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夹瘀证30例临床观察.doc

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夹瘀证30例临床观察.doc

ID:17521919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2

上传者:lmf666
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夹瘀证30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夹瘀证30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夹瘀证30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夹瘀证30例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夹瘀证3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治疗组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活血化瘀为治疗方法,药用消渴安汤,对照组口服消渴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关键词】消渴.中医药疗法;气阴两虚夹瘀;@消渴安汤.治疗应用消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阴虚火旺,既可伤阴,又可耗气,最终导致气阴两虚,气阴两虚是消渴病病机的重要阶段。气虚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血瘀;阴虚燥热,津亏血少,不能载血循经畅行,也可导致血瘀,故气阴两虚、络脉瘀结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针对消渴病临床常见的气阴两虚夹瘀证,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活血化瘀为法,运用消渴安汤为主进行临床治疗,并配合其它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共60例,来源于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0~65岁,病程半年~15年;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3~65岁;病程1~18年。经统计学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1日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本)》,及1999年WHO专家咨询报告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本)》为参考标准,并结合全国第四届消渴病专业委员会议制定的标准。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夹瘀主证:①口渴多饮,②多食易饥,③溲赤便秘,④五心烦热,⑤舌红苔黄或少苔,脉弦数或细数。次证:①倦怠乏力,②自汗,③面色晦暗,④胸中间痛,⑤肢体麻木,③舌暗或有瘀斑。具备主证3项,次证2项(次证中①②中一项,③④⑤⑥中一项),即可诊为此病。2治疗方法3 治疗组:自观察之日起,采用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选用消渴安汤为主方,随证加减。组成:本方由黄芪50g,生地20g,枸杞子30g,玉竹20g,地骨皮20g,丹参15g,黄连10g,甘草5g组成。黄芪、生地为君药,共奏益气养阴之功;枸杞子、玉竹、地骨皮为臣,滋阴清热;丹参、黄连合用为佐,活血化瘀;甘草为使,调和诸药。湿热盛者加苍术、黄柏,热毒盛加马齿觅、白头翁,湿盛者加车前子、茯苓、泽泻,阳虚者加肉桂、小茴香,阴虚者加麦冬、五味子。方中药物组成,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降低全血及血浆比黏度,还可减少尿蛋白,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活性,还有利尿及降压作用,抗氧化作用;生地所含多种糖,氨基酸,甘露醇,生物碱等,有扩张肾血管作用,还可降血糖;枸杞子可增强免疫功能,并具有降糖、降脂、保肝作用,能显著阻止血清胆固醇增高,并有抗衰老作用;玉竹有强心、降血糖、抗动脉硬化作用;地骨皮可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丹参降而行血,善入血分而通血脉。我们临床上常用之降血糖,对于血糖非常高,而注射胰岛素也不能控制其血糖,常可提高其疗效,还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作用;黄连可降压,降血糖及抗氧化,降血脂;甘草有降脂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有解热作用。服药期间按照导师南征教授制定的“服药期间的糖尿病饮食及运动疗法”,控制饮食及进行运动。饮食禁忌:面、咸、甜、粥、水果、西红柿、土豆、地瓜、玉米面、粉条、海鲜、内脏、脑、肥肉、牛奶、鸡蛋、花生米、瓜子。合理饮食食谱:主食:米饭为主。蔬菜:苦瓜、角瓜、黄瓜、豆芽、白菜、菠菜、芹菜、苦心菜、蘑菇、茄子、韭菜、木耳、油菜、山野菜、沙参、桔梗。运动:早餐20min后运动20min,午餐20min后运动30min,晚餐20min后运动40min。备注:①每日90min运动量以散步为主,劳累即刻休息,运动时间上不能超过5min。②尿检中含蛋白者不吃豆制品,不运动,尽量卧床休息。③晚饭后4h睡觉。④服药期间不吃萝卜。对照组:口服消渴丸(广州中药一厂生产),(成分: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服药方法:每日5粒,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3疗效标准与结果3.1疗效标准西医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消渴病(糖尿病)的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2mmol.L(130mg.dl),餐后2h血糖<8.3mmol.L(150mg.dl),24h尿糖定量<10.0g,或血糖、24h尿糖定量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3mmol.L(150mg.dl),餐后2h血糖<10.0mmol.L(180mg.dl),24h时尿糖定量<25.0g,或血糖、24h尿糖定量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血糖、尿糖下降未达上述标准。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总积分下降≥70%。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证候总积分下降≥30%。无效: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证候总积分下降<30%。注:①单一症状统计亦可采用此法判定疗效。②主症、、+、-分值分别为6、4、2、0,次症、、+、-分值分别为3、2、1、0。3.2治疗结果见表1、表2。表1两组病人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表2两组病人糖代谢情况比较两组相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4讨论3 近年来,国内外在糖尿病研究方面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胰岛素分泌及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中医药对于消渴病气阴两虚夹瘀证的防治,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改善脂质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消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阴虚火旺,既可伤阴,又可耗气,最终导致气阴两虚,气阴两虚是消渴病病机的重要阶段。气虚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血瘀;阴虚燥热,津亏血少,不能载血循经畅行,也可导致血瘀,故气阴两虚、络脉瘀结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南征教授主张应根据其病位,基本病理变化而立法组方,从散膏入手,注重培补先后天,以滋阴清热为主,而将益气、养阴、活血、生津、温阳灵活贯穿始终。并特别强调:滋阴重在滋肾之阴,以固本,益气重在补脾胃之气,顾护散膏以利散精,从整体上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因此临床常采用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选用消渴安汤为主方,随证加减。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