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

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

ID:17400668

大小:5.20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8-30

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_第1页
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_第2页
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_第3页
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_第4页
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解剖学特点正常脊柱弯曲前面观背面观左侧面观颈前凸胸后凸腰前凸骶后凸胸段正常后凸20-40度,T8为顶点,胸腰交界段为T11-L1,呈直线;腰前凸30-40度,L3为顶点最先描述脊柱侧凸的人hippocrates主要观点:姿势不良是导致脊柱侧凸的主要原因;指出脊柱侧凸可以随着生长发育呈进行性加重;建议过伸位轴向牵引治疗;脊柱侧弯脊柱侧凸的定义(国际脊柱侧凸研究会):应用Cobb法测量,站立位脊柱正位X线片的脊柱弯曲,角度>10度;角度<10度,且增大的可能性不大的脊柱侧凸则不认为是脊柱侧凸;脊柱侧凸病因学分类特发性;先天性(发病较早,大部分在婴幼儿期

2、被发现,发病机理为脊椎的结构性异常和脊椎生长不平衡);神经肌源性(肌源性改变系指当肌肉组织受到外源性或内源性直接损害时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神经纤维瘤病变(为单一基因病变所致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间充质源性;代谢性;骨软骨营养不良性;其他病因:外伤后;风湿病;感染;肿瘤;功能性;腰骶部病变等根据发病年龄一般将特发性脊柱侧凸分为:婴儿型(0~3岁,其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多为胸椎的左侧凸,常并发有其它畸形,最常见的斜头畸形,其次是智力低下,或先天性髋脱位。);少儿型(3~10岁,约占15%左右);青少年型(10岁后,有报道显示:9岁以下为2.5%,10岁为4.1%,

3、11岁8.8%,12岁19.8%,13岁24.5%,14岁19.5%,15岁以上为20.8%。说明了年龄与发展的关系)。按脊柱侧凸顶椎所在的解剖位置分为:①颈弯:顶椎在C1~C6之间;②颈胸弯:顶椎在C7~T1之间;③胸弯:顶椎在T2~T11之间;④胸腰弯:顶椎在T12~L1之间;⑤腰弯:顶椎在L2~L4之间;⑥腰骶弯:顶椎在L5或S1。特征性表现:脊柱向侧方突出;矢状位脊柱生理弯曲改变;椎体的旋转;早期表现:双髋不等高,腰部不对称;一侧肩膀比另一侧肩膀明显突出或者增大(通常右侧肩部突出多见,呈现“剃刀背”);领口不平,背部有不对称的隆起;女性双乳发育不均等,一般以

4、左侧较大为多见;平卧是双下肢不等长;躯干部有大小不等的咖啡斑块,背部有异常毛发生长;影像学检测X线检测一般需包含左右bending像chiari畸形:枕骨大孔区畸形和扁桃体下疝(90%的脊髓空洞与此有关);lateral-bending:仰卧侧屈位;fulcrum-bending:支点侧屈位脊柱侧凸X线平片的测量侧弯度测量——cobb氏角(根据X线片确定中立椎体后,于上位椎体的上缘和下位椎体的下缘各画一条关节面线,于这两条线各画一条垂直线,相交之间的角度即为cobb角);椎体旋转度测量;骨骼发育度估计——Risser征(Risser在髋关节的正位X片上,在髂前上棘到

5、髂后上棘的总长度分为四段。从前向后测量,前1/4有骨骺出现的为Ⅰ度,前1/2出现为Ⅱ度,以此类推,3/4者为Ⅲ度,4/4者为Ⅳ度,骨骺完全融合者为Ⅴ度)。PS:risser征0度和1度,由于有显著的脊柱生长潜能,弯度进展属高危。端椎、中立椎、稳定椎的定义端椎:EV(endvertebrae)侧弯的头端和尾端倾斜度最大的椎体;中立椎:NV(neutralvertebrae)主弯以下最靠近头侧的双侧椎弓根对称的斜度最大的椎体;稳定椎:SV(stablevertebrae)端椎下最靠近头侧被CSVL中间穿过的椎体;顶椎中心正常椎体——对角线交叉法;楔变椎体——中点交叉法:

6、脊椎旋转度的测量根据顶椎位置分型按侧凸部位和形状分类king-moe分型1983年;lenke分型2001年;PUMC分型2003年;king-moe分型kingI型kingII型kingIII型kingIV型kingV型约占%13,胸弯和腰弯均超过中线,呈“S”形,腰弯大于胸弯,切柔软性较差。约占%33,胸、腰弯均超过中线,呈“S”形胸弯大于腰弯,且柔软性小于腰弯,稳定椎为T11、T12、L1约占%33,为真胸弯,腰弯不超过正中线,且腰弯呈非结构性,站立位上腰弯一般无旋转。约占%9,长弧胸弯,顶椎在胸段,通常是T10,下终椎在腰段,L4倾斜进入该长胸弯段,但L5在

7、骶骨正中双胸弯,约占%11,为结构性,T6一般为两弯交界椎I型II型III型IV型V型lenke分型PUMC分型I型-单弯Ia:胸弯,顶点位于T2-T12椎间盘;Ib:胸腰段弯,顶点位于T12-L1;Ic:腰弯,顶点位于L1-2椎间盘——L4、5椎间盘三弯IIIa:远端弯符合IIb1条件IIIb:远端弯符合IIb2条件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手法复位:有剥离韧带粘连,改善肌肉营养,加强肌肉中的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弹力的作用,它可以通经活络、改善气血循环和使软组织和韧带得以软化。电疗:利用电磁疗法,增加对病变部位的吸收功能,改善气血循环,可剥离组织粘连和防止发生再粘连。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