否常感到孤独除此之外,以2008、2011和2014年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分析也可以得知,2014年独居空巢老人占比47.53%,远高于2008年,说明空巢化独居的老人成为不容忽视一个群体。3.2.5自我维权意识薄弱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也促进了老年产业的发展。市场上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保健产品。老年人寻求精神慰藉的需求,又使得他们容易听信一些虚假夸大药效和作用的产品宣传,导致上当受骗,这个时候就需要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一些老人在遗嘱和遗赠方面需要法律维权和解决家庭纠纷。因此,现实中亟需围绕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法律问题,在医疗救助、财产分配和继承、赡养和监护、在婚和纠纷等领域开展法律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法律援助的需求3.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描述性分析根据2011-2015年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等,考虑到数据的可及性,本文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细分为生活照料服务、医疗照护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法律援助服务四个方面。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具体需求如下几方面。3.3.1生活照料需求CLHLS数据中涉及到生活照料服务包括起居照料服务和日常购物服务,问题为是否希望社区提供这些社会服务。由下图可知,58.88%的老人有起居照料的需求,56.13%的老人有日常购物的需求。老年人身体自理能力的下降,使得他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助洗、助餐、助浴、助洁以及陪同购物的需求。社区离家近路程方便,老人的信任度高,生活照料服务就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饮食、起居帮助、清洁卫生等的服务。1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0.00%58.88%56.13%60.00%50.00%43.87%41.12%40.00%是否30.00%20.00%10.00%0.00%起居照料日常购物图3-5是否有生活照料的需求3.3.2医疗照护需求上门看病送药服务和提供保健知识服务是医疗照护服务的主要内容。如图所示,77.38%%的老年人有提供保健知识的需求,82.44%的老年人有上门看病送药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设计中有道问题,当您生病的时候主要是谁照顾您?有1.67%的老年人是没有人照顾的。老年人患重病却不去医院的原因有11.75%的是因为没有人陪伴,25.81%是因为行动不便,16.59%是不愿意去。由此可见,上门看病送药服务和提供保健知识的服务是老年人最迫切需要的服务形式。82.44%77.38%90.00%80.00%70.00%60.00%是50.00%否40.00%22.62%17.56%30.00%20.00%10.00%0.00%上门服务保健知识3-6是否有医疗照护需求3.3.3精神慰藉需求聊天解闷精神慰藉和组织社会娱乐活动是精神慰藉服务的主要内容形式。在回答您是否希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聊天解闷精神慰藉服务和组织社会娱乐活动服务?64.75%的老人认为有聊天解闷精神慰藉的需求,63.42%的老人希望组织社会和娱乐活动服务的需求。虽然已经是80以及以上的高龄老人,他们对组织社会和娱乐活动的需求还很大。在问卷设计中,您现在参加由组织的社会活动吗?85.94%的老人不参加,仅有3.14%的19 第3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分析老人几乎每天参加。54.47%%的老人几乎每天都看电视听广播。从不阅读书报、打牌或者种花养宠物的老人占据比例很高,分别为79.6%%、82.78%、79.85%%。可见老年人的活动非常单一,大多数老年人仅仅看电视听广播,缺乏与其他老人或者外界的互动和沟通,内心空虚。36.58%社会娱乐活动63.42%否是35.25%精神慰藉64.75%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图3-7是否有精神慰藉的需求3.3.4法律援助需求数据中涉及到法律援助服务的主要是维权服务和解决家庭邻里纠纷服务两方面。需求意愿方面,60.57%的老人认为需要维权服务,63.48%的老人需要提供解决家庭邻里纠纷服务。70.00%63.48%60.57%60.00%50.00%39.43%40.00%36.52%是否30.00%20.00%10.00%0.00%维权服务解决家庭邻里纠纷图3-8法律援助的需求综上所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由高到低的项目依次是上门看病送药、提供保健知识、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组织社会和娱乐活动、解决家庭邻里纠纷、维权服务、起居照料、日常购物。需求程度最高的是医疗照护服务,其次是精神慰藉服2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务。除此之外,还有29.24%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其他服务,如补助、上门体检、健康体检、提供牛奶慰问品福利、为老人出行提供帮助、解决各种困难等。可见老年人对在经济方面也有一定需求,由于数据的可及性,本文不考虑经济需求的因素。3.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对比分析3.4.1需求意愿和现实供给的对比分析根据数据中所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有哪些,具体细分为起居照料、日常购物、上门看病送药、提供保健知识、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组织社会和娱乐活动、提供法律援助和解决家庭邻里纠纷服务。同样将供给也分为这四类,如下表所示,起居照料方面,城市高龄老年人需求占到58.88%,而供给只有5.18%;日常购物需求为56.13%,供给是10.93%。需求程度较高的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供给只有8.72%。需求程度最高的上门看病送药(82.44%),供给程度也只有34.88%。尽管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养老事业,市场反应敏感度提高,社区供给规模初见成效(如提供保健知识占到39.53%,家庭邻里纠纷是25.41%),以及提供的其他服务,如健康体检、过节生日慰问、养老补贴等等。但从整体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表3-2各项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情况需求(是否希望社区提供)供给(所在社区是否提供)需求种类服务项目是(%)否(%)有(%)没有(%)生活照料服起居照料58.8841.125.1894.82务日常购物56.1343.8710.9389.07上门看病送82.4417.5634.8865.12医疗照护服药务提供保健知77.3822.6239.5360.47识精神慰藉和64.7535.258.7291.28精神慰藉服聊天解闷务组织社会和63.4239.4318.0181.99娱乐活动提供法律援60.5740.413.3486.66法律援助服助(维权)务解决家庭邻63.4836.5225.4174.59里纠纷21 第3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分析3.4.2需求意愿和现实供给的城乡对比分析由于我国存在城乡二元机构,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人们生活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供给和老人需求意愿。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和现实供给的差异如图所示,首先,在需求上,除了组织社会和娱乐活动的需求农村略低于城市,其他项目全都高于城市,可见农村面临着比城市更高的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从具体项目来看,农村上门看病送药和提供保健知识的需求最高,依次是: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解决家庭邻里纠纷、组织社会和娱乐活动、提供法律援助、生活照料和日常购物的需求。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优质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医疗现状不容乐观,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对医疗照护需求增多。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空巢、独居老人增多,精神慰藉的需求也比较大。其次,在供给上。除了日常购物和上门看病送药的供给相对较城市高,其他都较城市低。可能的原因是农村乡村医生上门次数可能较城市高,农村集市也比较近和集中。总体来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远远低于城市,需求却高于城市。因此,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表3-3各项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城乡对比分析城市农村需求种类服务项目需求(%)供给(%)需求(%)供给(%)生活照料服起居照料57.767.0559.803.63务日常购物54.189.0357.7512.51上门看病送78.7833.1585.4936.30医疗照护服药务提供保健知76.2040.7478.3638.52识精神慰藉和64.3811.3565.056.54精神慰藉服聊天解闷务组织社会和63.7921.8763.0914.81娱乐活动提供法律援60.1316.7060.9210.54法律援助服助(维权)务解决家庭邻62.21%30.4764.5421.18里纠纷3.4.3需求意愿和现实供给2008-2014年纵向对比分析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是从2008年开始,2008年到2014年中间跨度2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年时间,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无改变?由图表可知:在需求方面,从2008年到2011年项目都呈现为递增的趋势,递增较多的是上门看病送药需求(由70.85%增至84.34%)、提供保健知识的需求(由62.33%增至78.02%),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医疗照护的需求增加。但是从2011年到2014年这8类需求却是逐渐降低趋势,甚至在2014年起居照料的需求比2008年还要低。是老年人的需求程度降低了吗?究其原因,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和政府大力推出了很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项目,供给的增加使得相对需求降低。另外,一些社会经济变化也会使得人们需求程度相对变化。如国家物流和快递业发展迅速,日常购物需求可以由老人或子女通过网上购物得以实现。提供法律援助的需求降低是因为近年来我国的法律逐渐完善,法律援助的供给也大幅增加,使得一定程度上老人法律援助的需求降低。在供给方面,从2008年到2011年再到2014年所有项目都是呈现增加趋势,有些供给呈现大幅增加。如上门看病送药的服务,由2008年的8.8%上升至28.13%再上升到34.88%;提供保健知识服务的由7.84%上升至31.26%再上升到39.53%。这说明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增加了医疗照护子项目的投入。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起居照料的需求比2008年要低,这说明随着高科技发展,很多智能化的设施逐渐推向市场,更方便满足了老年人日常起居生活。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服务虽然在递增但是变化幅度不大,这一方面说明了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贯彻实施,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使得老年人从家庭获得的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的服务减少,需求人群在总人群的比重增加,导致供给的比例相对降低;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从单纯的满足基本生活照料需求逐渐转向精神层面,城市社区还难以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询和精神慰藉。表3-42008-2014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和供给对比分析服务服务200820082011201120142014种类项目需求(%)供给(%)需求(%)供给(%)需求(%)供给(%)生活照起居照料59.754.7264.054.2458.885.18料日常购物55.75.0561.487.1156.1310.93医疗照上门看病70.858.884.3428.1382.4434.88护送药提供保健62.337.8478.0231.2677.3839.53知识精神慰聊天解闷62.726.8470.036.9464.758.72藉社会娱乐59.79.8168.3213.763.4218.01活动23 第3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分析续表3-42008-2014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和供给对比分析法律援提供法律56.646.1464.4310.7660.57%13.34助援助解决家庭58.0716.7366.9221.5563.4825.41邻里纠纷90.00%80.00%70.00%60.00%2008需求2008供给50.00%2011需求40.00%2011供给2014需求30.00%2014供给20.00%10.00%0.00%起居照料日常购物上门看病提供保健精神慰藉组织活动维权解决纠纷图3-92008-2014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和供给对比分析尽管近年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迅速,提供的服务和项目也逐渐多样化,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失能、空巢老人逐渐增多。从供给和需求对比数据来看,现实供给难以满足日益强烈的养老服务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进行探析,以帮助市场了解养老服务的目标群体,从而针对目标群体进行有针对性服务。3.4.4需求意愿和现实供给的特殊人群对比分析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每个人都有从低到高的需求层次,那么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空巢、失能和高龄老人,社区居家养老需求是否存在差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增多以及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空巢、失能、高龄老人成为不容忽视的群体,更需要政府发挥“兜底”责任。如表3-7所示,2008基线调查时高龄老人数量较多,在2011和2014年跟踪调查时,部分高龄老人已经去世,因此总占比下降。但是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却是呈现递增趋势,说明我国空巢化和失能化现象逐渐加重。