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摸底联考试题

【语文】安徽省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摸底联考试题

ID:17430370

大小:6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31

【语文】安徽省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摸底联考试题_第1页
【语文】安徽省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摸底联考试题_第2页
【语文】安徽省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摸底联考试题_第3页
【语文】安徽省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摸底联考试题_第4页
【语文】安徽省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摸底联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安徽省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摸底联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江南十校2014届新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批评的“反讽”范畴新批评发轫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五十年代风行于美国学院,六十年代走向消亡。新批评的阅读聚焦在文本上,他们提出了所谓“细读”,即彻底地、深入地阅读。限定在文本以内,又要深入,当然难度极大。文本,尤其是经典诗歌文本,是水乳交融的,有机统一的,阅读如果停留在表层,就只能重复读者一望而知的信息。他们把追求的目标,说成是在文本内部,其实是在文本以下。当然文本以下,信息是多元的,他们又自己设定了一个禁区,那就是不能涉及情感

2、。这样一来能供他们施展工夫的,就只有语言了。难得的是,他们在词语的前台看到存在于语言背后的冲突。诗歌语言与科学词语不同,科学语言是严密的,有着字典语言的确定性,而诗歌语言的生命来自诗人随机赋予的文本意涵。这样,显在的文本意涵就与潜在的字典语义有了反差。新批评的干将布鲁克斯分析华兹华斯描写夜晚的十四行诗:“甜美的夜晚,安然,随意/这神圣的时刻静如处女/屏息膜拜……”他说:“甜美、安然、随意、神圣、静、屏息,这些词的并置并不奇特,但请注意‘屏息’这个形容词暗示了巨大的激越。可是,夜不但寂静而且安详。”他的意思是,激越和静寂、安然,隐含着冲突,他

3、把这叫做“悖论”,并概括为诗歌核心规律:“诗人表达真理只能依靠悖论。”就是说,这不仅仅是词语的个别现象,而且是诗歌的普遍方法。布鲁克斯引用华兹华斯的话说,他总是把平常的现象,写得不平常,这是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的根本原因。悖论的修辞模式,他们叫做“反讽”。究竟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反讽结构呢?新批评理论家退特提出,诗歌语言中有两个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外延和内涵。在形式逻辑中,外延适合某一词的一切对象,而内涵则是指这一词的属性的总和。新批评把外延用来指称词的词典意义,把内涵理解为文本的暗示意义或者感情色彩。二者之间构成了反差,诗歌艺术感人的奥妙尽在其中

4、。如丁尼生《无端的泪》中的头一节:“泪啊,无端的泪,我不知道它为了什么/泪啊,它来自神圣的绝望的深渊。”这里的“无端的”和眼泪不言而喻的隐含着冲突,接着说它来自“绝望的深渊”。一方面说没来由的,另一方面又说因为绝望,这是不相容的,这里就有反讽。下面又说,这是“神釜的”,和“绝望的深渊’’的冲突就强化了。常规意蕴和文本意涵之间冲突,就成为反讽。诗意就在外延和内涵意蕴的反差之中。这就难怪他们要说“内涵越多越好”了。集中阐释内涵多样的是燕卜荪的“朦胧”。但是,燕卜荪承认无法给“朦胧”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他只是感到朦胧“可以是一个词代表几种事物的意

5、图,可以是一种这种东西或那种东西或两者同时被意指的可能性”。不过,燕卜荪认为这样的定义可能“过分含糊”。故从严格的学术意义来说,燕卜荪还不能说是新批评的代表。但是,不管他们的差别如何,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共同的追求,那就是把诗歌感染力归结为修辞结构的胜利。总的来说,新批评的理论代表布鲁克斯对反讽和悖论的分析十分粗糙。他把一切与平常观感相异的文本,都说成是反讽,是十分牵强的。其实反讽本来就是反语,字面意义和实际内涵相反。但与平常观感相异的抒写,并不一定是相反的,有时是错位的,有时是不同类别的。(选自孙绍振《美国新批评“细读”批判》,有删改)1.下

6、列关于“新批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批评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五十年代盛于美国学院,六十年代走向消亡。B.新批评理论追求诗歌分析要关注情感,把修辞结构的分析作为其重要的研究方法。C.新批评的阅读限定在文本以内,他们提出了所谓“细读”即彻底地、深入地阅读。9D.在新批评理论发展过程中,燕卜荪由于其理论含糊,所以不能算是新批评的代表。2.下列对“诗人表达真理只能依靠悖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鲁克斯分析华兹华斯十四行诗中隐含冲突的现象,总结出“悖论”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规律。B.华兹华斯主张“把平常的

7、现象写得不平常”,认为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的根本原因在于“悖论”。C.退特认为诗歌语言的外延和内涵之间存在矛盾,构成反差,诗歌艺术感人的奥妙尽在其中。D.燕卜荪的“朦胧”说,虽然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但对阐释内涵的多样性提供很好的参照。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批评理论是一种只关注文本表层的阅读理论,读者在这种理论的关照下,解读文本会变得更加简单明了。B.丁尼生《无端的泪》中,常规意蕴和文本意涵之间的冲突,成为反讽,再一次证明了“内涵越多越好”的观点。C.退特把外延用来指称词的词典意义,把内涵理解为文本的暗示

8、意义或感情色彩,很好的阐释了“反讽结构”。D.虽然新批评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创造,但作者认为其理论是十分粗糙的,不足以成为我们分析诗歌的理论依据。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