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英教学中的互联网优秀教案

王淑英教学中的互联网优秀教案

ID:17491337

大小:14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2

王淑英教学中的互联网优秀教案_第1页
王淑英教学中的互联网优秀教案_第2页
王淑英教学中的互联网优秀教案_第3页
王淑英教学中的互联网优秀教案_第4页
王淑英教学中的互联网优秀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淑英教学中的互联网优秀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马说韩愈作者:王淑英学校:潍坊高新区实验学校电话:13863616671邮箱:sywsy168@126.com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⑴学生课前查找资料,预习并了解文章大意⑵教师做好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⑶ 渗透德育教学的准备二、教学课题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3课《马说》三、教学目标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2.掌握

2、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四、教材分析《马说》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实,作者25岁即已高中进士,初登仕途,却一直不得重用,心情郁郁,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人才、

3、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教材编排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同时引发学生对当代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思考。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五、教学方法1、朗读法:教师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点拨法: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

4、作用。  3、讨论分析法:体现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作者、文体 1.以伯乐相马导入。(幻灯片展示)【百度搜索】http://www.landong.com/p_kj_400503.htm 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简单讲故事)故事导入伯乐相马2、作者介绍。(先由学生回答,教师强调总结。)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韩愈:字退之…… (幻灯片)【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bf51908083

5、d049649b665840.html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我们学习《马说》,要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着重体会其语言的力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幻灯片展示  )【百度文库】

6、http://wenku.baidu.com/view/45b5a5c558f5f61fb7366664.html 爱莲说  莲--人  托物言志      马说   马---人  托物寓意(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2、欣赏课文朗读视频,规范朗读。【百度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3NTQ5OTUy.html教师强调:祗  骈  槽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 邪通耶 食马者  (幻灯片 显示注音)3、指名学生朗

7、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4、针对学生朗读情况,教师适当点拨。5、学生齐读。(三)再读课文,推究文理。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先自主学习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选派代表在班上展示。最后由教师总结明确。)(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食不饱,

8、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其真不知马也。2.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从旁指导。3.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1)同桌间互相听读。(2)指名学生朗读。(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