2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5特殊老年人2008、2011和2014年分布情况年份总样本(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20081695415.1122.0172.412011976516.8728.6966.872014719218.7328.4165.88下面以2014年数据进行筛选处理,进行详细分析特殊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以及现实供给之间的矛盾。通过对问卷中您现在居住方式进行筛选,对选择独居老人作为子样本,进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需求意愿和现实供给的分析。空巢老人需求意愿最强烈的是医疗照护服务,其中上门看病送药的需求意愿最强烈,其次是提供保健知识。精神慰藉的需求在四个服务项目中排名第二,老人需求较弱的是日常购物和起居照料服务。在供给方面,供给比例相对较高的是提供保健知识和上门看病送药服务,解决家庭邻里纠纷和组织社会娱乐活动排在其后。可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逐渐完善,政府也加大了医疗保健服务和社会娱乐活动投入力度。值得注意的是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的需求较高,但是供给却处于倒数第二位,供需之间存在矛盾。与全部人群样本相比,空巢老人所有项目需求意愿均高于平均水平;除日常购物服务供给高于平均水平,其他服务项目供给都低于平均水平,可见空巢老人是更加需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人群。对数据中80岁及以上老人进行筛选,得到高龄老人的子样本。由表可知,高龄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需求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上门看病送药、提供保健知识、精神慰藉、组织社会娱乐活动、解决家庭邻里纠纷、提供法律援助、起居照料、日常购物服务;供给由高到低顺序为提供保健知识、上门看病送药、解决家庭邻里纠纷、组织社会娱乐活动、法律援助、日常购物、精神慰藉和起居照料服务。高龄老人需求意愿全部项目上都低于空巢老人,在部分项目上高于全部人群平均水平。如起居照料、日常购物、上门看病送药、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在供给上高龄老人大部分都高于空巢老人却低于全部人群,一方面说明我国政府对80岁以上老人的高龄补贴政策初见成效,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亟需政策倾斜;另一方面说明高龄老人在全部老年人群中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更强烈,现实供给相对还不足。对数据中日常活动能力进行筛选,洗澡、穿衣、上厕所、室内活动、大小便和吃饭进行衡量,除去全部都能自己独立进行不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有一项或者多项无法完成的都界定为失能老人。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项目由高到低顺序为:上门看病送药、提供保健知识、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组织社会娱乐活动、起居照料、解决家庭邻里纠纷、法律援助、日常购物;供给由高到低顺序为提供保健知识、上门看病送药、解决家庭邻里纠纷、组织社会和娱乐活动、提供法律援助、精神慰藉、起居照料。由此可见,失能老人和空巢、高龄老人相比起居照料的需求增加,虽然供给相比其他人25 第3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分析群也有增加,却是失能老人所有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供给最低的。和全部老人相比,失能老人大部分服务项目需求意愿增加,如起居照料、日常购物、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值得注意的是,失能老人最需要的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聊天解闷的供给竟然低于全部老年人平均水平。可见,随着失能失智的老人逐渐增多,家庭养老压力日益增加,应该出台一些针对困难家庭失能老人补贴政策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表3-6特殊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供给对比分析(2014年)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全部人群服务服务项目需求供给需求供给需求供给需求种类供给(%)(%)(%)(%)(%)(%)(%)(%)生活起居照料63.864.4559.385.4662.575.8458.885.18照料日常购物61.5611.8856.4110.8957.7810.8556.1310.93上门看病85.5731.8183.5236.3282.8234.5882.4434.88医疗送药照护提供保健81.5636.7776.3639.0675.4136.7877.3839.53知识聊天解闷71.048.2164.988.5767.598.4064.758.72精神社会和娱慰藉67.3715.9662.4817.6762.7518.4763.4218.01乐活动提供法律64.189.8459.6612.9360.9113.8160.5713.34法律援助援助解决家庭67.1521.4662.4224.7860.9322.6863.4825.41邻里纠纷3.5归纳总结在考察的8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占比达到57.2%老人至少有其中一项需求。可见不仅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比例较高而且服务需求项目多样化。其中,上门看病送药的需求最高;其次是提供医疗保健知识需求,而帮助日常购物和法律援助的需求则相对较低。经过对比2008至2014年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情况,6年多的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逐渐增加,但需求意愿也在增加,供给增加幅度难以和需求增量相匹配。经过城乡对比分析,可以得知在农村供给较低前提下,却面临着比城市更高的需求意愿。通过特殊老年人的分布情况可以得知,失能化和空巢化在逐渐加重。特殊老人在所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意愿均高于平均水平,对精神慰藉、保健知识和上门看病送药的需求意愿最强烈,但是在供给上却低于大部分服务项目的平2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均水平。因此,我们可以得知经过2008年到2014年的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增加,但是无论是城乡之间还是特殊老人之间都存在着供需失衡问题,对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值得关注。27 第4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第4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4.1研究设计和研究假设上一章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意愿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进行了城乡、特殊老人的供需对比分析。本章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首先进行交互分析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并计算边际效应。4.1.1模型设定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城乡老年人是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分为有和没有两种结果,属于二元分类变量。因此在交互分析基础上,本文构建二元logit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老人社区居家养老需求的因素。Pr(Y=1XX,,„,X)=F(+X+X+„+X)12k01212kk式(4-1)1=1+e-(0+X+121X++2···kX)kY表示因变量,通常取值0或者1。0表示事件没有发生,1表示事件发生了。P表示模型中发生的概率。相关因变量是二分变量,logit回归模型的误差项服从二项分布,因此使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本研究中因变量是老年人是否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0和1分别表示为没有和有需求意愿。p表示有需求居家养老服务意愿的概率;𝑋k是自变量,分别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代际支持等,𝛽k是各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反映其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表示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第k单位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z-值的改变量。该模型最好用概率预测和回归变量变化的效应来解释。当Y为二值时,[54]其条件期望为取1的条件概率,因此由x变化引起的Y的期望变化即Y=1的概率变化。4.1.2变量选取和描述性分析由于年龄和疾病带来的身体自理能力的下降,使得老年人区别于年轻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这是产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根源,因此老年人特殊的身体特征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文章拟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自评身体健康状况来进行衡量。根据代际理论,子女的经济支持同样会影响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家庭是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方面,因此家庭因素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根据社会嵌入理论,老年人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地位也会对需求层次和需求程度产生影响。因此,2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章主要从个体特征、居住状况、经济状况、代际支持四个方面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具体转化为以下指标如表4-1所示。本文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即因变量Y定义为是否希望社区提供某项服务,这是二元选择变量,对该项服务有需求取值为1,否则为0。表4-1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因变量变量变量描述均值标准差是否希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起居照料是=1否=00.590.49生活照的服务?料是否希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购物是=1否=00.820.38的服务?是否希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看病是=1否=00.650.48医疗照送药的服务?护是否希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保健知识是=1否=00.560.50的服务?是否希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是=1否=00.630.48的服务?精神慰是否希望社区为老藉年人提供组织社会是=1否=00.610.49和娱乐活动的服务?是否希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是=1否=00.770.42法律援的服务?助是否希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家庭邻里是=1否=00.630.48纠纷的服务?自变量个体特男=1(45.99%)性别0.460.50征女=0(54.01%)29 第4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续表4-1变量的描述性分析60-70=1(4%)70-80=2(29.9%)年龄80-90=3(30.79%)3.101.0890-100=4(23.06%)100及以上=5(12.24%)未上学=1(55.91%)小学=2(31.52%)初中=3教育程度(6.98%)高中=41.650.92(3.26%)大专及以上=5(2.33%)有配偶并同住=1婚姻状况(38.46%)其他=00.380.49(61.54%)城市=1(44.66)城乡0.450.50农村=0(55.34%)好=1(44.43%)自评健康状况一般=2(40.16%)1.710.72健康状不好=3(15.41%)况变好=1(9.74%)近期健康有无改变不变=2(49.46%)2.310.64变坏=3(40.80%)是=1(57.61%)是否常规体检1.420.49否=0(42.39%经济状是=1(82.09%)生活资金是否够用0.820.38况否=0(17.91%)很富=1(1.54%)比较富=2(14.72%)一般=3经济地位(72.14%)比较困难=42.960.62(9.59%)很困难=5(2.01%)家人=1(78.38%)居住方式独居=2(18.79%)1.240.49养老院=3(2.83%)居住状自有=1(46.4%)房屋所有0.460.50况他有=0(53.6%)3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续表4-1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子女数量连续变量4.262.04儿子数量连续变量2.291.38代际支是=1(55.77%)持子女经济支持0.560.50否=0(44.23%)需要说明的是,变量子女经济支持,将问卷中问题f31您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分为经济来源于子女部分,定义为1,其他非子女来源定义为0。房屋所有是将问卷中a531,您的房子现在是以谁的名义得到的?将本人或配偶界定为自有,子女、孙子女其他亲戚等界定为他有。同时教育程度进行分组,婚姻状况将已婚并与配偶居住界定为在婚、其他为不在婚。自评健康状况分为好、一般和不好。由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可以得知,问卷调查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这与女性一般要比男性寿命周期较长的客观规律相适应。老人60-70岁老人仅占4%,年龄主要集中在80岁以上,也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高龄老人增多相一致,总体来看老人年龄分布比较均匀。教育程度上大部分是处于小学及以下。有38.46%老年人有配偶并与其同住婚。在身体健康状况方面,大部分老人认为自己身体还可以,自评不好为15.41%。但近期身体健康是否有变化,90%多老人认为自己自己身体变差了,可见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身体自理能力和健康状况逐渐变差。经济状况方面,72.14%认为在当地生活水平属于一般。有近80%认为自己资金够用,近20%的认为资金不够用,大部分老人没有养老金。在居住方式上,大部分是与家人一起生活,占到了78.38%,独居的18.79%,入住养老院的占到了2.83%。所住房屋或自建或租赁或购买,有一半是在子女的名下,占到了53.6%,本人或配偶的为46.4%。因为有老人会因为没有自己独立的房子而选择入住养老院,这是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重要因素。在代际支持上,子女是经济最主要来源,占到55.77%。将子女的数量以及儿子和女儿数量作为连续变量分开考虑,探究子女数量以及子女性别是否会对需求意愿产生影响。