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中医分型论治初探.doc

小儿手足口病中医分型论治初探.doc

ID:17486930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2

小儿手足口病中医分型论治初探.doc_第1页
小儿手足口病中医分型论治初探.doc_第2页
小儿手足口病中医分型论治初探.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儿手足口病中医分型论治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手足口病中医分型论治初探作者:王有鹏李志军王富春张建明刘莉陈海波【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分型及其基本治则。方法对经过临床及病源学检查确诊为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给予常规处理同时,通过中医辨证分型,确定治则,给予中药制剂;对照观察加服中药治疗的疗效,验证中医分型的可靠性。结果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可归纳为8型。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分型论治能迅速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手足口病/诊断;传染病/辨证施治

2、;儿童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并发症,个别较重患儿可危及生命。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1989年后手足口病的流行多以EV71型为主[1]。经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致病,目前无特殊治疗,主要给予消毒隔离,抗病毒及维生素支持等对症处理。研究证实,中医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25]。2009年起上海市卫生局、广东省卫生厅发布了相关中医防治手足口病指南,建议临床医生参考使用中医

3、药疗法。但目前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不规范、不全面、涉及方药较为单一、治疗法则不确切等问题。这已远不能满足临床辨证之需要。为此,笔者通过防治本病的大量临床观察和实践,结合现代报道及古典医籍综述,将本病中医分型分为8型,期望能指导中医药治疗,为客观判断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06~08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传染科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80例,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6]。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5岁,平均2.4岁;病程1~4d,平均2.2d。对照组90例,其中

4、男56例,女34例;年龄14个月至5岁,平均2.7岁;病程1~3d,平均1.8d。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综合临床资料,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分析总结,确立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则及中药制剂:  (1)普通型:①邪犯肺卫:证候:发热轻微或无发热,仅见于咽部散在疱疹,咽痛,手足斑疹隐隐或无斑疹,微恶风寒,可伴有咳嗽、流涕症状;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加减。②3肺胃热炽:证候:壮热,手

5、、足、口腔及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疹色淡红质润,疱液清亮,口渴,大汗出,大便秘结;面赤,舌红苔黄燥,脉数有力。治法:辛寒清气,泄热解毒。方药:白虎汤加减。③气营两燔:证候:壮热,手、足、口腔及臀部可见大量斑丘疹或疱疹,可融合成片,疹色赤紫,泡疹液浑浊色红,心烦躁扰,口渴,神志昏;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数。治法:清营凉血解毒。方药:化斑汤加减。④湿热交阻:证候:低热起伏,疱疹分布稠密,疱疹色泽紫暗,疱液浑浊,纳差,恶心,呕吐泄泻;舌质红,苔黄厚腻或薄簧腻,脉滑数。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⑤心脾积热:证候:以口腔内疱疹为主,溃破后形成溃疡,疼

6、痛流涎;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心烦口渴,意欲饮冷,吐舌弄舌,便干溲赤;舌尖红,苔薄或薄黄,脉数。治法:清心泻脾,降火解毒。方药:导赤散合清热泻脾散加减。⑥肺胃阴伤:证候:热退疹消,咽干口燥,手足心热;食少纳差,干咳少痰,或咳痰不爽;舌红少苔或无苔,脉虚数。治法:养阴清肺,和胃降逆。方药:清燥救肺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2)重症型:①邪陷厥阴:证候:高热不退,烦闷躁扰,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绛而干,或舌质焦起刺,脉弦而数。治法:清热开窍,熄风解痉。方药:羚角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②心阳虚衰:证候: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发紫,呼吸浅促,额汉不温,

7、四肢厥冷,虚烦不安,舌苔白滑,脉微欲绝。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用量依据患儿年龄、体质量、体质等情况而定。每日1剂,水煎服。  两组均以3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通过两组患儿疗效分析验证辨证分型的可行性。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48h内体温正常,一般状态好转,72h内不流涎,能进食,正常玩耍;(2)有效:72h内体温正常,一般状态好转,5d内不流涎,能进食,正常玩耍;(3)无效:治疗4d仍发热、流涎、进食

8、受限,口腔黏膜充血,溃烂明显,合并细菌感染[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