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领悟疗法在癔症治疗中的作用.doc

认知领悟疗法在癔症治疗中的作用.doc

ID:17490218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2

认知领悟疗法在癔症治疗中的作用.doc_第1页
认知领悟疗法在癔症治疗中的作用.doc_第2页
认知领悟疗法在癔症治疗中的作用.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认知领悟疗法在癔症治疗中的作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认知领悟疗法在癔症治疗中的作用【关键词】认知领悟疗法癔症癔症的起病与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症状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具有一定的暗示性。而家属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常由于无意的言行产生不良暗示,使病情加重。本次研究对35例癔症患者实施认知领悟疗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癔症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随访。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R)中的癔症诊断标准[1];②首次发病;③无严重躯体合并症;④住院治疗4周以上。符合上述标准者共70例,按数字表序列随机分为研

2、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例,女性32例,年龄20~70岁,平均(43.34±11.14)岁,平均受教育年限(5.31±2.96)年;研究组男性2例,女性33例,年龄25~74岁,平均(43.71±10.7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4.63±2.9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案中除对研究组采用认知领悟疗法外,其它治疗护理均相同。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每周接受3次认知领悟治疗,每次30min,以集体交流、“一对一”的沟通以及家属共同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治疗,由精神科

3、主治医师或主管护师进行。治疗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入院时),从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鼓励倾诉,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各种症状、治疗依从性,找出错误认知,确定教育方案。第二阶段(缓解期),针对错误认知,进一步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癔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的重要性,分析各种症状的发生原因、性质和表现形式,引导患者把病情好转与服药联系起来,提高治疗依从性。第三阶段(康复期),回顾治疗期间的收获,指导患者进行情绪的自我调适,行为的自我控制,在自我领悟中逐步将病态心理状态转化为生理心理状态,指导家属处理和减少应激的技巧。  1.2.2 量表评定 在患者入院时、治疗2周、出院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

4、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nsightandtreatmentattitudequestionnaire,ITAQ)[2]评定、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scaleforinpatientevaluation,NOSIE)[3]和治疗依从性评定,其中治疗依从性按主动配合0分,基本顺从1分,被动服从2分,拒绝3分评定。  1.2.3 随访时间及内容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通过电子邮件、电话、门诊复诊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生活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处理各类问题的能力,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减少复发。3  1.2.4 复发的界定 在随访期间患者症状重现或明

5、显加重,符合CCMD-3-R癔症诊断标准,影响社会功能或需要接受住院治疗者定为复发。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OSIE各因子评分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从治疗2周后到出院,NOSIE评分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惹、个人整洁以及抑郁5项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社会能力(t分别=2.27、3.70);社会兴趣(t分别=2.18、3.73);激惹(t分别=-2.16、-3.47);个人

6、整洁(t分别=2.18、2.32);抑郁(t分别=-1.80、-2.61);P均<0.05。而迟缓、精神病性症状2项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迟缓(t分别=-1.48、-0.68);精神病性症状(t分别=0.45、-1.42);P均>0.05。  2.2 两组患者ITAQ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2周和出院时,ITAQ及治疗依从性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TAQ(t分别=3.48、7.92,P均<0.05);治疗依从性(t分别=-2.16、-2.24,P均<0.05)。  2.3 复发率的比较 研究组在出院2年内累计复

7、发而再次入院治疗的有2例(5.71%),对照组为8例(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  3 讨论  癔症患者最常见的社会功能损害是人际交往能力的缺陷[4],本次研究通过医患之间的频繁交流,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使之更容易接受提醒和指导,护士聆听患者疏泄内心痛苦,不仅有助于患者释放内心储积的焦虑能量,改善抑郁状态,而且也利于找出错误认知,制定出个体化的教育方案。在针对性的行为、社会交往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培训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