4.1.3研究假设在阅读大量文献和对CLHLS数据的深入分析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情况,特提出文章的研究假设。假设1: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与年龄、教育程度等个体特征显著相关。年龄越大、教育程度越高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多,尤其是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需求。假设2:健康状况是对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影响显著。健康状况越差,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就越强烈,尤其是在健康预防和保健常识上需求增加。失31 第4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能老人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群体。假设3:经济条件是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显著因素。经济没有得到满足和经济状况差的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更加强烈。假设4:居住状况是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显著因素。跟与家人一起住的老人相比,独居和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更强烈。尤其是在精神慰藉需求上,独居、失独和空巢老人需求意愿更强烈。假设5:子女经济支持是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显著因素。有经济支持的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更强烈。4.2交互分析在进行回归之前首先对各个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交互分析,进一步探讨行变量与列变量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分析如下。4.2.1个体特征首先在性别上,男性和女性对大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需求影响都不显著,仅对社会娱乐活动需求(0.05水平上)和法律援助需求(0.1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女性比男性对社会娱乐活动和法律维权的需求更大。年龄大部分服务需求意愿影响显著,对起居照料和精神慰藉服务需求影响不显著。表明不同年龄阶段老人对精神慰藉需求和起居照料需求没有显著差异,对上门看病送药、组织社会娱乐活动、保健知识和解决家庭邻里纠纷不同年龄阶段存在差异。在教育程度上,上门看病送药和社会娱乐活动需求影响显著。教育程度较高老年人对社会娱乐活动需求越高,可能原因是教育程度越高的老人认知水平高,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生活。婚姻状况对起居照料需求和精神慰藉影响在0.05水平上显著,对社会娱乐活动和家庭邻里纠纷影响在0.1上显著。没有在婚的老人更需要起居照料服务(60.15%)和精神慰藉(66.15%),而在婚的老人更需要家庭邻里纠纷服务和社会娱乐服务。城乡因素对起居照料、上门看病送药、日常购物、保健知识、家庭邻里纠纷服务需求影响显著。农村地区对起居照料需求、上门看病送药需求、日常购物、保健知识和家庭邻里纠纷需求都更强烈。一方面是我国农村地区较城市人口老龄化更严重,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更高;另一方面,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很不完善,现实供给远远不足。4.2.2健康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对起居照料、上门看病送药、精神慰藉、日常购物和社会娱乐活动需求影响显著。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健康状况不好的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需求更多,程度也更深入。近期状况是否有改变对起居照料、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需求显著,健康状况变坏的老人对这些需求项目更强烈。表明他们有更强烈的保健意识和对高3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生活质量的追求。是否常规体检是影响起居照料、上门看病送药、精神慰藉、日常购物、保健知识、家庭邻里纠纷需求显著因素,常规体检对这些社区服务项目需求更强烈。4.2.3经济状况经济来源是享受服务的物质保障和重要影响因素。生活资金是否够用是影响起居照料、上门看病送药、精神慰藉、日常购物、法律援助和邻里纠纷的显著影响因素。生活资金不够用比较够用者对起居照料需求的需求更大(67.55%),上门看病送药占比为85.66%,精神慰藉为69.36%,在日常购物62.06%、法律援助64.03%和邻里纠纷上66%。经济地位对起居照料、上门看病送药、精神慰藉和日常购物需求意愿影响显著,经济地位越贫穷的老人对这些服务项目越强烈。生活资金不够用,经济地位贫穷没有物质基础来购买养老服务。4.2.4居住状况居住方式是对8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住在养老院对这些需求项目最强烈,其次是独居老人,和家人一起居住的老人对这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意愿最弱。房屋所属也是影响这8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显著因素,房屋他有的老人对这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更强烈。4.2.5代际支持子女数量对起居照料、社会娱乐活动、法律援助需求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儿子数量仅对上门看病送药服务需求意愿影响显著。子女的经济支持对起居照料、上门看病送药、日常购物服务需求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经济来源中有子女支持的对起居照料(59.94%)、上门看病送药(84.14%)和日常购物(57.05%)需求意愿更强烈。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子女数量、儿子数量和子女经济支持都没有对精神慰藉需求产生显著影响,子女除了给父母一些财力支持之外更需要给他们以精神的慰藉。4.3二元logit回归分析4.3.1回归结果分析将变量带入进行二元回归之后,计算边际效应值,得到结果。如表4-2所示。33 第4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表4-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二元logit回归(边际效应)养老需求生活照料需求医疗照护需求精神慰藉需求法律援助上门看病社会娱乐家庭邻里变量起居照料日常购物保健知识精神慰藉法律维权送药活动纠纷性别(女为对照组)男0.0091-0.00670.01690.00270.00160.002-0.0011-0.0066个体(0.6)(-0.44)(1.44)(0.2)(0.11)(0.13)(-0.07)(-0.44)特征年龄(60-70为对照组)*************70-80-0.0572-0.0940-0.0783-0.0772-0.0666-0.0187-0.0393-0.134(-1.61)(-2.61)(-3.08)(-2.87)(-1.96)(-0.53)(-1.09)(-4.14)******80-90-0.0344-0.0435-0.037-0.0859-0.04790.0070-0.0232-0.114(-0.94)(-1.17)(-1.42)(-3.1)(-1.36)(0.19)(-0.63)(-3.43)******90-100-0.0090-0.0312-0.0209-0.0824-0.0221-0.0235-0.038-0.132(-0.24)(-0.8)(-0.77)(-2.83)(-0.6)(-0.61)(-0.98)(-3.77)100以*****0.0152-0.0125-0.013-0.0679-0.0116-0.0465-0.0241-0.1540上(0.37)(-0.3)(-0.45)(-2.17)(-0.3)(-1.13)(-0.58)(-4.04)教育程度(未上学对照组)*小学0.01590.0324-0.0170.00800.01250.02080.017-0.0009(0.97)(1.96)(-1.35)(0.58)(0.79)(1.28)(1.03)(-0.05)****初中0.02150.0560-0.0549-0.00190.00300.04070.01550.0144(0.78)(2.03)(-2.43)(-0.08)(0.11)(1.51)(0.56)(0.53)**高中0.01060.0256-0.0710-0.0325-0.00180.01320.00746-0.0005(0.28)(0.67)(-2.25)(-0.95)(-0.05)(0.35)(0.2)(-0.01)大专及****0.07430.1090-0.0230.01440.00800.07200.06320.0341以上(1.67)(2.44)(-0.65)(0.37)(0.18)(1.65)(1.41)(0.77)婚姻状况(未在婚为对照组)在婚-0.01070.01980.01120.0127-0.01880.00110.01490.0104(-0.6)(1.11)(0.84)(0.85)(-1.08)(0.06)(0.84)(0.6)***城市-0.0037-0.03770.00210.01180.01670.0026-0.0034(-0.27)(-1.49)(-3.63)(0.18)(0.9)(1.26)(0.19)(-0.26)3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续表4-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二元logit回归(边际效应)自评健康状况(一般为对照组)*好-0.0263-0.01890.00100.00080.0012-0.013-0.0031-0.0083健(-1.81)(-1.29(0.09)(0.06)(0.09)(-0.91)(-0.21)(-0.58)康状*差0.0084-0.01940.0002-0.01520.0046-0.0277-0.0276-0.0372况(0.41)(-0.94(0.01)(-0.87)(0.23)(-1.38)(-1.36)(-1.86)近期健康是否变化(没变为对照组)**变好0.02720.0372-0.00570.00240.05170.00600.0191-0.0136(1.17)(1.58)(-0.33)(0.12)(2.25)(0.25(0.82)(-0.6)**********变差0.01610.01530.03010.02840.03790.00450.02600.0301(1.07)(1.01)(2.57)(2.22)(2.6)(0.31(1.74)(2.05)是否常规体检(未体检对照组)************************体检0.04860.06720.07280.1090.08890.07470.09240.0875(3.7)(5.09)(7.23)(9.96)(7.05)(5.85)(7.16)(6.89)经济是否满足(未满足对照组)**************满足-0.0895-0.0706-0.0154-0.0229-0.0580-0.0368-0.0605-0.0356经济(-4.54)(-3.58)(-0.98)(-1.36)(-3.01)(-1.91)(-3.07)(-1.84)状况经济地位(经济很富对照组)*************富0.1560.1420.05990.1020.1400.04650.08880.101(2.91)(2.66)(1.36)(2.11)(2.63)(0.87(1.65)(1.88)************一般0.1740.1450.06230.05880.1390.05690.09310.107(3.35)(2.81)(1.45)(1.25)(2.68)(1.1)(1.78)(2.06)**********差0.1950.1530.09270.06570.09980.00230.05980.0949(3.42)(2.7)(2.0)(1.28)(1.76)(0.04)(1.04)(1.67)******很差0.2200.1340.1230.06610.104-0.01990.02360.0473(3.02)(1.84)(2.27)(1.02)(1.43)(-0.27)(0.32)(0.65)居住状况(与家人居住为对照组)******************独居0.05550.06590.01720.04610.06640.04620.04900.0349(2.98)(3.51)(1.2)(3.06)(3.73)(2.55)(2.65)(1.92)住养老************0.2620.2850.09370.1510.2040.2020.2380.291院(2.4)(2.54)(1.12)(1.82)(1.86)(1.76)(2.15)(3.45)35 第4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续表4-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二元logit回归(边际效应)房屋所有(他有为对照组)**************自有0.03420.04860.03080.01570.02940.02700.02580.0369(2.28)(3.22)(2.67)(1.22)(2.01)(1.83)(1.73)(2.51)子女***-0.0038-0.00690.0012-0.0032-0.0059-0.0098-0.0074-0.0058数量代际(-0.87)(-1.56)(0.34)(-0.87)(-1.4)(-2.29)(-1.7)(-1.37)支持儿子0.00040.0038-0.0046-0.00160.00240.0034-0.00010.0035数量(0.06)(0.6)(-0.96)(-0.31)(0.4)(0.55)(-0.01)(0.57)子女支持(没有为对照组)*************有0.04400.05860.04370.02890.02570.01990.01530.0266(2.82)(3.72)(3.71)(2.17)(1.69)(1.29)(0.97)(1.72)预测准68.35%66.61%82.07%77.00%63.58%62.88%59.93%62.62%确率PseudoR20.01660.01730.03240.02480.01590.01230.01350.0156ll-3.70E+03-3.70E+03-2.50E+03-2.90E+03-3.60E+03-3.60E+03-3.70E+03-3.60E+03N58175803584658125818580557875795注:*p<0.1**p<0.05***p<0.01。括号内为Z值。估计结果为计算得到边际效应,而非估计系数。(1)个体特征。性别和婚姻状况对所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项目都不显著,这说明男性和女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没有显著差异,处于在婚与否对影响这些需求也没有显著差异。年龄对于不同的需求项目影响显著性不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以60-70岁老人为对照组,70-80岁老人对日常购物、上门看病送药、精神慰藉、家庭纠纷服务需求意愿减少的概率分别为0.094、0.0783、0.0772和0.0666,其他年龄段没有显著差异。可能原因是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日常购物和家庭纠纷的需求减少或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服务的供给增多。以60-70岁为对照组,其他年龄段的老人在保健知识和解决家庭邻里纠纷需求上都有显著差异。60-70岁老人需求是最强烈的,可能的原因是刚迈入老年人群,难以适应角色转变初期带来的生活习惯和消费等变化,表现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在这一年龄段最强烈。80-90、90-100和100以上需求意愿减少的概率整体呈现递减趋势,因此整体看随着年龄增加,对保健知识需求意愿增加。说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越来越注意增强自身保健意识。随着男性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妇女、3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老人和儿童留守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家庭邻里纠纷的需求增多,60-70岁解决家庭邻里纠纷需求意愿最强烈。