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17例.doc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17例.doc

ID:17393781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0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17例.doc_第1页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17例.doc_第2页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17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17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17例作者:石强,刘业,杨云峰,凌成明,晏桢【摘要】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时机与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经翼点入路17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进行的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17例均行动脉瘤夹闭,其中1例眼动脉瘤术中单纯夹闭困难,先行单侧视神经离断后,再行夹闭。1例复杂的前交通动脉术中破裂,行部分额叶切除,暴露近端载瘤动脉阻断后,再行夹闭,余均顺利夹闭。17例患者治愈12例,轻残2例,重残2例,死亡l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一经确诊且病情允许应争取早期手术。经翼点入路应用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安全、有效的

2、办法。【关键词】前循环动脉瘤;显微手术;翼点入路我科于2002年2月—2008年7月采用经翼点入路对17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10例,年龄27~68岁,平均48.7岁。17例按动脉瘤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6例;Ⅳ级2例;Ⅴ级l例。起病时表现为突发头痛、头晕11例。病程中有简短意识障碍6例。持续昏迷4例,有抽搐发作3例,有颈强直12例。一侧肢体偏瘫3例。动眼神经麻痹5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2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1例。全组均行头部CT扫描,均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颅内血肿4

3、例。全组动脉瘤最终均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认。造影均发现为颅内单发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水平段1例,分叉处1例,眼动脉起始部2例,脉络膜前动脉2例。直径<1.5cm12例,1.5~2.5cm3例,直径>2.5cm2例。1.2手术时间和方法出血在3d内手术8例,4~14d手术为2例,>14d后手术为7例。本组患者均采用经翼点入路。对于术前头痛较剧烈、CT或MRI显示脑池有较多积血者,术前常规腰穿置管。手术时患者头部以头架固定,并根据瘤体的位置固定头部。位置:一般情况为头后仰10°,侧屈10°,向对侧旋转10°~15°。翼点切口起于中发际最前段

4、,向后下方弧形延伸,终于颧弓上13cm。注意勿损伤颞浅动脉前支及面神经额支。在去颅骨骨瓣时,要争取尽量靠前,以便去骨瓣后尽量靠近前颅窝底及中颅窝底。充分暴露颞叶前部及颞板。将硬膜与蝶骨嵴分离,用尖嘴咬骨钳由浅至深咬除蝶骨嵴,使之与眶后壁平齐,先环绕外侧裂呈弧形剪开硬脑膜,并将硬膜翻转悬吊于附近组织上,然后在外侧裂附近逐渐牵开和抬起额叶,依次解剖侧裂池,颈动脉池,视交叉池,终板池以及脚间池。逐渐显露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颈内动脉分叉,大脑前动脉A1段,大脑中动脉M1、M2段及发生于这些动脉的动脉瘤。如果颅压高,脑组织张力大,可利用甘露醇脱水以及行

5、脑室穿刺缓慢释放脑脊液以降低颅压,对前交通动脉瘤要吸除部分直回。对合并颅内血肿者要仔细吸除部分血肿,才能显露瘤体及瘤颈。仔细分离载瘤动脉和仔细检查上动脉瘤夹的位置,以防止夹住正常的血管以及其穿支和动脉瘤夹闭不全。本组有1例巨大的眼动脉瘤在显露及夹闭时比较困难。不得不于术中行单侧视神经离断后再行夹闭。在行一侧复杂的前交通动脉瘤时,动脉瘤体指向后下,瘤颈较宽,并有粥样硬化。术中分离瘤颈时动脉瘤破裂,嘱手术台下按压颈总动脉,减少出血。术中急行额叶切除,充分显露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动脉近端,再用肌肉及生物胶填压、包裹,止血后,再对瘤颈进行夹闭。最后以罂粟碱棉片湿敷载瘤动脉以防止脑血管

6、痉挛。术后常规用尼莫地平防止脑血管痉挛,对急性脑积水,要用药脱水。观察2周后无缓解可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2结果本组17例,术中直接夹闭15例,一个巨大的眼动脉瘤不得不行一侧视神经离断后,再行夹闭,一个前交通动脉瘤瘤体向下,瘤颈较宽术中破裂,行部分额叶切除后再行夹闭,术后1月行数字减影复查12例,动脉瘤颈夹闭完全,动脉瘤消失11例,仅1例有部分瘤颈残留。病愈出院16例,无神经功能障碍10例,有轻度视力障碍3例,严重视力障碍2例,不完全性偏瘫1例,术后死亡l例。为V级患者。3讨论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发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其中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

7、,动脉痉挛及栓塞造成[2]。本组17例均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40~60岁。女性多于男性。发病部位多见于前循环,尤多见于willis环前部,翼点入路对此部位发生的动脉瘤能很好显露。本组16例全部采用翼点入路。对动脉瘤可直接夹闭,效果满意。2008年12月第36卷第6期临床军医杂志(ClinJMedOffic)3.1翼点入路的优越性翼点入路与其他同类切口相比,是达到鞍区的最短途径[3],而前循环动脉绝大多数位于鞍区附近,通过翼点入路能较好夹闭病变。并能减少对额叶的牵拉,颅底的血管和神经不易损伤,术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