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研究.doc

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研究.doc

ID:59430411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5

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研究.doc_第1页
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研究.doc_第2页
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研究.doc_第3页
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研究.doc_第4页
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经翼点入路均成功夹闭,恢复良好83.3%,中度残疾10.4%,重度残疾6.2%,无死亡病例;随访G0S评分5分38例,4分3例,3分2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夹闭瘤颈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翼点入路;显微外科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前交通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

2、0%〜35%。由于该部位解剖关系重要且复杂,动脉瘤方向多变,是最难处理的颅内动脉瘤之一。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动脉瘤48例,效果较理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1例,女27例;年龄21〜69岁,平均46.8岁。术前Hunt-Hess分级:I级10例,II级28例,III级6例,TV级4例。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后3d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证实均为前交通动脉瘤,其中37例只有一侧颈动脉造影显示出动脉瘤,该侧A1段增粗,而对侧A1段发育不成。11例双侧造影均能显示动脉瘤。CT检查证实,

3、40例头颅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有纵裂小血肿占位,4例有额叶底面血肿,2例CT增强时发现基底池内高密度影,术中发现颅内血肿4例。1.2手术时机及术式36例I〜III级患者采用早期手术,8例I〜III级患者采用急诊手术,5例TV〜V级患者采用延期手术,手术均采用翼点入路,动脉瘤颈夹闭。1.3术后处理及随访手术后送入监护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适当提升患者的血压,予以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等处理。患者术后从临床和影像两个方面进行随访,分别于手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采用GOS评分进行评定。1.4统

4、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2结果手术夹闭动脉瘤48例。术中动脉瘤破裂7例(14.6%),均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后成功夹闭动脉瘤。手术后按G0S结果评定:恢复良好40例(83.3%),中度残疾5例(10.4%),重度残疾3例(6.2%)o本组4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6个月,G0S评分5分38例,4分3例,3分2例。有4例发生手术后脑积水,后期行分流手术后效果稳定。3讨论3.1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夹闭瘤颈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最

5、理想的方法。翼点入路主要优点有[1]:①在脑池内手术,可以减少脑组织的损伤;②术中到达前交通动脉的距离最短,便于操作;③可以显露双侧A1段,便于术中临时阻断动脉瘤供血动脉,控制术中出血;④从侧面放置动脉瘤夹比较方便;⑤可以保留双侧嗅神经。虽然近年开展的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微金属弹簧圈等治疗方法也有其适应证,但对于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来说,外科手术显露和夹闭动脉瘤相对容易,花费较低,不易复发,因此手术的优势大于介入栓塞。本研究结果也显示,48例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手术后按GOS结果评定:恢复良好83.3%,中度残

6、疾5例10.4%,重度残疾3例6.2%,并且经过随访,G0S评分5分达到38例,表明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3.2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本文结果表明,I-ITT级的患者可早期手术,而IV、V级患者的一般状况很差,应先保守治疗,待病情分级在III级以内时再进行手术。但如果患者合并颅内血肿、脑积水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导致脑疝时,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应及早进行急诊手术。3.3对术者的要求术者应熟练掌握显微操作技术和显微解剖知识,术前仔细分析DSA图像,充分了解动脉瘤的部位、指向、大小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于绝大多数的前循

7、环动脉瘤来说,翼点入路充分磨除蝶骨崎及眶顶后外侧面,达到或接近蝶骨小翼附近,克服骨性结构对视角的限制,术中充分打开蛛网膜、脑池,吸出脑脊液、有利于手术的暴露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Yasagr[2]认为,除下列情况外均应采用右侧入路:左侧额叶脑内血肿,合并左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动脉瘤,起自左前交通动脉角的巨大血栓性动脉瘤。李美华等[3]认为,前指向和前下指向的动脉瘤脑池的解剖顺序为术侧裂池-颈内动脉池-术侧视神经-额底基底纵裂池-终板池-AcoA复合体-视交又池,而向上指向、向后指向、后下指向的动脉瘤脑池解剖顺序为术侧裂池-颈内动脉池-视交

8、叉池-终板池-额底基底纵裂池-AcoA复合体。而秦尚振等[4]认为,经翼点入路对处理Willis环前部的动脉瘤具有特别的优势,手术路径最短,视野角度最大,可以很好地暴露,对脑组织的牵拉较轻,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