教育程度对不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影响存在差异,对日常购物、上门看病送药和社会娱乐活动影响显著,其他项目不显著。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以未上学为对照组,小学、初中和大专及以上对日常购物需求意愿增加的概率分别为0.032、0.056、0.109,说明整体来看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对日常购物需求意愿增加。与未上学相比,高中对上门看病送药的需求意愿减少的概率为0.071,其他教育阶段没有显著差异。大专以上的比未上学的老年人对社会娱乐活动的需求意愿增加概率为0.072。说明有可能高学历老年人更愿意追求高层次的娱乐需求。城乡对上门看病送药的需求意愿影响显著。与农村相比,城市对上门看病送药需求意愿减少的概率为0.0377。其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项目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由于农村医疗设施落后,与城市相比农村有更强烈和迫切的上门看病送药的需求。(2)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是影响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显著因素。自评健康状况通过了起居照料需求和解决家庭邻里纠纷需求的显著性检验。自评健康一般作为参照组,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自评健康好的对起居照料需求意愿减少概率为0.0263,而自评健康状况差的老人对解决家庭邻里纠纷需求意愿较少概率为0.0372。说明身体差的老人更需要起居照料服务,更不需要解决家庭邻里纠纷服务。近期状况是否有改变对大部分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都有显著性影响。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以健康状况一般相比,健康状况变好时对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增加概率为5.17%,老人需求更多精神层面的支持;当健康状况变坏时,对上门看病送药和保健知识、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和解决家庭邻里纠纷的需求增加概率分别为0.0301、0.0284、0.0379、0.026和0.0301。说明健康状况变差的老人对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有着强烈的需求意愿。是否常规体检对所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显著。与没有常规体检的老人相比,常规体检老人对8种养老服务需求更强烈,尤其是对保健知识的需求意愿增加期望最大为0.109。经常体检的老人保健意识更强。(3)经济状况经济状况是享受养老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因素。以经济未满足为对照组,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得到满足的老人对起居照料、日常购物、精神慰藉、社会娱乐活动、法律维权、解决家庭邻里纠纷需求意愿减少的概率分别为0.0895、0.0706、0.058、0.0368、0.0605、0.0356。经济没有得到满足老年人对大部分养老服务需求更强烈。经济地位通过了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显著性检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37 第4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与经济地位很富相比,经济地位富对起居照料、日常购物、保健知识、精神慰藉、法律维权和解决家庭邻里纠纷需求增加的期望为0.156、0.142、0.102、0.14、0.089和0.101。边际效应计算值为正,对这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都更强烈。同理,经济地位一般对起居照料、日常购物、精神慰藉、法律维权和解决家庭邻里纠纷意愿都更强烈;经济地位比较困难对起居照料、日常购物、上门看病和精神慰藉意愿更强烈;经济地位很困难时对起居照料和上门看病送药的需求意愿更强烈。同时也发现,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情况下,以经济很富为对照组,只有经济富的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经济一般、差和很差影响都不显著;经济差和很差对上门看病送药影响显著,对法律援助需求影响不显著;经济很差对解决家庭邻里纠纷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整体上经济条件变差时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增加。当经济条件较差时,随着物质基础的薄弱程度加深,人们需求转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4)居住状况由社会嵌入理论可知,居住方式和外界环境会影响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以与家人同住为对照组,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除了上门看病送药,独居和居住在养老机构老人对所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需求意愿边际效应都表现为正,需求意愿都更强烈。独居老人对精神慰藉、日常购物、起居照料需求较其他项目更强烈。表明,独居在0.01水平上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独居、空巢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更强烈,更值得关注。现实中国的国情,房屋所属对老人晚年归属感、幸福感和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着重要影响。以房屋他有为对照组,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自有房屋对起居照料、日常购物、上门看病送药、精神慰藉、社会娱乐活动、法律维权、解决家庭邻里纠纷需求意愿更强烈。尤其在生活照料需求项目上,自有房屋老人比他有更愿意享受社区起居照料服务、日常购物服务期望增加值为0.0342和0.0486。(5)代际支持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影响着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代际支持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代际支持变量上,子女数量对社会娱乐活动和法律援助需求影响显著。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多,对社会娱乐活动和法律援助需求意愿减少的概率为0.0098和0.0074。但是儿子数量对所有的需求项目都没有显著影响。与没有经济支持相比,子女的经济支持对起居照料、日常购物、上门看病送药、保健知识、精神慰藉和解决家庭邻里纠纷服务需求意愿增加的概率为0.044、0.0586、0.437、0.0289、0.0257和0.0266。可见,子女的数量尤其是儿子的数量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影响非常小,反而子女经济支持对老年人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影响显著。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转变,子女是否给予经济支持在养老服务上比数量的多寡更关键。3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2敏感性分析以上对2014年城乡60周岁以上的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由第三章描述性分析又可以得知,80周岁以上、健康状况差和独居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更强烈,在所有的项目中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的需求更强烈。因此,本部分选取高龄、失能和空巢老人,针对这两个需求最迫切的项目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特殊老人对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需求。首先对数据进行抽样,以居住方式、自理能力、年龄为条件进行筛选,分别筛选出空巢老人子样本、高龄老人子样本、失能老人子样本(可参考表3-5),然后分别将变量带入进行二元logit回归,再计算边际效应,分析自变量变化时带来的因变量变化方向和具体概率值或期望值,如表4-3所示。表4-3特殊老人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需求二元logit分析(边际效应)养老服务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变量上门看病精神慰藉上门看病送精神慰藉上门看病送药精神慰藉送药药性别(女为对照组)男-0.0276-0.03200.00805-0.008880.01530.0293(-1.15)(-1.02)(0.55)(-0.47)(0.62)(0.94)年龄(60-70对照组)**********70-80-0.148-0.218-0.198-0.360(-2.37)(-2.12)(-6.37)(-9.77)******80-90-0.0882-0.143-0.177-0.326(-1.43)(-1.39)(-8.73)(-13.14)******90-100-0.0622-0.0902-0.172-0.344(-0.99)(-0.86)(-10.49)(-16.24)******>100-0.0050-0.0575-0.162-0.347(-0.08)(-0.53)(-8.32)(-13.78)教育程度(未上学为对照组)小学0.00640.0220-0.01800.0118-0.0348-0.0103(0.25)(0.64)(-1.13)(0.58)(-1.23)(-0.30)**初中0.00210.139-0.0552-0.02430.0138-0.0739(0.04)(2.57)(-1.57)(-0.56)(0.31)(-1.11)***高中-0.03490.163-0.0833-0.0208-0.0671-0.046139 第4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续表4-3特殊老人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需求二元logit分析(边际效应)(-0.46)(2.19)(-1.87)(-0.39)(-1.00)(-0.56)***大专及以上0.01490.09920.02360.1150.01920.138(0.23)(1.25)(0.59)(2.17)(0.28)(1.68)婚姻状况(未在婚为对照组)在婚0.0067-0.01350.0124-0.02450.0195-0.0437(0.16)(-0.23)(0.79)(-1.15)(0.71)(-1.19)城乡(农村为对照组)*******城市-0.01190.0002-0.0335***0.0304-0.122-0.0864(-0.54)(0.01)(-2.70)(1.89)(-5.84)(-3.45)自评健康状况(一般为对照组)健康好-0.0017-0.0004-0.0018-0.0168(-0.07)(-0.01)(-0.14)(-0.98)健康差0.00880.0503-0.0030-0.0021(0.26)(1.12)(-0.15)(-0.08)近期健康有无改变(不变为对照组)变好-0.03760.0080-0.01680.0579**(-1.03)(0.16)(-0.81)(1.98)变差-0.001220.03810.0384***0.0432**(-0.05)(1.20)(2.78)(2.47)是否体检(否为对照组)体检0.0536**0.0833***0.0711***0.0952***(2.48)(3.01)(5.95)(6.28)经济是否满足需求满足0.0035-0.0562-0.0054-0.0599**0.0117-0.0654*(0.11)(-1.41)(-0.28)(-2.49)(0.43)(-1.86)经济地位(很富为对照组)富0.03520.03250.06170.167***0.07840.0162(0.24)(0.19)(1.18)(2.60)(0.94)(0.17)一般0.07880.05280.07590.162**0.0551-0.0150(0.56)(0.32)(1.48)(2.58)(0.68)(-0.16)穷0.08680.03260.106*0.116*0.125-0.03224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续表4-3特殊老人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需求二元logit分析(边际效应)(0.60)(0.19)(1.92)(1.68)(1.47)(-0.32)很穷0.1740.07700.172***0.187**0.108-0.0464(1.19)(0.42)(2.80)(2.10)(1.06)(-0.35)居住方式(和家人同住为对照组)独居0.02280.0756***-0.0111(1.42)(3.67)(-0.34)养老院0.07210.174(0.79)(1.41)房屋所有(他有为对照组)自有0.0464**0.04120.0240*0.0315*0.02050.0222(2.12)(1.47)(1.70)(1.74)(0.87)(0.77)**子女数量-0.0039-0.0125-0.0008-0.01060.0049-0.0050(-0.52)(-1.35)(-0.21)(-2.17)(0.81)(-0.66)儿子数量-0.00330.0103-0.00480.0053-0.01080.0060(-0.33)(0.79)(-0.87)(0.74)(-1.24)(0.54)代际支持(否为对照组)是0.0515**0.007320.0562***0.0335*0.03150.0334(2.07)(0.22)(3.88)(1.70)(1.34)(1.09)预测准确率85.05%71.08%83.53%64.4%82.73%66.04%Pseudor20.04530.02830.03720.02260.04680.0206ll-450.1745-657.9210-1662.2361-2446.4293-675.51-970.24N111911173855384015401546注:*p<0.1**p<0.05***p<0.01。括号内为Z值。估计结果为计算得到边际效应,而非估计系数。(1)空巢老人以空巢老人子样本数据进行二元logit回归,可以得知年龄、教育程度、是否常规体检、房子所属、子女经济支持是显著影响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以60-70岁空巢老人作为参照,70-80岁老人对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需求意愿降低的概率为0.148和0.218,8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显著差异;以未上学为对照组,初中和高中对精神慰藉需求意愿增加概率为0.139和0.163;经常体检比不体检老人对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需求意愿增加概率为0.0536和0.0833;房41 第4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子自有和有代际支持的老人对上门看病送药需求意愿增加的概率为0.0464和0.0515。有可能的原因是60-70从工作岗位退休,难以适应角色转变,需要较多的精神慰藉和上门看病送药的服务,随着角色的逐渐适应,对这两个项目需求减少。初中、高中的老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更强烈。说明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空巢老人渴求更多的精神层面支持。经常体检的空巢老人比较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对精神慰藉和上门看病送药的需求更强烈。数据中有一部分因素影响不显著,可能原因是本身独居对老人精神慰藉和上门看病送药需求影响作用最大。(2)高龄老人以高龄老人子样本数据进行二元logit回归分析,可以得知,教育程度、城乡、健康有无改变、是否常规体检、经济地位、房子是否自有对高龄老人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需求意愿影响显著。