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348例疗效观察.doc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348例疗效观察.doc

ID:17487096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2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348例疗效观察.doc_第1页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348例疗效观察.doc_第2页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348例疗效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348例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348例疗效观察作者:姜丕英,洪丽君,王丛礼,杜艳玲【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34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76例和对照组172例,观察组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思密达口服,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对照组总有效率72%。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操作方法简单实用,安全有效,无毒副反应。【关键词】腹泻/中西医结合疗法;轮状病毒感染;中草药/治疗应用;儿童秋季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多为湿热泻型

2、。好发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多在10月份到次年1月份好发[1]。据报道本病占国内小儿疾病的第二位,目前,本病已经证实为轮状病毒感染,但无特殊治疗方法。传统中药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但汤药口感差、味苦、患儿不易接受,影响治疗。笔者在临床中注意总结经验,“古为今用”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改变给药途径,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牡丹江市中医院儿科200501~200712门诊与病房患儿348例,均符合秋季腹泻(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6例,其中男85例,女91例;

3、年龄最小者3个月,最大10岁,以6个月至2岁者多见,共130例,占73.9%;对照组172例,其中男78例,女94例,年龄最小者3个月,最大者9岁。以6个月至2岁者多见,共128例,占74%,病程最短者1d,最长者17d,平均2.5d;发病季节以秋冬季多见,为140例,占79.5%,其他季节36例,占20.5%。全部病例大便外观均呈稀水或蛋花样,每日4~10余次,均进行大便镜检,多数为脂肪细胞及少数白细胞,无脓细胞及红细胞,轮状病毒阳性。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病

4、例均按脱水程度及性质进行补液等相同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小儿热泻汤直肠保留给药,药物组成:葛根10g,黄芩8g,黄连6g,滑石20g,地榆炭8g,车前子8g,茯苓8g,木香6g,厚朴8g,藿香6g以清热利湿止泻,水煎成100mL,每次2mL/kg,每日2次;同时予散剂脐部外敷(每日2次,每次4~6h)及中医手法推拿按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先声制药公司,批号:07080517)口服,<1岁每次1/3袋,每日3次口服;1~2岁每次1/2袋,每日2次口服;≥3岁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不加抗生素。3两组分别观察

5、治疗前后大便次数,性状及全身症状的缓解时间。2结果2.1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治疗72h内粪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2)有效:治疗72h次数及性状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治疗72h粪便次数及性状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2]。2.2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2.3其他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见表2。表2两组排便次数、性状、便检情况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3讨论秋季

6、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已证实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复制,使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微毛肿胀、不规则和变短,受累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致使水分、电解质吸收受损而发生腹泻。据报道,本病50%易出现心肌损伤,甚或其他脏器损伤。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小儿热泻汤采用直肠给药及脐部外敷法进行治疗。方中葛根升阳除湿,生津止渴;黄芩、黄连清泻里热止利;滑石清热利湿止泻;地榆炭涩肠止泻;甘草和中;车前子、茯苓利湿止泻;木香、厚朴行气除满;藿香化湿止呕。葛根、黄芩、黄连等中药

7、现代药学研究表明能直接杀灭轮状病毒,明显抑制肠道常见致病菌,促进肠道对氯离子及水分的吸收,并能保护胃肠黏膜,有益于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迅速止泻的目的。但汤剂口感差、味苦、患儿难以接受,为此,笔者改变传统给药途径,采用直肠推入保留灌肠法给药。小儿肠道黏膜、血管较成人丰富、药物吸收较口服快,同时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覆盖于受损肠黏膜上,起到保护修复作用,既达到治疗作用,又不破坏内环境。同时将小儿热泻汤方制成散剂,外敷于神阙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其表皮角质层最薄,局部无皮下脂肪,皮

8、肤与腹壁直接相联,便于药物渗透,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经脉网、腹下动脉分支进入体循环,药物可经皮肤吸收,内传入里。神阙穴属任脉、为阴脉之海、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气舍,与脏腑经脉有着广泛联系。现代医学证明,中药外敷神阙穴能明显改善肠道微循环,促进肠道消化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