此外,居住方式和经济是否满足是精神慰藉需求意愿显著影响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以未上学的老人为对照组,高中学历的高龄老人对上门看病送药的需求意愿减少的概率为0.0833,大专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对精神慰藉需求增加概率为0.115;城市比农村高龄老人上门看病送药减少概率为0.0335,精神慰藉需求意愿增加概率为0.0304;健康状况变差的高龄老人对上门看病送药需求意愿增加概率为0.0384,健康变差和变好的高龄老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意愿都增加;经济满足需要的高龄老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意愿减少概率为0.0599;以经济很富为对照组,经济地位富、一般、差和很差对精神慰藉需求意愿增加概率为0.167、0.162、0.116和0.187,而经济差和很差对上门看病送药需求意愿增加概率为0.106和0.172;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独居比与家人同住的高龄老人对精神慰藉需求增加概率为0.0756;房子自有老人对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需求意愿增加概率分别为0.024和0.0315;子女的经济支持对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需求意愿增加概率分别为0.0562和0.0335。这说明,农村的、健康差、经济困难、房子自有和有子女经济支持的高龄老人对上门看病送药需求更强烈;大专及以上、城市、健康有变化、经济不满足需求、经济困难、房子自有、子女经济支持的高龄老人精神慰藉的需求意愿更强烈,说明城市教育程度高、健康有变化和有子女经济支持更倾向于追求高层次的精神慰藉。经济条件差的高龄老人对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的需求都比较强烈。(3)失能老人以失能老人子样本数据进行二元logit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和城乡对失能老人上门看病送药的需求意愿影响显著;年龄、教育程度、城乡和经济是否满足对失能老人精神慰藉需求意愿影响显著。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以60-70岁年龄段的失能老人为对照组,其他年龄段的失能老人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需求意愿边际效应值都为负值。说明60-70老人对上门看病4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送药和精神慰藉需求是最强烈的,他们相对年轻,面对身体难以自理的现状渴望更多的心理沟通和医疗服务;与没有上过学的老人相比,大专及以上失能老人对精神慰藉需求意愿增加概率为0.138,高学历的失能老人渴望更多的精神支持;以农村为对照组,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城市失能老人对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的需求意愿减少概率为0.122和0.0864;经济得到满足的失能老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意愿减少概率为0.0654。综上可以得知,相对年轻的失能老人渴望更多的精神支持和上门看病送药的服务,文化程度高的失能老人精神慰藉需求意愿更强烈,农村的医疗设施落后,农村的失能老人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医疗援助。4.4结论和讨论通过上述交互分析、二元logit实证检验和特殊老人迫切项目的敏感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无论是全部老人还是高龄、失能和独居的特殊老年人,性别和婚姻状况一般都不是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显著因素,说明男性和女性、在婚和不在婚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上没有显著差异,他们都有较为迫切的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第二,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不同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存在差异。一般随着年龄的升高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增加,但60-70岁老人需求意愿更值得关注。因为60-70岁老人刚从工作岗位退休,面临角色转变适应,内心的失落、收入的减少和身体的变化都渴望外界给予支持,反而适应了角色之后的70-80岁的老人在某些养老服务项目上需求降低。第三,健康状况是对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重要判断基础,尤其是近期健康状况的变化和是否常规体检对服务需求意愿反应更灵敏。当经常体检和健康有变化时,相应的需求也会变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处在变化之中。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医疗保健和康复护理服务市场前景广阔,但对服务供给者也提出了更加严格匹配的、精准的要求。第四,经济的物质基础是需求得以满足的保障和前提。经济地位低、条件差、难以满足需求的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更强烈。现实中,因为经济条件约束,他们难以充分享受某些养老服务,尤其是失能老人。因此在养老服务供给上需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支付能力,提供灵活性和涵盖大多数人群的基本服务项目。第五,居住方式是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因素。独居的老人比与子女同住的老人需求更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尤其是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本身独居对精神慰藉需求意愿影响最大,空巢老人精神慰藉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第六,子女的数量会影响对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程度,但是儿子的数量并不是显著影响因素,这说明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子女是否给予经43 第4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济支持在养老服务上比数量的多寡更关键。第七,城乡是影响上门看病送药服务项目的显著影响因素,尤其是对失能、高龄老年人而言,城乡二元格局使得他们对上门看病送药和精神慰藉的需求意愿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失能、高龄老人有更迫切的上门看病送药的需求意愿,这是因为农村的医疗卫生设施落后,医疗资源明显不足。另外,农村的社会娱乐活动较少,文体设施匮乏,农村文化程度高的老人渴望更多的精神慰藉。因此,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应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农村发展,可以让农村的特殊老人享受更多的疾病诊治和心理咨询,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和精神愉悦。总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存在着个体差异,同时受城乡二元格局、家庭的代际支持、居住状况以及经济收入的影响,特殊的弱势人群的需求更加迫切。4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典型案例分析通过上述对CLHLS数据深入分析,可以得知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因素具有差异化多样化的特点。而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整体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异较大,社会化程度低,养老服务于有效供给不足,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江苏、大连、青岛等基本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经济水平低的中西部地区,如甘肃、贵州、云南、新疆等相对落后,也没有辐射到农村。作者试图将城乡因素、外界环境和居住状况、健康状况、老人主观能动性发挥等因素考虑在内,结合社会嵌入理论、增能理论等,来梳理部分地区典型案例,从中总结经验,为养老服务未来发展建言献策。5.1天津静海城乡统筹模式天津静海全区59万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达11.83万人,占19.79%;70岁和80[5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分别占老年人口的34.8%和10.7%。可见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非常严重。该区80%老年人在农村,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更强烈。因此该区根据农村老人的特点,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在四个代表乡镇正式开展,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摸索尝试。(1)服务对象。城乡低保人员、特困和无供养人员、低收入家庭人员三类农村困难老年人可以享受政府购买服务。根据补贴对象所需的照料程度,划分为轻度200元/[56]人/月、中度400元/人/月、重度600元/人/月的补贴服务券。(2)服务内容。以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工作的重点是社区特殊老人,尤其是为重度失能、失独、空巢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包括日间托养、膳食营养餐、保健养生和休闲娱乐活动。也为可以自理的一般老人提供就餐助餐、帮助购物、保洁、助洗、助浴等。结合农活季节性特点,农忙时节可以协助农播、耕种。(3)服务模式。构建了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公益性服务公司、[55]乡镇居家养老服务站、村级服务点四级网络,建立了动态管理监管认定机制。服务项目以需求为导向,开展由常规服务向务农劳动转移。重点关注和开展医养结合,鼓励志愿者、健康低龄老人等多元化养老队伍的建立,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考核,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现四个试点乡镇89个行政村,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覆盖。居家养[57]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政策的困难老年人达到2126人。45 第5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典型案例借鉴5.2虚拟养老院模式虚拟养老院概念最早在2007年10月由苏州沧浪区提出,又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该模式是指以信息化的技术平台为支撑,将自主加入的老人个人资料生成系统,当老人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时可以拨打养老服务中心电话,系统通过对在库的老人进行需求匹配分析,自动生成老人所需服务项目,老人确认后虚拟养老院将指派服务商为老人[58]提供服务,信息平台进行服务过程监督,以满意度来考核服务商提供服务质量。苏州和兰州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分别采取了企业化和政府运作的方式,是虚拟养老院的典型代表。沧浪区是苏州核心城区,面积近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3万,60周岁以上的老[59]人58217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8%。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以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研发的“居家乐221服务系统”为技术核心,苏州市十佳物业公司之一的鼎盛物业管理[60]有限公司作为主运营商,建立了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信息化管理的虚拟养老院。服务类别主要包括21家家政便民类、2家医疗保健类、4家物业维修类;服务内容几乎对日常生活照料类服务项目全覆盖,涵盖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58]娱乐学习、应急求助等六大类53项菜单式个性化服务项目;服务对象为年满60周岁的社区老年人;服务标准为A,B,C、三个层面的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在服务标准细分上,A类包括60岁以上的需要全护理的三无、低保、孤寡老人、9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等政府重点援助的老年人家庭,补贴标准分为450、350、250元三个等级;B类为孤寡老人、伤残军人、80-89周岁的空巢老人等政府一般援助的老年人家庭,补贴金额[59]为60、30元;C类为自费普通老人家庭。兰州市城关区截至2010年10月,在全区100多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户籍老年[61]人巧石万人,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16%,并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未富先老”的特征明显。在学习苏州姑苏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基础上,兰州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有所创新,它是我国西部第一家养老院,建立于2009年12月。苏州沧浪区相比,兰州城关区的服务项目更精准、网络服务信息系统更先进、老年人群更加细分。(1)精准服务项目。以需求为导向将原有的11大类230项服务进行整合,归并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62]精神慰藉、紧急援助四大领域的150多项服务项目。(2)三部分的网络服务信息系统给予技术支持:呼叫指挥中心、接待中心和金色晚年服务中心。呼叫指挥中心通过“温[63]暖夕阳居家养老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汇总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并派遣企业提供服务,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接待中心负责接待老人和养老服务志愿团队,并在系统录入信息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以及法律援助服务。金色晚年服务中心是对服务提供的企业进行招纳、监管、考核和资金支付,隶属于虚拟养老院的民办非企业单位。(3)服务对象。全区满60周岁以上老人可以自愿加入。首先分为ABC三类,按照4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困难程度和自理能力又将A类细分为四类,B类对象为优抚对象、9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61]及享受荣誉的其他人群,如市级以上劳模、特殊贡献专家、退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C类为自费老人。(4)补贴标准。A类分别给予分级补贴,A4为重疾或其他特殊情况[63]的“三无”老人和困难“空巢”三个月的特殊护理服务和700月补贴,另可享受每年500元的免费门诊医疗;B类政府补贴标准为每月50元。对于自费老人按照市场价格20%优惠比例。如表所示为两者不同。表5-2苏州沧浪区虚拟养老院和兰州城关虚拟养老院差异比较分析虚拟养组织运服务内服务对资金来标准建技术建立时间性质老院用单位容象源设支持iS0居家沧浪虚鼎盛物企业化六大类60岁以政府拨9001乐221拟养老2007.10业-民办运作53项上老人款30%2008质服务院非企业量标准系统60岁以城关虚区民政四大领政府化上老财政拨三标认拟养老2009.12局、老龄域150运作人、更款证院办多项细化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5.3海曙模式宁波海曙区创立了“走进去、走出来”的“海曙模式”。“走进去”就是由服务人员为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养老服务;“走出来”就是政府在一些街道社区建设一批具有日托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身体健康、行动方便老人走出家[64]门享受社区“日托中心”和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1)政府通过年度财政预算,针对特殊的高龄、困难老人提供政府财政补贴,由政府每月提供150-200元的补贴,政府以每小时5.5元购买养老服务,为辖区内高龄、独居老人每天上门服务1小时,一年2000[65]元。(2)政府向区星光敬老协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照料、特殊[66]护理、陪同就医、精神慰藉等基本服务,通过志愿者、社会捐助或者老人白费等方式获得额外需求。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的服务监督和管理由社区和星光敬老协会负责。(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是社区上报,经过星光敬老协会培训的社区内下岗、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社区支付报酬,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再就业。47 第5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典型案例借鉴5.4社会合作型新模式作为祖国首都北京,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积极推出了一系列的社区居家养老[67]服务政策和措施,提出了“9064”养老格局,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营、聚[68]焦居家的社会合作型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的探索已经有了雏形。第一,以“政府无偿提供设施,服务商低偿运营”的方式,成功建立259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朝阳区创新推出“驿站式”养老模式,配备专业人员和多功能设施,主要辐射社区附近居民,可以提供按需定制的特色的养老服务,内容包括日间照料、医疗护[69]理、无障碍出行、配送营养餐等,使得老人不仅实现老有所养,更要老有善养。第二,开展老年餐桌服务,构建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助餐体系,如房山区中央厨房+老年餐车进社区建设、东城区的1+X①、朝阳区“1+43+N”②综合助餐服务模型等,采用集中就餐和上门送餐相结合的形式,专业化营养配餐不仅促进老年人就餐便利,而且满足了营养健康的需求。第三,长期护理保险和医养结合试点开展。如丰台区医养结合“363”工程、海淀区政府补贴+商业运作的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试点、石景山区打造一刻[70]钟社区居家融合式养老服务圈和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等,并且确定了东城、海淀、朝阳作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不容忽视的是,北京社区居家养老还存在着地方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还未建立、监督机制不完善、基层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5.5归纳总结由于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各省市在社会经济发展、地理位置、人文情怀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呈现多样化。虚拟养老服务模式以信息化技术平台为支撑,运作机制和服务模式符合“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转型趋势,是探索政[71]府机构转变职能的重要体现。因为不受场所和床位限制,能低成本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但也存在地方财力有限、缺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精神慰藉不足问题。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城乡倒置的现象,农村人口老龄化更严重,天津静海区城乡统筹的理念值得推广和借鉴。宁波走出去,走进来的模式针对高龄、失能、空巢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考虑了特殊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北京作为首都,近年来在居家养老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建立的养老驿站、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餐桌等对全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都有示范作用,但是在养老人群的细分、政府责任界定和供给精准度上还需提高。①1是指中央厨房,X是指社区助餐点②1是指朝阳养老中心,43指下属街道老年餐服务中心,N是指提供老年餐桌的供应商4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6章未来发展和措施建议6.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未来发展方向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伴随年龄增加,老年人出现高龄、失能失智、空巢的现象越加普遍,将带来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持续攀升。通过对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的分析以及对部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分析,对于从需求角度透析居家养老服务的未来变化提供了重要启示。6.1.1老年群体差异性将带来更多的需求多样性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群体的需求存在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特征。低龄老年人身体相对比较健康,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对起居照料、日常购物的需求较弱,对社会娱乐活动和精神慰藉的需求较强。高龄老人自理能力较差,得的慢性病较多,可能对上门看病送药、保健知识起居照料等的需求较高,对组织社会娱乐活动或法律援助的需求较弱。尤其对于失能高龄老人,家人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和生活压力,对长期护理生活照料需求更强烈。而对于身体健康的空巢老人,他们可能更需要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老年人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和生活质量。城乡老年人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深而社区居家养老发展很不完善,农村老年人的需求更强烈。Messeri和Silverstein提出的“任务排序模型”CTask-SequencedModel就是强调先[72]清楚老年人有哪些服务需求和需求顺序,再有针对性提供服务。因此,需要充分考虑老年群体差异性带来的需求多层次性,把握人群特征提供有针对、更精准的养老服务。6.1.2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在中国农村现实中,子女性别在是否对老人提供养老支持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家庭中往往是儿子,而不是女儿。但调查数据表明,子女数量对社会娱乐活动和法律援助需求意愿影响显著,子女代际支持对起居照料、精神慰藉和日常购物需求意愿影响显著,但是儿子数量对所有服务项目都不显著。这说明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转变。随着计划生育贯彻实施和性别比例变化,女儿可能在家庭养老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一般女儿既可以进行日常生活照料又可以为老人聊天解闷。当儿子数量较多可能带来财产分配不均和互相推诿养老的矛盾,同时中国传统婆媳关系问题可能会加剧这种矛盾。在居住方式上,尽管和独居以及在养老院居住相比,与家人同住各服务项目相对需求较低,但是绝对值上在多项养老服务方面均有较高的需求。子女的数量和儿子数量都没有显著降低老人需求意愿和水平,这表明未来养老服务产业潜力很大,社会化的养老49 第6章未来发展和措施建议方式成为未来发展方向。6.1.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处于动态调整中如三年的调查数据,从2008到2011再到2014中间跨度6年,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是先增加后降低的。从2008到2011全部服务项目需求增加,尤其是看病送药和提供保健知识需求;从2011到2014所有需求却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甚至在2014年起居照料的需求比2008年还要低。这表明近年来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增加了医疗照护子项目的投入,降低了相对需求。养老产业快速发展推出了一些智能养老设备,满足了起居照料需求。因此,老年人的短期需求和长远需求存在差异,潜在需求意愿和有[73]效需求意愿也是两个概念。可能有些老人表示需要服务,但是未必真正购买或者使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进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项目内容和程度也在动态调整中,[74]需求意愿的差异也带来了实际利用率远低于供给的矛盾,这是未来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6.1.4健康服务和精神慰藉是未来最需要加快发展的项目如调查数据,无论是城乡老人,还是高龄、失能、空巢老人或者近六年来的变化趋势无一不说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最强烈的项目是上门看病送药、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服务。一方面,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慢性病成为影响生活质量重要因素,而且身边同龄人的“突然去世”也会使得产生孤独、寂寞、凄凉感觉。另一方面,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以及劳动力流动的加速,现有的医疗服务和心理咨询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医疗服务和精神慰藉的需求。因此,健康服务和精神慰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6.2全面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措施建议6.2.1明晰各方职责,探索市场化养老路径首先,应当明确各方主体的责任,尤其是政府进行合理的定位,既不可以大包大揽也不能撒手不管。明确需要政府进行兜底的特殊人群,如空巢、失独、失能、“三无”老人等,以及相应补贴标准和相关法律制定和监督机制上明晰责任。其次,发展多元化资金支持。资金是重要的经济基础,应拓宽资金的来源,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呼吁家庭回归以及对市场化供给的重视。一方面,政府应该对慈善团体和民间资本的捐助试行免税减税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建立政府、养老机构、社会各界力量之间等多方的信任及互惠互利关系,充分发挥社会民间资本和慈善团体捐赠的重要[75]作用。再次,探索市场化养老路径。现实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失衡,供给难以满足个5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性化的需求。以市场为依托的方式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市场和社区共同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协议,市场向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和政府购买服务支付费用,市场竞争性使得养老资源得以合理的优化配置。6.2.2以需求为导向,在质和量上齐发力首先,增加服务数量。(1)在服务形式借鉴海曙模式,提供上门服务和社区设施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失能老人多增设助餐、助洁等上门服务形式。(2)拓宽服务项目。服务类别涵盖全面的前提下进行项目细化和个性化的支持。生活照料上,涵盖卫生保洁、助浴助洗、陪同购物之外,开设社区老年餐桌、自助型餐饮配送、开放单位食堂[75]等助餐服务,为失能老人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医疗保健上,增设疾病预防、保健常识、免费常规体检、心理卫生、建立健康档案等一系列的服务;特别关注高龄、失能和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提供关怀访视、聊天解闷、心理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涵盖对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利的维护,也包括免费的司法救济。增设专门针对不能自理、高龄、空巢、失独老年人的紧急救援服务。其次,提升服务质量。第一、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我国十三五规划首次将医养结合纳入国家战略,具体指标有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至1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老年病科比例35%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①。老年医疗保健服务将成为为老服务的重心,在拓宽医疗保健类项目基础上,急需对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将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向老年护理康复职能转型。城关模式推出的“健康管理”服务是很好的借鉴。将健康和大数据相结合,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和信息系统进而监测老人的生理指标数据,提供针对性的保健常识、饮食定制规划、个人用药提[63]醒、运动提示等健康护理服务。第二,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提高其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通过CLHLS数据分析可以得知,城乡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很强烈,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国家将“常回家看看”纳入新法,意味着国家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运用缅怀疗法,回归老年人成就,增设照片墙记录老年人重要的人生历程,帮助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及时给与空巢、失[76]独、失能的老年人心理调适和疏导,切实加大对这部分人群的亲情关注力度,建立完善的情感机制,进行常规探访、聊天解闷。6.2.3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养老模式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以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终端为技术支撑,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依托这一平台,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入户调查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①数据来源: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51 第6章未来发展和措施建议况,建立服务需求数据库和健康电子档案。居家老人可以利用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发出养老服务需求,平台所属子系统收集到需求信息后,向服务机构发布指令并进行有效的[77]监督,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精准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开放性和便捷性的互联网信息平台,资源和信息共享,消除了信息沟通的障碍,提升了服务管理的效率。一方面,可以扩展传统的生活照料服务,实现网上购物、外卖订餐、服务缴费等。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建立防走失定位服务系统和紧急救援呼叫系统,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监管,提高救治的及时性和人身安全性。还可以进行远程教育、远程诊断治疗[78]和远程,更加智慧养老,使老有所养更加具有时代内涵。苏州沧浪区实行信息化手段,虚拟养老院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让老年人足不出[59]户就能享受同等条件的人性化关爱与社会化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发达国家的智能宠物、防疲劳鞋、健康监测芯片、智能腕表、防跌倒装置等均是在大数据时代智能养老的表现。因此,在互联网+的时代,应该不断利用大数据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养老模式,智慧养老,加快建成养老服务的信息[79]化平台,提高一体化水平。6.2.4政府养老服务政策和财力支持向农村倾斜由于我国城乡老龄化倒置,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提高农村地区养老水平是[80]实现“十三五”规划需要面对的一大挑战。完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使得①40%以上农村具备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财政补贴上向农村地区倾斜。对农村智慧养老的技术开发企业进行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出资利用废弃学校等闲置资源建立农村幸福互助院,鼓励农村低龄和高龄老人之间的互助。借鉴城市老年餐桌经验,尝试建立农村助餐体系;完善现有卫生室的医疗水平、在集中居住区建立老年健身器材;建立老年书屋和电脑室,鼓励假期归乡的大学生志愿加入,帮助老人精神养老。考虑到农村老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较大,当子女外出打工时,老人不仅面临孤独寂寞等心理问题,而且面临着经济援助的需求。国家一方面需要尽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另一方面出台针对农村特殊家庭的补贴制度。如高龄老人津贴、贫困家庭津贴和失能老人护理津贴等。尝试采取精准脱贫和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老龄化严重但养老服务落后的困境。结合农村实际现状,农忙时助耕、助种增加经济收入。最终使得农村老人可以像城市老人一样有尊严养老,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6.2.5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服务主体认知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在不断改变,老年人在意的不仅是赡养而是人文①数据来源: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5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关怀、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根据增能理论,我们需要不断增强老年人自助和互助养老意识,重视精神养老。通过宣传培育老年人积极老龄观,愉悦身心,提高自己老年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科技创新带来了诸如健康监测设备、定位监控、智能穿戴等智能化养老的设施,尽管使用效果虽好但大部分老人难以接受高昂的费用。老年人习惯于传统的节俭意识,不舍得购买。另外,随着身体机能软弱和亲人突然去世,也会使得老人产生孤独无助之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心理辅导,使得老人走出来,融入到社区举办的社会娱乐活动中,多与其他老人或者年轻人进行沟通交流。发展老年教育不仅可以丰富老年生活,而且可以实现“老有所为”的目标。老年教育不仅能解决老年人受教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老年人在社会转型中实现积极的老龄[81]化,让老年人有尊严地养老。帮助有意愿且身体健康的老专家和科技工作者进行人力资源再开发和发展老年志愿服务。53 参考文献结论近年来,老龄化加剧和计划生育的实施,人口抚养比上升,单纯的依赖家庭成员间互助的养老难以为继。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化的居家养老融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总体上,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不成熟,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现实中存在供给难以满足需求,有效利用率却较低的双重矛盾。为了能更好的应对未来养老问题,需要以需求为导向根据人群特征提供有针对、更精准的养老服务。从具体项目看,城乡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由高到低的项目依次是上门看病送药、提供保健知识、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组织社会和娱乐活动、起居照料、解决家庭邻里纠纷、维权服务、日常购物。需求程度最高的是医疗照护服务,其次是精神慰藉服务。特殊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较全体老年人平均水平更强烈,尤其在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供给和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农村老年人面临着比城市更高的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经过对比2008、2011和2014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情况得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实际使用这些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比例很低,大多数需求被满足的程度不足。由此可见,当前的养老服务供给难以适应老年人的需求,而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了解不足进而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则是造成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从需求影响因素看,分为个人特征、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和代际支持。个人特征对不同服务项目有着不同影响。性别一般不是显著影响因素,说明男性和女性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上么有显著差异;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对不同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存在差异。健康状况是老年人对上门看病送药、提供保健知识陪同看病,康复护理服务需求的硬约束。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医疗保健和康复护理服务有一定的市场前景,但需要服务提供方根据不同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地,精细化的服务。在经济状况分析上,资金是否够用是所有8个项目的显著影响因素,这也说明经济的物质基础是需求得以满足的保障和前提。在代际支持上,子女的数量会影响对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程度,但是儿子的数量并不是显著影响因素,这说明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从部分地区实践看,城乡统筹静海模式、虚拟养老院模式、“走进去、走出来”海曙模式、社会合作型北京社区新模式都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程度,因地制宜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新模式。未来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需求更加多样化,社区5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处于动态变化中,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广泛。健康服务和精神慰藉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最需要加快发展的项目。因此,需要明晰各方责任,探索市场化养老路径;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养老模式;政府养老服务政策和财力支持向农村倾斜;提高服务主体认知度;增加服务项目数量和保证服务项目的质量,努力提高供给的精准度,使得供需得以匹配。总之,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和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政策指引下,需要考虑不同老年群体和城乡差异的需求特征,才能提高供给的精准性。同时供给精准度的提升也会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满意度,因此,唯有持续关注需求及影响因素,才能改变供需失衡的局面。5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高晓兵副部长在第五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N/OL].http://www.mca.gov.cn/article/yw/shflhcssy/ldjh/201701/20170100002890.shtml,2016-05-03.[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商务印书馆,2000:225.[3]姜向群,丁志宏.我国建立长期照料社会保险制度的意义及基本构想[J].中州学刊,2011(6):118-126.[4]WilliamC.Cockerham.TheSocialBasisofCommunityCarebyMartinBulmer[J].ContemporarySociology,1988,17(5):686-687.[5]StoneR.,CafferataG.,&SanglJ.Caregiversofthefrailelderly:Anationalprofile[J].Gerontologist,1987,27(5):616-26.[6]Americanhealthcareassociation:Issuesofqualityinhomeandcommunity—basedcare.AHCAHealthservicesresearchandevaluation,2003.[7]ChapmanSA.,KeatingN.,EalesJ.Client-centred,community-basedcareforfrailseniors[J].Health&SocialCareintheCommunity,2003,11(3):253-261.[8]Chappell,N.L.AgingandSocialCare.InHandbookofAgingandthescience[M].NewYork:AcademicPress,1990.[9]Angel,RonaldJ.,Angel,etal.WhoWillCareforUs?AgingandLong-TermCareinMulticulturalAmerica[J].NursePractitioner,1997,22(5):1578-1579.[10]TsukadaN.,SaitoY.FactorsthataffectolderJapanesepeople'sreluctancetousehomehelpcareandadultdaycareservices[J].Journalofcross-culturalgerontology,2006,21(3-4):121.[11]DegenholtzH.,KaneRA.,KivnickHQ.Care-relatedpreferencesandvaluesofelderlycommunity-basedLTCconsumers:cancasemanagerslearnwhat'simportanttoclients?[J].Gerontologist,1997,37(6):767-76.[12]Vallala,N.,Litja,H.,Aalto,L.,Saari,A.Consumerpanelstudyonelderlypeople'swishesconcerningservices[J].ArchivesofGerontology&Geriatrics,2010,51(3):e66.[13]JenniferM;Kinney.Homecareandcaregiving[M]SanDiego:AcademicPress,1998.[14]Barrow,GeorgiaM.Aging,theIndividual,andSociety[M].Wadsworthpublishingcompany,1999.[15]DavidBass,LindsS.Familycaregiving:afocusforagingresearchandintervention[M].NewYork,NY:SpringerPublishingCompany,1997.[16]MeinowB.,KåreholtI.,LagergrenM.Accordingtoneed?PredictingtotheamountofmunicipalhomehelpallocatedtoelderlyrecipientsinanurbanareaofSwden[J].HeartLung&Circulation,2005,13(4):366.[17]曾昱.社区养老服务-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J].天府新论,2006(4):104-107[18]王锦成.居家养老:中国城镇老人的必然选择[J].人口学刊,2000(4):19-22.[19]徐恬恬.从“两腿蹒跚前行”到“一体两翼腾飞”我国养老服务供给方式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3(4):39-44.[20]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的调查数据[J].人口经济,2016(1):98-112.5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丁志宏,王莉莉.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J].人口学刊,2011(5):.83-88.[22]蔡中华.城市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特征与对策-基于吉林市的调查[J].社会保障研究,2013(4):.45-49.[23]张艳.快速老龄化背景下苏州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10(5):.30-35.[24]张晓峰,王文棣.兰州市C社区养老服务问题调查[J].社会保障研究,2015(3).:3-9.[25]贾云竹.北京市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助老服务的需求研究[J].人口经济,2002(2):.44-49.[26]章晓懿,刘帮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模型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11(3):.83-92.[27]吕学静,丁一.北京市老年人网络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基于“老年人网络养老需求意愿”的调查数据[J].社会保障研究,2013(1):177-124.[28]田北海,王彩云.城乡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家庭养老替代机制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4(4):.2-17.[29]许琳.西部地区老年残疾人居家养老服务供现状的实证研究-基于西安市的调查[J].社会保障研究,2010(2):.33-37.[30]曲绍旭.农村养老服务的实证研究—基于福利效能的ordinal回归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4(4):29-36.[31]史薇.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以太原市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15(4):.14-20.[32]韩俊江,刘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元体系建构[J].社会保障研究,2012(6):36-39.[33]王莉莉.基于“服务链”理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与利用研究[J].人口学刊,2013(2):.[34]李兵,张航空,陈谊.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的理论阐释和政策框架[J].人口研究,2015(3):.91-99.[35]章晓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基于民间组织合作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2(12):48-50.[36]杨翠迎,茆长暄,张新新.中低收入人群居家养老服务筹资模式创新研究-基于货币化子女照护责任的设想[J].社会保障研究,2014(2):67-78.[37]廖楚晖、甘炜等.中国一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2):46-50.[38]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2014(9):.129-136.[39]丁建定.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误区、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20-26.[40]穆光宗.美国社区养老模式借鉴[N].郑州日报,2012-8-10(015).[41]丁英顺.日韩两国居家养老服务比较及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13(4):.60-66.[42]郭延通,郝勇.失能与非失能老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比较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6(4):25-32.[43]边恕,黎蔺娴,孙雅娜.社会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分析与政策改进[J].社会保障研究,2016(3):23-30.[44]杜鹏.老年人口划分标准问题[J].人口研究,1992:50-51.[45]苏群,彭斌霞,陈杰.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城乡差异的视角[J].人口与经济,2015(4):71.57 参考文献[46]周三多.管理学[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03-205.[47]焦润明.代际理论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J].史学集刊,2003(4):40-41.[48]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代际伦理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4:55[49]黄中伟,王宇露.关于经济行为的社会嵌入理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2):1.[50]李翔.社会嵌入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J].2014:131-134.[51]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5):72.[52]姚金丹.社会工作增能视角下失独家庭的分析[J].社会工作,2012(10):24-27.[53]曾毅.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1998-2012)及相关政策研究综述(上)[J].老龄科学研究,2013:.65-72.[54]詹姆斯•H.斯托克,马克•W.沃森.计量经济学[M].第三版.沈根祥,孙燕.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97-306.[55]新华社.天津静海区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典型经验做法之二十九[N/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2/14/content_5167938.htm,2017-2-14.[56]天津静海区养老服务综合试点让老年人享优质服务[N/OL].http://www.laoren.com/ylzx/2017/536435.shtml,2017-1-13.[57]静海区推进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N/OL],http://www.tjjhcaw.gov.cn/zzgz/zhzl/tjjhcaw-ifxzkfuk2597787.shtml,2018-4-4.[58]卜谦祥,巢飞.虚拟养老院——对解决农村社区养老问题的有益探索[J].社会保障研究,2011(3):20-23.[59]张国平.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以苏州沧浪区“虚拟养老院”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11(3):56-62..[60]张艳.快速老龄化背景下苏州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10(5):30-35.[61]刘红芹;包国宪.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机制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为例[J].理论与改革,2012(1):67-70.[62]李丽君.养老服务社会化建设地方实践与路径研究——基于沧浪虚拟养老院和城关虚拟养老院的案例比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6(4):84-128.[63]苗瑞红.北京市广内社区虚拟养老院试点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3):21.[64]陈辉,丁艳秋.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2014(2):14-17.[65]罗晓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10):64.[66]吴迪.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南京、大连、宁波、上海和兰州的分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4(2):120-125.[67]张琪,张栋.北京市“9064”养老格局的适应性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2.[68]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现雏形.[N/OL],http://bj.people.com.cn/n2/2017/0112/c82840-29584790.html,2017-1-12.[69]北京朝阳首推“驿站式”养老服务模式.[N/OL],http://leaders.people.com.cn/n/2015/0630/c58278-27228396.html,2015-6-30.[70]侯惠荣,高丽华,王峥.北京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相关问题研究[J].社会政策研究,2017(5):5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44.[71]李丽君.养老服务社会化建设地方实践与路径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4):84-90.[72]冯喜良,孙亚舒.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现状的调研报告[J].调研世界,2017(1):27.[73]张航空.大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制度的成效与展望[J].现代经济探讨,2016(4):59-62.[74]丁志宏,王莉莉.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J].人口学刊,2011(5):86.[75]郭淑婷.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北京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6(6):3-5.[76]李兰永,王秀银.重视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的精神慰藉需求[J].人口与发展,2008(6):28-30.[77]徐美玲.“互联网+居家养老”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116.[78]邹俊.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进入产业发展新常态[N].中国老年报,2015-08-03(4).[79]陈莉.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社会保障制度,2016(3):69-71.[80]构建适应老龄化新形势的养老服务管理体制——专家解读《“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N/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03/09/content_5175763.htm,2017-3-9.[81]叶奕.“十三五”我国老龄事业发展顶层设计出台[J].科技智囊,2017(5):42-559 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主持项目与获奖[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一般项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以北京市为例2015年10月~2016年6月.[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扎根社会实践项目,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研究,二等奖,2016年12月~2017年5月.发表论文[1]郭淑婷.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北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6(17):3-5+7.[3]郭淑婷.比较视角下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存废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7(10):40-42.[4]郭淑婷.基于ILO模型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7(11):12-22.[5]郭淑婷.“二孩政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J].西江文艺,2017(14)6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时光荏苒,转眼三年的时光一晃而过。暮然回首,一切都仿佛昨日重现。一路走来,感恩感慨颇多。工作后重返校园,倍感珍惜象牙塔的美好,努力学习,认真科研。感谢这一路的坚持和笃定,使得我既收获了知识,也提升了自我;感谢身边所有爱我的老师、朋友和亲人无私的支持和包容,使得我在困难面前仍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首先感谢我的导师,从论文选题到中期再到后续反复的修改,离不开导师的帮助和指导!非常感谢纪老师三年来孜孜不悔的指导和教育!从纪老师身上我学会了正心做学问、科研求甚解的精神,以及对我们的关怀和照顾,在这里我想说:老师,您辛苦了!纪老师的细心教导和无私培育成为我今后生活和工作的动力,难忘师恩。还要感谢张航空老师研究生生涯一直以来无私的帮助和关怀,内心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感谢牟俊霖老师、盛亦男老师对我论文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感谢朱俊生老师在研一迷茫时的鼓励和认可,这些都是一辈子的财富;还要感谢吕学静老师、吴江老师、黎煦老师、江华老师对论文提出的建议和指导以及学院其他老师的生活和学习上的诸多帮助。能工作之后又来到首经贸读研,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是我一生的幸运。其次,我要感谢舍友齐声贺、崔泽敏和关学颖,三年来你们不断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关怀和陪伴,难忘那些一起分组讨论制作ppt的日子,难忘那些熄灯后又聊天的日子,难忘英语课分组表演默契的配合„„感谢高选艳、石磊、李娟和所有2015级社保班同学三年里的陪伴和帮助!还要感谢同门王荣明师兄研究生期间多次的帮助、王珊娜师姐生活上的关怀和开导以及其他同门、师兄师姐的指导和关心。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二十几年的求学路走来,感恩父母如山的深爱和无私的支持。每每看到父母日渐苍老的面容和不再强健的身体,心里就难受不已。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这个世界上最亏欠的就是父母恩情!还要感谢我的老公张士元,感谢他多年来对我的宽容和爱护,艰辛日子里的互相扶持;感谢女儿的冰雪聪明,因为忙于学业和经济限制,亏欠她的很多,坚信未来的日子我们会越来越好!6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